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766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在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睡去。

作者并不去写她有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将令,将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

  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是深入而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

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①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

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

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

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

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

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6.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

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

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

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

“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

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

“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

“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德基曰: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

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

”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

“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

”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

“潍不偿驴,何辞也?

“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

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

“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

”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

“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

“若愿受长者教乎?

“唯,何以命之?

”廉曰:

“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

你们

  B.脱道中牛死脱:

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事:

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

称赞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德基自如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3分)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

“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

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

  

(2)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5)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其二)》)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中,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8)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第二部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手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

“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湖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

”说完,大伙善意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

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坡的凤凰墩。

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

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

“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

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

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

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

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

“侯六人不小,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

“玉呢?

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

“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

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

“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

“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

“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

“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给说:

“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

”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

“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

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

“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

“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多飞贼抓得完吗?

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

“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

“我不配。

”东家伸手拉起他说:

“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

“不能再为您赶马了。

”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换留,说:

“走正道吧!

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说:

“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

”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

“何必呢!

“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

”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

“再为您赶一趟吧。

”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错误项得0分)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样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

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4分)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形颠倒表变化

  21.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

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

要求:

①紧扣活动主题;

②必须原创;

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④不超过30字。

  22.右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

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

①必须原创;

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

③不超过60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

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

上面好看吗?

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