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777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陵主人概况)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

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

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

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

皇太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皇太极的生平。

皇太极姓爱新觉罗氏,满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终年52岁,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1626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汗位,年号天聪。

1636年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更女真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陈满族。

皇太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17年,完善八旗制度,与蒙古建立巩固联盟,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著名的萨尔浒和松锦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的典范。

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

  陵墓是历史的见证。

是记载着重大事件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向认为,陵墓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

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

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用最好的材料和最高的技术来进行建造。

(三京、三陵介绍)

清初关外有“三京”、“三陵”。

“三京”九时兴京——现辽宁新宾;

东京——现辽阳;

盛京——现在的沈阳。

“三陵”就是新宾的永陵,即祖陵,埋葬着肇、兴、景、显四祖;

沈阳东郊的福陵,也称东陵,埋葬着清朝第一代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昭陵位于沈城北部,又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盛京三陵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共同构成了清代皇家陵园。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每一个皇帝都有一群后妃。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着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

他们葬在昭陵宝顶西侧的二百米处的贵妃圆寝,全称叫宸妃、懿静大贵妃园寝,又称贵妃园。

由于年久失修,只有遗迹可寻。

这种陪葬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沈阳清昭陵导游词二(多图)(2007-02-0909:

51:

10)转载▼

分类:

游记

沈阳清昭陵导游词二(多图)

(昭陵建筑概括)

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占地33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643),历时八年,于顺治八年(651年)初步完工。

昭陵的主要建筑是顺治、康熙年间建造的。

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渐认同,乾隆和嘉庆各朝又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

到嘉庆六年(1801年)全部竣工。

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是从平地而起的,坐北朝南。

主要建筑部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势分布。

它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

它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陵墓,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过去的昭陵范围)

过去的昭陵陵区四周设有三排木桩做为保护标志。

这些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颜色。

每根木桩高9尺,直径6.7寸。

其中,红柱在风水红墙之外一里的地方,周围共有128根;

白桩在红桩之外,两者相距10大到20丈不等,白桩共有90根;

青桩在白桩之外约十华里,共有40根。

青桩的范围是东起二台子,西至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至保安寺。

按这个范围粗略计算,东西南北各不少于十五华里。

在此范围内全属昭陵法定保护范围。

清朝《大清律》明确规定:

“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禁止樵采,青桩以内禁止烧造”。

而且对进入陵区者以情节轻重又有细则处罚规定。

可见界桩是大清法律的象征,大有令人望桩生畏之感。

如今,这些界桩随着清朝的消亡早已荡然无存。

沈阳清昭陵导游词二(多图)

(下马碑)

昭陵周围除了有界桩,还有六座下马碑,它们都是成对矗立在昭陵内的。

其中两对在陵寝前方,另一对在陵寝东西红门附近。

陵前的两对下马牌,一对在新开河北岸,一对在神桥桥南。

这三对下马碑至今保存尚属完好,石材都是选用坚固耐用的青沙石。

每个碑都有四个戗角石,可起到加固碑体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美化作用。

碑的上下首都刻有如意纹,中腰开光部分为碑文。

三对碑的碑文不完全相同。

其中,新开河北岸的下马碑碑文是满、蒙、汉、回、藏五种文体。

碑文:

“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其它两对碑文只有满、蒙、汉三种文体,碑文是: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下马碑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

明清时期广泛应用在陵寝、宫殿等外,距离远近按尊卑等级有所不同。

官员出行每遇下马碑必下车、下轿步行,所谓“武宫下马,文官下轿”。

否则,是违制,是要受到处罚的。

昭陵在初建时仅有下马木牌做为下马标记。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弘历东巡盛京时决定将永、福、昭三陵下马木牌一律改为石碑,“以昭永远”。

由于是钦定工程,所以,各项准备工程进展顺利,于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三陵下马牌工程届时破土动工,工程历时三个月。

皇帝一道圣旨,崭新的下马牌全部雕造完毕,按时起立。

(神桥)

现在我们来到了神桥,在清朝帝王陵寝中普遍使用的建筑形式就是“神桥”。

它既有装饰陵寝建筑的作用,更有其实用价值。

以昭陵来说,陵寝地势基本是前低后高。

这样,每到雨季必然有大量的雨水从后向前泄出,那么,神桥玉带河保护着陵寝居高处水的排泄,真可谓金城汤池之固。

清代帝王陵墓桥都是按桥孔分,有一孔、三孔、五孔等。

孔桥最多的是河北清东陵的孝陵九孔桥。

昭陵神桥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

过去是青砖铺面,两侧有石雕护栏,栏板雕刻着身披烈焰腾空飞翔的大马,还有蕃草、海水、江涯、花卉及“八宝”等。

护栏上雕有“宝瓶天拱”及“俯莲式”望柱头,桥两端有守桥石狮子,桥下是“玉带河”。

据嘉庆十年档案记载,昭陵神桥“历来久远,砖石朽烂,多有坏损处”。

说明此桥在嘉庆年间已严重损坏。

嘉庆10年及23年,顒琰两次来昭陵祭祀祖陵,竟未修此桥。

道光9年旻宁也来昭陵祭祖,同样也未修此桥。

直至道光15年,此桥破损更趋严重,急待修整。

但因国力空虚,最终只得一拖再拖。

如今的神桥是建国后维修的。

虽桥栏板,柱头不如昔日雕刻古朴细腻,但仍不失神桥华美、庄重的姿色。

(石牌坊)

经过神桥,漫步台阶,迎面矗立的就是昭陵著名的石牌防。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门,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

用以点缀城市时,多称为“牌楼”。

作为一种纪念死者、旌表功德的门洞式纪念建筑物,多称为“牌坊”。

它经常被立于陵墓、庙宇。

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尤其在陵墓之前,它除了具有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弓间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作用。

大家请看,此访雕造精美,全部为仿木架结构。

其造型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顶子。

其上有三条大脊,八条垂脊,还有大吻、走兽、垂兽等。

檐下有出檐的瓦垅、斗拱、额仿、横梁、兽头等构件。

各部位还浮雕有花卉图案,如云龙纹、吉祥八宝、缠校莲、著草等。

请大家用手指一下,八宝它雕在牌坊的哪个部位?

好。

还有引人注目的是,四根柱脚上雕有座狮四对,獬豸一对。

其中,南北相背者是狮子,东西相背者是獬豸。

它们相背蹲踞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瞪目张口,活灵活现,虎虎有声,令人望而生畏。

好像在忠实地守卫陵寝。

整个牌坊雕琢穿透,集平雕、园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技法于一炉,刀法粗犷,遒劲而细腻,真可以说是一件石雕艺术的巨型“神品”。

被现代艺术家视为清代雕刻珍品,它是昭陵陵寝中有代表性的第一件石雕作品,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清初石坊建筑,在辽沈地区也是罕见的。

这座石坊建造年代分为两个时期:

即坊体于顺治八年初建完成,当时的石坊仅在两端有三对夹秆石兽(狮子两对,獬豸一对),而中间的两对夹杆石狮建造于嘉庆六年(1801年)。

大家稍注意看一下,就很容易看出,中间两对石狮颜色较白,两端的石兽颜色较深。

那么,为什么在顺治年间建造完工后,隔一百多年,嘉庆年间又稍作补建呢?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原来,这座石牌坊在乾隆后期就出现倾斜现象,盛京官员请求增添戗石,乾隆不准,认为“陵寝重地工程未宜轻动”,没必要修理。

又说,此坊已建成一百多年,至今不过倾斜七、八寸,说明此建筑十分坚固,可听其自然,保持原状,无需加戗石。

乾隆提出了这些理由,均不合理,他为什么不同意呢?

原来乾隆另有苦衷,当时官场腐朽,怕盛京官员借工程之机贪占“钱粮”,所以迟迟没建。

直到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才钦准盛京官员提出的计划,并命盛京将军晋昌,工部待郎萨敏二人为“督工大臣”。

他们提出,为了前后统一,还是用石狮形式,更为坊体坚固。

同时,用狮子造型,可增添陵寝气势。

嘉庆六年二月冬天,“督工大臣”立即调来最好的石匠,起早贪黑,刀刻斧凿,仅用五个月便将四件石狮雕刻完毕。

为此,嘉庆还给他们二人奖励。

可是,由于他们二人只顾赶工程进度,忽视了工程质量,不到二年,夹杆石狮便出现下沉现象。

嘉庆得知此事,非常重视。

这时正赶上嘉庆来盛京祭祖,考虑到工程还没出三年“保固”期,就出现问题,于是传二位督工大臣,每人各出资一半,返工修理,以示“正肃”。

无奈,二人道旨照办。

嘉庆十年(805年)八月,顒琰又来到昭陵,当大礼已毕,在祭区敬瞻之时,特意到石坊驻足停留,十分仔细的观摩了这件为之费了一番心思的佳作。

清昭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城北郊。

昭陵因为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沈阳清昭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沈阳清昭陵导游词范文1:

清昭陵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在北陵公园内,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因处于沈阳北部,故又称北陵。

清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昭陵与清福陵和永陵合称为“关外三陵”,也是清初关外“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伟、的一座。

昭陵不依山傍水,直接建在平地上。

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

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

由南至北依次为:

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

中部,从正红门到隆恩门;

后部,从隆恩门到宝顶。

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

神桥、牌楼、正红门、碑亭、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

两侧呈对称布局,建有辅助建筑。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

清昭陵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建筑独具特色,仿自明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是汉、满民族文化交流的典范。

1927年,当时的奉天省政府将清昭陵辟为公园,即北陵公园。

建国以来,经过不断维修增建,广植花木,北陵公园已成为沈阳市最大的公园。

背景资料——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为金(后金)主。

并于天聪十年(1636年)改国号为清,称皇帝。

皇太极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汉化政策,不仅仿照明制设立“六部”官衙,而且组织人力翻译汉文典籍,他与其父努尔哈赤一样,对满族初期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沈阳清昭陵导游词范文2:

清昭陵也称为“北陵”,位于沈阳市区北部的北陵公园内,是公园内的主体景点。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还葬着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后妃佳丽。

在清初的“关外三陵”(福陵、昭陵、永陵)中,昭陵是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这里古松参天、楼殿威严,处处透着皇陵的气势,你还能在这些建筑中看到明朝皇陵和满族建筑特点的融合。

陵寝始建于1643年,于1651年基本建成。

陵寝遵循“前朝后寝”的布局,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前部,正红门到方城为中部,神道两侧有石兽、华表对称排列,中间有为颂扬墓主而建的碑亭,竖有“昭陵神功圣德碑”。

后部是方城和宝城,是陵寝的主体。

方城好似一座城中城,有主殿和多座配殿,隆恩殿是其主体建筑,它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很是华丽。

隆恩殿之后是宝顶(一座大土丘),底下是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但地宫目前为止并未被打开。

陵寝的外围即是北陵公园的休闲区域,如果不进昭陵参观,那么仅买公园门票即可。

公园西侧有象征中日友好的友谊园和玲珑剔透的芳秀园、杜鹃园等。

东侧为开阔湖面,还有幽静的沁芳亭以及儿童乐园。

整个公园树林密布,每逢春夏绿意盎然,适合踏青消暑,还可以在湖中划船,冬季时一派美丽的北国雪景。

沈阳清昭陵导游词范文3: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1982年国务院公布清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号,这些陵号的来源,或体现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和赞誉,或者是带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钦定。

其次,清代还有一项制度,如果遇到陵名与地名重复时,必须将地名换掉,这叫避讳。

可见,帝王陵名是极其神圣的。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

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

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

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

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势力,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

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说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说法也欠妥当。

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顺序以及大庙种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辈分按左昭右穆顺序依次类推。

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

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应在正中,福陵在其左(东)称为昭,昭陵在其右称为“穆”。

而现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东,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寝根本构不成昭穆关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对“昭”字含义本身的选择。

古人以昭字作“彰明”、“显扬”解。

昭陵陵名的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并使之显扬了后的含义,大至不过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