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7414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中共八大。

(2)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

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度。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3.政策调整

(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考点深化】

1.“一五”计划的特点

(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

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

2.“一五”计划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弱。

(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核心问题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失误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

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②急于求成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③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

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国际环境的影响。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3)经验教训

①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②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③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

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④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⑤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典例剖析】

典例1.(2019·

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

“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

”陈云的这一认识()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地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

图示明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典例2.(2019·

湖北孝感考前预测题)杨继绳指出: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

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

[概念解读]国家资本主义与赎买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

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典例3.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图表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

[概念解读]过渡时期

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

“过渡时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典例4.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一条例()

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

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解析】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故A项错误;

人民公社体制是1983年以后废除,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故C项正确;

农业的发展是有利于工业建设的,故D项错误。

[知识拓展]“三面红旗”

“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指的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

“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典例5.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

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

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

这反映了()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答案】B

【解析】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实行了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制定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

包产到户从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B项正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对包产到户否定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干扰,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D项错误。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真题在线】

1.(2019·

江苏高考·

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解析】“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

“一五”计划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没有初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的工业化完成按照规划要到2020年才会完成,故A项错误;

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是在“一五”计划前,故C项错误;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无法实现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故D项错误。

2.(2019·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D项;

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项;

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排除C项。

3.(2019·

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

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

图4《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解析】“1953年创作的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内容,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全,进行三大改造的自信和热情,故选D项;

“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A项;

“1953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

“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4.(2018·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解析】根据漫画采矿的信息,结合1953年的时间,可知:

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D选项正确。

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

B错在“开始”二字。

C项是在1965年。

5.(2018·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

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

“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1953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任务,且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A项错误;

由材料“1956年”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

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从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故D项错误。

6.(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46).(15分)

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

“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

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7分)

【答案】

(1)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

苏联的经验教训;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贡献:

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等信息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第二小问背景,根据“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根据“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并结合所学得出苏联的经验教训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2)结合所学从不同阶段简述陈云对经济建设的贡献。

根据“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被中央采纳实施”得出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等信息得出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

根据“1979年春,陈云指出……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得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训练】

1.(2019·

安徽淮北名校联考)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年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

元),据此可以推知(  )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人均货币收入

14.5

18.7

23.6

26.8

人均消费品支出

14.2

17.3

21.6

24.6

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人均消费品支出也在增加,但尚有节余,说明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故C项正确。

2.(2018·

湖北武昌区调研)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0%,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5%。

这一措施表明(  )

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

【解析】题干中“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0%,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5%”,国家利润居第一位,资本家利润不再是第一位,体现国家的股份占主导,故D项正确。

3.(2019·

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解析】据材料可得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

4.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

这主要是因为()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三大改造成就初显

【解析】该时期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国家调整,故A项正确;

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调整,但物资供应紧张,国家采取计划对物资进行分配,故B项错误;

苏联等国的援助是物价相对稳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物价进行调整,而不是三大改造的成就,故D项错误。

5.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解析】据材料“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故C项正确;

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没有欣欣向荣,而是经济比例失衡,故A项排除;

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排除;

1958年没有土地改革运动,故D项排除。

6.(2019·

河南郸城预测题)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

工业

100

40.3

59.7

1957年

76.4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

【解析】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

7.(2019·

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片面追求高指标

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D.受“左”思想影响

【解析】1958年到196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失误的时期,经济建设损失严重,甚至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还是严重的“左”倾错误影响,故D项正确。

8.(2019·

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

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

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

这些政策(  )

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解析】根据材料文件的规定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时期,这些政策是对当时“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

9.新中国某一期《人民日报》社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社论中(  )

A.“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三大改造中的农业互助合作社

B.这种新的组织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新的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这种新的组织实际上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可知,“新的社会组织”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体制下,严重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社会经济出现困难,故D项正确。

10.(2019·

广东梅州模拟)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

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

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

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

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

【解析】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是因为实行国家计划定价,采取以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