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41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docx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刘春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课程名称: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收藏]

课件分类:

政治理论群众路线

学分:

1时长:

1:

00

课程教師:

刘春

本课程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主讲,主要内容有:

一、形式主义的涵义及其表现;二、形式主义的危害。

大家好,我们的主题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

我们知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的战略部署。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中央确定了要求大家各级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大不正之风问题。

我们这一讲的主题,就集中的聚焦在形式主义它的表现及其危害上。

结合这一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们来分析、剖析、对比和分析一下形式主义它的危害,形式主义在实践中给我们造成的损害后果。

一、形式主义的涵义及其表现

首先我们看破除形式主义,主要集中的是为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贯彻服务的。

所以第一个大问题,我们就要来看一下,什么是形式主义,以及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大问题。

(一)什么是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在我们党内,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由来已久,我们大家都知道,形式主义是群众路线的大敌。

那么形式主义的蔓延、形式主义的泛滥,会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落实、推行和贯彻造成损害。

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为什么形式主义对党的群众路线是有损害和破坏作用呢?

我们这必须对形式主义的本质尤其是它的特征,我们先做一下分析,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先从这儿出发。

到底形式主义它的症结何在,然后再谈它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危害。

大家知道,我们干事业做事情,都离不开特定的形式,因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是任何工作、任何事项的外在表现,它的方法、手段都可以叫做形式。

那么就我们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基本关系。

根据辩证法,形式和内容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没有特定的内容,形式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同样,没有特定的形式,你再好的内容,也体现不出来,也发挥不了作用。

扩大或者直接表现。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群众路线,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中,我们强调破除形式主义,原因何在?

原因是形式主义直接违反党的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

如果你不破除形式主义,群众路线就难以落实,难以贯彻,难以切实执行,这是它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形式主义跟群众路线是对立的呢?

这个我们从前面的分析就可以导引出。

你看形式主义的症结是光要形式,不要内容,它不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根据我们事业、目标、价值的需求来选择形式,而是从形式到形式,从外在表现到外在表现,从手段到手段,从方法到方法,而这一系列的思维方式,它都抛弃了一个什么?

基本的目标和价值。

而我们知道,整个党的工作目标和价值是什么?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预设的形式,预设的方式,主观上形成的这种干法,从主观到主观,从形式到形式,它必然一、脱离实际,首先它肯定脱离实际。

你想一想,你干工作、干事业,你从实际出发,但是形式主义不是,形式主义是从一些主观设定的,或者生搬硬套的,或者照本宣科的类型而来,这都是主观的东西,并没有从实际出发,这样就脱离了实际。

而我们知道都知道,脱离实际必然脱离群众,因为你脱离实际,你的工作重点,就是玩形式,并没有把它放在你工作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上。

也不是根据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诉求,而建立自己事业发展和政策选择的依据,不是,都是生搬硬套。

把别人的或者似乎是很眩目的一些形式拿来,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我们看,它这是密切联系群众吗?

而且搞这一套,也不需要联系群众,不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形式主义最大的特征,在认识论上,就是从主观中来,到主观中去,它不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更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主观中来,从教条中来,从一些现成的模式、方法中来。

所以我们看,在实践中,它的直接的对立面,就是党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

所以你要贯彻群众路线,你要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就不能搞形式主义。

如果形式主义蔓延、泛滥,这个风刮起了,那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肯定得不到执行了,因为二者是排斥关系、隔离关系、对立关系、不兼容的关系,它不兼容。

所以你要搞群众路线,就得破除形式主义。

所以说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四风,而四风的第一是破除形式主义。

所以我们说,既然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所以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要验证,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不是在认识论上,真正做到了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果真正都做到了,就对破除形式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如果做不到,还是从形式到形式,从主观到主观,从主观设想中来到主观设想中去,天马行空,脱离实际,这又怎么能保障一切联系实际,一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呢?

基本要求实现呢?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肯定实现不了。

而这一点实现不了,又怎么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这个主题呢?

当然也实现不了。

所以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个分析,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你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要为民务实清廉,就必须破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大敌,形式主义就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巨大障碍,这个结论就这样。

这是我们从认识论上,分析了形式主义的症结何在,他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分析了它最大的症结是从形式到形式,从主观到主观,从而造成对群众路线的危害和阻碍以后,我们的结论就很清楚了,必须去除,必须破除。

(二)形式主义在我们党内的发展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形式主义在我们党内的历史,可以说由来已久,历史漫长,影响极其深远。

形式主义对我们来说,绝不是一个小灾小病问题,更不是像人一样,属于偶遇风寒,不是。

这是一个老毛病,时间长,历史久,表现反复,而且症结顽固。

是这么一个事,尤其反复发作,症结顽固,过去多少年,从党的历史上,革命建设、改革,多次反形式,但是老是反复发作,老毛病了。

什么叫老毛病,症结顽固,反复发作。

那既然是这样,这里面就有它的历史原因了,既然形式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怎么它能够反复发作,形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时候还泛滥、蔓延。

很多人不照着这个干不行,不搞形式主义过不去,为什么?

这就必须实事求是的说,造成这种后果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它绝不是单一条件,简单的几个合适的条件造成的。

首先从历史上看,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就一直面临着认识论上的剧烈的争论和斗争。

什么叫剧烈争论和斗争?

也就在中国推进革命,要建设社会主义,你是照搬苏联的呢?

还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来呢?

这不两种思维吗?

而我们知道,你照苏联,那就形式主义,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你看我们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党八股,通通(过)都是形式主义。

你要按照这一派人的观点来看,他们就是典型的从主观到主观,典型的脱离中国实际,为什么这么说?

你把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具体方法、程序、说法,一点都不修改,生搬硬套到中国的实践中来,然后把这些方法、经验给它神圣化、僵化,变成什么?

金科玉律,不容怀疑。

然后生搬硬套过来,强行推广,大家看这革命能胜利吗?

中国国情不同。

所以在这里面,当年就有,到底是用形式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呢?

争论,巨大争议。

你学习苏联是学什么?

是学它具体干事的模式还是学习它的内容、价值和目标呢?

这不形成争论了吗?

而且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你应该学习它的内容、价值、目标,把这个拿过来,然后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出在中国管用的形式、道路、手段和方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但是形式主义不一样,形式主义它是照搬,就是把人家的那些现成的办法直接搬过来,在中国用。

可是那一些在苏联管用的,到中国管用吗?

国情不同、环境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所以说那些具体办事的方法、手段就可能也行不通。

但是就这个道理,当时很多人他听不进去。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形式主义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革命的事业,就是生搬硬套。

把外国的东西拿过来,变成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就这尚方宝剑。

你看看这个力量多强。

实际上每个国家搞革命、搞建设,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就是你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你学习别人可以,这没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党与党之间,就跟人与人之间一样,你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都没问题,但是你怎么才能学习成功呢?

基本的前提是,无论别人的什么优点,什么好办法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进行。

你不能生搬硬套,你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这就跟那个艺术一样,你看艺术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他都有一个形神兼备的问题,什么叫形神兼备,首先应该是神似,其次才是形似,最好是形神兼备,形似加神似这个最好,核心受到是神似,其次再形似,神似就是你要学人家的精神,学人家的作风,学人家的精髓,这是神似;就是形状上、外表上包括打扮、化妆,这叫形似,外在表现。

形似是其次的,你不能把别人怎么穿服装,怎么打扮弄过来,问题是那就变成了别人的经验自然就来了,那不是,别人真正的经验,无论艺术还是别的,根本是人家的一套作风,一套理念,你要把这个盘活。

从这个原理来看,当年我们为什么在形式主义上有争论?

什么是正确的,你学习苏联没问题,但是要学习苏联的精髓。

比如说苏联的精髓在党的领导下,采取结合本国实际的方法,夺取政权的胜利。

你把这个学过来,根据中国的可行性,目标是夺取政权,但是中国有中国的社会特点和国情,你就采纳符合中国现实的一些方法,探索中国特色的道路,最终实现了首先是神似,其次是形似,但是形式主义的错误在哪儿?

错误是把核心的、理念的精髓抛了,把形式主义的方法手段当作真经学来,非得在中国推广,这不就南辕北辙了吗?

因为中国国情不同,苏联的那一套,比如说中心城市暴动来推动革命,在中国行得通吗?

行不通,这都是形式,外在的手段,核心的精髓你没学来,结果用了别人的现成的手段,生搬硬套。

你越搞,你夺取政权越实现不了,这就是方法的错误,会导致你真正的目标难以实现,这就是形式主义最大的危害。

苏联的经验生搬硬套到中国都不管用,什么中心城市暴动,当形式生搬硬套过来,不管用。

革命阵营的组织建设上,中国庞大的农民,你不依靠农民,能搞革命吗?

但是苏联经验里没这个,苏联的经验不依靠农民,苏联就是工人,依靠工人打天下,但是这个你生搬硬套过来,在中国管用吗?

中国有几个工人?

另外就算中国没几个工人,那几个工人他骨子里也是农民,所以在中国就得创造中国特色的革命队伍和依靠力量,这叫做依靠农民,工农联盟。

这样从人力资源上,才能解决革命的基础问题,自己生搬硬套不行。

这是我们从历史看出来。

早在多少年以前,关于形式主义的争论,我们党的就有,后来事实上到了建国初期也出现了这样的争论。

建国了,社会主义怎么搞?

当时形式主义又上升,又蔓延了。

说学习苏联老大哥又照搬,又是形式主义照搬,你看见没有,生搬硬套。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那一套,有的在中国可以,有的行不通。

这必然又带来是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

这不又是反对形式主义的一场斗争吗?

为了回应这样的争论,为了回应这样巨大的争论,伟大领袖毛泽东于50年代中期,专门发布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叫《论十大关系》,这里面涉及到你怎么对待苏联这一套,主席的这个判断是对的,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来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照搬。

当年革命不能照搬,具体的形式手段不能照搬,搞建设别人的那些具体形式手段,也不能照搬。

这个结果是对的。

但是我们这儿谈的都是革命建设的历史,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形式主义又如此蔓延,如此泛滥呢?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得不说,历史发展,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形式主义,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事。

到今天发了工作就是发文,这已经落实完了。

可这不是纯粹的从形式到形式吗?

你会玩,底下人不会玩啊?

再往下,关于发布,省委关于中央某项XX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继续往下发呗。

文件这么多,哪儿来的?

就是这么层层多的形式主义制造的。

可是大家看,你发这么多文,有多少实实在在的内容呢?

开会也是这样,上面开个大会,搞什么活动,下面以会议贯彻会议,再往下还是开会,层层开会。

但是会议是这样的,一呼而散,都忘了。

这个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因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不可分离。

这就是辩证法对内容和形式的一个关系的基本定位。

但是我们这里讲的形式主义,它的问题何在呢?

形式主义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形式的问题,这不是它的症结,更不是它的突出的缺陷。

形式主义是过分夸大形式的作用,把形式置于内容之前、之上,甚至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有时候颠倒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把形式置于了过分的不适当的地位,把形式的作用超越内容,甚至抛弃和不要内容。

而这种认识论和做法,就直接的违反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就像刚才我们讲,任何形式都要为内容服务。

如果形式优先,形式至上,不要内容,那这个形式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它的症结。

再有我们前面谈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内容,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形式的存在是以服务内容、实现内容、推动内容而存在的。

而现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呢?

是抛弃了内容,形式的选择,它不依据内容的需要,把内容需要和形式的确定割裂开来、分离开来、对立起来,这不仅在认识论上就违背了形式应该依托和服务于内容的基本关系,而且在实践中,也就颠倒了任何形式、手段、方法和我们从事工作的内容、目标和价值的关系。

倒置了,这是它的症结所在。

所以我们看,如果在认识上,以形式取代内容,以手段代替目标,叫只看形式,不看内容,只看形式手段,不看目标价值,这样就把我们工作的重点完全颠倒了,也就是说把工作的重点变成从形式到形式,装门面、摆样子。

工作的实际内容、工作的目标和希望价值,这些实体的被置于一旁,那这样的工作它的实际意义又何在呢?

这就是形式主义,不要内容,光要形式,在实践中的后果。

这是我们从认识论、方法论上来分析,不外乎核心的一点,形式主义是破坏了辩证法关于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的论述,颠倒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形式置于了不适当的离开内容的地步,因此它也就没有了依托,没有了方向,所以它就是错误的和片面的,这是它的症结。

那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破除四风。

第一个就是破除形式主义。

我们知道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很多是形式主义的延展,新的历史时期又有了新的表现。

过去叫党八股,现在叫洋八股,过去叫照抄照搬苏联的经验,现在有相当一些人,照抄照搬美国的经验,这不是新的教条主义吗?

这不新的形式主义吗?

把别人的具体做法、具体方法、具体手段,生搬硬套过来,当做真经,当做金科玉律,非得贯彻执行,这不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形式主义吗?

所以最近这些年,形式主义又采取新的方法,过去是言必称(演变成)苏联,现在我们一些人言必称(演变成)美国,美国就成了我们的模板。

在有的人那里,今天的美国就是我们的明天,恨不得变成美国那样的状况。

在有的人那里,今天的美国就是我们的明天,恨不得变成美国那样的状况。

那么在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支配下,那不就照抄照搬吗?

美国人的做法,成功经验,可以自然而然拿过来,在中国强制推行,这不是新的洋八股吗?

这不是新的教条主义吗?

这不是新的本本主义吗?

从历史革命到后来建设,到今天改革开放,我们一直都在和形式主义做斗争,一直存在着形式主义的争议。

所以说当前中央决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破除四风,第一个就是形式主义,这个抓主要矛盾以及抓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是抓对了。

因为在当前搞破除形式主义,绝不仅仅是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是冲着过去历史上的那种偏差开火的,不是,是因为你现实中有,针对的是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宽角度,系统论的视野来分析这个,一要明确它的历史由来,二也是准确的把握它的现实表现和危害。

(三)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

好,既然我们讲到现实了,我们不得不说,就当前来讲,形式主义的表现都有哪些?

简单的我在下面列了六个方面,属于当前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

这六个方面是:

1、文山会海,公文旅行。

什么叫文山会海,公文旅行呢?

就是把工作,现在很多领导,已经陷入到了把工作简化,简化成为几个步骤和操作模式,这不就形式吗?

什么步骤和什么模式呢?

很简单,一个是开会,一个是发文。

这不是新的形式主义吗?

于是当越来越的人,把开会和发文就是领导,开会和发文就是管理,开会和发文就是工作本身的时候,你工作本身的目标和价值,自然也就被置于次要的地位,甚至不见了。

比如说对工作重视不重视?

它不是体现在工作的目标是否实现了,它是体现在我开了多少次会,以示重视。

对工作重视不重视?

过问了没有,不是体现在扎扎实实推展了几项实际工作,它是体现在这个领导机关发了几个文,所以最后都简化为发文、开会,开会发文,结果文山会海恶性循环,成为了一个政治公害,这不是第一个表现吗?

中央发一个文件,逐级往下,怎么炮制呢?

中央发一个关于XX的通知,再下一层,关于转发贯彻落实中央XX通知的通知,这文就下去了。

这就等于落实了,在我这一级我落实了,发了的,都没记住。

所以这种叫做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新的形式主义,到处蔓延。

这不是第一个表现吗?

2、高高在上,不深入群众,不认真搞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是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

这是第二个形式,主要是搞调研,针对调研。

我们知道领导干部,要进行社会考察、社会调研,这是我们党历来的一个好经验、好传统,也是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保障,你不论在哪个行业,哪个部门当领导干部,不搞社会调查,不搞社会调研,那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但我们也不能说,这些年没搞,问题是搞了,但不是真搞,都是走形式。

所以这就构成了第二个表现,形式主义第二个表现,调研上的形式主义。

所以中央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针对各级领导调研,要求真调研、抓真问题,解决现实中的实际困难,切忌走过场。

我们现在大量的调研走了过场,你从形式上,他走了一圈,但是真正搞了调研了吗?

也就是调研的那个内容实现了吗?

没有。

就是铺了一个门面,摆了一架子,这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说真的,很多调研,领导部门的调研,严格来说都不能叫调研,为什么?

社会考察、社会调研,是有一些技术性要求的。

哪些技术性要求?

比如说你作为调研者,你必须进入现场,这是第一,这是起码的。

你看社会学、政治学上,把这种调研工作叫什么?

叫Fieldwork,有的人翻译成“田野工作”,严格来说应该叫做“现场调查,现场工作。

这个Fieldwork是讲什么呢?

讲的就是你作为真正的一个典型的调研,你必须进入现场,与现场零接触。

这个进入现场可不是浮皮潦草,我到车间转一圈,到地头上边上看一眼,说我也去了,不是。

你得下去,你得在那儿待着,这是第一,现场。

调研的第二,你要和你的调研对象,进行零距离接触,你不能隔着,我们现在大家看,很多调研是零距离接触吗?

听汇报,农民有什么想法,他并没有问农民,他是通过干部一层一层汇报上来,开一个汇报会,说这叫调研,严格来说这不是典型的调研,为什么?

因为你作为调查者,跟你调查对象,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你接触了吗?

这应该是零距离接触。

第三调研的技术要求,还必须具有体验式的方法,什么叫体验式?

就是你既然是调研者,要对这个社会问题,这个活动有真情实感,怎么办呢?

你还必须现场甚至说在你要调研的事情氛围里面作为一分子,甚至参与进去,什么叫体验呢?

你不参与进去能体验吗?

大家看,必须是现场,必须零距离,必须是体验式的。

这才能够有真实情况,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有一个深刻的思考,最后出来高质量的,有对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报告。

可实事求是讲,现在几个干部,几个领导部门能实现这个呢?

现在的调研严格来说,那都叫视察工作,要按照我刚才讲的这几个标准,那都不达标。

你像跟对象的零距离接触,你能接触吗?

就听汇报。

当年你看老一代革命家,从毛泽东开始搞农村调查,怎么零距离接触,他就住在农民家,哪能像现在呢?

白天走马观花,晚上宾馆酒店,这能叫调研吗?

另外我说的体验式,当年多少个,像毛泽对搞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他就跟农会在一起,农会开会,他就在里面坐着,这就叫体验式。

他很有参与,可是我们现在的干部,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呢?

你长期的几天跟人坐在一起讨论,晚上又跟人住一起,能实现吗?

所以我们现在这调研,大量的,这些都实现不了。

那怎么办呢?

反正现在资讯也发达了,信息也发达了,这调研报告好拼凑。

所以现在有的人搞调研,还没出发,调研报告就已经写出来了,就在抽屉里,下去三天两天转一圈,叫做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回来了,把报告从抽屉里拿出来调查了,大家想一想,这不是形式主义,它又是什么呢?

这种形式主义联系实际了吗?

没有。

这种形式主义联系了群众了吗?

没有。

它是务实的吗?

当然不是。

所以形式主义在调研上的这种不良风气,必须扭转。

这就是中央的八项规定,为什么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做到真调研,解决真问题,不要浮皮潦草走形式,这是第二个表现。

第三个表现,是在工作的组织推动上,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工作重点是务虚造势,照抄照搬。

这第三个表现,这个表现应该说是最典型的形式主义,无论是搞农业、搞工业,我还是搞贸易,还是教育科技。

有的人把工作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

推动工作、组织工作,就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什么叫照本宣科,就是上级说什么,我说什么,上级说一,我绝不说二,上级往东,我绝不说西,照抄照搬。

另外在工作的经验、横向,你得善学习别人,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创造和消化的过程,学习绝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简单的克隆和照抄照搬。

但是我们很多人就是只停留在照抄照搬,拿一个好经验、好方法,我拿过来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这不是形式主义吗?

把别人的具体做法,也当作我这儿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看环境,不看条件,更不看实际和群众的情况,照抄照搬。

这不是形式主义吗?

所以整个工作就是生搬硬套。

第四个表现的形式主义,就是弄虚作假,浮夸风。

怎么弄虚作假是形式主义呢?

因为弄虚作假,它都是搞包装,铺门面。

这个包装和门面,不就是玩形式吗?

所以说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风都是借着形式主义的蔓延,这股风这么刮起来。

它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弄虚作假,浮夸风,比如说我们相当一些人,这些年叫热心包装策划。

这就是咱们前面讲的典型的形式主义的错误就在这儿,是形式离开了内容,取代了内容。

他工作不具体做,不干实事,一天到晚搞包装、策划,宣传、推广,玩概念,就这个,造新概念。

现在多少个地方,这个部门有新概念,一开始令人耳目一新,后来发现就跟变戏法、变魔术一样,一天到晚概念,没什么实际内容,都是装门面,摆样子的,形式主义不就是门面和样子吗?

都干这个的。

这个门面和样子怎么摆?

就是策划和包装。

但是你策划包装出来,你还能让人家知道吧,怎么办呢?

营销推广。

而一到营销推广,这就是浮夸了。

所以我们现在好多热衷者,就宣传、造势,什么叫营销推广,就是宣传造势,也没干实事,但是吹的很响。

结果好多东西,就跟气球一样,本来就是一个芝麻,结果变成了气球越吹越大,都是编,都是虚假的东西。

门面装点的挺好,样子摆的也很豪华,大家一听干了不少事,数据一摞一摞的,结果没有一样是真的。

(学习是一个创造和消化的过程。

[√])

所以这种浮夸、铺门面、摆样子这种事,又在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下,这些年这个风是越刮越猛,就是搞表面文章,就是咱们讲的表面文章、花架子。

所以我们看弄虚作假、浮夸,搞包装、搞宣传造势,背后是不正确的政绩观。

比如说我们前面一些年,经济建设集中在GDP上,这GDP它最终是落实成一系列的数据,所以有的人,就直奔这个地方了,数据不就是一个形式吗?

我玩啊。

GDP就成了数据游戏,具体他怎么干?

那个重点不在那儿,那不是工作重点,工作重点是玩数据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