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31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docx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稿

    各位财大的同学,下午好!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出声,你们就不用出声了。

我基本上是被绑架来的,因为这并不在我的南昌计划当中,突然有一天晚上,也就是前天吧,我接到了易剑东副校长的短信,替学生们恳请加出这么一站,不仅仅因为过去我们是很好的朋友,那时我们针对奥运和体育进行过很多的对话,还在于他能为学子去求这个情,更何况财大的这个位置也蛮特殊,我6点05的飞机要飞,他跟我强调这里离机场很近,来来复复。

刚才我看了下手机短信,我们有15到16条手机短信,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此时就站在了这,一个原本绝对不应该也不可能站的地方。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行程太意外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所以接下来大家可以用一个热烈的掌声谢谢易剑东副校长!

    看到热气腾腾的这个场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去年我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毕业20周年,对于我来说,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回忆,也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四年。

前天的晚上在广州,我因为在做这个亚(洲)残运会的志愿者,我们晚上也是我们大学的几个同学的聚会时间,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为他是你一生的朋友。

    在大学里很多的事情是一生当中无法复制的:

     第一个,在大学里头一定要去珍惜和维系和发展那种一辈子很难遇到的集体的友情。

舒婷曾经有一句话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数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数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里面所结下来的同学情谊,因为你们在一个行当或者说大多在一个行当一生当中都有交集,那个时候又没有很多的利益纠葛,因此大学的友情便可以贯穿一生。

     我为什么格外的要强调第一点要珍惜大学的集体友情呢?

是,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提前走入两人世界,而丢掉了大学四年在你这一生里头所无法复制的这种集体的友情,所以我首先要提醒你的是这是最难得的,即使你在谈恋爱,也要融入到彼此的集体当中,去分享那种借自行车或者自己有自行车一帮的人可以骑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去踏青去玩,然后一帮人昏天黑地的打牌,然后考试前一起临阵磨枪的这样的一种记忆。

    第二个,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锤炼自己非常坚强的心里素养。

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的中国的教育有很多该强调的并没有被强调,比如说我们谈到素质教育或者是应试教育的时候,素质教育它的核心包括哪些成分呢?

在大学里头我就觉得如果能让我们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强,那是大学教育该给这个年龄阶段必有的营养,我们总在谈一个人业务素质很高,你的身体素质很好,但是千万别忘了,我衡量一个人经常是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才可能成功,一个心理素质不足够强的人成功起来就很难,比如说在大学的时候你会不会用挫折去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大?

你会面对失败吗?

同样面对成功也是一种很严峻的考验啊,你学会面对成功吗?

心理素养必然要成为大学教育期间不管是大学有没有意识的有没有效果的为大家增加这种心理课程,我觉得在座以及在站的每一位弟弟妹妹们,也要知道在大学期间要让自己心理变得更强,以我工作的这么多年的岗位上,在社会当中去打拼,我去看着我自己面临着成长。

    走到今天,回头去看,有一颗还比较大的心脏帮了我足够多的忙。

那同样的,我也有机会去看新的年轻人在成长。

有的时候会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那些人不可以,到最后就发现,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容易成功。

而心理素质不强的人,几乎很难成功。

因为打击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是很难再起来,会演变一种自卑、压抑。

但是对于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打击反而较越挫越奋。

     外头有多少人哪?

如果我不在意你们也不在意的话这里起码还能够容300人,我觉得这是在学校,学校就是要不拘一格,如果外头还有一些人就让他们坐在这,校长不会反对的,你们可以坐地上,如果外头还有人你们可以让他们坐地上。

所以大家要去接受拥有一颗还算强大的心脏,是你将来走向社会通往人生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条件,甚至在我看来,如果让我去衡量这一个人的业务素养,心理素养等等很多层面,心理素养是我优先要照顾的层面,好啦,这是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开始思维,而不是仅仅别人说是我就是,别人说不是我就不是,那不可以。

其实在座的各位在站的各位你会发现,当我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区别的跟同龄人,你比如说你高中的同学这一个班45个人毕业了,你高中的这45个人一毕业之后,刚刚走进大学的时候,有的人进了南昌大学有的人进了财大有的人去了清华有的人去了复旦等等,刚刚走进学校你们不会有任何区别,是什么让你们在4年后发生了很大的区别。

     第一,学校里专业的设置,专业与其说是给你们专业的知识,不如说让你们开始习惯了用你们的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比如说,我就会清晰的发现,当我大学毕业之后,因为我学新闻,我已经习学会了用新闻人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有其他的同学在学法律,他们已经学会用法律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理工科的同学会用理工科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ok,你们也会。

     你们会因为财大所给予你们的各种专业给你们的熏陶你们开始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但是另外一点,你们有没有学会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这个世界呢,人的成功除去刚才我去谈心理素养,很重要的一点也包括着思维方式的成功,一个思维方式不断的有学习和变化能力的人会更强,一个人云亦云只能做更随者的人会不强,一个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等等因素跟什么成正比呢?

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一定要努力的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性更高的人。

比如说,开玩笑,也不是开玩笑,是事实,原来易剑东教授在北京的时候他的不可替代性就很强,为什么呢?

因为在奥林匹克这方面,他几乎是最强的专家,所以不管是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你看我跟他一起做过电视一起做过体坛周报的对谈等等,那就因为他在这个领域钻的很精很深,他的不可替代性就强,不可替代性强,他在这个社会上获取自己更加稳定的位置和向前进的速度就更快,但是如果你随时可以被替代就很难。

     比如说,我们有的工作非常辛苦,我们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非常辛苦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一个月挣的工资很低,他要比比尔盖茨辛苦多了,比尔盖茨曾经是世界首富,现在是被墨西哥的那哥们给超过了,但他第二,那你会觉得不公平啊,为什么这么多人工作这么辛苦一天要工作15、6个小时,比尔盖茨经常飞来飞去还打牌,却那么有钱呢,没办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而我们很辛苦的那些工作,你觉得它一天要工作15、6个小时,你要知道,随便把我们拽过去培训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从事那个的工作,也就是说他的不可替代性太弱,那么不可替代性需要的是你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方式,你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我们经常有的时候说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但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和你一样吗?

这一点,对于比如说我们干新闻的,每天对我的考验都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说我天天拥有的都是独家新闻,因为我这有你那没有,那我就觉得竞争性就会很弱,我是由垄断造成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全中国的新闻人每天上午8点到10点围着不超过5个的网站绝大多数在找选题,也就是说新闻没有越来越强的独家占有的可能,拼的是什么?

拼的就是你在传播和发布新闻的当中你的竞争性强吗?

你的独特性强吗?

你的独特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具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因此这就是挑战,这就是竞争,但是它跟思维方式是有很大很大的关系的。

     第四个,学习与工作和未来之间的关系。

曾经在我的单位,有一天我见到一个很小的孩子在实习,找了很多人过来了,我就问他:

“校友?

”“校友,广播学院的”“几年级?

”“一年级”“一年级?

“对啊,一年级”“从明天开始本单位不接受实习,回去上学去”,因为那个时候我拥有一点小权利,我把他撵走了,我不能够接收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实习了,请问你实习什么呢,你知道你要什么吗,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吗,那你不能够拥有一个系统的专业的训练,既包括知识的训练也包括思维方式的训练的时候,实践对于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缺什么要补充什么,实践来自于拥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还要通过实践像一面镜子一样照我的哪些东西时苍白的哪些东西时需要补充的。

    那好了,我知道现在有相当多的大学校园里头心猿意马,上学的时候总觉得我要尽早的去实践,好像就跟未来的工作建立关系了,还有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学校的大四的毕业实习和论文形同虚设,因为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毕业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并且毕业的实习的鉴定等等非常成为我们很重要很在意的东西,所有的人都会很统一的去实施这个毕业实习,而我们现在由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学校管理不严,导致有相当多的学校在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是放羊的状态。

    ok,你如果这个学生说,我去我爸的单位或我去那个单位去实习三个半月他说就可能把我留下等等,我知道,工作的压力非常的大,但是反过来去想,我们的大学无法为社会提供真正所需要的成品的话,都是残次品和有残缺的作品,社会有怎么能这么放松的接纳你们呢?

    前不久,好像是复旦大学的驴友去黄山,他们可是四年级的学生哦,他们为什么可以拥有这样的机会呢?

这一个事情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我们的大学的学生为什么在被别人救了甚至有人牺牲生命的情况下,最初的几天没有任何人出来道歉呢?

探险不是玩命更不是玩别人的命,对吗?

但是这个是题外话咱不提,我想说的是,其实回到这个角度,没有必要一开始,在你的理论和你的思维方式以及你的专业知识都补充不够的情况下就急于去实践,工作和婚姻和恋爱和成功非常非常相似,求知不得,可遇不可求,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过程做得好必有好结果,我现在经常在不同的大学里头,那些认认真真在学习并且汲取知识然后真的做了四年大学生的人一般都有好结果,不排除那些心猿意马,然后也并不扎实的人。

由于各种因素有的人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但是相当得到不好结果的人恰恰是这样的一种大学生涯,所以有的时候恋爱也如此,经常功利性的去想很多的结果,包括成功也如此,都是求之不得,反而做好了过程必然会有好结果。

我们的大学教育,这个好像是在说校长,没有,我是在跟你们的各位去说,要让自己安静下来,必有结果,你要相信做了就会有好结果,不做就是赌博,赌博有人会赢,但是概率是很低的,你能确定你一定是好运气吗?

我觉得不一定,那么为什么不用去做好一个过程的方式去求得一定还不错的结果呢,所以我知道在大学里头这个队大家的挑战是越来越大,但是我格外的要跟大家去说。

    第五个,在大学校园里头,将来你终将面对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你们,我觉得社会需要的并不是拿了就能用的一个立即的成品,我需要的是一个我可以看到你拥有不断的可成长可伸长可进步可学习的这种可能的人。

因为我屡次的参加过这种招聘,不是我去招聘而是我去招聘别人,那我内心会有几个标准,我从来不看他现在所达到的水准,我看的分析的是他具没具有在生长的并且具有很大在生长空间的水准,这是第一点。

比如说,我03年的时候招聘人,我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没有看到过电视的优先,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招聘逻辑,对吗,按理说我在做电视,我应该招聘有电视经验的优先啊,但是我恰恰的招聘是一个反的,到现在也没人像我这么干,很少,为什么?

因为我当时就意识到媒体会进入到一个跨媒体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播中有网络有报纸,报纸中有网络有电视,它是一个跨媒体的因素,你不会电视,我可以教你啊,但是你仅仅会电视而不会其它的,我如何教你呢?

这个选择恰巧意味着我要寻找那些有生长空间的人,我不要求你来了眼前立即就可以成为师傅,你可以是我的学生,但是你将来有机会成为师傅。

于是我那批招进来的新华社的有,报纸的有,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电视的。

这些人现在是我们的中坚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感慨是他们很懵,因为不能立即上手,但是它有巨大的生长空间,因此我非常在意生长空间。

    其次,我特别在意心理素养。

我得知道这哥们抗打击能力强不强,这姐们是不是一有了挫折就给我哭。

对不起,工作的时候对于我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我认为这是对男性或者对女性的不公平,平等才是最大的尊重。

你遇到困难就哭,在我看来我会摇摇头转身就走,因为工作不会考虑性别,是在八小时之内。

这是我开玩笑,为什么柴进在写了一篇博客上说,白岩松有一天告诉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

这倒不是,我是在悄悄的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醒她,你是一个新闻人!

你随时会出差,新闻人出差的地方,山崩、地震、矿难随时会发生。

比如说,有一次,柴进中午来了以后,我告诉她,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请赶紧回家,收拾一点行李。

一个小时之后,西源机场起飞,青海地震。

这就是新闻人的生活,因此,我从不主张在工作的时候,穿着花枝招展的裙子。

因为你无法出差,我无法把任务给你。

这个时候对于我来说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是要增强你内心的新闻味。

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你要抗打击,但这不是说不能抗打击就是很脆弱,莫斯科没有眼泪,其实工作的时候也不相信。

    另外,我衡量一个人的新闻素养不仅仅是看他的抗打击能力强不强,我要看他抗表扬的能力也是不是足够强。

有相当多的人不是畲在挫折上,而是畲在头一两次的成功上。

在他头一两次成功的基础上,他就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了。

飘飘然了,觉得自己还可以了,原本有一个还不错的上升空间就被他自己给堵住了,因此心理素养是我第二个要看中的。

第三个,我当然是格外格外格外的要看中一个人。

这是一种直觉,这个没法衡量。

有人说,我用什么养的数据来看和你是一个不错的人,我无法判断,但是我凭直觉,我能感觉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辨识尤其如此,需要合作,只有人格、人性相当不错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合作的团队当中,才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更多的人愿意跟你去合作,所以做人是人一生中永远也无法改行的行业。

人的一生不是如此吗?

OK…你可以!

财大毕业了,你从事金融等各方面与你有关的工作,但是,你一辈子改变的了你必须要去做人吗?

所以,我会格外格外的凭直觉衡量一个人的做人方面的素养。

    回过头去看,时代不管怎么变迁,终极的衡量人的变化不大。

我相信一百年前也有人如我这般讲过,五十年后大部分的标准也便如此,它跟你今天会电脑,明天会云计算再到后来更好层次的技术变革没那么大关系。

就像九三年我曾问过上海的一位哲学家,我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医学、科技等等各方面的进步都如此之快,但是,现在的人仍然需要一二百年前的音乐人的音乐去抚慰心里。

哲学家就回答了一句话,人性的进步是很慢很慢的。

所以回到内容上来,我们现在经常会被外在的变化给绑架了。

    有很多人说,白岩松你真是手写的这本书,不是用电脑。

我说,是呀。

你真的没发过邮件。

恩。

没发过。

没有那你OUT啦。

我想反问你,你觉得我OUT了吗?

就像有一个人很逗的问过我,你既然没有发过邮件、打过电脑,你怎么就知道犀利哥呢?

唉,我当时就特别同情这个朋友,我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的思维方式呢?

对,这是相当多的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这也恰恰是我想跟大家说的另外一点。

    说到思维方式的时候,也要从一种传统中的禁锢中走出来。

我们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下意识的习惯,但谁说习惯就一定是对的呢?

比如说今天,因为实在太急,你没有机会,但是我发现只要有机会,有人讲便有人在底下记笔记。

考试和上大学的时候是如此的,后来我发现上学这会儿是正常的,因为你要考试。

但后来我发现做讲座的时候很多人也都是这种习惯在记,我就经常劝他们把笔记本收起来,该记住的你不做笔记也会记住,不该记住的你就算记了也记不住,100个记了笔记的人中有99个在以后就没翻开过。

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会经常走在这种完全是下意识的,这种下意识其实是错的。

然后,打电脑,是有了这种,我就一定要会它吗?

会了固然可以,但是对我来说,我已经习惯了写字跟思维之间的这种徒步的速度。

我之所以不打电脑是因为我等不及我的脑子,它更快,我的手跟我是一起的。

但如果说我要打电脑,它不是我的习惯,那我图舒服就OK啦,我干嘛要对那些东西去妥协呢!

    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发现,我们中国人必须得改变“这人是好人,那人是坏人”的想法,生活中纯粹的好人没有,纯粹的坏人也没有。

绝大多数你我都如此,好中有坏,坏中有好。

看什么激活了我们的善,看什么抑制了我们的恶。

一个良性的社会必须要用道德,尤其是用法律来规矩去制约和约束我们心中的恶。

你也很想去偷东西,但我也可能是,但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后,在各种道德法律的约束下,我们就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

但是,你敢说你小时候没偷过东西吗?

我偷过。

你要敢告诉我你没偷过,那我敢告诉你,你太虚伪了,因为人性大多如此。

那么好了,由此可以告诉我们一点:

我们都是相同的。

    一个人犯了罪是不是就十恶不赦?

法律是会有准则,是该判死刑、无期还是怎么样的。

那是不是一个人犯了罪,他什么都是坏的呢?

不会呀,比如说,上海曾经有一个银行的行长,后来被判了无期徒刑,但是他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现在依然说他这句话是很棒的。

他说,名、利、权都是很有力量的,但是你们发现他都是中性的吗?

看用在谁手里,如果用在有理想的人手里,那他就向好处走;如果用在自己去谋取私利的方向上去的话,这个词汇就是坏词汇了。

是呀,有道理啊。

所以你就能认为,你是纯粹的好吗?

比如说,朋友相处,尤其是恋人相处,可以成为恋人了,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了。

我们都是因为有点儿走近,但是,是因为接纳对方的缺点才能够相处。

不是吗,温文尔雅的人依然会有不齿展现在大众面前的怪癖,你亦如此啊!

要不把每一个青年成长的过程都告诉给他们的父母的话,他们的父母会感觉到惊心动魄。

天下的父母都以为自己的孩子相对顺利的成长起来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妈我偷着喝酒、抽烟、旷课等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是后来因为身边的人也都是如此,那好了,我们就想为什么我们都这样了还去衡量别人的百分之百的好和百分之百的坏呢。

    所以,对也如此,错也同样如此,没有意见是说对了就是对了,一加一等于二可以。

但生活中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学会用我们的脑子去分析,包括好与坏,快与慢,我们一定要有第三种独立的去看待它,社会生活也是如此。

    最后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离开呢,离开大学校园呢?

当我们以后要工作了,在座的也许有一些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多数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一二年级的时候才格外的对讲座感兴趣,而大三大四的学生要为自己今后的生存等等一些方面要去感兴趣。

但是要带着什么去走向社会呢?

我可能要打击一下你们,要带着不怕打击的态度接近现实生活,以这种心理准准去走向社会。

    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的憧憬这大学生活,恋爱应该是送花的,永远是甜言蜜语的等等。

然后工作应该永远是大事业,每天都有精彩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没问题,都可以转变成最好的朋友,而这朋友是可以永远在一起的。

生活不是这样,大学之所以没好事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

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有是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

而聪明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化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亏死了,我们当然要做聪明的人,但是他也同样代表着一种生活的真相。

    对于上大学的孩子来说,我给你描述一个婚后的状态:

老公在那看电视,拿着遥控器在那看报纸,夫人在那织毛衣,偶尔看下电视,孩子在那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一会儿泡下脚说,睡吧,然后我问这种状况怎么样,很多大学生说,快离了吧,但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是,对于相当多的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能想象的一种最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二者之间会有如此的差别呢?

生活不会是天天放礼花的,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偶尔放一下,天天放的话,受不了。

谈恋爱,婚姻也不是天天送花的,如果他真要是你老公的话,你会心疼那钱的。

    前两天公布了一个中国人的婚姻状况,说百分之七十的女性要求对方必须有房,希望对方有房才能结婚,否则就算了。

男性百分之五十(我说这个数据太低了),因为当理想存在的话,我觉得百分之百的女性都填上我希望有房,所以说还有百分之三十,活得太浪漫啦。

而现实生活中,不会做到百分之百的男人都有房,想象一下26岁到30岁的男性中都能够做到有自己的房吗?

不会,中国永远都做不到,那么中国的女性都单身了吗?

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结合的,就像我跟我的夫人也是在居无定所的、前景不明朗,但是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

非常简单的去想,就能够把平淡过成不平淡的滋味,慢慢来就好,但是一定要了解生活就是这样,这样的话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时候才能更适应。

有很多的博士生、硕士生,理工科的名牌大学毕业,我去航天,过去一看告诉我哪里毕业的,干了三年,准备了什么,你以为说,呦,你白岩松每天都是幸福的、刺激的,有绝大多数的时间。

其实没有,我绝大多数的时间极其平淡,报题,想选题、看报纸、做直播然后回家,大致如此。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该是辉煌的那就注定平凡。

我经常用体育场上的一个事情举例,成功不要去谈,有人跟你去贩卖成功学。

     冯永兰老先生说了,人生的三个成功标志:

第一个,立言。

立言是什么呢?

孔子、孟子、老子、易剑东教授留下很多个人启发的东西,但是冯永兰老先生说了,立言是需要天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立言的,你做得了老子吗?

你做得了孔子吗?

老子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为何洞悉了一切呢?

道德经里面写满了我们所有该有的人生,你们现在不必看,等过了25岁30岁再看,否则你以为你看了将来不再翻了就后悔死。

立言需要天赋,它是一种大的成功的标志。

第二个,立功。

所谓的立功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就是事业有成,但是冯永兰老先生说,立功需要机缘,一个人事业能不能,不是你努力了就有好结果,有的时候还需要机缘巧合,比如说我经常会说运气好。

第三个,立德,也是大成功的标志。

立德最容易,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立德又最难,需要你每一天都要约束自己积极向善,变的立德了,这恰恰是最难的。

过日子也是如此,过好每一天并不容易,但是幸福的人都是过好每一天的人。

有的时候会问自己,幸福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干嘛不幸福呢?

所以呢,要准备去迎接那些幸福的日子。

我为什么要转引冯永兰老先生的话呢?

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一心去追求幸福的话都很难,不就是立言、立功、立德吗。

要么天赋,要么机缘巧合,要么需要每个人的坚持,你能做到吗?

    什么叫成功呢?

有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是不是现在成功了呢?

我说运动场上有个项目就如同人生,我一直都喜欢跳高,这并不是我能跳高,而是因为它像我的一种比喻。

你有没有发现跳高的一个特点,越过了一个高度,就一定要摆上新的高度,你没有见过在一个场地上永远不停的跳啊,就在不断的向上的过程中,即使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了,你已经跳过了最后的高度而获得冠军了,你见过这个冠军就不再跳了吗?

这种情况极少,剩一个人了,他已经是冠军了,他一定要再升一厘米,过了他就会还要再升,也就是说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我觉得这太像人生了,人最好的一辈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的人生,因此会有很多人说,白岩松你很成功!

我说那是临死前才会说的,所以你就会永远去挑战自己(最爱这段),就跟李宗盛曾经有一首歌叫《我们每个人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你们不常听了,打击你们一下吧,你们什么时候都比我们那个时代强,但你们的流行音乐不如我们那个时代,华人音乐流行最伟大的时期就是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你们的在我们听来,这不是怀旧,的确很烂,我们伴随的的是齐秦、罗大佑、崔健、李宗盛,说滚石前两天在台北的小巨蛋举办了几天的这个音乐会“滚石三十年”,然后05年的时候举办了“校园民谣民歌三十年”,的确,现在的音乐有点苍白,唯一值得同情你们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可值得同情了,比如说,生活的压力。

    最后,想说的是,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探讨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等等,我非常理解,全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是,不必溺爱,我想反问的是,有哪一代的青春是容易的呢?

这一代的年轻人因为拥有互联网,已经可以使自己所有的压力和委屈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大家听得到你们的委屈,像易剑东副校长他们那个,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