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7268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知识手册Word下载.docx

易燃易爆性应引起足够地重视。

氢气火灾的特点:

(1)通常是因氢气泄漏或喷出空气中引起燃烧。

(2)跑出开放空间的氢气直接在大气中扩散,但是跑入封闭空间的氢气.如果不着火,则会组成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停留在空间的上部。

(3)氢气的火焰用肉眼看不见。

(4)在密闭空间,浓度处在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着火时,就可产生爆炸,而且它还可能使近处的可燃物着火,蔓延火灾。

(5)氢气的着火能很小。

所以氢气的着火源除了明火之外还有电火花、静电放电、撞击火花等微小的火源。

甚至从容器中喷出时也能着火。

2

(6)当从容器中泄漏的氢气着火时,容器本身受热,或因外部火灾而容器受热,从而可能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造成二次火灾。

安全防护

氢气系统的设备管道要严格密封,严防泄漏或喷出。

可以用肥皂液等表面活性材料探

漏,但决不能用明火来探漏。

氢气可用奥氐体不锈钢、铝、铝合金等耐低温材料。

可以用

聚四氟乙烯,能泄漏和停留的地方要设置检测和报警装置。

消防措施

扑灭氢火焰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断气源。

可以用粉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等灭火

器灭火。

灭火时要有一个安全的距离,而且要站在上风方向。

火场中的气体容器要浇水冷

却以防止升温爆炸。

氢气因其分子量小,非常容易泄漏。

泄漏常发生在阀门和容器的连接部、阀门的填料

盖、安全阀、调节器、调节器接口、气体软管和管道的连接部等。

氢气泄漏时,首先要切

断所有的火源,然后堵漏、排风。

废氢气可排到大气中。

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应急指南

氯气

氯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

密度:

比空

气密度大,标况时是ρ=M/V(m)=(71g/mol)/(22.4L/mol)=3.17g/L。

易液化。

熔沸点较

低,在101kPa下,熔点-107.1°

C,沸点-34.6°

C,氯混合5%(体积)以上氢气时有爆

炸危险。

溶解性:

可溶于水,且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1体积水在常温下

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氯水,密度为3.170g/L,比空气密度大。

健康危害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

3

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响:

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

盐酸刺

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

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

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

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

0.001mg(1mg/m),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中毒程度

氯气刺激反应

出现暂时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24小时内消退。

轻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咯少量痰、胸闷等。

两肺有散在干性

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

肺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

以下肺野较明显。

经休息和治疗,症状可于1~2天内消失。

中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

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胸闷、呼吸困难、阵发性呛咳、咯痰,有时咯粉红色泡沫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头痛、乏力及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

轻度紫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或两肺弥漫性哮鸣音。

上述症状经休息和治疗2~10天逐渐减轻而消退。

重度中毒

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所见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属重度中毒。

1)临床上出现:

①吸入高浓度氯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肺水肿,可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紫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

②喉头、支气管痉

挛或水肿造成严重窒息;

③休克及中度、深度昏迷;

④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或心跳骤停所致猝死;

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2)胸部X线表现:

主要呈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

有大片状均匀密度增高

阴影,或大小与密度不一,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量呈蝴蝶翼状。

重度氯中毒后,可发生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后者是由于盐酸腐蚀形成的机化瘢

痕所致,难以恢复,并可发展为肺气肿。

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迅速发病,结合症

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

氯气中毒。

吸入途径

可通过皮肤、呼吸系统吸入。

应急处理

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时,污染区人员切忌惊慌,应向上风向地区转移,并用湿毛巾护住

口鼻;

到了安全地带要好好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

在安全

区域内可适当地使用钙剂、维生素C、脱水剂、止咳糖浆或碳酸型饮料;

早期足量使用糖

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可以减轻呼吸道和肺部损伤;

严重者先吸氧,患者应及早就医。

然后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立即对现场泄漏气体要及时进行稀释处理;

同时进行通风置换,

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防毒器材:

佩戴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应急救援)、防化服。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防化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

操作工巡检要随身携带防毒面具,防止氯气泄露事故发生。

5

氯化氢

氯化氢,水溶液为盐酸。

化学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46。

氯化氢是无色而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氯化

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叫做氯化酸,习惯上叫盐酸。

主要勇于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

化物及腐蚀抑制剂。

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

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

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

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

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

肺不张。

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

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

热。

慢性影响:

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患处15分钟以上,就

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患处15分钟以

上,就医。

吸入: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危险特性:

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

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喷水冷却容器,

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

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从上

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

6

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

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当装置暂时不用时.应把HCl放出来,并充入干燥的惰性气体。

漏气时,用聚乙烯

罩、尼龙软管等套泄漏部应.把气体导入水中吸收,再用消石灰中和。

漏液时,要用大量

水充分吸收。

气体大量喷出时,从远处喷雾状水吸收。

废水要用水吸收后,用苛性钠、碳

酸氢钠、苏打灰、消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

工作时须穿戴胶手套、高腰胶靴、防化服、防护眼镜、供气面罩等,工作场所要充分

通风,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干燥。

中国MAC(mg/m):

15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

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防酸碱眼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酸碱物质接触应急指南

烧碱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又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常见的、重要的碱.

化学式NaOH;

式量40.01。

密度2.130克/厘米3,熔点318.4℃,沸点1390℃。

纯的无水

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

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溶解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溶液呈强碱性,具备碱的一切

通性。

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

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装、片状、棒状、粒状,质

脆;

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危险性概述

7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皮肤和眼

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患处15分钟以上,并再

用3%的硼酸溶液冲洗患处,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患处至少15分钟以

上,并再用3%的硼酸溶液冲洗患处,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

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注意:

用水冲洗患处时,应控制水压不要过大(应柔和)。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

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或全面

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

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

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防酸碱眼镜、面屏、头盔。

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8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意个人清洁卫生。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别名漂白水;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沸点:

102.2℃;

熔点:

-6℃;

溶于水;

相对密度(水=1)1.10;

稳定性:

不稳定;

危险标记:

20(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次氯酸钠放出的游离氯可引起中毒,亦可引起皮肤病。

已知本品有致敏作

用。

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有腐蚀性。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就急处理人员戴好防

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蛭石

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

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

自给式呼吸器。

戴防酸碱眼镜。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戴橡耐酸碱手套。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患处。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患处15分钟以上,并再用3%的硼

酸溶液冲洗患处,就医。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泡沫。

盐酸

理化特性

盐酸,又名氢氯酸,分子式:

主要成分:

工业级36%。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相对密度(水=1):

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26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再用2%的碳

酸氢钠溶液冲洗患处,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患处15分钟以上,并

10

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处,立即就医。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

氯化氢。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

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戴防酸碱眼镜、面屏、头盔。

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单独存放被毒物

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硫酸

理化性状

11

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

1.84,熔点10.4℃,沸点:

280℃。

于制造硫酸铵、磷酸、硫酸铝合成药物、合成染料、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属中等毒类。

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最高容许浓度:

2mg/m。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使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

甚至肺水肿。

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

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

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

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

为5毫升。

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硫酸雾者,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

等症状。

火灾和爆炸

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

大量放热。

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

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

带防酸碱眼镜。

皮肤:

戴耐酸碱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

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

具。

应急措施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张开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患处20分钟以上,并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处,立即就医。

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患处20分钟以上,并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处,立即就医。

12

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

用水冲洗患处时,应控制水压不要过大(应柔和),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

送医疗机构治疗。

安全和处理

注意对硫酸雾的控制,加强通风排气。

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在稀释酸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只能将酸注入水中。

常规性应急指南

骨折

定义

骨折是指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中断。

外伤引起的骨折称外伤性骨折,骨骼本身有病变

因轻微损伤引起的称病理性骨折。

临床表现

(1)休克-严重外伤、大型骨折或多发性或开放型骨折、大出血、软组织严重损伤或

合并其他脏器的复合损伤或疼痛剧烈,均可引起休克。

(2)肿胀与瘀斑-由于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而出现肿胀及皮下瘀血斑。

(3)疼痛和压痛-骨折处疼痛且有直接或间接压痛。

(4)功能障碍-因机体内部的支架作用丧失而出现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5)发热-一般骨折体温正常,血肿吸收时可有低热,一般在38℃左右,若伴有感染

时,可有高热。

家庭应急处理

(1)积极抢救昏迷、休克患者。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合并损伤的治疗。

(3)开放性骨折应先清创,再进行复位。

(4)肢体肿胀严重者,先临时外固定,抬高患肢,待肿胀消退后再复位。

(5)小夹板固定后,应抬高患肢和注意血运,及时调整松紧度,定期复查。

(6)科学功能锻炼(早期)伤后1~2周,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关节僵

13

直及肌肉萎缩以肌肉舒缩形式的小幅度锻炼。

(中期)伤后2周以后,肿胀消退,损伤组织

开始修复,骨折日趋稳定。

此期除上述锻炼外,逐步锻炼骨折上下的关节,并在接近临床

愈合时加大活动幅度、次数及活动力量。

(晚期)伤后7~10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

功能大部分恢复,病人可作些室外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工作功家务,还可配合按摩、理疗或

外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

触电

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

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触电类型及规律

触电事故类型:

触电事故类型可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触电事故规律:

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三个月。

由于空

气湿度大,人体由于出汗导致本身的电阻也在降低,当空气的绝缘强度小于电场强度时,

空气击穿,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导致触电事故率比其它季节要高。

触电伤害的危害程度

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

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

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

当人体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电烙印,随着由于被电

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

这此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

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

脱离电源

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肖,切断电源。

②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

14

③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④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

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③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

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注意事项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加快为原则,选择采用。

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项:

①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②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

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

即使触电者在平地,电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③如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