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424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 工业革命学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第一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T17(工业革命的历程)

复习建议:

1.注意总结规律,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从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2.把握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工厂制、自由贸易等

3.宏观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政治前提:

18世纪时,随着①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市场条件:

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很多商品供不应求。

(3)劳动力条件:

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技术条件: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纺织技术革新: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②“________”。

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基本特征:

③______取代手工劳动,工业生产出现革命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3)动力技术的革新: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④____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4)交通领域的革命: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⑤____________和⑥____________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巧学识记

图示法记忆工业革命的条件

【点题训练1】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到: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考点二 从工场到工厂

1.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⑦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厂逐渐集中,形成许多工业城市,⑧________进程明显加快。

3.社会关系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⑨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改革,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

4.经济思想变化:

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⑩________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点题训练2】 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

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

考点三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

(1)工业革命的扩展:

⑪____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2)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⑫______,抢占原料产地。

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3)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⑬______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4)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其中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⑭______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3.深远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⑮______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巧学识记

图示法分析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点题训练3】 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要点一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典例训练1】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

……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3)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

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要点二 多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提高。

②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

①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②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③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思想意识: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

(4)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5)环境: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

(6)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①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②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

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③促使城市化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④促使社会思想转型:

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⑤促使社会形态转型:

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典例训练2】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

“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  )

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史料二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史料三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史料一中“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史料二注意以省略号分层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三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3)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1.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2.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

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后来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是詹姆斯·瓦特的儿子小瓦特……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

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

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A.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B.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

C.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D.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二 从工场到工厂

3.“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男人、女人和儿童被绑缚于永不疲倦的机器;这里创造出了文明的奇迹,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了赤足的黄金。

”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出现于(  )

A.公元前6世纪的斯巴达

B.18世纪中后期的印度

C.19世纪30年代的伦敦

D.上世纪70年代的丹麦

4.下面是英国人口数据变化一览表。

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1751年

1801年

1842年

英国人口(单位:

万人)

577.2

866.4

1500

A.民主政治的确立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奴隶贸易的兴盛D.工业革命的开展

考点三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5.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

亚当·斯密认为(  )

A.社会发展以平等为主导

B.资本家追逐利润导致社会道德衰败

C.关注合理分配杜会财富

D.私有财产是白由社会的基础

6.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7.18世纪末英国童工问题严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棉纺织工厂中,一个普通男工周薪大约10—20先令(1英镑=20先令),用这样的薪水养家糊口是相当艰难的。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

材料二 1790年代晚期,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在棉纺织业中有三分之一的工人都是这些学徒童工。

童工每周的工资大约4先令左右。

童工在低矮、门窗紧闭的厂房里常常工作14~18小时。

手指轧断,四肢被辗碎,事故层出不穷。

材料三 从1802年到1850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了五个《工厂法》限制童工的劳动时间,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

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到19世纪末,儿童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儿童由家庭经济的支持者,变成了依赖家庭经济来抚养的消费者,他们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

——以上材料据施义慧《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

研究述评》等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18世纪末英国童工的状况,并分析这一时期童工现象突出的原因。

(2)英国是如何解决童工问题的?

这一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3)从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状况的改善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9讲工业革命学案

 

①资本主义制度 ②珍妮机 ③机器生产 ④改良蒸汽机 ⑤蒸汽机车 ⑥轮船 ⑦工厂 ⑧城市化 ⑨工业无产阶级 ⑩自由竞争 ⑪1840 ⑫市场 ⑬交通运输

⑭英国 ⑮思想

【点题训练】

1.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B.C.D项错误。

2.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博尔顿为工厂主,其资助瓦特源于其工厂动力的需求,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出现及应用源于利益的驱动,故A项正确;材料重心并非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技术的推广源于背后的利益,而非志同道合,故C项错误;蒸汽机发明专利保护并非意味着蒸汽机市场的垄断,故D项错误。

3.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指的是工业革命,其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是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以使社会结构分化加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是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典型训练】

1.

(1)理由:

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

议会立法。

(2)表现:

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3)关系:

横向关系:

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

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1853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是真实的,并没有夸张和虚构,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工业文明的弊端,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要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弊端需要加强法制,故C项正确;材料的描述只是环境污染,而不是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故D项错误。

【读史用史】

(1)经济: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治: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思想: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国际地位:

成为“世界工厂”。

(2)影响: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3)理解:

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

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堂验收】

1.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有效信息反映了16至18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范围的拓展,海外市场迅速扩大,推动了英国和欧洲各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

因此,A项正确。

2.A 【解析】 据材料“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

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可以得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英国的专利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及瓦特生产实践经验,故C项错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

3.C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古代斯巴达不存在机器,故A项错误;18世纪中后期的印度仍然是英国控制下的经济畸形发展的农业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环境污染的境况,故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的丹麦没有典型的工业环境污染,并且由于福利国家的发展,工人的生存状况也不像材料描述的那样恶劣,故D项错误。

4.D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开展。

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是1689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是18世纪后期,与材料表格时间信息不吻合,故B项错误;奴隶贸易主要影响非洲和美洲人口,与英国人口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18—19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人口的增长,故D项正确。

5.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体现平等的要求,故A项错误;“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没有首先谴责的意思,故B项错误;“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保证财富分配的合理,故C项错误;“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强调个人对财富的追求推动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6.A 【解析】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与材料中“不止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相符,故A项正确;带来技术突飞猛进与材料中“不止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不符,故B项错误;增强改造自然能力与题中作者主要想说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奖项设立,故D项错误。

7.

(1)状况:

①童工数量多;②工资低;

③工作时间长;④工作条件恶劣;⑤工伤严重。

原因:

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成年工人的工资低,需要儿童挣钱补贴家用;③使用童工可以降低成本;④童工便于管理。

(2)措施:

以立法的形式限制童工的工作时间,强制儿童接受教育。

原因:

①民主政治的发展;②生产力水平提高;③成人工资增加;④社会重视儿童的成长教育。

(3)①重视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②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维护儿童权益的物质保障;③儿童身心健康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

④关爱儿童身心健康是社会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