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700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8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23Word文档格式.docx

①技术不进步,资金积累和产业结构调整都不能实现;

资金回报率低,②专利过期后,技术不能保护,别国引入,

7.可以很快超过原发达国家吗?

发展中国家和发明技术,则成功率太低,成本也大;

若引进技术,则只能引入专利期之外的技术,这些技术常早已过期;

引入新技术,所付的价格也会相对过高,而且也只有发明该技术的成本的1/3,而且成功率近100%,实际成本仍可能更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成本低,所以经济增长速度快,使资金积累和结构调整得到良性的发展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保证较高的增长速度。

如:

日本80年代以前的高速发展

8.看技术水平的差距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人均收入。

水平的差距,我国现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1/40,若我国维持10%的增长,美国维持3%的增长,我们每年高7个百分点,30年以后,我们的经济规模与美国一样大(现为USA的1/8),那时人均收入才是美国的1/5(人口是USA的5倍),这代表我们还有很大的技术差距可以利用,还能引进技术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

9.经济增长的潜力下隐藏的问题同样触目惊心。

a)金融体系信用低。

呆帐变坏帐的比率相当高(去年26%),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呆坏帐15%,韩国不超过20%。

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受冲击最小,更主要是因为人民币不可兑换,资本账户没有开放,进入WTO后,人民币市场开放,呆坏帐比率如此之高,是很危险的。

b)贪污腐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造成社会的分配不公,不满情绪会向贪官污吏发泄,若这些贪官污吏是制度造成的,则会引起社会对制度的不满。

印度尼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c)国有企业拥有劳动力60%,2/3的资产,70%的贷款,产值却不到30%,造成大的浪费和国家经济的沉重负担,不堪重负时只能让国企破产,由此造成的城市人口大量失业会成为社会危机爆发的突破点。

d)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城--乡、东部--中部--西部“基尼系数”中国0.45%,这是个危险的标准。

79--84年,增长快,城市差距缩小;

85年以后,城市差距扩大。

92年超过78年的差别水平。

主要是农村的经济增长停滞,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滞留,成为无产无业的流动人口,造成大量的社会问题。

《第三只眼看中国》

e)环境问题。

北京的沙尘暴,自元以来的700年来发生了70次,40次在建国以后,13次在1999年。

来源:

《中国的奇迹》《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10.关于技术的创新

产品的创新即发明新产品。

计算器的发展

流程的创新即改进生产效率的创新,流程的创新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和必须的;

产品的创新同时也是需要的。

只有有了新产品才可能会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有争议的是在最新产业的领域。

计算机信息产业化,关键在于讨论要不要发明拥有自主权的技术。

--这样的花费会很大。

首先在尖端极研发上是要争取时间的,需应用已有的技术上要买专利;

其次,是试制的费用。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因为发达国家的经验多一些=;

再次,高级工程师,高等科学家的报酬和费用要高(为考虑到高精尖人才的国际流动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研发成本上的花费绝对数量是差不多的,虽然高技术产品研制出来后,成本价与销售价之间差距很大,表面看似乎利润很高,但是把研发的投入算进去后,资产回报率是很低的。

 

第二课

1.发展-----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持续增加。

(crease)物质层面(基础还有公民健康生活的改进,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的改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公民素质,社会秩序等)。

(develop)非物质层面。

2.好的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环境的改善,环境的改善

经济增长--两种类型(库兹内斯提出)

●前现代社会的增长;

通常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过大,经济和人口同步增长,人均拥有的物资没有增长,生产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欧洲,中国

●现代社会的增长;

经济规模增长,经济增长人口也增长,但人均拥有的物资和收入也长期持续增长。

整个国家的经济有持续的长期稳定增长。

人均收入增加,导致每个人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解释:

收入增加,正规边际效用递减;

工作的负边际效用不变,自然会使人们的工作时间减少)。

--这说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它的必要条件是持续不断地技术发展。

工业革命以后,技术进步--收入增加--劳动时间少--技术要进一步变动才能保持发展。

3.经济的发展会使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都有很大进步。

a)产业结构的进步源于某一特定行业研发潜力的枯竭,新经济增长点的转移;

b)与需求有关,经济的发展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有一定的弹性,增加到无弹性阶段需求自然会转移--技术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进步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

现代经济越发展,农业人口和从事农业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少,农产品需求的比例会越来越少,但是总量的绝对数值会增加。

因而对农业生产也会有技术进步的强烈需求。

国家不能忽视农业生产。

4.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来说,技术的变迁很重要,制度的变迁也同样的重要。

原始的交换制度--地区市场--国内统一的市场--世界市场。

5.制度的定义:

一套制订出来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基本上可以分为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

正式的:

经过政府统一规定的。

非正式的:

乡规民俗等。

制度安排:

许多制度安排过程的整体,若违反该安排会受到报复或惩罚或是法律的制裁。

制度安排从单一安排到涉及到整个的上层建筑。

6.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不同

维持某一制度是有成本的,但有胜于无。

因为

a)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制度可以增加每个人的效用。

如:

人生的初始阶段和末尾阶段是没有生产能力的,制度可以使人在没有生产能力时,能够获得维持生存供养;

b)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多风险,制度安排规范人们的互动行为通过交换协调生产和消费的不一致;

c)人的交流可以提高效率。

规模经济的原理/社会分工的原理。

7.需要制度,还有间接原因;

A)经济活动中克服偶然性,相互协调的需要;

B)克服搭便车的现象,力求公正。

与此相关:

意识形态三个特性:

a)意识形态是一种世界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世界观可以帮我们明确自己的位置;

b)意识形态可以分善恶。

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c)意识形态和经验不一致时会崩溃,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减少一个社会多数人搭便车的可能性。

多数人的这种行为是可以用经济理性来分析的。

但一旦碰上意识形态,经济理性便缺乏说服力了。

8.(林教授认为)意识形态也可以用经济理性来分析。

公民投票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收益,以意识形态来克服搭便车的现象类似于“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造成的心理上认为会产生的机会成本来达到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是要花时间培训的,会消耗资源,意识形态需花时间获得;

造成机会成本,需要培训并在一定时期内稳定--这正是资本的特性。

--意识形态,年轻人易变,老人则相反;

改变意识形态是有成本的,是思想的拆旧建新。

老人与年轻人相比,对旧的意识形态投入较多,成本大;

意识形态给人的满足感对老人来说收益较小(因为来日无多),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在于解释一个社会政治安排的合理性,因此对于政府来说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外部性。

(什么是最优的制度安排?

如何看待外国制度?

为什么制度是变迁?

如何进步?

市场能否单独解决?

政府扮何角色?

如何起作用?

优或劣?

第三课

1.传统经济发展是面的增加,人均是不增的;

现代经济的增长更多地体现在人均的增长上。

2.制度:

限制人们互动的一些规则。

用以规范行为,保证公平,降低交易成本。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形态,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的成本。

投票的例子到底有没有最优的制度安排?

3.一个制度是可以提供制度服务的,如:

养老的制度安排,原始社会中,氏族的公共养老制度:

封建的农业社会,养子防老,现代社会中,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安全网——制度不同,达到的目的都一样。

再如市场,以物易物——贝壳做交易中介——贵金属、等。

——制度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防止搭便车的行为等。

同一种服务,同一种功能可以由不同的制度安排达到,孰优孰劣,如何判定?

——每种制度安排和它的存在与维护都有成本,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即为最好。

最低成本决定于需求的密度。

效益的大小,交易的成本,而交易的成本又取决于当时的意识形态,判定一个制度安排,还要考察同一结构中的其他的制度安排的情况及对它的作用。

不能简单地以时间的顺序做判断标准。

4.需求密度,不能简单认为以物易物劣于货币中介,因为货币中介要求政府,中央机构,其成本较高,但若交易不经常发生,则以物易物较优,若交换经常发生则货币中介的平均成本较低。

5.效益大小。

在制度中产权的界定是重要的,界定的价值(即效益)越大,则制度安排较优。

6.交易成本。

产权界定,成本高时,有产权界定的制度不优;

界定的成本低时,(组织、技术)的发展,则有产权界定制度安排较优。

7.如何看待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

A)一种制度安排是最优的,意味着我们在各种可达目的的可选择的制度中选择的成本最低的一个。

a)考察制度。

要考虑制度存在于其中的社会结构,社会的配套服务,交易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较等入手。

信用卡,在外国较便利,交易成本低;

在中国,信誉经济不发达,社会信誉低,若全面推行,则可能会引起银行系统的全面崩溃。

b)制度的变化。

是因为制度提供的效用改变或是维护制度的成本产生变化。

此时若成本小于收益,则制度平衡被打破,变化得以实现。

B)效用变化的引发因素:

a)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下降,不再稀缺;

b)生产的发展;

c)承担风险的能力提高,氏族组织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制度

d)经济交易密度的增加。

导致较固定的市场模式出现——制度的需求一直在变化。

C)制度的变化与可选择的制度集合的变化也有关系,比如:

从外国引进的先进制度等/政府政策的变动,政府可以有强制的力量使某些制度不合理,从而排除出选择范围:

或是对选择行为体施加限制。

8.制度的变动

a)自发的,产生的前提是制度不均衡,变动以后能带来效益的净增,但自发变动的产生要克服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制度的约束力量由集体产生,所以制度的变动需群体的共识和协调行动,群体行动中很容易产生搭便车的现象,要克服这种公共选择行为的失败,需有一个制度创新领袖的出现,他需付出巨大代价,但成功后亦可获得很大回报,但这种领袖并非总能适时出现在一个制度变化快,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依赖于自发的制度变动是低效的且不能达到最优,因而需要借助政府的协调力量。

b)强制性的,依赖于政府决策,政府可以用强制的公共行政力量来克服公共选择行为中的搭便车行为,但其负面影响似乎更大,社会成本高,《经济增长的理论》美国一派观点认为政府是社会中各集团的利益的协调和相互妥协。

(林教授的观点)认为政府的行为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政府领导人的行为,研究政府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政府领导人的行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为政府可以合法使用暴力政府力量远远超过任何一个社会集团的力量,领导人在合法的范围内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影响政府决策,同时,领导人委托官僚执行其决策,官僚也会制约领袖的意志和决策,领袖作为有自主行为的个体,与官僚系统互动表现出来的政策行为即是政府的行为。

9.政府调节失败的原因:

a)最高领袖的个人的偏好与效用;

b)意识形态的僵化,领导人为降低统治成本会倡导一种意识形态,若该意识形态改变,则领导人会下台,但生产的发展又必然引起变革意识形态的要求,领导人作为理性的个体,不会允许变动,会造成意识形态僵化;

c)官僚体制与委托代理之间的冲突,官僚与领导人之间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官僚往往会牺牲领导人的利益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d)任何最高领导人的存在都要靠社会群体的支持,任何制度的变迁都反映了利益的重新分配,使一些利益集团受损,从而动摇统治的基础,领导人从统治利益的目的考虑不愿意做任何变动。

e)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

多数发达国家中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不定就适用,尤其是在转型国家中,特例更多,即便是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也会因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而犯教条的错误。

[下次课——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谜],

1.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技术变迁导致的是人口的增加而非人均物资的增加,但后现代社会是双向增长,尤其是人均物资社会增加迅速?

2.为什么亚洲人口的增长如此迅速?

3.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的技术是平和经济发展都在一个相当高的和平上,为什么在后现代社会中技术创新能力落后。

第四课

1.根据帕金斯的研究

1368(明朝前后)人口6500万粮食514亿斤

1957人口64700万粮食4630亿斤

人口约增长了10倍粮食也增加了约10倍

人均粮食:

1368年790斤/人1957年719斤/人

耕地面积:

1368年3.7亿亩139斤/亩

1957年16.8亿亩276斤/亩增加了一倍

例:

80年代,美---大房子小黑白电视;

日---小房子大的彩色电视。

为什么?

解释:

相对价格不一样,日本地少房价高,美国房价相对低,房子和电视是可替代产品——人的选择受相对价格的影响很大。

做选择时,考虑:

a)相对价格的差别

b)收入效应,IncomeEffect收入好

2.变动会引起预算的变化,选择还受到收入弹性的影响。

A.前现代社会中,技术变迁引起产量增加而生活水平不变,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指非必需品的消费增加,必需品的基本消费相对稳定,变动不大。

生活水平=必需品+非必需品(生活水平的标志)

前现代社会中技术变迁主要导致人口的增加,非必需品的消费变化不大。

(人口增加使必需品的总量增加),孩子的养育,部分地是社会老年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养子是必需品,成本高时就少,成本低时就多,在古代(即前现代社会中),养子的成本决定于粮食等必需品的价格,在前代社会中,技术的变迁主要集中在养子(必需品)方面,(技术的变迁会带来两个效应——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导致的结果是人口增加,生活水平不见得提高。

农业非必需品孩子

收入效应++/—

相对价格——

收入刚开始增加时,收入效应是正的,当收入增高到一定水平,收入效应就会变成负的,(必需品消费相对地减少)。

3.谜底一;

技术的变迁应超出农业的范围,集中于工业的范围,发展的策略性在于使技术的变迁集中于工业,电子产品,前沿产业等方面,发展不仅意味着必须品的满足,还意味着医疗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

B.为什么亚洲人口增长迅速?

中国人口如此之多?

(林教授个人认为)

解释一:

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足以解释,反则:

中国东西部的人口密度不同,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文化相似但人口密度差别大,孟大于巴。

解释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生产的限制。

地形不同,农产品不同;

降水量、降水区域的不同。

适宜生产作物的季节不同;

中国的情况(地形、气候等)适于种植水稻,南方以水稻为主,亩产相对高,养人成本相对低;

北方以小麦、谷子为主,亩产相对低,养人成本相对高——所以,南方人口大于北方人口;

南亚人口大于北方亚洲人口;

同样,孟加拉主要以产水稻为主,巴基斯坦主要以产小麦为主,所以孟的人口大于巴的人口(密度)。

4.谜底二: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人口的影响至关重要。

C.为什么从前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转变时,中国的技术创新由先进到落后?

欧洲的黑暗时代培根指出: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是指引人们走出黑暗时代的最重要因素。

意义:

火药:

摧毁封建城堡

指南针:

发现新大陆,开拓市场

印刷、造纸:

降低了知识传播和积累的成本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是由中国传入的。

工业硬指标:

如,钢铁,宋代人均钢铁产量列世界之首;

明时铁农具工艺精湛,远播邻国,比欧洲先进近百年。

经济制度:

中比欧进步,资本市场很早萌芽;

与此同时,欧洲处于农奴的阶段,土地不能自由买卖。

中国秦朝已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全国的市场统一贸易统一,

5.中国第一个商业“投机商”范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且成功。

总结出投机理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即贵卖贱买,与现代投机理论如出一辙。

当时能判断贵贱是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证明当时农民的生产是商业化的生产而非自己自足的封闭生产,在短期内可以聚积大量财富,至少需要全国性的市场。

——以上可以说明,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世界的先进水平。

6.公元元年时,中国是西汉,欧洲是罗马帝国,二者财富不相上下,之后,罗马帝国分崩离析成封建小帝国,统一市场缺乏,分工越来越不细,生产发展缓慢,实际生产生活水平是下降的,中国从汉以后大都分时间都是大一统。

社会、生产、科技、文化一直持续发展,至宋时,物质财富达到鼎盛,从技术水平上说,宋时也是高峰,比当时代的欧洲高出几十层次,这可以在《马可·

波罗行说》和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中有关记载中看到,18世纪末,跟中国相比,西方完全是一个农业的,贫穷的,落后的经济,然而,100年后,19世纪,一切都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

直接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在欧洲发生,但为什么中国完全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都没有发生呢?

李约瑟对中西方生产水平的比较。

中国强盛欧洲强盛

中国16、17世纪趋于平衡欧洲

工业革命以后前现代社会

7.中国衰落的原因何在?

——伟大文明的衰落和落裂。

埃及、罗马、希腊、中国的文明一脉相承,究竟能否避免古希腊、古埃及的命运,取决于文明内部技术创新的能力能否恢复。

创新能力丧失。

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崇尚权威,没有创新精神;

道家,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缺乏挑战自然精神。

中国大一统,而欧洲小国多,竞争激烈,促进创新。

第一种解释受马克斯·

韦伯的支持,提出新教与资本主义伦理精神,文化是很难改变的,若文化论的解释成立,则前景悲观;

若政治一统论的解释成立,则也不可能从政治的分散上找到解决方法。

现在研究这一理论的误区:

能解释以前繁盛的理论不能解释现在的落后,能解释现在落后的理论不能解释以前的繁荣——缺乏说服力。

解释三:

英国经济学家,马克·

恩维“高水平均衡陷阱”50年代发展经济时提出的概念,其时,罗斯托提出“起飞理论”(Take--off)经济增长快要使的资本达到GDP的12%或更高,据此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剩余产品少,投资达不到10%,就陷入到“均衡陷阱”中,称“高水平”是因为绝对的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在前现代社会中,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安排,各活动于经济中的人提供很大积极性,以私有产权为主(欧:

农奴制),官员流动性大,新技术,新办法的传播快,(欧洲封建贵族闭且固定)。

但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对“后代”的强调,使中国人口快速增加,但同时土地的增长缓慢。

——[赵刚提出]劳动力的增多使劳动力成本下降,而机器被制造出来即是为了替代劳动力,劳动力的低廉使得机器的需求很小,同时人口多,使剩余少难以增加投资。

[马克·

恩维提出]人口多,剩余就少,不足以支持机器的购买和技术的支持。

因而,当工业革命到来时,劳动力廉价,剩余又少,致使工业革命难以发生;

而欧洲劳动力昂贵,机器替代劳动力的需求大,且剩余多,能够支付,迎合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这一理论是错误的,它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因果);

任何理论即使逻辑正确要使理论与观察到的现象相一致才能证明是正确的。

第五课

1.理论是节约信息的工具,用尽可能少的东西解释复杂的现实。

利用最简单的几个假设和前提解释尽可能多的现象,通常每个理论都会有多个推论,只有当每个推论都与观察到的事实相符时,该理论才能保留,关于“高水平流动性陷阱”。

内部逻辑不自恰,认为单位田地上增加劳动力会使劳动的边际产生出下降这包含了一个隐蔽的前提,即技术水平不变,事实上,技术水平是可以提高的,技术提高的条件下,增加单位田地上的劳动投入,是可以不使边际劳动产出下降的。

与经验不符,13、14世纪(宋代)是中国技术变迁最快的时期,之后变迁速度放慢,中国的人口有长期增加的趋势,耕地的变化,没有人口快,事实上,中国的剩余多于低(高)水平均衡所讲的投资水平,因此是有能力投资的。

13亿

1亿6千万

1亿1千500斤

6300万

1亿4000万

3000万5000万8000万

东汉末年南北朝隋唐

2.从近代经验来看,据维斯·

金研究,在1933年时,中国社会消费有1/3是非必要消费,这一非必要的消费是可以节约下来用于投资的(剩余)在一五计划时,(1953——1958),农业仍使用传统技术,但年均投资积累率占国民总产值的25%以上,那时的人口比明清时的人口多得多,但仍有1/4以上的剩余可以用于投资,那么,明清时应至少会有多于1/4以上的剩余可以用于投资,因而认为人口增多剩余减少无法投资的看法是不合经验的。

另有认为剩余虽有,但劳动力价格下降,所以仍然缺乏对工业革命的需求,但据统计,30年代中国农民一年平均才有一个半月的农闲时间,而且主要来自北方农民的冬闲,长江流域以南农民几乎没有闲暇,这种状况下,价格足够低的机器设备是有很大需求的,但这涉及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