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801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馆讲解稿(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其共分为六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科研项目篇,“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了6项973计划,其中“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是以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我校陈坚教授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杰青获5项资助。

主持参与了9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中近两年获得8项资助。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主题项目1项。

(过门衔接语,用于把参观者视线引到第二块展板——基地建设篇)

“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高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教育部级科研平台为支撑,还包括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近50个市校和校企级科研基地为延伸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运作的科研基地群。

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大家都知道,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为地方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

社会服务篇,“十一五”期间,累计签订横向科技合同350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5.8亿。

“十二五”开局至今,两年来已签订横向科技合同226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累计到账4.99亿。

科技成果转化覆盖全国,及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

学校不断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建立政产学研载体,先后组建了杭州江南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义乌虚拟联合研究院、江南大学汕头轻工技术研发中心、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平台。

学校科研成果70%实现了产业化。

第四板块科研经费篇,我校“十一五”以来每年科研经费增长情况。

2012年总经费达到4.4亿,其中纵向2.0亿,横向2.4亿。

第五板块科技成果篇,“十一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2012年新增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创我校历史新高。

其他部省级科研奖励近300项;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创历史新高,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我们学校2010年专利申请授权量居江苏高校第一,并被教育部评为“在科技奖励和知识授权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可以说,我校目前每天就有三项发明专利诞生。

(第六板块)学术交流篇——我校目前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本科生海外交流比例达11.4%;

拥有全球首家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十强院校“江南大学北美学院”,以及食品营养与纳米技术、食品安全加工等国际联合实验室。

每年举办多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活动,已逐步成为食品、工业生物技术、工业设计、轻纺等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引到弧幕放映区……)各位领导(企业家、嘉宾),下面占用各位几分钟时间,观看一下我们制作的我校科研情况介绍的影片,从而使各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我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引到项目成果展区,过渡性衔接语自由发挥……)

第三部分是科研成果部分采用实物、模型、展板等形式,分别展示了我校理工类学科最新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这里展示的所有科研成果,均为各院系已经和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典型成果,这些成果无论在学术水平上,还是在产业化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展馆内设置的接机成果展示以学院划分,依次为生工学院、食品学院展区、化工学院展区、理学院展区、环土学院展区、医药学院展区、纺服学院展区、机械学院展区、物联网学院展区等九个学院的展区。

生工部分讲解词

欢迎来到生工展区,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近几年的科研成就。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发酵工程学科,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学府之一。

其学科源远流长,为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009年教育部公布的一级学科评比中,以发酵工程为主体的“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一。

生物工程学院围绕食品、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开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力,在研一大批国家973、863、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发明奖、进步奖5项,科研成果50%转化为生产力。

学院建有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无锡)、国家微生物资源信息平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此领域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从2006到2012年生工学院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及专利成果),比如2006年获得国家进步二等奖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它提出和发展七大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策略,应用于多个生物产品的发酵过程,实现产业化,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谷氨酸双结晶绿色制造技术,形成了以“谷氨酸双结晶”为核心的绿色制造工业,具有产品收率高,质量好,材料消耗低,废水总量少的优点,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谷氨酸产业的高效无废制造。

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关键酶制剂发酵生产和应用,通过对四种关键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工艺的酶法替代,实现产业化,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年获973项目资助的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它以危害物产生途径和转化规律为发展理论,建立了危害物高校检测基础研究体系,并以此解决了三个关键性科学问题。

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微生物氧化还原酶生物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关键技术,该项技术成果已在多家国内外公司进行技术与产品应用,并证明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生物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2010年荣获江苏省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工业微生物生理特性与代谢功能研究与应用,通过一系列手段加深了对工业微生物生理特性的理解,强化了工业微生物代谢能力的调控并成功应用于多个生物产品的产业化。

最后一个是荣获201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研进步奖的系列微生物多糖的高粘度发酵关键技术,该技术应用到多种微生物多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显著提高了产品产量、底物转化率与生产强度,降低了发酵能耗。

接下来请随我们参观……

食品学院: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注重夯实科学研究基础,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计570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主体计划项目近40项;

总到位科研经费4亿元,共获国家和部省、市科技成果奖共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共11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89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19项。

共发表26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共收录868篇,科研实力雄厚。

  

学院共有9个科研机构,分别是食品组分与物性研究中心,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研究中心,食品加工与配料研究中心,谷物与淀粉工程研究中心,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功能脂质与健康研究中心。

我们首先可以看到《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它是由 

陈坚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该项目 

已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 

危害物产生途径和转化规律的分子基础 

(2) 

加工食品安全性预警机制与风险等级确定依据 

(3) 

食品安全加工全程优化原理与控制策略。

综上所述,发现和认识加工过程危害物生成的分子基础、互作关系及调控机制,为全程安全控制的食品制造过程设计和构建奠定理论基础;

建立食品加工过程感知网络,为全程监控食品加工过程、提升加工食品安全性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评估加工食品危害物的风险、调查人群膳食暴露水平,为提升加工食品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研依据;

在此基础上,确定食品加工过程中单一和多元危害物阻断、抑制、控制和消除策略,发展出多方法、多手段综合集成的食品加工过程安全的时空预测-监测预警-动态反馈分析-调控优化的全过程优化与调控理论,实现食品制造过程的理性重构与食品产品功能的优化,最终使食品制造过程全程安全控制成为可能。

作为食品领域第一个973项目,开展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研究,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非常重大。

食品组分与物性研究中心的中心主任为徐学明教授,还有众多优秀的教授,包括一级学科带头人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教授,曾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胥传来教授等,该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碳水化合物化学与生物学功能性碳水化合物转化与利用。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心主任为张灏教授,该中心主要致力于优良食品微生物的资源挖掘与其高效利用,食品加工与配料研究中心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酶技术、食品加工、食品化学。

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果蔬菜保鲜机理,果蔬干燥,速冻等高效保质加工机制及工程技术,肉制品加工过程风味调控机制及工程技术,水产品养殖及加工,动物营养与饲料研发新技术。

这边所展示的便是“项目果蔬食品的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该项目获得2009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该项目采用真空油炸脱水、冻干及其联合干燥、热风及其联合干燥、特种脱水等高效保质联合干燥创新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果蔬食品干制品普遍存在的加工和后续保藏过程中品质变劣快、不稳定等难题,并推动了高耗能干燥行业的节能减排。

这项技术为我国优势果蔬脱水产品扩大出口份额和拓展国内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更是造福了一方农民,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解决农民的增产不增收问题。

目前,国内跟这项技术进行配套种植的果蔬基地面积有近20万亩。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分为油脂、植物蛋白、功能脂质三个方向,汇聚了众多优秀的教授,包括中心主任王兴国教授,他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及标准化安全生产》获国家科进步二等奖,还有现任理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的曹栋教授等众多科技骨干。

这边便是相关介绍。

其目前,我国油脂油料进口依存度62%,主流油脂加工技术工艺是国外引进的溶剂浸出法,该方法存在部分营养成分流失及溶剂残留等问题。

《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项目与之不同,其技术明确了花生油中的风味物质,建立了风味控制工艺操作规程与标准。

通过以低温凝絮无水脱磷为核心的技术工艺,取代了无机酸水化脱胶、化学脱酸、高温减压脱臭过程,避免了溶剂、反式酸和苯并芘有害因素,使风味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植物甾醇、多酚等营养成分得到较多保留。

创建了紫外瞬时照射在线降解油脂中黄曲霉毒素技术与设备,建立了固态发酵法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新工艺。

 

该项目将大型压榨制油工艺列为研究方向,在预处理、压榨与精炼、稳定性储藏、有害物质去除等环节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产业化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

《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项目是由鲁花集团与江南大学联合申报成功的,该项目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类型,保障食品安全,实施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以大豆油脚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油脚精制除杂制备食用浓缩磷脂、浓缩磷脂制备粉末磷脂、磷脂精制制备磷脂药品和保健品、磷脂化学改性及酶改性关键技术及设备。

项目从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始,历时20多年,共完成国家级磷脂研究课题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使用新型专利1项,研制开发磷脂药品3种,磷脂保健品4种,起草国家磷脂标准2项;

在全国建设了46条磷脂生产线,累计创经济效益20亿元,近3年7家企业创利税22912万元。

 

益生菌是一类足量摄入后能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的活微生物。

益生菌具有优良的生理功能,如降胆固醇、抑制病原菌、维持肠道平衡、缓解高血压等。

利用益生菌及其发酵代谢产物来生产具有特定功能性质的食品是功能性乳制品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项目选择高效的筛选模型,将体外高效筛选技术和体内功能评价验证结合起来,在建立功能性益生乳酸菌筛选模型的基础上,筛选出七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乳酸菌;

建立了益生菌的高密度培养模式、利用预培养和冷冻干燥活性保持技术实现了高活力益生菌发酵剂的活力保持和制备;

开发了含有功能性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十余种并推向市场,获得了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号4个,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项目真正实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益生菌主导的乳制品生产技术,并且在产品中保持益生菌的较高浓度和存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与国际企业竞争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乳制品加工领域,包括酸乳制品、发酵乳制品和干酪以及乳制品发酵剂等产品的生产;

作为食品配料,还可应用于其他食品与饮料中。

项目技术在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建立了年产8万吨的益生菌乳制品生产线,开发了十余种益生菌乳制品,年销售额达6亿元,调查显示益生菌乳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应用推广前景。

下面我们所看到《生鲜食品综合包装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它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计划项目。

是一种采用电解水处理结合调气包装对生鲜食品保鲜的方法。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具有高效广谱杀菌,安全环保,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强速性、弱酸性或碱性电解水,对生鲜(鲜切)果蔬、生鲜鱼虾、生鲜肉制品等生鲜食品杀菌,并结合气调包装,延长生鲜食品在冷藏条件下的保质期。

该方法生产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姚惠源教授是国家“十五”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他带领“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课题组10个人,经过5年攻关,研发出多孔淀粉、米糠健康食品等6项成果,均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2006年1月,这6项成果已在全国10家大企业投入生产,一年内转化稻米100万吨,产生约50亿元产值、5亿元的利税收入。

这些研究成果意味着稻谷除提供人们的主食大米外,还可转化为营养丰富、功能卓越的健康食品原料,或者转化为优质廉价的医药、化工等工业原料,大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例如,以前被视作糟粕的米糠,只能用作喂猪、养鱼的饲料,每吨价格1000元,开发成米糠营养素后,每吨售价可达3000美元。

纺织服装学院

现在我们来到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的领域。

首先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校的纺织服装学院:

我校专门为纺织服装学院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为22386平方米的现代化纺织大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其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创办较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服装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院下设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品设计、服装表演五个本科专业,现有纺织工程和制浆造纸工程两个博士点,以及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硕士点。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在2004年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四,纺织工程专业排名第二。

在教学方面,学院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系和纺织材料、纺织工艺、服装工艺、轻化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五个实验室。

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学院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和20个研究室,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科学研究建设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基地。

目前,学院共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500余人,博士、硕士在校生250余人。

除此之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科骨干。

现有专任教师105名,其中“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8人。

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行业的需要和发展,并注重学科交叉,已形成了一批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具有显著社会影响的成果。

例如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获部省级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奖励三十余项。

另外,纺服学院的纺织工程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轻化工程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除了这些专业实力外,学院也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如日本歧阜国际学生作品设计大赛,“真维斯”休闲服比赛,“兄弟杯”青年设计师大赛,“汉帛杯”青年设计师大赛,“中华杯”服装设计比赛等众多赛事,并频频获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和凝练,学院已形成了集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于一体的产业链学科集群办学优势,突出了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而学院毕业生以综合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而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的尊重和欢迎,在教学、科研、管理、咨询、产品及市场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骨干作用,学生遍布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等。

接下来我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纺院的科技产品:

首先我们现看一下稀土夜光纤维技术:

稀土夜光纤维是利用稀土发光材料制成的功能性环保材料,该纤维吸收可见光10分钟,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10小时以上。

从它可以吸收可见光并能高效利用的效果看,这种材料是十分环保的。

这项技术攻克了夜光涂层织物水洗与摩擦牢度差、亮度低、安全性不高的难题,可应用于航空航海、纺织面料、国防工业、装饰用纺织品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

例如夜光绣花线、夜光绒布、夜光工艺绣品、面料等等。

另外,此项技术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物品,它们都是这项夜光纤维技术的实际应用。

像夜光海宝等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紧密纺成套技术:

我们先看一下它的主要内容。

数字纺织技术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纺织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的研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形式的紧密纺纱装置。

像最近的2011年获江苏省科技厅百万资助立项,并与企业合作推出节能低负压罗拉集聚型紧密纺。

像下面这些都是这项技术产业化应用效果——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万锭FA506型细纱机紧密纺项目改造等等。

而这项技术获得了省部级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26项、授权1项,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1项。

下面这些物品都是在实际操作中与紧密纺成套技术相关的,像牵拉主控板、贾卡提花网络驱动板、贾卡提花控制系统等等。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关于这项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创新点,主要包括高质量、低消耗、低能耗、低成本这些特点。

最后,还有数字化经编装备技术。

它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包括数字提花技术及装备、经编高速技术及装备、数字多轴向铺纬技术及装备、经编装备集成控制软件和经编织物设计软件的开发这四点。

这项技术的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进行成果鉴定8项;

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5项等等,它的相关项目还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145篇。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及纺织技术的介绍了,可以看出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的不是虚有其表的。

物联网工程学院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物联网工程学院展区: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由原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体现了物联网系统C3SD架构的特点,即建立在传感网络之上的通讯、计算、控制及海量数据处理的集成。

学院具有电子信息类学科交叉综合优势,拥有“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1计划”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创新引智基地、物联网工程应用研究平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首批建设单位)、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学科科研平台,“物联网技术与工程”入选“十二五”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

学院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每年获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50多项;

申请和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300多项;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多篇;

年均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

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近10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近些年取得的一些典型科研成果。

第一块展板向我们展示的是学院面向离散型、高端和特种装备制造企业开发的一套实现企业内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计划执行、财务管理、质量保障和企业销、产、供市场的开放式大型集成企业数字信息平台系统——JDDFS系统。

该系统现已在部分企业中实施,并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累计新增销售5亿元,利税1.5亿元。

同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4项。

接下来的展示内容由于我晓得强势学科息息相关,为蜂蜜固态化和产品开发的技术。

该项目利用高粘度无聊的快速低温脱水技术及其最终水分的准确控制技术,客服了果糖的粘牙性,利用产品的抗高温形变,是蜂蜜含量>90%而不改变其原有的风味、口感和营养。

于2010年开始在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也获得了固体蜂蜜糖果及其制造方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并成为食品装备技术进步带动工艺进步的典型范例。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

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获得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效能驱动系统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该项目对高效能驱动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开发,实现驱动控制的高可靠性与热处理装置的智能化,提高了系统的产能水平和点击的设计效率,在苏浙豫等省的30余家企业,尤其是纺织器材企业得到推广比应用。

大家接下来看到的是我校正在使用的管理系统之一——物联网架构的能耗监管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水、电、燃气等主要能耗的感知、传输、检测、分析和管理,利用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技术职称平台,使我校被教育部和建筑部确立为“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师范建设”首批师范高校,自产业化为各使用单位累计节约水电支出超过3亿元。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

接下来看到的大规模非线性只能建模与识别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