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351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docx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范文

1、镁条燃烧

(1)现象: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

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

产生气泡

(2)结论:

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HClZnCl2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

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NaOHCuSO4Cu(OH)2↓Na2SO4

4、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

光合作用

5、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

分子构成的物质: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石字旁元素。

离子构成的物质: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各种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注意:

元素只分种类不分个数。

只能用于对宏观物质的描述不能用于微观对分子的描述。

如水分子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错);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错)。

二、实验基本操作

1、原则:

“三不”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用量:

(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剩余药品的处理:

三不一要

(1)不能放回原瓶

(2)不要随意丢弃

(3)不要拿出实验室

(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

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

(2)粉末状固体:

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

5、液体药品的取用:

(1)较多量:

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试管口)

(2)较少量:

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污染胶头)

(3)极少量:

用玻璃棒蘸取移液作用)

6、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

(2)火焰:

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二查:

①检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或烧焦

②检查灯座内酒精量不超过灯座容积的2/3

(4)二禁:

①禁止酒精灯对点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5)二要用:

①点燃时,要用火柴

②熄灭时,不可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

B、仪器

(1)固体:

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

(2)液体:

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C、注意事项

(1)用外焰加热,不要与灯芯接触

(2)均匀受热(可移动试管或酒精灯进行预热)

(3)加热盛药品部位,液体加热试管的中下部

(4)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º角,试管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

(5)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6)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7)加热完毕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

(8)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

(9)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体)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须垫上石棉网);

不可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7、一定量药品的取用:

(1)固体:

用托盘天平称量

A、称准到时0.1g。

B、步骤:

①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游码在零刻度处)

③左物右码(固体粉末放在纸上,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里)(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法码)(左=右+游)

④称量完毕,法码回盒,游码回零。

C、已知要称取的量:

先码后物,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可改变物品,不可改变码。

未知要称取的量:

先物后码,放好物品后可改变砝码和游码,不可改变物品。

(2)液体:

用量筒量取(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大仰小),滴管滴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练习:

小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11ml,实际上她量取的液体比11ml

8、仪器装配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仪器装配

(2)顺序:

从下至上,从左到右(拆卸则相反)

B、气密性检查

(1)步骤:

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2)现象:

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3)判断:

符合上述现象的装置不漏气

9、气体收集

(1)排水法:

适用于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H2,O2

 

(2)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O2,CO2

 

(3)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H2

 

10、洗涤仪器

A、方法:

(1)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半管或半瓶水,振荡

(2)用试管刷时可使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

B、难溶物的洗涤:

(1)油脂:

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溶液洗涤

(2)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

用稀盐酸洗涤

C、洗净的标志: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D、放置:

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11、粗盐的提纯

A、溶解

1、仪器:

烧杯、玻璃棒

B、过滤

1、仪器:

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2、操作要点:

(1)一贴:

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

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边缘

②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3)三靠:

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③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练习: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

(1)、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滤纸破损

(3)、仪器不干净

C、蒸发

1、仪器:

铁架台及铁圈、酒精灯、玻璃棒、烧杯、坩埚钳

2、操作:

(1)放好酒精灯,并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高度

(2)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的液体

(3)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动液体

(4)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3、注意事项:

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练习:

粗盐的提纯中都用到哪种仪器?

各其的作用?

玻璃棒、

(1)、溶解:

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

引流

(3)、蒸发: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2、水的净化

自然沉降(固体大颗粒)

沉降→过滤→吸附,消毒或杀菌(化学变化)→煮沸,蒸馏

吸附沉降加絮凝剂(固体小颗粒)

3、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

空气、河水、泥沙、矿泉水等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蒸馏水等

4、物质的提纯

过滤法:

(固不溶于液)

 

物质的提纯蒸发:

(固溶于液)

蒸馏:

(液溶于液)

5、硬水和软水

(1)硬水:

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

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或不含的水

(2)判断方法:

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

煮沸,蒸馏(效果最好或效率最高)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

正极体积小氧气

水1

负极体积大氢气

2

通电

2、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3、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5、微观解释电解水过程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氧气;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氢气。

5、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例如: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特征:

(1)原子的体积、质量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

(3)原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6、物质、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物质

成构

构成

分子构成原子

例: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二、水的合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有水生成

点燃

结论:

氢气+氧气水

H2O2H2O

2、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3、氢能源:

(1)来源广

(2)放热多

(3)无污染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第二节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占体积小,质量大)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占体积大,质量小)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二、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层:

1、2、3、4、5、6、7

离核距离:

近远

能量高低:

低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

3、一般的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有一定的局限性。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2)稳定结构

4、离子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Cl原子结构示意图

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l-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式

NaCl

5、元素周期表

20Ca

40.08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公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质子数+中子数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举例:

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氯化铁溶液等。

(2)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组成: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固、液、气

(2)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通常为水

(4)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c、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5)性质:

(1)导电性:

有些溶液能导电如:

酸、碱、盐溶液

(2)混合物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3)溶液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如:

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

2、悬浊液:

物质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3、乳浊液:

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

举例:

洗涤剂洗油污等

4、电离:

物质溶于水时或受热熔化时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1、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例题1:

将4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6g水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例题2:

若要配制100kg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答:

4、溶液的浓缩与稀释

A、浓缩方法:

(1)加溶质

(2)蒸发水分

例题:

将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制成20%的溶液,需要加入氯化钠固体或蒸发水分多少克?

解:

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

答:

解: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

答:

B、稀释方法:

加水稀释

例题:

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制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解:

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100%=10%

答:

三、溶液的配制

1、步骤: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

2、涉及公式: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加热

(1)现象:

紫红色的铜丝变成黑色

(2)结论:

铜+氧气氧化铜

CuO2CuO

(3)问题:

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足1/5的原因:

①铜丝不足

②没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③装置漏气

(4)空气组成:

(体积分数)

氧气:

21%

氮气:

78%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杂质:

0.03%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降温沸点氮气先蒸发出来(沸点低)

气态空气液态空气

加压蒸发氧气后蒸发出来(沸点高)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自学)你要知道

三、关注空气质量

1、空气的污染

可吸入固体颗粒

空气的污染化石燃料的燃烧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工厂排放的废气

汽车排放的尾气

2、空气的防治

(1)植树造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气经净化后排放

(3)汽车排放的尾气经净化后排放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一、元素和元素符号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Ca、Fe、Cu、Mg等

非金属元素:

O、H、Cl、C、P等

稀有气体元素:

He、Ne、Ar等

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

O2、H2、C、P、Fe、Cu等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

CuO、MgO、NaCl、NaOH等

5、氧化物: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如:

CuO、MgO

6、在地壳中的分布:

O、Si、Al、Fe、Ca

7、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该元素氧元素

例:

O2O:

2个氧原子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氧原子

二、化学式的意义

1、定义: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

MgO、H2O、CO2

表示该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组成

2、意义: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例:

H2O2H2O:

2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三、化合价与化学式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金正非负单质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为零)

正负总价和为零。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一价氢氯(-1)钾钠银,

二价氧(-2)钙镁钡锌。

+1-1-1-2-2

NH4OHNO3CO3SO4

(1)求元素的化合价

例题

计算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

设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1X-2

KClO3

+1+X+(-2)×3=0

X=+5

答:

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例题

已知铝的化合价是+3,氧的化合是-2,写出铝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1、写: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或金前非后)

AlO

2、求:

最小公倍数

|+3|×|-2|=6

3、算:

原子个数

Al:

6÷3=2O:

6÷2=3

4、标:

Al2O3

5、查:

四、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

计算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1︰8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

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

求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1×2

=×100%≈11%

1×2+16×1

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1%≈89%

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物质的质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质量

例:

电解10g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1×2

解:

10g××100%=10g×11%=11g

1×2+16×1

答: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反应药品、反应条件、反应类型)

(1)反应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2)反应条件:

常温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H2O2H2OO2

2、实验装置

(1)

 

此装置适用于固、液反应,常温进行

(2)

 

此装置适用于固、固反应,加热下进行

3、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口,木条复燃)

(4)收集

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验满: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5)验证: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

4、注意事项: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

排水法收集时,不能留有气泡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发白光

放热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点燃

结论: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结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2Fe3O4

注意事项:

预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原因:

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有水生成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点燃

结论: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O2CO2H2O

(4)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用途

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灭火的原理

1、燃烧: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灭火的方法:

(1)隔绝氧气

(2)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移走可燃物

3、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

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

(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

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

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

(4)点燃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C2H2O2CO2H2O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一氧化碳的产生

点燃

C+O2====CO2(碳充分燃烧)

点燃

2C+O2====2CO(碳不充分燃烧)

高温

C+CO2====2CO

(2)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3)预防: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气通道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

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

物理爆炸:

气球爆炸

2、分类

化学爆炸:

火药爆炸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元素种类也不变)

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

1、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表:

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点燃

2H2+O2=====2H2O

43236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水

②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或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4︰32︰36

(3)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步骤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自学)

三、两种绿色能源:

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

酒精,化学式:

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

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自学)

1、冬季与夏季二氧化碳含量有何不同?

为什么?

答:

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

冬季化石燃料使用增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2、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有哪些?

答:

产生:

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骸被生物分解、动植物呼吸

消耗:

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的光合作用

3、温室效应由谁引起的?

答:

二氧化碳甲烷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