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09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 王建岭.docx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doc王建岭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

 

目  录

一、项目实施

  

(一)项目概况……………………………………1

(二)项目建设内容………………………………5

(三)选址方案……………………………………8

(四)工程建设方案………………9

(五)资金估算……………………………………13

(六)工程实施进度………………………………14

(七)宣传教育及保障措施………………………14 

(八)工程招标……………………………………15

(九)效益分析……………………………………17

(十)结论与建议…………………………………18

二、附件

(一)濉溪县铁佛镇环卫现状图

(二)濉溪县铁佛镇环卫规划图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项目

实施说明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项目

(二)建设内容

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及相应配套设施(含操作间),购置垃圾车一辆,配置铁佛镇5个村的基础环卫设施,包括垃圾收集车、垃圾桶、垃圾池及垃圾收集房等。

(三)项目实施地点

铁佛镇辖内,主要为铁佛村

(四)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

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

费珩

(五)单位简介 

铁佛镇位于淮北市濉溪县西南20公里处,西邻涡阳,南邻临涣,东邻百善,纵横交错,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辖26个行政村,人口13万人,全镇形成了特色农业集中区及特色养殖区等两个特色产业。

拥有各类养殖大户132户。

(六)项目背景

由于长期形成原因,广大农村地区存地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物料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涂、柴草乱堆、牲畜乱跑的想象。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 生活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实施将有效地净化对农村生生活环境,减少各种疫病的传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对农村脏乱差现象尽享有效治理,消除了农村长期以来因自然环境恶化而带来的生态失衡和邻里关系的紧张,让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提高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地位,改善了干群关系。

村民从一事一议、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自主参与中找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农村出现了生产清洁、生活文明、生态良好的和谐局面。

(七)项目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立健全“村镇收集、县运转、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完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清洁工程”的实施,大力提高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高,进一步推动城乡文明创建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2、主要任务

本项目开展的重点是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全面净化村容环境。

总的目标是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实现集镇每日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秩序井然,市容整洁,从而达到净化环境、预防疾病、形成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提高全民文化卫生素质。

主要任务包括:

(1)建立集镇环境卫生管理系统工程,纳入重点城镇清洁工程的所有区域都要围绕建设和规范管理为重点,达到三个“一”,即组建和健全一支清扫保洁队伍、落实一辆垃圾清运车、确定一个规范的垃圾中转处理场所。

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街面巷道垃圾及时清理,垃圾场专人管理。

(2)合理规划设置垃圾池、垃圾桶、垃圾收集房等各类环卫设施,并做到维修及时,外观整洁,完好无损。

(3)城镇居民形成良好环卫习惯,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垃圾装袋归点,坚决革除河道、水面、沟渠倾倒垃圾和在门前屋后堆放垃圾的不良习气。

(4)公路两旁施工场地不占用公路,无建筑垃圾乱堆挤占道路现象。

(5)交通秩序不断好转,逐步解决“马路市场”问题,瓶颈地段交通堵塞现象及时疏导,各类车辆规范停放,车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往车外随地依依不舍倾倒垃圾现象。

(6)镇区、村内街道达到基本平整完好、排水畅通、镇容整洁,无垃圾乱堆、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现象。

(八)向村庄延伸情况及远景规划汇报 

农村清洁工作初步开展的清洁农村工程首批实施地点主要为铁佛村为中心的行政村。

镇设置保洁人员14人,其中铁佛村2人,负责村各个街道的管理、清运;铁佛村设置保洁人员5人,负责行政村各条街道垃圾的清扫及收集。

垃圾桶600个,主要分布在各条商业街道及规划小区的各条道路上,按人口密度、商业街占地面积、人流量的多少及规划小区的大小,铁佛村布点垃圾桶60个左右。

商业街人口流量大,交易集中,产生的垃圾量多,可按25-50米设置一个,交通干道按50-80米设置一个,一般道路及规划小区按80-100米设置。

环卫车5辆,垃圾清运板车110辆,停车场200平方米,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及密度,商业街道面积及各村商业街商品交易量的大小,铁佛配置环卫车辆1辆,垃圾清运板车20辆。

以这个村为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其他17个行政村的清洁工程开展。

主要针对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物料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画等现象进行整治。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方式,必须长远规划,慎重行事,即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考虑村民的承受能力,布局科学而合理、实施简便而易行。

我们在对全镇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专家,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意愿、广泛听取民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制定详细的规划。

包括垃圾收集、庭院绿化、改灶、改厕、农村废弃源再利用等系列项目。

该规划方案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计划在2012年底前将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系统覆盖全镇各村。

二、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农村清洁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地点主要为铁佛镇辖内,并以村为示范,带动全镇5个村的清洁工程开展。

(一)设施建设内容

1、占地6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一座及相应配套设施。

2、垃圾收集池:

20座、垃圾收集房4座。

3、设备购置:

垃圾运输车1辆,散装垃圾车5辆及若干垃圾池、垃圾桶及收集板车。

(二)队伍建设内容 

1、铁佛镇成立专门的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和“一办两队”(文明办、清扫保洁队、城管队),其中,镇成立文明办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负责镇辖区内农村清洁工程的组织协商和指挥监督工作;同时组建清扫保洁队伍,由镇文明办负责日常管理,镇保洁队伍可聘请农村剩余劳动力,负责主要道路、中心集镇,境内河流堤岸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等工作,镇城管队伍由镇政府统一组建,在镇文明办领导下开展镇容村貌、街道秩序等执法管理工作。

2、各村成立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确定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本村具体工作,并按照每120户左右农户配备一名保洁人员的标准,组建稳定的、专业的农村保洁作业队伍,负责卫生保洁、垃圾收集、垃圾清运等环卫职责,确保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度建设内容

1、议事、例会制度。

铁佛镇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分析村清洁工程的工作情况,找出不足,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推广。

定期召开辖区单位、村委会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汇报,提出工作要求,推进创建工作开展。

2、环卫管理制度

①做好垃圾压缩中转工作,安全,高效完成每天工作任务,及时压缩垃圾中转,做到不积压、不离岗,不延误垃圾压缩中转。

②使用好垃圾压缩机械设备和掌握好安全生产知识,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和擦洗,做到安全生产,不违规操作,杜绝建筑垃圾和有害有毒废弃物进入垃圾中转站压缩。

③做好压缩垃圾量台帐管理记录和压缩机械设备维护记录,做好协调各片区垃圾运输中转工作,防止造成垃圾积压中转不畅情况。

④做好中转站内卫生工作,保持地面无垃圾存放,无灰尘,无污水,无异味,定期做好灭蝇消毒工作,做到花坛内无杂草杂物,保持中转站整洁卫生。

⑤路面必须达到四无、五静、二不(四无:

无零星垃圾杂物、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五净:

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二不:

不丢堆、不漏段)。

⑥上岗时,必须着标志服,服从管理,作业期间要时刻注意来往行人和车辆,确保自身安全,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⑦垃圾及时入箱,不得随意堆放,乱丢;责任区内设置的果皮箱、垃圾斗要及时进行清掏、擦洗、保证周围干净整洁。

⑧爱护公物,对统一配发的工具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损坏,时刻保持工具完好无损;着标志服时必须保证干净整洁,严禁着陈旧脏烂的服装上岗。

⑨要严格遵守作业时间和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确保上班时间要在岗,在岗期间有作为。

3、学习、检查、考核、评比制度。

镇文明委定期组织辖区单位,村委会学习农村清洁工程有关知识及法律规范。

镇党委、镇政府对清洁工程工作要做到常检查、常考核并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奖励先进,督促后进。

三、选址方案

(一)选址依据

垃圾收集转运站一般建于生活区,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既要便于收集垃圾,又要便于运输,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村内环卫设施的建设要本自方便群众的原则。

(二)项目选址

本项目垃圾中转站的选址位于铁佛镇铁佛村南,交通便利,通风较好。

村内的环卫实施以村民方便为原则,120户左右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配备相应环卫设施。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垃圾中转站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

1、中转站的选址、安全间距及防护隔离要求

垃圾中转站位置的选择应根据铁佛镇城镇总体规划、进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工程地质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垃圾中转站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垃圾中转站周围应设围墙或封闭设施,其高度不宜小于2.5m;

垃圾中转站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便于污水排放和污泥贮运;

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应在镇供水地下水取水点的范围之外。

2、中转站构、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中转站处理构、筑物及主要设备应分二级,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

中转站处理构、筑物应采取防腐蚀、防渗漏措施;确保处理效果,安全耐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3、中转站的附属设施及相关要求

在垃圾中转站的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

根据中转站负荷的规模和具体条件,中转站应设压缩车间、仓库、车库等;

中转站内应有必要的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中转站外型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操作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

(二)工程方案

1、设计依据

(1)《生活垃圾中转站设计规范》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建筑专业有关其它规范、规定等。

2、总平面布局

中转站可以选择建设单层砖混结构形式,分为压缩车间、仓库和车库,层高根据采用设备高度设计,可设计为3.6m-5m,大门和院内场地设计应方便运输车辆自由出入。

3、建筑设计 

在满足垃圾中转功能需求的同时,中转站的建设也应做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改变居民对垃圾中转站的观念和视觉感受。

在建筑风格上以简洁新颖、大方为主,力求以优美的建筑体型,自然的空间形态、细致的建筑细部和统一的建筑色彩来营造出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

建筑色彩以鲜明的颜色为主体,窗户的造型设计简洁而有韵律感,相互协商统一,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单体立面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便于工作于施工,节省造价的因素,通过利用框架结构形式及色彩装饰的效果,使建筑物的立面造型以充分现代建筑的要求,把原本比较恶劣的环境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1)单体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简洁快构图完整,色彩采用和细部处理包含着高雅的文化气息,建筑形象既有中国传统脉络,又具有现代风格。

建筑物地面(楼面)的设计,除应满足工艺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的有关规定。

中转站采用侧窗天然采光。

采光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50033的有关规定。

(2)消防设计

环卫基础设施建筑物设计均按耐火等级二级考虑。

4、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构筑物搞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给水排水工程钢盘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

(2)荷载取值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办公管理用户:

2.0KN/m2

消防疏散楼梯:

3.5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各专业设备用户活荷载按实际情况取值。

结构设计参数:

本项目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项目地基基础设计为丙级

本项目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搞震设计 

由于淮北市地震烈度为6度,因此本项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4)基础选型

基础采用浅基础,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持力层选择在粘土层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80kpa。

(三)建筑方案

1、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座,建筑面积200m2。

包括:

(1)压缩车间144m2,内设垃圾池、沉淀池各一座。

(2)车库36m2,用于停放垃圾运输车。

(3)仓库20m2,放置环卫清洁工具等。

2、围墙100m,含大门一座。

3、绿化面积125m2,绿化率20%。

4、道路及硬化场地300m2。

5、建(构)筑工程一览表:

见表4-1

表4-1  建(构)筑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金 额

(万元)

结构

备注

1

垃圾中转站

m2

144

800

18

砖混结构

2

绿化美化

m2

125

60

0.6

3

道路及硬化场地

m2

300

2.1

4

围墙大门

m2

100

200

2.0

含大门一座

5

给排水、电气

1

1.9

6

合计

24.6

(四)设备方案

1、根据生活垃圾运输中转需要,本项目应配备垃圾压缩机、垃圾拉臂车、垃圾集装箱、垃圾转运车、散装垃圾车以及垃圾箱(简)等。

2、新购设备一览表

表4-2               单位:

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金额

备注

1

垃圾压缩机

1

30

2

垃圾压缩转运车

1

25

3

散装垃圾车

5

12.5

4

垃圾池及其它环卫用具

1

9.9

5

变压器

4.0

合计

81.4

五、公用工程方案

(一)给排水

1、执行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炎规范》(GBJ16-87)(2011修订本)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97修订本)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6 )(97修订本)

2、给水

供水水源由铁佛镇给水管网供给,铁佛镇压由完善的供水管网系统,拟建地点位于铁佛镇域内,周边敷设有完善的乡镇供水管网,预留有管道接口,其水质水量均能满足项目要求。

供水干管管径为DN40,水管管材采用铝塑复合管。

3、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项目设置室内、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内消防管网,室内消防栓级忝。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供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设置DN100热镀锌钢管作为消防立管,消防栓用水量室内为10L/S,室外为20L/S,火灾持续时间按两小时计算,室内各层按一定距离设置消防栓,以满足消防需求。

室内消防栓选用65mm口径消防栓、19mm喷嘴水枪、直径65mm、长度25mm的麻质水龙带,消防立管及上下环状管均采用100mm管径,每根消防立管每层设置室内消防栓一个,消防栓口距地面1.10m。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由环状管网、室外消防栓组成。

消防给水系统管材均采用热镀锌钢管。

根据需要可设置部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4、排水

室内排水采用雨、污、废分流,其中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他生活废水合并后排水城市污水管网。

屋面雨水与场地雨水经过有组织的收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或附近河流。

(二)供电

1、执行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电源

根据本项目地理位置、用电负荷及铁佛镇供电现状,其电源采用10KV供电,电源由铁佛镇管理站供电管网引入,可保障项目用电需求。

3、线路

本工程室内配本线路采用暗敷,配电干线采用W型0.6/1KV电力电缆井内电缆桥架敷设及BV型0.3/0.5KV铜芯电线穿钢管保护地下暗敷引进各照明配电箱,各照明分支线路导线采用BV型0.3/0.5KV塑料铜芯线穿钢管暗敷。

4、负荷等级

根据负荷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序,建筑内的消防用电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5、照明

照明控制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以节约能源。

每层均设220V照明配电箱,操作车间和管理用房以荧光灯为主光源。

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场所采用吸顶式灯具,以紧凑式荧火灯为光源。

照明水平(照度)按有关设计规范确定,水平设计为:

操作车间、管理用房:

150LX

走廊、楼梯间:

20LX

6、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框架柱内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内所有金属构件,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

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40x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φ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

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40x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BX-25铜芯电线穿UPVC25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

7、消防用电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保护火灾发生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消防用电正常。

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

疏散指示灯的照度不低于0.5LX。

六、节水与节能措施 

(一)节水措施 

项目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清洁车辆用水、消防用水和绿化用水。

为控制用水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拟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该项目应采用节水暖通器材设备、节水的卫生洁具、龙头、阀门等。

禁止使用耗水量大的设备和国家规定淘汰的卫生洁具。

3、除生活饮用水外,要提倡一水多用。

4、控制绿化用水。

根据土壤情况合理确定用水量,浇水时间不宜选择在中午等温度高时间进行,避免水份较快蒸发。

5、制定节水管理制度。

在日常管理和工作岗位中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节水设备和卫生洁具,必须设专人负责管理、维修、保养和安全运行,杜绝用水设备和输水管道的跑、冒、滴、漏,以降低水资源的损耗。

6、水耗指标分析 

(1)职工生活用水

据安徽省淮北市城市规划标准,生活用水按综合用水指标每人每日用水量为250升,项目定员管理人员为20人,日生活用水量约为5吨。

(2)其它(清洁、消防、绿化)用水估算为4吨/天。

则日用水量为9吨,年用水量3285吨。

序号

用水类别

用水标准

日用水量(m3)

日排水量(m3)

备注

1

洗车用水

120L/车.次

1.5

1

2

绿化用水

1L/m2

0.2

0.03

3

冲洒道路用水

1L/m2

0.3

0.18

4

生活管理用水

250L/人.天

5

4

5

其它用水

2

1.6

6

合计

9

6.81

3、污水排放量

生活用水来自乡镇自来水管网。

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出水池,由同一排放口进行统一排放,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最终废水总排放量为2486吨/年。

(二)节能措施 

1、节能措施 

(1)建筑物朝向尽量采用南北向,以保证冬季室内能够得到较多的阳光,提高室内温度。

同时,避免盛夏灼热的光线射入室内;

(2)墙体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使用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

建设过程中,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新型建筑材料,如空心砖、粉煤灰砌块及轻质保温隔板等,以降低能耗;使用气密性、保温性较好的塑钢窗;

(3)选用节能型变配电设备。

推广应用节能、高效、合适、安全、有益环境的绿色照明灯具,提高用电效率;

(4)利用科学管理方法是节电的有效措施,建立长效的技术管理部门,对动力设备和配线按规程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电损耗。

(5)管理部门要加强能源管理工作,对使用水、电等能源的检测,完善检测计量装置,严格考核和监督制度,努力降低能源消耗。

2、能耗指标分析

(1)能耗构成

本项目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电能。

(2)电耗指标

用电负荷按人均日用电1.5千瓦时计算,则年用电量约为1.1万千万时,由铁佛镇电力管理站输变系统供给,能够满足供电需求。

七、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执行的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1年10月4日国务院国家批准,1991年12月6日卫生部令第17号发布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

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9、《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

10、《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11、《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二)项目的生态评价

1、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铁佛镇,项目区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管理措施有力,周围无工业污染,生活垃圾能及时清理。

道路上的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和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总的来看,项目区总体环境条件较好。

2、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将给沿线造成粉尘和噪声污染。

建成后运行期间中转站机械操作噪声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1)项目建设期可能造成的影响 

垃圾中转站施工场地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土方运输造成的粉尘、施工机械和运输噪声、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工程施工期将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较易造成交通事故,这些影响将随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工程施工时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安全卫生,尤其是在夏天,还会导致蚊蝇孳生,爆发流行疾病等。

(2)项目竣工后运行

运行期污染源主要有污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和恶臭。

污废水主要包括垃圾压实时产生的渗虑液;作业场地、车辆容器冲洗水、职工生活污水等。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垃圾运输中散落和转营中轻质废物的飘散,以及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中转站噪声源主要来自运输车辆以及操作车间机械等设备的运转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