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73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理论》军理 整理.docx

国防概述

有国必有防,立国当思防,既是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又是悠悠千载风云变幻给后人留下的千古铭训。

态度:

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惧怕战争

一、国防的基本内涵

(一)国防的概念: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

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我国陆地国土+海洋国土总面积达126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

国家利益最根本的是生存与发展两大方面,按利益的内容可分为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

政治利益主要是“谋求巩固完善和发展有利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力求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国家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居核心地位,是整个国家利益的物质基础。

国家文化利益包括传播民族文化,防止国外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民族国家固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发展中的新观念与理想等。

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

传统安全:

在历史上,军事安全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最突出甚至是惟一的安全课题,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始终处于绝对优先地位。

非传统安全:

冷战结束后,由于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威胁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第一,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安全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问题等。

第二,国家社会内部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甚至是整个国际社会,如经济危机、难民问题、社会危机、人权问题等。

第三,有组织的跨国犯罪活动,如跨国毒品走私、贩卖人口、国际洗钱活动、非法移民等。

第四,类似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社会的冲击。

第五,全球化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脆弱性问题,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

国防在国家的职能中,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其强弱与国家的安危、荣辱和兴衰休戚相关。

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题

国家的独立,必须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民族的兴旺,离不开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

国防是国家利益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国家利益的安全是国防行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国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国家的发展需要安全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巩固的国防,内忧外患必将接连不断,国家的政权就无法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国防是以国家安全和防务需要为幌子,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别国侵略、颠覆和渗透。

(美国)

联盟型也就是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中立型即采取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建立相应国防体系,以保障本国的安全。

(瑞士)

自卫型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新世纪国防的基本特征

1国家利益的整体性一个主权国家只有经济不断强大、科技不断发展、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不断巩固,以及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2国防实力的综合性新世纪的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国防力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综合国防力,有了雄厚的综合国力,才有可能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

3国防手段的多样性由于对国家的威胁来自诸多方面,除了兵戎相见的“硬对抗”外,还有各种“软伤害”式威胁,如意识形态、文化冲突和信息攻击等。

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国家要做到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在确保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做到综合国力协调发展,结构合理。

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随着国防内涵的扩展,全面增强防卫能力必然涉及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因而与整个社会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国古代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边防建设,而“屯垦戍边”则是中国古代加强边防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一)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国防能否巩固。

(三) 保持忧患意识是国防发展的前提

(四) 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侦察监视技术

一、 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一) 侦察监视技术的概念

侦察监视技术是利用声、光、电、磁、热等现代技术,在陆、海、空、天、电、网全时空获取目标信息所采用的技术。

(二) 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

侦察监视技术按其活动空间,可分为地面侦察、海上侦察、空中侦察和空间侦察等。

(三) 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特征

侦察精度高侦察时间长侦察范围广昼夜侦察揭示伪装 侦察信息传递快

二、 侦察监视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 地面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地面侦察监视,是指在陆地上利用侦察监视手段对战场目标进行的探测活动。

常用的侦察技术装备有可见光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雷达侦察和地面传感器侦察等。

1.无线电技术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是指使用无线电技术设备,搜集和截获敌方无线电信号,从中判明敌动向、战斗编成、兵力部署、指挥关系及设备性能的侦察活动。

2.雷达侦察 雷达侦察,就是利用无线电设备发射无线电波,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

射特性来发现和测定目标的准确位置。

3.地面战场传感器侦察战场传感器是一种被动式、全天候、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战术侦察设备,能对地面运动目标引起的震动、声响、红外、磁场、地表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

战场传感器既可单个使用,也可组网使用。

组网使用时通常由探测器、中继器和监视终端三大部分组成战场传感侦察系统。

(二) 海上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海上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应用于海面和海下进行侦察监视活动的技术。

通常用于水下侦察与监视活动的是声呐和水下电视,用于水面侦察与监动的是舰载雷达等。

1.声纳侦察技术

声纳侦察是利用声波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的水声探测装备。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声纳和被动式声纳两大类。

2.水下电视侦察技术

在水下进行侦察摄像的专用电视设备称水下电视。

其工作原理与普通摄像机基本相同,只是体积小重量轻,操作与防水性好。

3.水面舰载雷达侦察技术

水面舰艇为了安全,都装有各种各样的雷达形成雷达侦察警戒幕,其中用于侦察与监视的主要有舰载警戒雷达和侦察雷达等。

(三) 航空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航空侦察监视,是指使用航空器装载侦察设备,对空中、地面、水面或水下目标进行的侦察与监视。

航空侦察采用的方式有CCD照相技术、微光侦察技术、红外成像侦察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技术等。

航空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航空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平台主要有固定翼侦察机、侦察直升机、无人侦察机和预警机等。

(四) 航天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航天侦察监视,是指利用卫星携带侦察监视设备在外层空间进行侦察。

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轨道高,发现目标快,侦察范围广,可在短时间内侦察辽阔的地域。

二是可长期、反复地监视全球,也可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一地区。

三是能在短期内或实时地提供侦察情报,能满足军事情报的时效性要求。

四是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五是侦察精度高,最先进的照像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可达0.1米。

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

三、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信息获取数字化

(二) 侦察监视立体化

(三) 情报传输网络化

(四) 情报处理智能化

(五) 情报分发自动化

(六) 侦察打击一体化

新军事变革

1新军事变革概述

1新军事变革基本内涵所谓新军事变革,就是在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变革过程中,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下,将信息化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理论和变革的体制编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能彻底改变旧作战方式,极大地提高军事效能的军事变革。

一是新军事变革是整个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强调要从社会整体变化来认识新军事变革。

二是新军事变革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必然结果,必须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认识新军事变革。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广泛运用,直接带动了精确制导技术、遥感和探测技术、卫星通信和卫星预警技术、全球定位导航技术、隐身技术、激光技术、夜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等一系列军事高技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

三是新军事变革是军事领域的整体变革,必须从军事发展的全局来认识新军事变革

2变革的主要动因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将人类社会推进到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也正是这对双动因、双动力,促使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具有了脱胎换骨的性质。

1.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是新军事变革形成的外在动因

一方面,相对平稳的国际环境为新军事变革造就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新的军事需求不断发展为新军事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牵引。

一是冷战思维作祟二是军事冲突频繁三是势力范围争夺四是战略边疆纷争

2.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新军事变革形成的内在动因

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新军事变革提供了技术前提和物质基础

其次,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使战争形态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3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1.示范效应明显循着近30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局部战争的脉络,我们会很清晰地发现美国在这场新军事变革中起着独特的示范作用。

2.成本投入高昂新军事变革在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高成本、高投入特征,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根本无法承受的。

3.发展失衡加剧

4.变革周期缩短

2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军事技术变革军事理论变革军事组织变革

一构建新型武器装备体系--军事技术变革

武器装备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是军事斗争的基本工具。

军事领域的任何变革性发展,首先是从武器装备的飞跃性发展开始的。

武器装备的变革性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建立,是新军事变革实现的基本前提,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

1.“一体化"建设紧锣密鼓评价标准则是这支军队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能力,单件武器装备和单个战斗单元是否能够实现一体化,是否具有系统的通用性和联动性。

2.“集成化”凸显作战效能

3.“嵌入式”激活主战武器

4.“信息化”牵动多元化需求

5.“智能化”技术空前发展 制导武器智能化作战系统智能化模拟系统智能化

二创立新的军事理论

1.新的战争观在机械化作战中,人们对其的认识主要是合同式、协同式和粗放式的。

而在信息化作战中,由于有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动和支撑,作战机理、战场面貌等焕然一新,其战场表现形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

战场表现变化观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流血的战争与不流血的战争同时存在。

运用信息对抗手段对敌方计算机网络实施攻击,造成其政治、经济、金融、交通或其他系统混乱,陷入信息灾难之中,战争可能在尚未流血的情况下就己决出胜负。

战场力量评定观以往军事力量的评定主要是以陆、海、空军队人数,坦克、飞机、军舰、弹药等武器的类型、数量、性能指标来描述。

而对信息武器为主导的军事力量评定,这些静态的数质量指标显然远远不够。

战场胜负标准观

战场高度一体观1陆、海、空、天战场将高度一体化

2其次,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的垂直阶梯发生根本性变化。

战略筹划、战役组织、战术行动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体化战争模式

战场集中兵力观一是在未来战争中集中兵力的实质将由集中兵力兵器变为集中火力和信息。

二是在未来战争中集中兵力的方式将由原来的超量集中转向精确集中。

2.新的作战观

“网络中心战”观 “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高级形态;是相对“平台中

心战”的信息化战场上的一种新型作战模式

“平行作战行动''观一体化联合作战,由于网络技术和远程精确制导技术的运用,使分散的部队能够同时远距离攻击各种目标,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都将是非线式的。

立体作战行动”观集中体现就是“三非作战观”,即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非对称作战。

精确作战行动”观

3.新的制权观

制信息权制电磁权制太空权制网络权制全维权

三塑造新型军队

军事组织变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军事技术变革和军事理论变革的基础上,通过军队建设思想、体制编制形式、组织指挥体制等方面的彻底性变革,建立一支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掌握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

1.美军确立全球战场观,要以“全球瞬时打击”实现战略瘫痪

一是信息化部分:

以太空系统、空中侦察系统和远程战略预警雷达和超级网络系统,构成全球性的侦察传感系统,将全球数字化、透明化,为美国四大军种进行全球打击,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

二是机械化部分:

美军“机械化”的含义主要是远程和快速。

2.俄军摒弃规模庞大的地面作战而更加重视太空行动

俄军改革的思路很清晰:

借鉴美军的部分做法,以空天系统和网络系统为基础,将原来条块分割的大军区制和作战空间隔离严重的三大军种,进行重新整合。

3.德军将成为全球第一支取消陆海空军种界限的军队

4.法军积极推进“四化”建设铸造精炼的新型军队轻型化职业化数字化远程化

3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

一向更高层次迈进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宏观性、整体性、未知性、前瞻性空前增强,对战略规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新军事变革定位为国家职责,纳入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求得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

世界军事变革的重心开始出现三个转化:

一是从军事战略的更新转向军制体系的调整;二是从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转向军备体系的调整;三是从军事理论研究转向实战体系的调整。

二向更广的范围扩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增强了战争的可控性,降低了战争的风险和门槛,拉近了军事变革与战争的距离。

信息化武器、信息化作战平台、数字化部队、新型作战理论等在近几场现代局部战争中纷纷登场亮相。

三向更新的领域渗透

武器装备将继续向着智能化、精确化、信息化、无人化、隐形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并引起军队力量构成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四向更快的节奏转变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与人民军队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路、如何作战以及如何建军问题,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提升到新阶段。

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

(一)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8—1935.1)

1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领导了工农红军的三湾改编,为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解决如何建军问题。

4在古田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成功地确立了把以农民为主的革命武装建成新型的革命军队的一系列建军原则。

5游击战方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6在三次反“围剿”中,提出了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和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作战思想。

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中国共产党

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

(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

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全面发展形成科

学体系的时期。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四个对比分析: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三个阶段的规划: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主要论著

《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

题》等军事论著,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确立了指导战争的方针、建军原则及战略战术。

《实践论》、《矛盾论》阐明了研究战争的正确方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我军经历了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丰富了人民战争理论和战略防御理论,而且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战略决战和战略进攻理论;不仅发展了运动战理论,而且创造了包括大中城市攻坚战在内的大规模阵地战理论。

主要论著《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三个月的总结》、《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将革命进行到底》

抗美援朝战争:

利用初战的突然性争取先机之利坚持军事打击紧密配合政治斗争依托坑道工事实行坚守防御 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战争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必由之路革命战争是把世界转换到新时达的桥梁

方法论:

P79面三点

二) 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1、 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

性质: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宗旨:

紧紧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

曰O

人民军队三大职能:

工作队战斗队生产队

2、 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永远听党指挥

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4、不断推进人民军队全面建设

三)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我党历来坚持的指导战争的根本路线,是我党唯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思想,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领导下统一战线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广泛动员与组织人民群众,实行为人民所拥护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

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

建立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游击队、民兵三结合的反映人民战争重要特点的武装力量体制

人民战争的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四)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所进行的革命战争的指导艺术和方法。

它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结晶,体现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我军克敌致胜的法宝。

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 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3、 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五) 国防建设思想

1毛泽东关心大练兵和国防现代化

2、 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

3、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军事航天技术

一、 航天技术概述

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类。

二、 航天技术的建设与发展

(一)航天运载器技术 航天运载器技术,就是借助动力载体将航天器送入外层

空间的技术。

目前,使航天器达到一定的速度,冲入外层空间的运载工具就是运载火箭。

(二)航天器技术 航天器是在太空沿一定的轨道运行并执行一定任务的飞行

器,也称空间飞行器。

通常分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

♦无人航天器的分类 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又分为人造地球卫星

和空间探测器等。

♦载人航天器的分类 载人航天器,按飞行和工作方式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

和航天飞机等。

■(三)航天测控技术 航天测控技术,是对飞行中的运载火箭及航天器进行跟踪

测量、监视和控制的技术。

■ (四)世界著名航天发射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建成最早发射条件最好的发射场,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

♦普列谢茨克基地,位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

♦欧空局的库鲁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

三、 航天技术的作战运用

航天器的军事应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已经大量使用的支援地面军事力量的卫星系统,如侦察、通信、测地、导航、气象卫星等;二是理论上可行,但仅进行个别探索性试验的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三是处于研究开发中的天基武器,主要指攻击敌方航天器用的反卫星系统,包括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和各种天基定向能武器。

(一)军用卫星 军用卫星是指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侦察、

测地、导航、通信、气象等卫星)的统称。

♦侦察卫星,是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可分为照相侦察、电子侦察、海洋监视、导弹预警和核爆探测卫星等。

•照相侦察卫星,是利用光电遥感设备摄取地球表面图像的卫星,俗称会拍摄照片的太空“间谍”。

•电子侦察卫星,是用以侦测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情报的侦察卫星,俗称能发现电磁信号的“太空耳”。

•主要用于探测、监视海面状况和舰船、潜艇活动,侦收舰载雷达信号和窃听舰无线电通信。

俗称窥探海上动静的“天鹰”。

•它是用以监视、发现和眼踪敌方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及其主动段的飞行,并提供早期预警信息的侦察卫星。

通常称作“反导天眼”。

•核爆探测卫星,它是通过卫星上的各种探测器,探测核爆炸时间、高度、方位和当量,从而获取别国试验核技术的情报。

♦军用通信卫星-“太空传话筒”

军事通信卫星可分为战略通信卫星和战术通信卫星,前者是为远程乃至全球范围战略通信服务,后者只提供地区性战术通信或军用飞机、舰船、装甲车辆及单兵移动通信。

•美军的“军事星”卫星系统,有大约10颗卫星组网工作,其中4颗为同步轨道卫星,分别定位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

♦导航卫星-“现代罗盘”

导航卫星是为航天、航空、航海、各类导弹、地面部队以及民用等方面提供导航信号和数据的航天器。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能向全球任何地点和近地空间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三维导航定位服务。

♦测地卫星-“大地丈量神”

测地卫星是装有光学观测系统、无线电测距系统、雷达测高仪等设备的卫星。

♦气象卫星-“太空观象台”

气象卫星是从外层空间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卫星。

♦军用卫星在战争中的运用

卫星参战,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如同刀枪相向般的“格斗",但在60年代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战争期间,为部队提供全面的侦察、通信、预警、导航、气象等保障,从而使巡航导弹精确击中目标,使大批舰队安全顺利航行,各种飞机准确飞行。

(二)军用载人航天器

♦1.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担负的军事使命:

作为地面与空间站的军事运输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