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26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4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docx

31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解读

 

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使用说明书

 

中国人民银行

征信中心

2012年7月

 

第一章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概述

现有2004银行版(即银行标准版)信用报告存在结构层次不分明、版式不清晰简洁、内容不完善、没有考虑信用信息的生命周期等问题。

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是对2004银行版信用报告在内容上的完善,在结构和版式上的优化,并注重解读方便,以满足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需求为主要目标。

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一共进行了三个大方面的28处优化。

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将与2004银行版信用报告并行使用一段时间,最终引导各商业银行逐步过渡到使用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

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的结构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报告头,描述报告的“报告编号、查询请求时间、报告时间、被查询者的人员标识、查询操作员和查询原因”。

第二部分,描述信用主体的属性,包括学历、婚姻状况、联系方式、职业、地址等个人基本信息。

第三部分,信息概要,对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作概要描述。

先提示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构成情况,包括名下有多少笔贷款、首笔贷款发放日期、多少个信用卡账户、首张(准)贷记卡发卡月份、本人声明和异议标注的数量;再给出信用主体的评分;然后描述这些业务的逾期和违约记录,授信情况及当前负债水平。

第四部分,逐笔详细描述信用主体的信贷交易,反映信用主体借钱和还钱的历史。

信贷业务包括资产处置信息、保证人代偿信息、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信息。

其中,资产处置信息指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贷款和信用卡债务、保证人代偿信息指因保证人(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代偿形成的债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详细描述一笔业务时,把与该业务相关的报数机构说明、异议标注、本人声明紧跟着业务数据后面展示。

第五部分,详细描述信用主体的公共信息,包括:

欠税记录、法院民事判决和强制执行记录、行政处罚记录、住房公积金参缴记录、社会保险缴存(发放)记录、低保救助记录、执业资格记录、行政奖励记录、车辆交易和抵押记录、电信缴费记录。

第六部分,声明信息,包括与信贷业务没有关联的本人声明和异议标注,主要用于描述信用主体自身的某些行为。

第七部分,描述信用主体在历史上被查询的记录。

目前查询记录展示2年。

第八部分,报告说明,主要进行免责声明并对信用报告中的重要之处进行解释。

第二章2011银行版信用报告数据项说明

一、报告头

(一)报告编号、查询请求时间和报告时间

信用报告的最上方首先展示报告的“报告编号”、“查询请求时间”和“报告时间”。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报告编号

标识一份报告的唯一编号

查询请求时间

系统收到查询操作员提出查询申请的时间

报告时间

系统生成信用报告的时间

(二)查询信息

其次展示本次的查询信息:

被查询者姓名、被查询者证件类型、被查询者证件号码、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是对本次查询行为的记录。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被查询者姓名

标识信用主体的身份

被查询者证件类型

被查询者证件号码

查询操作员

执行此次查询操作的系统用户

查询原因

执行此次查询操作的原因

二、个人基本信息

该部分描述信用主体的属性,分为4个信息段:

(一)身份信息

身份信息段主要包括信用主体的性别、出生日期、教育水平、户籍地址、联系方式和婚姻状况等。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性别

包括:

男、女、未知、未说明

出生日期

信用主体的出生日期

婚姻状况

包括:

未婚、已婚、离婚、丧偶

手机号码

信用主体的手机号码

单位电话

信用主体工作单位的电话号码

住宅电话

信用主体居住房屋的电话号码

学历

包括:

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技校、高中、初中、小学、文盲或半文盲、未知

学位

包括:

名誉博士、博士、硕士、学士、未知

通讯地址

信用主体的通讯地址

户籍地址

信用主体的户籍地址

身份信息从身份信息库中取值,其信息来源包括信贷、公积金、社保、电信信息。

身份信息中的各数据项不是统一来自同一个数据发生机构,每个数据项均有自己的“数据发生机构”和“数据发生时间”。

身份信息中的各数据项从身份信息库中取“数据发生时间”最近的一条记录展示。

对于信贷、公积金、电信报送的数据,“数据发生时间”指“开户日期”;对于社保缴存报送的数据,“数据发生时间”指“数据发生年月”;对于社保发放报送的数据,“数据发生时间”指“离退休时间”,下同。

在贷前审批过程中,信用报告中的身份信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审核申请人基本资料真实性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重点对不一致的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侦测欺诈申请。

例如,商业银行目前核实申请人婚姻状况的手段就是同时看户口簿和征信系统。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信用报告中提供的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找到失去联系的欠款客户,提高坏账催收的成功率。

(二)配偶信息

配偶信息段主要包括信用主体配偶的三项标识、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

如果身份信息库中没有关于信用主体配偶的记录,则不展示该信息段。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姓名

信用主体配偶的身份标识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工作单位

信用主体配偶的工作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信用主体配偶的联系电话。

配偶信息从身份信息库中取值,其信息来源只有信贷信息。

配偶信息从身份信息库中取“数据发生时间”最近的一条记录展示。

商业银行通过查询申请人配偶的信用报告,了解其收入情况、负债情况和还款情况,可以综合考察申请人家庭的总体负债、每月的债务情况以及还款情况,全面评估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

(三)居住信息

居住信息段主要包括信用主体的居住地址和居住状况。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居住地址

在贷前审批过程中,“居住地址”可用于交叉验证客户提供的个人基本资料是否真实;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居住地址”也可以用于帮助商业银行找到失去联系的欠款客户。

居住状况

包括:

自置、按揭、租房、集体宿舍、亲属楼宇、共有住宅。

在贷前审批过程中,“居住状况”可作为推断申请人名下是否拥有房产的参考。

信息更新日期

数据报送机构获取该信息的时间,即数据发生时间。

居住信息从身份信息库中取值,其信息来源只有信贷信息。

居住信息从身份信息库中取“数据发生时间”最近的5条不同记录展示,每条记录中的各数据项统一来自同一个数据发生机构和数据发生时间。

不同的居住信息指“居住地址、邮政编码、居住状况”三个数据项的值都不同。

来自同一数据发生机构的多条记录,只会取“数据发生时间”最近的一条记录展示。

如果身份信息库中信用主体的居住信息不足5条,则按实际数目全部展示。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居住地址”能帮助商业银行获得客户最新的联系方式,为找到失去联系的客户提供线索。

(四)职业信息

职业信息段主要包括信用主体的工作单位、单位地址、进入本单位年份等工作信息。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工作单位

信用主体工作单位的名称。

单位地址

信用主体工作单位的地址。

职业

包括: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未知。

行业

信用主体工作单位所属的行业。

包括:

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

职务

包括:

高级领导、中级领导、

一般员工、其他、未知。

职称

包括:

高级、中级、初级、无、未知。

进入本单位年份

信用主体在本单位开始工作的年份。

信息更新日期

数据报送机构获取该信息的时间,即数据发生时间。

职业信息从身份信息库中取值,其信息来源包括信贷、公积金和社保信息。

职业信息从身份信息库中取“数据发生时间”最近的5条不同记录展示。

不同的职业信息指“工作单位”的值不同。

来自同一数据发生机构的多条记录,取“数据发生时间”最近的一条记录展示。

如果身份信息库中信用主体的职业信息不足5条,则按实际数目全部展示。

在贷前审批过程中,信用报告上的职业信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交叉验证客户提供的申请资料的真实性,而且商业银行通过工作单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大致了解申请人的从业经历,判断其工作的稳定性。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工作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能帮助商业银行获得客户最新的联系方式,为找到失去联系的客户提供线索。

三、信息概要

信息概要是对客户所有的信用状况作概要描述。

其信息由各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报送给个人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根据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三项标识将同一人名下的所有信用交易信息进行关联和汇总计算后展示在信用报告中。

信用报告的使用者在看完信息概要后,能够了解该信用报告包含哪些内容、被报告人的逾期及违约情况、被报告人获得的授信及负债情况,对被报告人的信用状况可以有一个基本判断,提高阅读后面明细记录的针对性,知道哪些信息还需要深入查看业务明细,提升解读信用报告的效率。

信息概要分为信用提示、逾期及违约信息概要、授信及负债信息概要3个小节。

(一)信用提示

信用提示主要提示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构成情况,包括名下有多少笔贷款、首笔贷款发放日期、多少个信用卡账户、首张(准)贷记卡发卡月份、本人声明和异议标注的数量;再给出信用主体的评分。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住房贷款笔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商业住房贷款和公积金住房贷款总笔数,包括所有未结清(包括正常、逾期、呆账(包括呆账和核销,下同),下同)、结清、转出(“转出”的含义请见表末的特别说明)的贷款。

请注意:

(1)对于“结清”或“转出”的贷款,不包括“结清年月”或“转出年月”距离报告生成时间大于M年的贷款(M年的定义请见表末的特别说明),下同。

其他贷款笔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非住房贷款总笔数,包括所有未结清、已结清、转出的贷款。

首笔贷款发放月份

简称“首贷日”,是信用主体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最早的一笔贷款的发放日期,这里的贷款包括所有未结清、已结清和转出贷款,以及已归入资产处置和保证人代偿的贷款。

贷记卡账户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贷记卡账户数合计,包括未销户(包括正常、冻结、止付、呆账(包括呆账和核销2种状态,下同),下同)、销户、未激活的贷记卡。

首张贷记卡发卡月份

简称“首卡日”,是信用主体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最早的贷记卡账户的发卡日期,这里的贷记卡包括未销户、已销户、未激活卡,以及已归入资产处置和保证人代偿的贷记卡。

准贷记卡账户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准贷记卡账户数合计,包括未销户(包括正常、冻结、止付、呆账(包括呆账和核销2种状态,下同),下同)、销户、未激活准贷记卡。

首张准贷记卡发卡月份

简称“首卡日”,是信用主体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最早的准贷记卡账户的发卡日期,这里的准贷记卡包括未销户、已销户、未激活卡,以及已归入资产处置和保证人代偿的准贷记卡。

本人声明数目

信用主体的本人声明的数量。

异议标注数目

信用主体的异议标注的数量。

中征信评分

信用评分量化了对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评价,可帮助商业银行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有一个直观了解。

评分月份

计算信用主体的评分时使用的最近一期数据所在月。

特别说明:

1.本文中所称“贷款(信用卡)”,不含资产管理公司和担保机构报送的贷款(信用卡)业务。

2.“转出”是一种账户状态。

当商业银行将信贷业务转给其他机构时,商业银行将停止报送这批业务的数据;在停止报数前,商业银行要将这些被转出的信贷账户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的“账户状态”报为“转出”。

例如转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转给资产管理公司的信贷业务等。

由于其他机构不能保证继续报数时,通过账户标识变更报文将报送的贷款与商业银行报送的转出贷款一一关联,所以这些机构将来向个人征信系统报送数据时,同一笔贷款有可能在信用报告中展示为2笔,报送机构分别为商业银行和接受转出贷款的机构,“住房贷款笔数”和“其他贷款笔数”的汇总值也有可能将转出贷款重复统计。

3.M年:

对于没有发生过逾期行为的已结清(已销户)、已转出、未激活信贷业务,我们将这些业务的生命周期设定为M年。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贷款

a.已结清贷款

对于从未发生过逾期的已结清贷款,自结清之日起,在M年后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

对于发生过逾期、但逾期信息已超出5年展示期限的已结清贷款,将被视作没有逾期的已结清贷款,自结清之日起,在M年后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

对于发生过逾期、但逾期信息在5年展示期限内的已结清贷款,适用于负面信息保存年限规定,不属于M年设置范围。

b.未结清贷款

对于未结清贷款,由于无法预测其未来逾期情况,不属于M年设置范围。

c.转出贷款

参照已结清贷款的规则,自转出之日起,在M年后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

(2)信用卡

a.已销户信用卡:

参照已结清贷款的规则,自销户之日起,在M年后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

b.未销户信用卡:

不属于M年设置范围。

c.未激活信用卡:

自“开户日期”所在年月起,在M年后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

目前参数M暂不设值,将来根据信用报告的使用情况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再进行相应的调整

4.“首贷日”和“首卡日”有助于商业银行了解信用主体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有贷款、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记录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授信额度的参考因素之一。

(二)逾期及违约信息概要

逾期及违约信息概要对信用主体有过的逾期及违约记录进行汇总描述,包括呆账信息汇总、资产处置信息汇总、保证人代偿信息汇总、逾期(透支)信息汇总4个部分。

1.呆账信息汇总

呆账信息包括被金融机构核销或认定为“呆账”状态的贷款和信用卡的信息。

呆账信息汇总的数据项包括:

笔数、余额。

只要是呆账业务,无论余额是否为0,都将一直展示在信用报告中,并统计入呆账信息汇总。

在信用报告中看到余额为0的呆账贷款,说明商业银行没有及时更新账户状态,应由商业银行及时上报账户的最新状态。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笔数

呆账业务(账户状态为“呆账”和“核销”的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业务,下同)的笔数合计。

余额

当前仍未还清的呆账业务金额合计。

特别说明:

“核销”:

是准备新增的一种账户状态。

对于“核销”业务,系统单建一张表记录其余额变化情况。

初始时,“核销”业务的“余额”取该业务最后一条特殊交易记录中的“发生金额”;以后,支持商业银行在线修改。

2.资产处置信息汇总

资产处置信息指被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贷款和信用卡信息。

该信息段仅展示资产管理公司报送的信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信用卡在贷款和信用卡信息段中展示,不展示在该段。

资产处置信息汇总的数据项包括:

笔数、余额。

如果一笔资产处置业务已还清,即余额为0时,那么该业务自“最近一次还款日期”所在年月起在信用报告中继续展示5年,5年之后不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也不统计在资产处置信息汇总中。

如果一笔资产处置业务没有还清,即余额不为0,则一直展示在信用报告中,并统计入资产处置信息汇总。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笔数

被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的笔数合计。

余额

被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当前仍未还清的金额合计。

3.保证人代偿信息汇总

保证人代偿信息指因保证人(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代偿形成的债务。

该信息段仅展示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报送的信息,商业银行的担保代偿信息在贷款和信用卡信息段中展示,不展示在该段。

保证人代偿信息汇总的数据项包括:

笔数、余额。

如果一笔保证人代偿业务已还清,即余额为0时,那么该业务自“最近一次还款日期”所在年月起在信用报告中继续展示5年,5年之后不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也不统计在保证人代偿信息汇总中。

如果一笔保证人代偿业务没有还清,即余额不为0,则一直展示在信用报告中,并统计入保证人代偿信息汇总。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笔数

保证人代偿的业务笔数合计。

余额

保证人代偿的业务当前仍未还清的金额合计。

4.逾期(透支)信息汇总

该信息段主要反映信用主体最近5年内有多少个月发生逾期(透支),以及逾期(透支)的严重程度。

逾期(透支)信息汇总包括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的逾期(透支)信息汇总。

其中,贷款包括未结清、已结清和转出贷款,不包括呆账贷款;信用卡包括未销户和已销户信用卡,不包括呆账、未激活信用卡。

如果信用主体最近5年内没有逾期,则不展示该段。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贷款逾期笔数

信用主体名下有多少笔贷款在最近5年内发生过逾期。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频度。

贷款逾期月份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贷款,在最近5年内有多少个月发生过逾期,相同月份要进行除重,下同。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频度。

贷款单月最高逾期总额

最近5年内的每个月,信用主体名下贷款当月逾期金额之和的最大值。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严重程度。

贷款最长逾期月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贷款中,最近5年内拖欠时间最长的那期应还款的逾期时间(折合成月数)。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严重程度。

贷记卡逾期账户数

信用主体名下有多少笔贷记卡在最近5年内发生过逾期,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频度。

贷记卡逾期月份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贷记卡,在最近5年内有多少个月发生过逾期,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频度。

贷记卡单月最高逾期总额

最近5年内的每个月,信用主体名下的各笔贷记卡的当月逾期金额之和,从中取最大值。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严重程度。

贷记卡最长逾期月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贷记卡中,最近5年内拖欠时间最长的那期应还款的逾期时间(折合成月数)。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逾期的严重程度。

准贷记卡60天以上透支账户数

信用主体名下有多少笔准贷记卡在最近5年内发生过60天以上透支,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透支的频度。

准贷记卡60天以上透支月份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准贷记卡,在最近5年内有多少个月发生过60天以上透支,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透支的频度。

准贷记卡60天以上透支单月最高透支余额

最近5年内的每个月,信用主体名下的各笔准贷记卡60天以上的当月透支余额之和,从中取最大值。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透支的严重程度。

准贷记卡60天以上透支最长透支月数

信用主体名下的准贷记卡中,最近5年内60天以上的拖欠时间中,最长的那期应还款的透支时间(折合成月数)。

可以反映信用主体透支的严重程度。

特别说明:

关于“最近5年内的逾期信息”请见本文第四部分“信贷交易信息明细”中的详细介绍。

(三)授信及负债信息概要

授信及负债信息概要描述信用主体当前获得的授信情况和负债情况,包括未结清贷款信息汇总、未销户贷记卡信息汇总、未销户准贷记卡信息汇总、对外担保信息汇总4部分。

1.未结清贷款信息汇总

主要反映信用主体的当前负债信息。

这里的未结清贷款不包括已转出贷款。

如果信用主体没有未结清贷款,则不展示该段。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贷款法人机构数

未结清贷款发放机构的数量合计,同一法人机构下的分支机构当作一个机构对待。

贷款机构数

未结清贷款发放机构的数量合计,同一法人机构下的分支机构当作不同机构对待。

笔数

未结清贷款的笔数合计。

合同总额

未结清贷款的合同金额合计。

余额

未结清贷款的本金余额合计。

反映了信用主体贷款的当前总负债。

最近6个月平均应还款

先取得信用主体名下每笔未结清贷款最近6个月的月均应还款金额,然后取合计值。

帮助商业银行了解信用主体名下贷款的平均每月应还款情况。

特别说明:

表中的未结清业务凡统计了“呆账”、“核销”、“未激活”账户的,都遵循以下规则,以下各表同此原则:

对于账户状态为“未激活”的账户,不统计满足以下条件的账户:

“开户日期”距离报告生成时间大于M年。

2.未销户贷记卡信息汇总

主要反映信用主体获得的贷记卡授信情况及使用情况。

这里的未销户贷记卡包括未激活卡。

如果信用主体没有未销户贷记卡,则不展示该段。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发卡法人机构数

未销户贷记卡发放机构的数量合计,同一法人机构下的分支机构当作一个机构对待。

发卡机构数

未销户贷记卡发放机构的数量合计,同一法人机构下的分支机构当作不同机构对待。

账户数

未销户贷记卡的账户数合计。

授信总额

未销户贷记卡的信用额度合计。

单家行最高授信额

各商业银行给信用主体的贷记卡信用额度的最高值。

帮助商业银行直观了解其他银行曾经给信用主体的最高授信,可作为授信额度的参考因素之一。

单家行最低授信额

各商业银行给信用主体的贷记卡信用额度的最小值。

帮助商业银行直观了解其他银行曾经给信用主体的最低授信,可作为授信额度的参考因素之一。

已用额度

未销户贷记卡的已使用额度合计。

反映了信用主体贷记卡的当前总负债。

最近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

先取得信用主体名下每个未销户贷记卡账户最近6个月的平均已使用额度,然后取合计值。

对于商业银行估算信用主体日常的透支消费水平具有更强的参考意义。

3.未销户准贷记卡信息汇总

主要反映信用主体获得的准贷记卡授信情况及使用情况。

这里的未销户准贷记卡包括未激活卡。

如果信用主体没有未销户准贷记卡,则不展示该段。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发卡法人机构数

未销户准贷记卡发放机构的数量合计,同一法人机构下的分支机构当作一个机构对待。

发卡机构数

未销户准贷记卡发放机构的数量合计,同一法人机构下的分支机构当作不同机构对待。

账户数

未销户准贷记卡的账户数合计。

授信总额

未销户准贷记卡的信用额度合计。

单家行最高授信额

各商业银行给信用主体的准贷记卡信用额度的最高值。

帮助商业银行直观了解其他银行曾经给信用主体的最高授信,可作为授信额度的参考因素之一。

单家行最低授信额

各商业银行给信用主体的准贷记卡信用额度的最小值。

帮助商业银行直观了解其他银行曾经给信用主体的最低授信,可作为授信额度的参考因素之一。

透支余额

未销户准贷记卡的透支余额合计。

反映了信用主体准贷记卡的当前总负债。

最近6个月平均透支余额

先取得信用主体名下每个未销户准贷记卡账户最近6个月的平均透支余额,然后取合计值。

对于商业银行估算信用主体日常的透支消费水平具有更强的参考意义。

4.对外担保信息汇总

主要反映信用主体的或有负债情况。

以下三种情况被认为没有担保:

第一,信用主体没有对外担保。

第二,被担保贷款的账户状态为“结清”。

第三,“担保状态”字段的代码为“2-解除担保”。

当下表中的“担保笔数”为0时,不展示对外担保信息汇总段。

数据项名称

释义及用途

担保笔数

信用主体为他人担保的贷款笔数合计。

担保金额

信用主体为他人担保的金额合计。

担保本金余额

信用主体为他人担保的本金余额合计。

特别说明:

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为其他自然人担保的信息,征信二代时将包括个人为企业担保的信息。

四、信贷交易信息明细

该部分对信用主体的所有贷款和信用卡业务逐笔作详细描述。

信贷交易信息明细按照交易类型分为5个信息段:

资产处置信息、保证人代偿信息、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和担保信息。

“资产处置信息”和“保证人代偿信息”段是新增加的信息,都是因信用主体违约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的债务,反映了信用主体历史上的严重违约行为,是商业银行在阅读信用报告时最优先关注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展示。

(一)资产处置信息

资产处置信息指被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贷款和信用卡信息,反映了客户曾经有过的严重违约行为。

当信用主体名下有多笔资产处置信息时,按“债务接收日期”从远到近排列。

如果信用主体最近5年内没有资产处置信息,则不展示该段。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资产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