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90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建议书.docx

建筑垃圾处理

有限公司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013.11

团队介绍

辅导老师:

石国柱

团队成员:

张亚利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 梁雪娇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012级土木工程

元艳妃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木工

轩佳佳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木工

王润润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木工

袁青然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木工

54

目 录

1.概 述 4

1.1建筑垃圾处理的背景 4

1.2建筑垃圾的前景及展望 5

1.3国家政策 5

2.执行总括 7

2.1公司简介 7

2.2项目原则 7

2.3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 8

2.4工程内容 9

2.5工程总投资及成本 10

3.基地选址 11

3.1选址基本要求 11

3.2选址概况 12

4.总体设计 13

4.1工程规模 13

4.2总体布置 14

5.工艺设计 15

5.1工艺概况 15

5.2生产工艺 15

5.3道路工程 19

5.4污水处理工程 19

6.市场营销 20

6.1营销环境分析 20

6.2市场营销策略 22

6.3广告策略 23

7.公司战略 24

7.1总体战略 24

7.2基本战略 24

7.3建筑设计 24

8.识别体系 28

8.1企业文化 28

8.2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28

8.3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29

8.4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30

8.5企业形象塑造 30

9.消防安全 34

9.1设计原则 34

9.2工程范围 34

9.3消防设施 34

9.4消防机构 35

10.人员及项目管理 36

10.1机构组织 36

10.2技术管理 36

10.3运行管理 36

10.4定员编制 37

10.5人员培训 37

10.6人员管理 38

10.7调动员工积极性 39

11.环境保护 40

11.1建筑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要求 40

11.2飞尘及漂浮物的影响与控制措施 40

11.3噪声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 41

12.安全与卫生与节能 42

12.1安全与卫生 42

12.2节能 43

13.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45

13.1投资估算 45

13.2财务评价 46

14.工程风险分析 50

14.1风险识别表 50

14.2风险对策 51

15.招 标 53

16.结 论 54

1.概 述

1.1建筑垃圾处理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比例高达40%,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

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

7000~12000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乡建设中每年拆除老旧建筑,会产生建筑垃圾高达2亿吨。

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

400万吨。

如果按5米的高度堆放,1万吨建筑垃圾会占地2亩,那么400万吨建筑垃圾每年要占地800亩。

这个数字不禁让人触目惊

心。

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98%,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指南。

另外,日本科技厅已经把再生利用技术定为未来30年十大最新兴技术之一。

欧盟国家平均综合利用率已经超过了70%。

1.2建筑垃圾的前景及展望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队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产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那怎么可以充分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利用的?

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虽然起步晚,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发展迅速,现在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城市建筑垃圾问题,发达国家的很多成功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充分的借鉴依据。

按到2020年我国新产生

建筑垃圾50亿吨估算,这些建筑垃圾处理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创造的价值可达到1万亿元。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

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

目前,随着政府部门对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建筑垃圾处理很快就将迎来更多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1.3国家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专门设立了“激励措施”一章,其中对相关税收扶持政策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法律第四十四条规定:

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而今,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建材已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和投资领域被列入“十二五”规划。

2009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将无害化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

2)《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于2008年10月研究制定了《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所称的“在省节能建筑材料”是指利用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建材以及新型节能建材。

规定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再生节能建筑材料企业扩大产能贷款贴息;再生节能建筑材料推广利用奖励;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研究与制定;财政部批准的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生产利用相关的支出。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支持推动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利用,还有利于推动全国范围建筑垃圾的生产和利用。

2.执行总括

2.1公司简介

建筑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我们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实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坚持以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和美化周边环境为发展方向,形成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2.2项目原则

本次设计将以长期、可靠、稳定、安全、卫生、先进为指导方针,贯彻一个主题:

力争将本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生态型加工厂场和功能合理的综合处理厂。

建成的综合处理基地具有九个基本特点:

1)高标准:

本着“力所能及、竭尽所能”的原则,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标准。

2)生态型:

在加工厂建设、运行的各个阶段,尽可能保持自然界原来的面貌。

加工厂作为一个系统,其输入和输出对环境都是友好的。

3)最大限度利用土地:

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使土地资源利用

率达到最大化。

4)物流平衡,来料控制:

根据进厂垃圾变化的预测,合理组织厂内交通和物料运输工艺。

5)全过程全范围控制:

对可能产生的污染源(粉尘、污水、臭气、散落垃圾等)进行全面的控制,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6)合理控制工程投资:

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要求,杜绝浪费。

7)清洁生产、高效管理:

设计中采取充分的措施,保证将来生产的清洁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8)可持续发展:

在工程设计时兼顾加工厂的现行运行和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9)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着眼于目前实际情况、兼顾长远发展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总原则进行设计。

2.3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

1)《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卫生部等;

4)《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93)建城技字第42号,建设部;

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国家标准;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国家标准;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国家标准;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国家标准;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国家标准;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国家标准;

1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国家标准;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国家标准;;

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国家标准;

14)《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国家标准;

15)《工业企业厂界噪音标准》GB12348-90;

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4工程内容

项目

占地面积(㎡)

层数

建筑面积

(㎡)

建筑单价

(元/㎡

建筑工费(万元

综合办公楼

748.81

3

2246.41

2400.00

539.14

生产包装一体化车间

2100.00

1

2100.00

1200.00

252.00

关键生产车间

1500.00

1

1500.00

1200.00

180.00

封闭原料破碎机混料配

料车间

600.00

1

600.00

1200.00

72.00

检测工作室

240.00

1

240.00

200.00

48.00

原料库

1500.00

1

1500.00

700.00

105.00

成品库

1500.00

1

1500.00

700.00

105.00

澡堂

120.00

2

240.00

2000.00

48.00

锅炉房

80.00

1

80.00

600.00

4.80

地下循环水池(含管道

及地面处理)

200.00

1

0.00

800.00

16.00

深水井泵房(含管道)

16.00

1

16.00

1200.00

1.92

厂区配电房(含管线)

16.00

1

16.00

600.00

0.96

厕所

32.00

1

32.00

1000.00

3.20

门房

16.00

1

16.00

1200.00

1.92

停车场(1个货运、2个

公务)

900.00

1

0.00

270.00

3.20

硬化地面

3148.00

1

0.00

30.00

9.44

道路

3600.00

1

0.00

80.00

28.80

总计

16316.81

\

10086.41

\

1419.38

2.4项目建设投资方案

2.5工程总投资及成本

本项目原料存放区、生产加工厂及设备、成品存放区、管理区、污水处理、运输车队及基地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2000万元、第二、三部分费用1500万元、建设期

贷款利息1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00万元。

3.基地选址

3.1选址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基地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址设置应符合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及长治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并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认定。

2)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3)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厂址应选择在生态资源、地面水系、机场、文化遗址、风景区等敏感目标少的区域。

5)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6)厂址选择应综合考虑基地的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等因素。

7)厂址与市区之间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8)厂址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和污水排放条件。

9)厂址附近应有必须的电力供应。

10)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

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的场址。

11)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选在发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及采矿陷落区等地区。

12)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必需建在该地区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3.2选址概况

经综合考擦公司拟建于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距中心城区15公里,经初步勘查,发现该场址从水文、地质、基岩等因素考虑,均适合建设建筑垃圾主力厂的场址。

且该场址处交通较为便利,可供使用的面积大(100亩),有较长使用年限。

4.总体设计

4.1工程规模

4.1.1建筑垃圾产量

建筑垃圾产量的预测基于下列几点:

1)统计显示,目前长治市建筑垃圾每年至少产生100万吨。

2)建筑垃圾的增长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逐年增加。

预计到2020年,长治市产生建筑垃圾至少1000万吨。

4.1.2建筑垃圾的性质

表4-1建筑垃圾组分表(%):

垃圾组成

施工垃圾组成比例

施工垃圾主要组成部分占其材料购买量的比例

混砖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

结构

混凝土

8~15

15~30

15~35

1~4

桩头

8~15

8~20

5~15

包装材料

5~15

5~20

10~20

屋面材料

2~5

2~5

2~5

3~8

钢材

1~5

2~8

2~8

2~8

木材

1~5

1~5

1~5

5~10

其他

10~20

10~20

10~20

合计

100

100

100

4.1.3工厂规模确定考虑

1)根据控规,建筑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加工、处理,产生的废物较少,产出投入的量比较高。

2)考虑经济性,加工厂最小规模为1000吨/天,如果规模低于1000吨/天的产量,经济效益会降低。

根据以上几点,确定工程

规模即总处理规模:

2015年为1500吨/天,2017年为2500吨/天,

2019年增加到3500吨/天;

4.2总体布置

总体布置原则为:

1)能分区清晰。

将处理厂分为物料存放区、加工厂、分拣中心(预留)、成品区和生产生活管理区。

2)充分利用现有的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两边分别设置生活管理区和物料区、加工厂、分拣中心(预留)、成品区等主要建筑物。

合理避开横穿场地的高压线。

物料存放入口要紧接公路,便于运输车辆的通行。

3)提高场内道路等级,全天侯作业,不受雨季影响。

4)尽可能保持场地原有水系,雨水主排水出口。

5)充分利用地形,如可以紧挨水库,可以方便解决加工厂的生产用水。

5.工艺设计

5.1工艺概况

建筑垃圾经过简单的分选可以分为混凝土建筑垃圾、砖瓦建筑垃圾、废旧木料建筑垃圾、废旧钢铁建筑垃圾等。

其中以混凝土和砖瓦建筑垃圾为最多,这一块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是目前我们解决建筑垃圾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但是目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破碎筛分,可以将这些建筑垃圾再次合理利用。

破碎后的物料可以用作于修建公路的打底料或者基础料,或者制成灰,也可以用于制作免烧砖,切块砖等。

在建筑施工,包括对旧建筑进行维修、改造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多为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或切割产生的砖石瓦块和混凝土碎块等混杂物、废弃混凝土构件和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等。

本项目的处理方法是该部分建筑垃圾再生成为混凝土骨料和制砖原料。

这样的处理方案,具有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节约天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5.2生产工艺

本项目的主要生产系统由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和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站构成。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有分选系统、加工系统、成品生产系统。

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站为分选、加工、制品产出一条龙生产系统。

生产工艺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生产方式,如人工或机械分拣、化学喷雾分拣及引进日本的纯橙汁溶解技术、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其它先进科学技术。

针对分散的建筑市场实施灵活机动的现场或集中加工处理,就地转化,即可生产出所需新产品。

1)综合处理厂生产方式

综合处理厂生产方法主要是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用建筑垃圾中的废砖瓦生产骨料,用于生产再生砖。

工艺和设备较为简单、成熟,成品面烧结,性能稳定,市场需求量大。

①技术标准

建筑垃圾再生砖应满足《非烧结普通粘土砖》(JC422)技术性能要求,建筑垃圾再生砌块应满足《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8239)技术性能要求;再生砖、再生砌块放射性能还应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要求。

②适用范围

建筑垃圾普通再生砖可用于低层建筑的承重墙及建设工程的非承重结构,再生古建砖适用于仿古建筑的修建。

③主要工艺

原料:

进料——筛分——破碎——筛分——二次破碎——双层筛分——合格原料

制砖(砌块):

进料——混合搅拌——压制成型——自然养护—

—成品。

④主要设备

原料(按生产能力150-200吨/小时):

进料斗、GZD系列喂料机、PE 系列颚破机、PF系列反击破、YZS 振动筛、胶带运输机

(一般为四台)、铲车等;亦可参考现行人工砂石生产线所用设备选

择;合计功率约300KW。

机械高性能PF反击式破碎机 PE系列颚式破碎机

制砖(生产能力3000 万块/年):

原料罐3 个、计量搅拌设备一套、液压振动制砖成型设备一台、托板若干、叉车等;亦可参考现行水泥机制砖生产线所用设备选择);合计功率约130KW。

砌块生产工艺类似于此。

QTY12-15型液压砖机全自动生产线

2)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站加工方式

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站加工方式主要是加工成可利用原材料,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生产粗细骨料,用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

①技术标准

再生骨料可以参考《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进行质量评定,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应满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预拌混凝土》(GB/T 149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等相关标准要求。

②适用范围

现浇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制品。

③主要工艺

骨料:

进料——筛分——破碎——分选筛分——二~三次破碎

——多层筛分——分级原料(0~5毫米、5~16毫米、5~20毫米、

5~31.5毫米)

制品(混凝土):

进料——混合搅拌——成型——养护——成品

④主要设备



移动筛分站

骨料(按生产能力150-200吨/小时):

进料斗、GZD系类栅条式振动给料机、PE系列颚破机、PF系列反击破、VSI系列立轴冲击破(制砂机)、多层振动筛、胶带运输机若干、铲车等;亦可参考现行人工砂石生产线所用设备选择);合计功率约400KW混凝土制品和现浇混凝土。

5.3道路工程

场内道路建于物料存放区、加工区、成品存放区、生活管理区,主要功能为满足进场垃圾运输车及填埋作业机械的交通要求以及各处理设施之间的联系。

另外要适当考虑将来填埋场中远期大型车辆增加及施工作业车辆通行要求。

场内道路将根据用途和使用时间长短分为三个类别:

永久性、半永久性和临时性道路。

永久性道路将在整个设施预期寿命中使用。

半永久性道路将大概使用3到10年。

临时性道路一般使用不超过3年。

5.4污水处理工程

将污水导入集水池中进行自然沉降之后导入生物处理池中进行二次净化最后将达到排放要求的水进行排放。

6.市场营销

6.1营销环境分析

1)S优势

在建筑垃圾处理这个市场中,我们的公司属于一个中小型企业,但是运营资金比较充足,雄厚的资本提供我们走。

在任何情况下,公司员工都敢于承担责任、关心单位,忠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放弃、抱怨,惟有如此,才的觉得任何工作都有意义、有兴趣,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员工具备创新意识、团体意识,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和正直的品格,养成自信的习惯,员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超脱常人的理念,他们脚踏实地的去工作,才能在服务的过程中能保证服务的质量。

2)W劣势

公司规模虽小,市场占有率相对大公司较低,容易受到同行业大公司政策的影响。

新成立公司,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容易出现管理混乱。

某些关键技术娴熟程度不够,导致工作上的错误,或是研发项目有一定的难度。

发展初期,咨询业务范围相对狭窄。

某些从业人专业也素质不全面,缺少咨询的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不合理。

3)O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全国各城市新建、扩建、拆迁或维修建筑物或构筑物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的势必增加,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将产生更多矛盾。

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自主创新、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刻。

对新增建筑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和运营,把受纳场建设成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以减少建筑废弃物增量,进一步提高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规划的推出将会推动新材料快速发展,这为很多新材料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来说更是锦上添花。

如今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建筑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现在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发展,为建筑垃圾企业铺好前行的道路。

众所周知,建筑垃圾成为当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铺好前行的道路。

移动破碎站将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煤渣、煤岩石、炉渣、粉煤灰、建材非金属固体垃圾等废料,经固废应用工艺处理后,可以生产出各型符合质量检测规范的新型建筑材料,完全符合国家环保产品,同时根据设备配置的不同建筑垃圾的有效利用率可以达到80-100%,没有二次污染产生,可以实现近乎零污染、零排放的理想环保效果。

4)T威胁

本领域的活跃引发很多潜在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国家对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