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87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doc

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7分)

“在天一方,在海一方,在这片海天相接的地方;在天一方,在海一方,这就是我们的连云港。

……山海壮美,水天澄净,港城的风光让港城人如此沉醉,让听闻者无限神往。

山与海相连,矗立起港城人傲岸的脊粱;。

走进这火红的六月,让我们用明晰的眼,用沸腾的心,用灵智慧的笔,去细细观察,去真切感受,去热情呕歌……“家在港城山海间”大型写作征文活动的大幕拉开了!

(1)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

(2分)

(2)请仿照划线的句子。

联系前文,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2分)

(3)假如在这次征文活动中,你的参赛作品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组委会请你在颁奖大会上发表一段简短的获奖感言(不超过50字)。

请你拟写一下。

(3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

①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②▲,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⑤《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予独爱莲之

▲,▲。

⑥宋代诗人常写一些哲理诗。

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自缘身在最高层”、

朱熹《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这样的诗句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哲理。

3.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②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有监护能

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③车厢里闹哄哄的,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地读着一本书。

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A.进而委托津津有味终身B.从而委派全神贯注终生

C.进而委派津津有味终生D.从而委托全神贯注终身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3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

5月24日,我国三十多位著名院士齐聚港城,参加“科学与中国”院士连云港行活动。

①不仅院士们送来了最新的科技理念,而且还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②在昨天举行的科技论坛上,院士和专家主要就硅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专题发言。

③来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王占国院士,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发表了自己的最新成果。

④通过这些在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将会有效地扩大我市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

5.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

请围绕以下五位梁山好汉:

鲁智深,武松、林冲、花荣、戴宗,回答问题。

(3分)

(1)请选择其中的两位人物,说出他们走上梁山的原因。

(2分)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人人都有一个形象的绰号。

请在上面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位,说出他的绰号及绰号的由来。

(1分)

6.下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标志、实物图片及简要文字说明,请你认真研读和探究,从中提取出这些标志和实物的共同特征及具体表现。

(4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由印形部分、Beijing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

印形图案好似一个北京的“京”字,又像一个舞动的人型,潇洒飘逸,充满张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

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融入了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

(15分)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

“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或曰:

“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

“业已饮,遑恤他!

”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

(1)何惧而匿          

(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欲荐诸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分)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12.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

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题。

(9分)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

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

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

“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 

有人说:

孤独是蚌病成珠。

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

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

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

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

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

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

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

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

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

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

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

卢梭说:

“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

爱默生说:

“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

思考。

”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

13.“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

(3分)

15.“有人说:

孤独是蚌病成珠。

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为什么?

(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3分)

海底也有淡水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面对咸苦浩翰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

海中有没有淡水?

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

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

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

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

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

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

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

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

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

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

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

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

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

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

沉降理论则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

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

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

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哪些内容?

(4分)

17.海底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3分)

18.文中提到了三种关于海底淡水来源的理论,请任选一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20字)。

(3分)

19.在开发海底淡水的过程中,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请分条叙述,至少写出3条。

(3分)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心泉

张佐香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

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

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

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

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

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

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

”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

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

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

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

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

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

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

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

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

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

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

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

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

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

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

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

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

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

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

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

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3分)

2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

“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

(4分)

22.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

(4分)

23.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

(4分)

24.阅读第④段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自己阅读或欣赏过的某一文学艺术作品,谈谈它是如何给你以精神的洗礼的。

(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

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

体悟出选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

(1)粱应为梁呕应为讴(找出并正确改正,方可得分)

(2)示例:

水与天相接,舒展开港城人阔大的胸怀(必须以“水”“天”起头,否则不得分;与例句结构一致,前后逻辑合理)

(3)可能包含的内容有感谢、表达对港城热爱、美好祝愿等。

(符合语体及语境要求,语言通顺)

2.①关山度若飞②曲径通幽处③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④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⑥不慢浮云遮望眼万紫千红总是春

3.选D。

4.第①句,改为“院士们不仅送来了最新的科技理念。

而且还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第③句,改为“……发布(或展示等)了自己的最新成果。

”第④句,改为“这些在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的应用,……”或者“…我市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将会有效地扩大。

5.

(1)鲁智深,因为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

被迫落草。

武松,屡遭陷害之后,终于彻底造反。

林冲,被高俅父子多次设计陷害,被逼上绝路,忍无可忍,走上梁山。

花荣,受恶吏陷害下狱,被山林好汉搭救后走上梁。

戴宗,为救宋江,伪造书信,被发现后下狱,被救出后走上梁山。

(选出人物并说清原因方可得分)

(2)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杀人后出家,背上刺有花绣

武松绰号行者报仇杀人后被追捕,打扮成头陀模样

林冲绰号豹子头“生的豹头环眼。

燕领虎须”,取其形似

花荣绰号小李广擅长射术,箭法精准,可与汉代名将李广相比

戴宗绰号神行太保会“神行法”,一日能行八千里(选出人物,写出绰号,说清由来)

6.

(1)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征。

(意思对即可)

(2)会徽标志中的印章,体育图标中的篆字(书法,火炬形象中的祥云等,火炬接力标志中的凤凰。

二、理解·感悟(60分)

(--)

7.

(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意思对即可)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意思对即可)

(二)

8.

(1)隐藏

(2)两次(3)一起(4)之于

9.选C。

1O选D。

11.

(1)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

(注意“仕”和“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

(2)适逢他的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

(注意“会”和“剧”的翻译会是适逢的意思,剧是流畅、痛快的意思。

12.隐居山林,40岁才到京城,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

率性而为,不喜约束。

(意思对即可)

(三)

13.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意思对即可)

14.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

思考。

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

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5.认同。

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

不认同。

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四)

16.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海底淡水来源理论、海底淡水开发前景等内容。

(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7.陆地含水构造延伸到离岸不远的海底含水构造。

地下水出水口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很大.地下水向上喷涌,形成海底喷泉。

(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8,示例渗透理论;降水(雨雪)渗入地下形成蓄水层并流入海底

岩浆理论:

地底放气带释放出氧气和氧气并相互结合

沉降理论:

沉积物中水分被重力挤出后带入地层深处(信息完整。

意思正确即可。

19.示例建厂及钻探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要适度开发,不可过量开采;注意避免对淡水区附近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

20.在阅读中品味泉(原文有“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在生活中追寻泉(原

文有“我曾在旅途中邂逅泉”):

从心灵中感受泉(原文有“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

(用原文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21.“浸”字既再现了月光的晶莹透明、无处不在,也写出了作者的深深陶醉之感。

意对即可)

22.还我以洁净、刚健、平和;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生命;指引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意思对即可)

23.人生之美,美在心泉。

通过对心泉的创造、观照、倾听,人们的思想、精神更加深刻纯净,生命更加鲜活丰盈,人生更加充实美丽。

意对即可)

24.、点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名称;简单概括其内容或主旨;说出作品对自己精神上的正面影响,体现“洗礼”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