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05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

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

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人和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

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

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中国

  世界

  农村人口比例

  %

  59%

  城市人口比例

  %

  41%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

至于我国城市

  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

  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

  很大贡献。

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中国的人口”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

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

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

  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质资料。

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

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

  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

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这一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