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礼仪指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55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婚礼礼仪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婚礼礼仪指导.docx

《婚礼礼仪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礼礼仪指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婚礼礼仪指导.docx

婚礼礼仪指导

婚礼礼仪指导

  篇一:

婚礼接亲程序及相关民俗礼仪

  婚礼接亲程序及相关民俗礼仪

  ——叶枫婚礼主持人培训

  一:

婚礼接亲程序

  1新郎从家出发:

男方亲友团(一般为7、9、11人去单回双)到齐,车队齐备,从新房(或父母家老宅)出发,新郎或主婚人发糖(不空口),出门上车(不空车)。

2到新娘家:

新郎敲门(敲三下)喊妈开门(喊三声)、进门后新郎向岳父母介绍接亲团亲友,双方握手,叫认亲;之后新郎要向新娘父母改口,叫爸叫妈,岳父母赏姑爷改口钱;之后新郎走向新娘闺房,敲开门之后向新娘献花求婚;吃喜面(新娘母亲喂女儿女婿然后新人互喂);照全家福;下楼、新郎将新娘抱到车里坐好,为新娘穿上喜鞋,车队出发,奔新房(女方送亲团跟着上车,人数为单数,叫去单回双,人数可稍多于男方)!

  3到新房:

楼下新郎的父母在单元门口等待,新娘到了下车后走到婆婆面前——接盆(献花),新娘为公公婆婆戴花,改口叫爸妈,公公婆婆赏钱!

之后双方亲属上楼。

进到新房,双方认亲,然后客厅接待;新人卧室内进行装箱、叠被、挂钟、挂门帘(多为拉窗帘代替)、坐福!

新人在新房拍照,与众亲友合影!

  4新人与全体亲友乘车直奔酒店或婚礼举办地点!

  二:

民俗注意事项:

早晨压井盖——压三压四;车队过桥过火车道——撒硬币;头车停时注意车头避免向西;车队去和回不能走完全重复的路线——不走回头路;新娘要备好红盖头(纱巾)——遇灵车蒙头用(避冲撞)、准备手绢——和路上遇到的新人交换;新人坐福时候床上可要硬币摆喜字或撒上枣、栗子、花生等!

  三:

应备物品:

红包、烟糖包(给喜车司机)、鞭炮、喜字、对联、请柬、桌卡、礼宾花等。

  离娘肉:

带两或四根肋骨猪肉一块;葱四根去皮;粉条两扎;烟糖两包(或鱼两条)!

  注意事项:

婚礼当天所有需用物品一定要提前准备好。

路线图一定要打出来,发给婚车每车一份,以免当天车辆跑丢,最好有一个总管车辆的负责人,手上持有各车联系方式。

早晨新郎接亲的红包(内装10元20元的小额钞票也有给彩票等创意礼物的)要准备好,以备新娘闺房把门的女友们的索要!

男女双方主婚人给儿媳和姑爷的改口钱要准备好,如有“压车”或“管饭”的小孩,需准备好给孩子的红包,比如在挂钟的时候赏!

早晨的出发时间一定要计算好,到新娘家和在新房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左右,车程就要看具体情况计算了,另外在典礼前半个小时,新人要到达典礼现场。

最后计算出的时间也要有半小时左右的余富,以备路上堵车等意外情况下的耽搁!

早晨一定要准时出发,不要因为一个人或一台车而等待!

另外人员安排要详细,比如行车时过火车道过桥撒钱的人也是要专人负责的,酒店摆桌的、撒花、喷彩带的人等等。

伴郎伴娘的工作通常也都是新人安排的,他们是“新人秘书”。

拜席的时候新人身旁的朋友要帮新人拿物品(烟酒饮料),新人一般先拜娘家席或领导席,点烟的时候,新郎方面领导、亲属、朋友的烟是新郎敬,新娘点。

新娘方面的亲属朋友的烟是新娘敬,新

  郎点。

  全程请新人听从婚礼督导或者摄影摄像师傅(经常兼任婚礼督导)的指导。

  篇二:

婚礼礼仪常识

  婚礼礼仪常识

  符合国家婚姻法规定,履行法定手续,便可结婚。

结婚,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建立家庭、面对新的人生的重要阶段。

婚礼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人们特别重视这一礼仪。

一般说来,当代婚礼大致经过订婚、结婚、回门等几个阶段,礼仪方面有很多讲究。

青年男女处对象,一般都是先由“介绍人”给“介绍对象”,然后再进入“处”的阶段。

“介绍人”(也有称“红娘”或“媒人”的),来往于男女两家或双方之间,相互介绍对方情况,进行“提亲”。

男婚女嫁要经媒人介绍,这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明媒正娶的一种传统婚俗。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媒正娶的传统婚俗已从根本上受到了冲击。

但由于男女双方不认识、不了解,经介绍人给“介绍对象”,这种情况今天仍比较普遍。

双方是同学、同事或同乡,互相熟悉,早已了解,并有一定感情,自由恋爱,自己“处朋友”、“处对象”的情况,正日趋增多。

也有因性格缅甸,心里有意,不好意思开口,特意请人从中给“搭桥”,穿针引线的,这在社会上也为数不少。

还有通过电视、报纸进行征婚的,或通过中介机构“婚姻介绍所”介绍的,目前尚属新生事物。

  青年男女处对象,除自由恋爱的以外,一般都由双方父母、直近亲友出面帮助相看,俗称“见面”、“相亲”。

基本同意后,开始约会、相处。

双方一“处”上,便开始接触婚礼礼仪方面的问题。

  订婚礼仪

  对象处到一定程度,男女双方都同意选对方做终身伴侣,一般都要“订婚”。

这时,介绍人沟通双方情况,商定好给女方的聘礼(主要是衣物和钱)。

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

“串门儿”也叫“过彩礼”或“过财礼”。

  民间普遍都比较看重“串门儿”。

“串门儿”时,女方亲友长辈都到场,还摆上几桌酒席。

“过彩礼”后,男方对这顿酒席要赏“厨钱”。

解放后,订婚仪式一度从简。

有的男女双方同意终身为伴,照张订婚像,相互交换一下纪念品。

有的男方将女方及家长和介绍人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饭后向女方赠送礼品及钱物。

  现在,订婚过程又渐被看重,而且,有的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订婚仪式。

串门儿时主要是男方给女方过彩礼,此外,双方一般还要给对方买套高档衣服和高档鞋,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男方老人根据自己的条件,还要给未来的“儿媳”“99”元或“999”元作为“见面礼”,意在未来的“儿媳”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又取其谐音九九十成,表达老人的美好愿望。

现在又兴给“101”元或“1001”元的,也是寓意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

女方也有给男方金戒子的。

订婚时往往介绍人在场,彩礼由介绍人经手。

(除聘礼外,赠送首饰和钱,也有的在结婚仪式上进行。

  以后,如果一方不同意了,要“退亲”(即“退婚”),那么有关彩礼问题就要按“退亲”习俗办:

如果是男方提出“退亲”,“串门儿”时给女方的聘礼及财物不得索要;若为女方提出,“串门儿”时男方所下的聘礼及财物必须如数退回。

这时,介绍人在这里就起公证员的作用。

  应该说从“串门儿”开始,两家婚姻关系就算正式订下来了,一般都不会轻易反悔。

订婚以后,男女双方由过去背地约会到名正言顺的公开相处,自由随便到对方家去,频繁接触,加深了解,恋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婚礼仪

  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成熟以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同意结婚的,经过政府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身体检查,合格后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

  婚证书,然后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这是婚礼仪式中最为隆重、最有讲究的。

尽管政府一再提倡节俭,但往往都要大操大办。

  确定婚期

  传统礼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选择“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再直接或由介绍人通知女方。

结婚日子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

改动认为对男方父母不好。

现在婚期往往由双方共同确定。

婚期一般选在节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即喜庆,有纪念意义,又因放假有时间;选公历和农历都逢双的日子的比较多,意在成对成双;也有取谐音图吉利,选“六六”(六六大顺)、“八八”(发发)、“九九”(天长地久)、“五.一七”(我要妻)、“五.二七”(我爱妻)、“九.一七”(就要妻)、“九.二七”(就爱妻)的;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个别也有找人专门择日子的。

  做好结婚前准备工作

  婚期确定后,要购置家俱、家用电器,布置新房,买婚礼服装、选订婚纱,照结婚纪念相。

双方落实伴郎、伴娘,通知亲友,主办一方(一般为男方)订饭店、车辆,聘请主持人、宾相,落实录像、摄影、礼炮、乐队、婚礼会场等事宜。

  结婚庆典前,一般还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四彩礼:

离娘肉一块;大葱4棵;粉条2斤;棉白糖2包。

四彩礼是接新娘时新郎到女方家必带的礼物。

离娘肉要一刀,带二根肋骨,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

大葱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

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长远。

四彩礼中,也有在鲤鱼、粉、酒(2瓶)、糖(2包)、烟(2条)、茶叶(2代)中选四样的,因离娘肉和大葱必带,不算四彩礼。

  红毯子(1条):

新娘换妆和坐福时用。

  红腰带(2条):

新娘换妆时新郎新娘互扎。

  红鞋(1双):

新娘上喜车穿。

  喜花: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证婚人、主持人、宾相花各1个,主婚人(双方父母)花4个,嘉宾花若干。

  鲜花(3束):

新郎向新娘献花1束、典礼时向新郎新娘献花2束。

  喜蜡(4颗):

新娘换妆和新婚之夜用。

  鞭(不少于8挂):

喜车出发、到女方家各放1挂,到新房、饭店下车和典礼时各放2挂。

  礼炮(18—21响):

新郎新娘饭店下车或结婚典礼时鸣放。

(一般富裕人家有此项安排)喜字:

大号—新房门、饭店大门各贴2个;中号—迎送喜车1车1个;小号和艺术字—若干,新房室内张贴。

  喜联(2幅):

新房和典礼会场用。

  扬花(6代)、彩条(6桶):

新郎新娘到新房、到饭店下车和结婚典礼时用。

头花(若干):

新娘化妆戴。

  婆婆花(1朵):

新娘给婆婆戴。

  发卡(若干):

婆媳戴花时备用。

  花篮(1个):

典礼会场上用。

(可用喜车上花篮代)

  红纸(10张):

盖井盖、垫果盘用。

  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

新房接待、典礼会场主席台上、礼账桌上用。

  红双喜烟和火柴(若干):

新郎新娘敬酒时用。

  红气球(20个):

迎送喜车1车挂2个。

  相卷(至少4个):

结婚全过程摄影用。

斧子(1把):

新郎迎亲时和新娘换妆、

  坐福时用。

(斧子最好用桃木制作的工艺品,红纸剪的也可)

  礼账本、笔、礼账兜1—2套。

  男方家红包:

新娘改口、压炕、压车、新娘换鞋、挂门帘及挂钟、新娘点烟及赏嫁妆、新亲小孩、喜车、厨师、摄影师、录像师、伴郎、伴娘、献花小孩、主持人、宾相用;另备几个机动红包。

  女方家红包:

新郎改口及点烟、给新娘压腰、赏喜车、新亲上礼、加菜时赏厨师,新娘赏双方嫂子、小叔子用,另准备硬币1包,抓福时用。

  女方家备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1碗合喜面、2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吃);1挂鞭,喜车返回放;聚宝盆1个、红纱巾1条;红手帕若干个(遇喜车抛、作赠品送人);门帘、挂钟各1个、秤砣1个(挂门帘及挂钟时用)。

  新郎、新娘交换的信物。

  双方家庭沟通商定事宜

  举行婚礼之前,男方家人要和主持人一起礼节性的到女方家进行一次走访,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

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

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

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

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

  (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迎亲送亲仪式

  结婚前夜,新郎在布置好的新房内,由未结婚的弟弟或侄儿、外甥陪伴下过夜,俗称“压床”、“暖房”。

  结婚当天,从清晨开始,男方家门前便鼓乐喧天,大门上张贴大红喜联,室内外门窗、家具上张贴红“囍”字。

房前或大门外以“88”或“99”为造型摆好烟花爆竹。

清晨一早,由鲜花专卖店装好迎亲喜车,迎亲车挡风玻璃窗上粘贴“囍”字,迎亲喜车车门两旁悬挂红气球。

新娘起早盘头化妆,由伴娘陪伴在家等候。

  

(1)新郎换装。

新郎在新房换装,披红戴花。

儿子要成家了,母亲对其嘱托。

主婚人(新郎父母)、主持人、宾相戴喜花。

  

(2)迎亲车队出发。

新郎由长辈带队,在伴郎、介绍人、亲友和婚礼主持人的陪同下,手持鲜花,带四彩礼、压炕钱、换鞋钱,乘车去迎亲。

迎亲人员有一人负责带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花、主婚人(新娘父母)花、两条红腰带、一双红鞋、一条红毯、四颗喜蜡、一挂鞭。

伴郎为新郎坐下垫“福”(斧子),出发时放一挂鞭炮。

如请有鼓乐班子的便开乐齐奏。

一路上逢村过桥燃放鞭炮。

两家相距近者故意绕远路,以显示荣耀。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附近,

  放鞭炮给女方家报信,女方家出人迎接至大门外,迎亲人员下车。

(3)新郎改口叫门。

新郎手提礼物走在前面,至房门前改口叫“妈!

开门”,须叫数声。

岳母开门后,新郎给岳父、岳母鞠躬施礼,岳母接过礼物,对女婿改口赏红包,然后让宾客到客厅等候,以烟茶糖果招待,并由介绍人介绍双方亲属关系。

在迎亲宾客进屋的同时,新郎又叫新娘开门,给新娘献花。

  (4)新娘换妆。

新娘父母戴主婚人花.伴郎伴娘铺红毯,点喜蜡,摆大葱,伴郎在红毯下放压炕钱,新娘在红毯上换妆。

新娘换妆后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互戴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互戴伴郎伴娘花,女方家人和新郎新娘照相。

  (5)吃合喜面。

新娘母亲煮一碗面条,放二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合吃一碗喜面。

  (6)新郎给女方家长辈人点烟,长辈对其赏钱;长辈给新娘赏压腰钱。

(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

  (7)新娘抓福:

女方家人在红毯上撒硬币,新娘抓钱放入由红布包裹的洗脸盆俗称“聚宝盆”中,新娘端盆,母亲对女儿嘱托。

  (8)喜车返回。

新郎抱新娘上喜车,新郎给新娘换鞋,新娘弟弟接旧鞋,新郎给赏红包。

迎亲人员带回红毯和两颗喜蜡、两颗大葱。

女方家人对喜车赏钱,迎亲车起车燃放鞭炮返回。

一路上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压车人和其他亲属相随送至婆家。

姑娘出嫁,女方家一般要陪送几大件嫁妆,如高档家俱、家用电器等,所有的嫁妆都要系上红布条,嫁妆随车到达。

  入洞房仪式

  

(1)迎喜车、接新亲。

喜车到男方家后放鞭炮,新郎新娘下车,青年男女给新郎新娘扬喜花、喷彩条;男方家人接新亲、接嫁妆;给压车人赏钱,给喜车赏钱。

  

(2)新娘改口叫门。

新娘在新房门前改口,叫“妈!

开门”,连叫数声。

婆婆开门后,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

  (3)儿媳给婆婆戴喜花。

戴喜花后,儿媳给公婆施礼,婆婆再赏红包。

(也有接聚宝盆和戴喜花赏一个红包的)

  (4)给洞房(新房)挂门帘及挂钟;新娘弟弟挂,男方家人给赏红包。

  (5)新娘坐福;伴娘铺红毯、伴郎毯下放斧子,双方嫂子整理被褥,新娘对双方嫂子赏红包;小叔子拉新娘下床,新娘给小叔子赏红包。

  (6)新娘给男方家长辈人点烟敬茶,长辈给新娘赏钱。

(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

  (7)双方长辈见面认亲;新郎父母对新亲小孩赏钱,对女方家人赏嫁妆钱。

  (8)男方家人照全家福相。

亲友、嘉宾和新人合影。

  结婚典礼仪式

  (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献花;

  (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

  (4)、举行拜堂仪式:

(一拜高堂;二拜来宾;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6)、喝交杯酒;

  (7)、致贺词、答谢词: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

  致贺词:

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

  新郎新娘讲话;

  (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

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

此时新亲上开账礼。

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

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

给其他宾客敬酒时,如来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

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

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

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

然后开始闹洞房。

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

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

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

  回门礼仪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偕新郎,带着礼品,回娘家串门儿,俗称“回门”。

因这是女儿出嫁后第一次回家,又是新女婿第一次正式到岳父岳母家作客,所以女方家在接待上比较隆重。

宴饮时新郎坐在首席,由女方家的近亲好友陪席。

“回门”时居住天数不限。

女方家往往在女儿女婿“省亲回门”期间宴请宾朋、大操大办。

  新婚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住家”一次,居住天数不限。

  第一个春节,新郎要偕妻子带礼品正月初二去给岳父岳母“拜新年”,最迟不超过正月初六。

新郎新娘对新娘的直近长辈亲属,要备礼品逐家拜望。

长辈族亲一般都设宴款待,并在返回时给新人赏钱。

  婚礼注意事项

  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只此一次)。

  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

  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篇三:

婚礼督导师礼仪动作

  婚礼督导师礼仪动作

  领掌:

婚礼中督导师的领掌就是引领现场的来宾在仪式中为新人鼓掌的意思。

婚礼中的领掌不是鼓掌,而是用引掌的手势无声地带动别人,而不是自已本身去用有声的掌声来带动别人。

  督导的领掌分为两种:

  1、小领掌:

在中小型的婚礼中如15席以下的宴会中一般用小领掌的方式来带动现场便可,手势的标准就是把手放在自已胸前部份的位置两手合一,由外到内以三次到五次之间的次数便可,把婚礼现场带动掌声后便可把手放下。

  2、大领掌:

在大型的婚礼中,或宴会厅本身柱子较多的情况下使用为多。

手势就是把双手高出头的部分,但手势不要把自已的脸挡住,和小领掌一样,由外到内三到五次,直到来宾的掌声响起便可把手放下。

  手势:

  督导“请”的手势礼,在婚礼中是用得比较多的。

请的手势同时也是方向的指南针。

婚礼督导请的手势一般分为三种:

  1、单手请:

督导在服务新人时,都应是在新人的右手边进行为主,当用“请”的手势时,首先十指并拢,左手自然随下或紧贴放在正中身体的背面腰间(皮带)的位置,右手随着身体自然伸出,同时眼神和头部跟着手势的方向协调,直到被请人看到并按正确方向进行时才可以把手势放下。

  2、双手请:

这种手势是婚礼中督导有请新人共同入场,或有请工作人员共同打开门的时候使用。

就是把十指并拢后同时伸出,掌心面向面部与眉成平线位置,但不要把脸档住,当工作人员把门打开后或新人看到指令后,方把手放下。

然后身体向左退回一步,其次用单手请的姿势有请新人入场。

  3、个性请:

当婚礼流程中,新人是从两个入口同时进场时会用到这种手势。

首先把双手十指并拢后把双手举高于头顶,掌心面向观众后把两手左右伸开,指向新人或开门的工作人员,当指令得到确认时,慢慢地把手转向自已面对的位置,意思就是有请新人在指定的位置相遇或做交接点。

然后从这里开始共同入场。

那么请的手势也是可以分为快、慢两种风格的,这主要是督导根据司仪的风格来定的,温馨的婚礼现场或女孩子作为督导的情况下,一般用柔一些的动作。

如果是男督导在大气的婚礼现场或司仪的风格是大气庄重的情况下,这种手势礼最好用得快一些,显得督导的干练,有效配合婚礼现场的执行感。

  托盘礼仪:

  婚礼中督导使用托盘会是在送交杯酒给新人时,或是送一些小礼品现场抽奖时用。

而作为婚礼督导应该要会正确使用圆托盘。

婚礼中托盘的使用一般分为胸托式和跪式,不管是哪一种用法都是要把托盘放在左手中间,然后五指作为主用力、掌心和手腕作为协作力,切记不要把掌心作为主力,这样很容易托盘失去两边失去重心,最终托盘打翻。

  1、胸托式:

督导用托盘送交杯酒给新人,那督导把托盘端到新郎侧边还有一步的位置即可。

而新郎首先主动地为新娘送上一杯,然后自已再拿起另一杯。

而不是新郎新娘一起拿,这样就显得新郎不够绅士。

当新人喝完交杯酒后,督导上前收酒杯时,也是新郎把新娘手上的空杯拿回,一起交给督导便可。

  2、跪式:

这种跪下来把交杯酒送给新人交杯的方式是建立在胸托式基础上的。

督导把托盘送到新郎旁边时,右脚保持原地不动,左脚向前一步,自然地跪下后给予新郎请的手势,然后新郎把酒杯拿起,先把一杯交给新娘然后再拿自己的一杯。

当新人喝完交杯酒后,督导再一次上前收空杯,也一样用跪式的方式操作。

  跪式一般会在高端或大型的婚礼现场,为了提高婚礼的服务档次而使用。

婚礼督导跪式的服务往往会在纯西式或日本婚礼督导中为多。

当然也是为了督导在送酒时不会因为身高的关系而挡住新人。

  递话筒:

  督导递送麦克风分为双手式和单手式两种:

  1、双手式:

在舞台上当新人或主婚、证婚人需要讲话时,督导递送麦克风时使用。

双手式递交时也要注意要用双手,不是单手否则就是没礼貌的表现,还显得自已很不专业。

在递麦克风的时候麦头是朝外的而不是朝客人的身体。

一般情况会在客人的左手边递交,而不是右手边。

  麦克风在婚礼前,首先要记得检查麦克风是否电源充足和打开状态。

递交时要提醒对方麦克风已经打开,以免接过话筒讲话的人会习惯性地拿起麦克风就用手去拍拍它,搞得现场音响发出杂响声或啸叫声。

  2、单手式:

一般是在新人面对对宣誓时,督导为了尽量不出现在镜头里面,从新郎的侧边把麦克风递交给就行,也一样麦头向前而不是向后。

否则,新郎就会反手拿起来很不方便,回收麦克风时也是一样如此操作。

  请来宾起立:

  请起立的手势首先要用双手而不能用单手或用一个手指头。

其实这种手势借用音乐指挥家在请乐手起立时的动作最为适合了。

脸带微笑、两手打开,手由下至上包括整个身体、眼睛随手势的节奏一起动起来。

  举杯、祝酒的动作:

  督导把右手打开,由外到内做出拿杯的手势。

  开灯动作:

  全场要开灯时,两手高出头部向上、掌心和面部朝向天花板慢慢张开便可。

关灯动作:

  关灯的动作和开灯是差不多的,只是最后是把手从张的位置慢慢收起。

暂停的动作:

  暂停就是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的实指和中指向上放在左手掌心的位置,高度位手胸前便可。

  停止的动作:

  停止的动作就是建立在暂停的基础上,不同的是右手是五指并拢坚起放在左手掌心位置。

  指引送物品的动作:

  比如督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