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746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究问题解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丰富形式,让研究工作深入、扎实地进行。

我们把课题的研究列入教研计划,让年级组的每个成员都来参加研究,在每星期的年级备课活动中把研究中遇到的疑惑和迷茫,进行交流、研究。

让老师们在这里传递信息,丰富经验,让课题在这里成熟。

(四)学习课题资料,更有利于课题的研究。

为了不断提高研究教师的素质,提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经常学习课题资料,并争取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情。

二、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

1、选取一张问题解决的调查卷,课堂里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选取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通过座谈、调查,了解这部分学生对于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是怎样一种态度。

调查发现:

这部分学生很怕问题解决这块内容,主要原因是读不懂,不知从哪里入手,总是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盲目地就列式解答,自己也说不清列出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所以问题解决的质量很差,准确率不高,即使是做对的,也是凑对的,不是通过分析得到的。

(二)经验总结、交流法

1、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查阅资料,了解信息,更新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共同讨论,上课、评课,使老师们获取一些新鲜的先进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在学习——总结——反思——提升的过程中获取更新、更全的信息。

2、每学月开展一次小小交流会,可以是学生之间,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介绍自己好的方法,丰富自我认识。

(三)文献资料法

收集国内外与这一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

【研究的成效】

选取的这部分学生,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对象,怎样才能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自己学会读题,学会分析,是我们这一年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年的研究,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落的彷徨,但是走到今天,回顾这一年的研究,发现其实还是挺有收获的,主要成效见以下几方面。

一、总结出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的题目,怎样让后进的学生不感到惧怕,让他们也能自己读懂题目,自己分析题目,自己寻找出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有利于这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问题的理解

问题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有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的基本策略的第一条就是问题的理解。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让后进的学生自己读懂题目。

这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对于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有用,自己也不会筛选;

究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基础差,无法读懂题目。

我想,只要孩子们读懂了题目,解决问题应该不在话下;

可是怎样才能使这部分孩子读懂题目呢?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条策略:

1、复读策略:

读一遍后再读一遍,在读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中心策略:

要求这部分学生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寻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找到这个问题的核心部分。

如:

老师在教三年级上册第32页的例11时,是这样做的:

(1)出示一组信息:

我们学校有12个班级成立了环保小组。

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回收废纸。

我们小组有5人,上周(7天)共回收废纸10.5千克。

(2)学生阅读;

读后师问:

从中你捕捉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出示:

“5人第一周(7天)回收废纸10.5千克”。

师:

你读懂了什么?

想解决什么问题?

针对这条信息,学生一下子就提出了三个问题:

生1:

5人一天收多少千克?

生2:

每人7天收多少千克?

生3:

平均每人每天收多少千克?

(4)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上面这一教学片段,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老师很重视阅读;

出示信息后,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题目怎样,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无需太多语言,学生自己就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决了问题。

3、转化策略:

用自己的语言或线段图、表格等方法重新表述题中的信息,帮助自己理解题目。

如三年级的相遇问题,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片段一:

这节数学课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语文水平和表演能力!

演一演:

出示词语“同时”。

什么意思?

谁想演绎这个词语?

出示“相对”。

“相对”?

“同时、相对”结合起来一块演,你行吗?

找一个同伴

演演!

出示:

相遇

现在张三和李四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五分钟后他们两人相遇

了。

谁来演?

这么多人想演,那每人都有机会,我们用左手表示张三,右手表示李四,闭上眼睛,请大家用手来演演!

(师叙述生演。

张三走了几分钟?

李四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了三个词语,知道了他们的意思,那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片段二:

出示例一,初步感知,并解决问题。

张三和李四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张三骑摩托车,速度是800米/分,李四骑自行车,速度是200米/分,他俩经过3分钟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1)出示:

张三和李四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

自己读读这句话。

你能用图把这句话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生自己画图。

交流:

(投影)请你给我们讲讲你画的图,大家觉得他的图画得怎样?

和这幅图不一样的,有吗?

你们觉得谁的图画得更简洁、明白?

把好的图画到黑板上。

甲乙

张三李四

(2)继续看题目:

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张三骑了几分钟?

你估计他们会在哪儿相遇?

你是怎么想的?

(指左边一段)这一段表示什么?

另一段呢?

(3)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了出来,看来你们肯定能解答这道题了?

生自己列式解答。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把难以理解的题目转化成自己能读懂的图,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自己就能看懂题目了。

(二)解题策略的寻求。

经过把题目反复阅读,学生对题目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问题不同,解决的策略也会不同,同一道题目有时也会有不同的解决策略。

通过一年的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形成了以下解题策略:

1、模式策略:

让这部分学生学会寻找相同的模式:

你以前是否解决过类似问题?

那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这道题有没有借鉴之处?

2、情境策略: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要使这部分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关键是让他们不惧怕这类题目,喜欢这类题目,所以我们想到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增强解决问题的亲和力。

让后30%的学生学到富有真情实意的、生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得到实质性地提升。

比如五年级上册32页的“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情境导入

①师:

同学们,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我们的生活的确离不开水,比如说在学校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要喝矿泉水,是吗?

关于矿泉水,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

你平时是用哪种瓶子装水的?

你一般一天要喝这样的几瓶水?

生展示汇报。

②师:

在课前我在其他班也作了一下调查,发现用这3种瓶子打水的同学最多,这三种瓶子分别最多能装0.5千克(①号)、0.4千克(②号)、0.25千克水(③号)(电脑出示图片),现在告诉你一桶水重18.9千克,那假如每个同学都喝一瓶()号水,问:

一桶水最多能供几个人喝?

从上面的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开始老师很好地设计了一个源于学生生活的情境,对于平常喝的水,装水用的瓶子,学生再熟悉不过,从熟悉的水、瓶子入手开展教学,容易让学生对数学活动产生亲切感,有益于理解。

3、倒推策略:

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进一步,读题目,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而这条件题目中已知了吗?

如果不知,再寻找要解决的一个个中间问题。

用倒推法读题目也不失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人教版第八册16页的题目是这样教学的:

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身高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反复读题目。

这道题目求什么?

生:

求舅舅的身高。

舅舅的身高与谁的有关?

与表妹的身高有关。

表妹的身高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了吗?

没有

那有办法求出表妹的身高吗?

有,小林的身高是表妹身高的2倍。

那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先求出表妹的身高,再求出舅舅的身高。

通过这样一步步倒推着分析,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自己就学会了解决问题。

4、图示策略:

借助题目已给出的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下面一题,在教学时我们是这样做的:

1、出示图片;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讲后)

针对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用加法做的,有用减法解答的,还有要分几步解答的,把能想到的问题学生都提了个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边提问题边一一解答)

2、出示问题:

再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你能自己独立解答吗?

不用太多讲解,书上的几个问题学生立马就列出了算式。

5、操作策略: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认识的发展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小学阶段,如果能让他们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问题,实践证明会使问题简单得多。

课堂上,结合数学学习内容组织一些有趣的、生动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一动、玩一玩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成功,学生学得有意义、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三)解题策略的实施、反思和调整。

读懂了题目,寻找到了解题的策略,当学生开始运用自己寻找到的策略开始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再次提升理解:

你是用怎样的策略解决这道题目的?

再看看自己的问题,除了刚才想到的策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你是怎样想的?

在其中一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相信其余的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方法。

正所谓“1+1=2”,这样的累积,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使学生成为有效问题的解决者。

二、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一)问题研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后进学生往往是很沉默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说,怕说错。

而问题解决的研究,对象就是这部分学生,他们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老师给他们创设了很多机会和表现自己的舞台,最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解题的策略,使他们第一次对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底气,渐渐地他们也学会了思考,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真正实现了“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问题解决策略研究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这一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们学习的内容更丰富,不光只学习数学书上的内容,还会学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如,我们学过的:

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超市里的数学问题等等。

使学生从课内走到了课外,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三)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引导水平。

在学生得到好处的前提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导者——教师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一次次地上课、评课,使我们的研究老师不断学习、提高。

课前精心地设计、备课,课后及时的反思,使研究教师成长迅速。

一年来,课题研究老师不光进行了市讲座,而且还送教下乡,均得到了好评。

(四)课题的研究拉近了教师和后进学生的距离。

本来,这部分学生对教师是避而远之的,因为一直以来在课堂上他们不是出彩的一份子,往往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而这一次,因为对象是他们,所以老师常常找他们了解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想法,一次次地交谈,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他们也敞开心扉,敢说敢做,对学习有了一定地自信心,成绩也有一定地提高。

【研究的结论】

一年的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所关注的这部分学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变得乐观,变得自信,回头看看这一年,研究使他们成长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一、这部分学生学会了自己读题、理解题目。

二、这部分学生知道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选取其中的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在此基本上发展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大大提高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他们懂得了交流、合作,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可以看出,一年的研究是有效的,这部分学生学会了自己读题目,看书寻找解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有一定的准确率。

【问题的讨论——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一年的研究有了一定地成效,但自己认为并不完美,研究的路走得也不是特别顺利,主要原因有下面几方面:

一、因为解决问题是分散在各块内容中的,很难集中进行研究,有时候教师找研究题目往往要翻遍书。

所以如果有像应用题那样集中的资料进行研究,相信效果会更佳。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已经找到,学生也得到了一定地发展,但是总觉得这部分学生的练习量还是不够,要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策略,真正学会分析题目,我觉得还应该进行一定量地练习,而且这时间不应该只要研究的一年中进行,后续工作应该还有很多,我们应该一直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训练、提高,使策略更深入他们的心。

【附录】

主要参考篇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

2、《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光树

3、《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摘要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问题解决能力提出新的高要求,认识问题解决策略的本质,了解适合小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的类型,有助于教师开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指导工作。

关键词策略本质类型指导

一、问题解决策略的本质

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就指出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解决问题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并非单一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具体说,要求学生首先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才是解决问题。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包括学科内部以及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3.强调策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

径。

4.强调问题解决对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教育价值。

二、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因素

对小学来说,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不仅受自身的影响与限制,还要受到教师以及课程与教学等外部的影响。

(一)来自教师的影响

小学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始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等,因此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教学技能等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的。

如果教师思想观念守旧,只关注在有限的时间里交给学生更多地知识;

问题解决策略意识差,没有将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或学习方式应用到的学生的学习中;

教学技能水平低,不知道如何将理念、目标转化为具体、有效地教学,那么很难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来自学生自身的限制

学生问题解决策略是否形成,最终要由学生内因起主要作用。

由于学生知识基础、问题解决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差异,使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表现出思维水平和解决策略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直接表现就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优与劣、多与少、快与慢,进而影响到策略的内化与灵活运用。

(三)来自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影响

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索、探究的复杂过程,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大量机械计算,如果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的过程,如果不能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不仅问题解决策略难以得到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三、问题解决策略的类型

针对小学生特征和小学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小学数学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约有:

1.尝试法:

通过观察,根据原有知识,不断试误,最后解决问题。

填写除法竖式里的空格。

2.画图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画图是必要的方法。

如,小豪家离学校1000米,一天小豪上学走到300米时想起忘带红领巾,回家拿后赶紧去上学。

问小豪一共走了多少米?

3.制表法:

制表可以将问题中的各要素条理化,找到数量关系;

或通过一一列举,将所有情况有序地写出来。

方方和冬冬玩投飞镖游戏。

游戏规则是:

投中内圈得5分,投中中圈得3分,投中外圈得1分。

立立投了15支,共得49分。

投中内圈、中圈、外圈的飞镖各有几支?

4.逻辑推理法:

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随着儿童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如,小红比小军高,小军比小玲低,小玲比小红高,谁最高谁最低?

四、开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

“问题解决”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从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和体验到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都有重要帮助。

为此,教师在开展策略教学时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上,帮助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

而且,不是所有的学习者在教师一定的教学方式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帮助不同解题水平的学习者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

(二)在教学方式上,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发现和探究是每个儿童了解世界的强烈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促进他们进行深度参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交流与评价,使学生理解,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策略是不对的、哪些策略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是合理的、哪些是最优的?

?

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增进对不同策略的理解过程,

(三)问题解决后进行积极反思和综合评价,促进策略的内化与广泛应用

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回顾策略产生的过程,揭示问题的实质,逐渐地引导学生从无序、单向思维向有序、多向思维发展,养成对学习的一种自我监控习惯。

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题解决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考方式,教师不仅要从中把握学生理解能力和策略水平的差异,而且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问题解决策略是人们面临问题情景时通常采用的一类学习策略,具有较高程度的程序性和相应的步骤,是广义知识的一种运算性程序知识,也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区分新手和专家的标准之一。

小学生数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和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相信只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儿童终身成长的教师,在不懈的努力学习和不断的尝试总结下一定能做得更好,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