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794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校园民主治理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然而,国内对学生参与大学民主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零星出现的实证分析也多局限在一所学校上。

孟根龙在2010年突破了一所高校的样本局限,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北京市11所代表院校,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走访分析了北京市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状况,其对高校校园民主发展情况的横向对比是一大突破,但其研究中未利用可量化的民主评价指标,结论的主观性较强。

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引入两大创新点:

一是将理论基础从“大学民主管理”提升到“大学民主治理”,摆脱基于单向管理谈校园民主这一矛盾;

二是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评价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治理情况的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科学性进行实证检验。

二、大学民主治理理念

1995年全球治理协会对治理的内涵进行了如是界定:

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国外大学率先将治理理论引入高校管理中,协调高校与内部师生员工、外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实施大学管理。

我国一少部分高校在民主政治理论教育、校园民主文化建设、民主管理制度化及推动社会参与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加大了政策创新的力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对于大学建设初期依靠正式权威的作用和清晰的组织、计划、动员机制而言,大学治理更强调内部的自主精神与文化的引导力量,为高校民主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也更加适用于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程度越来越高的客观环境。

由此,本文对当今大学民主管理理念下学生角色进行反思,提出“大学民主治理”的理念,即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的更高层面上,以民主的权力分配方式对影响学校发展的显性和潜在因素进行调动、整合,协调大学制度中文化、教育、科研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参与,推动大学内部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状态。

三、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评价量表设计

依据大学民主治理的定义,评价“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的情况”应从“民主治理环境”和“学生参与程度”两个角度考察。

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选定了“参与性”、“平等性”、“沟通性”、“制度性”、“问责性”5个维度、37个测量变量编制了《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情况的评价量表(初编)》(以下简称为“《民主量表》”)。

通过随机发放200份问卷进行预调研、结合专家讨论意见,最终确认28个变量构成《民主量表(二编)》(附件1),利用该量表开展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样本选取

1.学校样本

为了兼顾和平衡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大学,提高学校间比较研究的对比性,在武汉市内选取了“985工程建设大学”两所——WH大学(综合类)与HK大学(理工类),“211工程建设大学”两所——ZN大学(文科类)与HS大学(师范类),国家民委下属一类本科院校一所——ZM大学(民族类),湖北省属二类本科院校两所——HJ学院(财经类)与WF大学(工科类)为样本高校[]。

2.学生样本

课题组在每所大学发放了300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61份,包括WH大学266份,HK大学289份,ZN大学277份,HS大学294份,ZM大学278份,HJ学院272份,WF大学285份。

表1列示了被试者的基本信息,其分布较均匀,符合武汉地区大学生结构特征。

 

表1被试者的基本信息情况表

指标

类别属性

人数

百分比

受教育程度

本科一年级

413

21.1

政治面貌

党员(预备)

526

26.8

本科二年级

457

23.3

共青团员

1347

68.7

本科三年级

657

33.5

民主党派

10

0.5

本科四年级

169

8.6

群众

76

3.9

研究生

243

12.4

学生工作(多个则填担任职务最高者)

校级组织

507

25.9

博士生

16

0.8

院级组织

776

39.6

民族

汉族

1683

85.8

校外组织

71

3.6

少数民族

275

14

无此类经历

603

30.7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了《民主量表(二编)》的数据。

研究共分四步:

第一步,通过科隆巴赫

系数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评估量表的可信度与结构效度;

第二步,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因子进行命名,建立更加客观的评价体系,计算7所大学的民主总得分并排序,且运用层次分析法验证了新评价体系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上的一致性;

第三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究样本高校在各因子上的得分排名与总排名的关系,从而研究了7所大学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四步,评估武汉地区大学内部民主治理的总体发展水平。

四、武汉市7所样本大学的实证研究

(一)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科隆巴赫

系数(CronbachAlpha)为0.9172,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好,所获数据的可信度高;

KMO值为0.932,Bartlett球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0014.928,显著性概率为0.00<

0.01,充分说明量表结构效度好,设计合理且适宜开展因子分析。

表2KMOandBartlett'

sTest表

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

0.932

Bartlett'

sTestofSphericity

Approx.Chi-Square

20014.93

df

231

Sig.

0.000

(二)因子分析

《民主量表(二编)》是通过查阅文献并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认并划分成了5个分量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直接由此构建“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情况”评价体系可能会存在信息重复收集、二三级指标不匹配等问题。

故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修改,即按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作为三级指标,每组代表一个公共因子作为二级指标,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客观的指标评价体系。

1.提取公共因子

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提取出了5个影响力较大的因子,总方差贡献率为61.636%。

表3显示了因子分析的结果。

表3因子分析结果表

因子

题号

因子命名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22-28

大学民主治理结构的系统化水平

4.459

20.269

16-21

沟通程度

3.411

15.505

9-12

环境平等性水平

2.458

11.174

4-6

学生的政治素养

1.993

9.059

7、14

学生的民主实践

1.238

5.629

6个重复变量被剔除,其余22个变量可作为三级指标,对应的5个公共因子可作为二级指标,由此得到更为简单的《民主量表(三编)》和新指标评价体系,见图1所示。

图1学生参与校园民主治理新指标评价体系

2.评分及排序

表4列示了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的7所大学民主总评分及排序,计算公式如式

(1)所示。

(1)

公式中字母n表示该大学的有效问卷份数,fac_1,fac_2,fac_3,fac_4,fac_5为1961份有效问卷的5个因子得分。

表4因子分析法下7所大学的民主总评分与排序

WH大学

HJ学院

HS大学

HK大学

ZM大学

WF大学

ZN大学

民主总得分

0.0697

0.0500

0.0457

0.0046

-0.024

-0.036

-0.108

排序

1

2

3

4

5

6

7

(3)层次分析法(AHP)

在原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七所高校的学生参与校园民主治理情况再次评分并排序。

1.二、三级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获得准则层5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电子邮件形式对若干专家进行了意

见征询,要求对5个因子相对重要性做排序,据此构造了准则层因素的两两比较判别矩阵,如图2中所列示。

但是由于方案层的影响因素众多且重要性彼此相似,所以将方案层因素对准则层的权重设定为相等,不再单独建立判别矩阵。

图2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0.0207<

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同时可用Matlab软件得到权重向量为

,它反映了新评价体系中5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情况。

2.利用AHP评分排序7所大学民主治理的发展水平

表5列示了AHP法下7所大学民主总评分及排序。

计算公式如式

(2)所示。

(2)

公式中字母n表示该大学的效问卷份数;

分别计算了准则层5个因子的平均得分。

表5层次分析法下7所大学的总评分以及排序

4.669

4.666

4.626

4.577

4.539

4.495

4.317

AHP法在引入主观权重后与因子分析在7所大学的总评分上得到了相同的排序,这说明:

新评价体系在舍弃了部分重复指标后满足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上述排序结果可信度高。

新指标体系可以在更少的数据收集成本预算内达到同样的评价效果使评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表4和表5的评价结果显示:

“985高校”WH大学与HK大学分列第1名和第4名,普通本科院校HJ学院成为此次评价的“黑马”,超过另外两所211高校取得第2名,而同为一、二本兼收院校的WF大学却名列第6。

ZM大学作为民族类院校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拥有政法优势学科的ZN大学只获得了第7名的成绩,这验证了一个大学的学生参与民主治理情况的优劣并不是由该学校的发展层次、优势专业、学生性质完全决定的。

为了深入探究七所大学民主治理发展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探究。

(四)模糊综合评价

以ZN大学的环境平等水平(

)为例,该因素下学生认可级别比例为:

7级10.85%,6级20.05%,“5级21.025%,4级23.575%,3级13.175%,2级5.8%,1级5.6%[]。

对分数加权平均可得在学校环境平等水平(

)因素上的平均态度趋势处于4.524,即中立略微偏认可的态度。

类似可得出每所大学每个维度的平均态度趋势并排名,如表6所示。

表67所大学的5个维度平均态度趋势表

大学民主治理结构系统化水平

4.6317

(2)

4.6835

(1)

4.5921(5)

4.5945(4)

4.5996(3)

4.5303(6)

4.3521(7)

4.6982

(2)

4.7035

(1)

4.6513(3)

4.5365(4)

4.3228(6)

4.3617(5)

4.1324(7)

4.8961

(2)

4.9628

(1)

4.7631(5)

4.8701(3)

4.7183(6)

4.7888(4)

4.524(7)

4.8363

(2)

4.7324(4)

4.6906(5)

4.6111(7)

4.7498(3)

4.6835(6)

4.9273

(1)

3.481

(1)

3.1426(7)

3.221(3)

3.3008

(2)

3.2061(6)

3.2161(4)

3.2113(5)

注:

括号中是7所大学在每一维度的平均态度趋势排名情况

(五)武汉市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的总体发展水平

运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方法可得到所有样本评分的均值为4.5,介于“中立”和“比较认同,但部分反对”两者之间,见图3所示。

这说明武汉市大学生对于现在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的情况持比较满意的态度,但并不容太乐观。

图3量表评分总分布图

此外,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最大隶属原则可以近似求得武汉市大学生在5个维度上的整体态度趋势,其中大学民主治理结构系统化水平处于4阶段,沟通程度处于4阶段,环境平等水平处于6阶段、学生的政治素养处于4阶段、学生的民主实践处于2阶段。

五、针对ZN大学、WH大学、HJ学院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ZN大学、HJ学院(均为财经类学校)以及民主总评分排名第1的WH大学三所高校,对其在校园民主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摸底调查,开展具体的案例分析。

ZN大学建立了以“提案—对接—反馈”模式为核心的学生专门委员会,下设生活服务、学术创新、学务管理、创业实践、安全医疗、文体活动6个专门委员会且分别与学校各职能单位、各院系对接[]。

该学生组织有序的推动了学生自下而上表达个人意见,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但是没有改变校务决策方式,未能带来决策权力的下移,从而造成学生心理预期与实际效果的落差反而会降低组织公信力。

该例子表明,学生组织形式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初次参与,但如果其与学校沟通的信息不能广泛联系到全体学生,不能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则可能带来学生民主权利集中于少数学生干部手中的问题,增加学生内部的不平等感(体现为F2、F3分数低)。

该校学生组织相对于其制度、文化环境实现的超前发展也侧面反映了学校在制度改革等方面对学生参与民主治理重视还不够,导致学生对学校比较失望。

虽然ZN大学民主总排名第7,但其学生组织形式具有创新性与示范意义。

WH大学与HJ学院虽权力重心没有明显向学生下移,但形成了一种学生参与范围合理、信息沟通及时、主体互相平等的大学民主治理系统(体现为F1分数高)。

两所学校均成立了学生会权益部联系学生以及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沟通学校二级管理部门。

为了进一步服务学生,WH大学还成立了青年研究中心,从科研入手推动大学治理改革和学生民主参与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大学环境。

综合两所学校学生会权益部的特点,它们均以品牌活动为先导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体现为F2分数高);

将服务范围集中在学生日常生活,主动限制了其职责与目标以保障活动的可行性;

在学生活动进展及学校政务公开方面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体现为F3分数高),从而在维持学生心理的合理预期与学校治理体系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在7所大学中,WH大学和HJ学院在活动宣传与学生沟通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WH大学学生会拥有7所大学中最多的微博粉丝数,率先开发、推广了校园移动信息平台“青梅”;

HJ学院以“敢于为同学说话,甘于为同学服务”作为学生会微博简介,权益部更喊出“权系你我,益在大家”的口号,充分利用BBS进行宣传。

六、结论与建议

《民主量表(三编)》是在《民主量表(初编)》与《民主量表(二编)》基础上,经过实证检验优化后的评价体系,其通过最小的信息收集量保证了评价标准符合指标选取的一般原则与民主治理评价过程的特殊要求。

利用层次分析或因子分析可以对各学校民主治理覆盖范围下的学生主体满意情况计算总评分、排序,进而完成学校间的总体比较;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更可以对各学校在5个维度上的发展情况计算评分并分别排序比较,这有助于了解各学校不同政策措施对学生民主满意度带来的效果。

这一个分析范式涵盖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量化评估、综合比较等多层次的研究,逻辑完整,成果多样。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武汉高校在学生民主实践、学生政治素养、民主治理结构的系统化水平等方面有待加强;

此外民主治理发展水平与某大学的优势学科、层次、学生民族组成关联性弱,同时推动影响民主治理的多因素进步才能提高总体发展水平。

结合武汉高校民主治理创新的具体实践措施,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动大学民主治理结构系统化发展

学校的决策方式与部门架构要面向治理目标进行改革,打通部门决策壁垒与领导“一言堂”的情况,吸引学校工作中多种主体参与协商,这是推动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的先决条件。

(二)培育校园民主文化环境

校园民主文化环境是学生民主意识萌生的土壤,这要依靠学校潜移默化的引导,如可以在校内媒体舆论宣传上开辟窗口,鼓励学生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设立学生代表等。

(三)构建大学生民主素质培养机制

提高大学生的民主素质意味着提高大学生对政治问题的辨识力、树立鲜明的政治倾向、积极主动行使政治权利,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学校可以开设管理技能类和民主理论的选修课程等。

(四)创新学生参与民主治理方式

学生参与方式的创新是一个动态变革的过程,学校要在推进中注意科学评估与研究,把政策落到实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改革措施,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的途径。

在加深学生参与决策的深度的同时,也要建立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评估的制度,使之变为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五)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大学民主治理水平

武汉地区大学应加强联络和相互学习,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和大学特点的治理结构顶层设计方案。

课题组负责人/周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书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课题组成员/林晶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干事

孙思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

谈申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邓欢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宣言:

观念与行动[R].巴黎高等教育大会,1998.

[2]董泽芳,岳奎.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2,01.

[3]陶行知全集

(一)[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01.

[4]罗廷光.教育行政[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42.12

[5]宋功德.从单向管理转向合作行政[N].人民日报,2009-06-24015.

[6]刘长平.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学生管理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

[7]孟根龙.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状况调查与分析[M].北京:

求实.2010

[8]董石桃.寻求民主发展与公民参与的统一——一种参与式民主的进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0,03.

[11]孙思栋,以优化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民主化管理为目标的效能分析与制度路径研究——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专门委员会的调研报告[C].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13.12

附件1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情况的评价量表(二编)

维度

序号

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情况的描述

1-7

参与性

我常向校方提出意见,这是责任也是我的权利

我很赞同对各种校内的选拔组织民主选举

我积极关注校园建设、规则政策的最新动态

我了解学生的政治权利,知道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益

我积极学习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参与学生维权

大学生有足够能力和素质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大学生很关心国家政治、不易被权威意见影响。

8

学生通过集会、社团等形式对校园热点问题发表看法

平等性

9

学生组织可以很好地管理学生事务、代表学生利益

我校学生与学生干部间、本研究生间的地位平等

11

不同民族、国籍的同学都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12

我校学生与行政人员、教师之间很平等

沟通性

13

在面临困境时,我可以向校内组织或机构寻求帮助

学校内有丰富的途径推动学生参与校园决策

15

校内制度人性化、因人而异考虑到了我们的具体需要

学校对于学生的提议能够及时反馈、解释或落实

17

学校有定期与学校高层领导班子进行沟通的活动

18

校方定期组织学生意见反馈活动,比如座谈会

法制性

19

我校的学生管理政策科学民主,理念自由开放

20

我校建立了很完善的“学生参与民主决策”制度

21

我校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途径多样化、不受限

22

我校的民主管理或沟通机构中学生能发挥很大作用

23

我校的教学评估机制起到了良好作用

24

我校开展了丰富的法制教育、民主教育活动或课程

25

我校建立了“校务公开制度”,维护学生的知情权

问责性

26

学校行政监督制度很完善、有问责和信访部门

27

学校鼓励师生参与校内监督,有专人对师生作出回复

28

学生可以对学生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问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