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14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docx

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计划13单元

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1-7单元课文(1-24课)、7个习作、7个练习,外加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二、复习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4、复习338个生字,其中要求会写的22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课文。

6、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7、正确的读出学过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注意积累词语。

8、认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会写这样的句子。

9、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用指定词语造句。

10、能按要求缩写句子或扩写句子。

11、能联系全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12、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

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13、能把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14、读懂一段话、一篇文章,能理清写作顺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含义。

15、能按要求填空、默写。

16、能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7、能回答叙述性、概括性和分析性的问题。

18、能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具有初步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19、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习作。

20、写命题习作,并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扩写或改写。

21、学写想象方面的习作。

22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精心备好复习课。

2、认真上好复习课,注意方法的传授,精讲多练。

3、认真布置与批改复习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补缺。

4、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5、基础知识人人过关,加强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6、教给理解词语、造句、理解句子及分析短文的方法。

7、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习作训练,每个单元都进行综合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8、进行综合复习测试、模拟测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复习准备:

四(上)语文常识、课件、练习试卷、模拟试卷等。

五、教学方法:

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六、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

从单元着手,分单元复习字、词、句及课文内容,做基础练习,以期中以后的内容为主。

第二轮复习:

进行字、词、句、段、阅读、修改、课文填空等专项练习。

第三轮复习:

进行几次综合测试,一次模拟测试。

七、复习时间:

12月16日-元月8日,约三个星期,30课时左右。

复习第一单元

一、复习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3、古诗两首》、《4、秋天》、习作1、练习1.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1、老师,你好!

》《2、但愿人长久》4-6自然段,《3、古诗两首》、《4、秋天》。

2、复习3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文章蕴含的内容。

4、完成课后习题。

5、练习续写。

7、选择给你留下美好情感与愿望的节日,写一篇习作。

三、复习准备:

四(上)语文常识、课件、练习试卷等。

四、教学方法:

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习惯养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2、学写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有:

—●○?

二、生字回眸

编织 闪耀 创造 智慧 浸透 波涛 朝霞 崇高 祝愿 塑造 但愿 品尝 观赏 屈指可数 形影不离 阴晴圆缺 十全十美 心绪不宁 古今中外 情不自禁 地北天南 茁壮成长 秋月 青螺 湖光 白银 明丽 珍藏 烦恼 照耀 井井有条 酿造 梳子 羊肠小路 缺少 梳理 想念 辛苦 悲欢离合 柔韧 皓月当空 时隐时现

三、课文点击

《1、老师,您好!

1、《老师,您好》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人们感激老师、歌颂老师的思想感情。

2、“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中“浸透”“蕴含”两词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

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从时间和地域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教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社会、人类作贡献。

“心血”“辛劳”两个词也可以体会到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辛勤工作,表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3、全诗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描写、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教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福。

4、“昨天”“今天”“理想”这是两个比喻句中的词语,诗句中“昨天”指过去的历史。

“今天”指现在;“理想”指未来。

诗人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现状和未来,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向幸福的明天。

5、“春晖”:

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朝霞”:

比喻教师的教学像早晨的霞光,给学生带来光明、美好的一天;

“春蚕”:

比喻辛勤的老师;“理想的丝线”:

比喻教师心情劳动的工作成果;

“甘露”:

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

“茁壮的新苗”“幸福开放的鲜花”:

比喻幸福成长的学生。

《2、但愿人长久》

1、《但愿人长久》的题目中:

“但”的意思是只。

“愿”是希望、祝愿的意思。

“长久”的意思是长久地活着,心怀美好的情感。

题目的意思是:

但愿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常留心间。

2、《但愿人长久》课文中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是先“思念”,接着“埋怨”,后来“宽慰”。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用课文中的“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以用课文中的“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来解释。

诗句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词中指美好的月色。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宽大胸怀。

4、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5、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3、古诗两首》

1、《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镜”:

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

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后两句的意思是说:

在明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遥望”:

远望。

这首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了青螺。

赞美了秋天月夜洞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峨嵋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写的。

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前两句的意思是说:

秋高气爽,峨嵋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后两句的意思是: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渐渐地,那半轮明月也看不到了,而船已经顺将而下驶向渝州了。

“夜发”:

连夜出发。

“下”:

顺流而下。

《4、秋天》

1、《秋天》课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全诗压的是ao韵,课文中表现拟人的词语有很多,如: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等。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

四、练习提示

练习1

1、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2、李峤的《风》这首诗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使人感受到风很大。

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句子

1、描写山水的诗句:

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描写月亮的诗句: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⑤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一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练习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4.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的意思是(和谐、协调)。

“未”的意思是(没有、未经)。

诗句的意思是(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映月,那么的宁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

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

5.《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

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

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中的“发”是(出发)的意思,“下”的意思是(顺流而下)。

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

没有见到思念的友人,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

7。

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就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

8。

《老师,您好!

》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

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9.《老师,您好!

》中,老师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读了这首诗,我想对老师说:

“(老师,你真伟大!

)。

10.李峤的《风》这首诗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使人感受到风很大。

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复习第二单元

一、复习内容:

《5、天安门广场》《6、徐悲鸿励志学画》《7、虎门销烟》、习作2、练习2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5、天安门广场》4-6自然段。

2、复习3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文章蕴含的内容。

4、完成课后习题。

5、理解多义词,学会选择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6、学会描述我的优点

三、复习准备:

四(上)语文常识、课件、练习试卷等。

四、教学方法:

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生字回眸

庄严宣告语言栋梁冻冰政府证明努力陈列欧洲日夜奔驰清苦励志不知疲倦绘画嫉妒震惊中外承认鞠躬道歉山寨历史销毁欺侮值班盐巴公斤彻底 以身许国礼貌敢怒敢言成绩咆哮横眉冷对疾恶如仇忧国忧民浩气长存大义灭亲碧血丹心勇往直前优异雄伟壮丽仪式自告奋勇义不容辞雕梁画栋格外挺拔遥遥相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嚣张五彩缤纷激怒临摹收缴水泄不通应邀出租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犯错误翩翩起舞华灯齐放金光闪闪无比向往纵情歌唱礼花飞舞格外挺拔奋发努力彩旗林立

二、课文点击

《5、天安门广场》

1、课文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

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端是天安门,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

2、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雄伟壮丽雕梁画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描写人多的词:

水泄不通热闹非凡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流如潮

描写人高兴的词: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喜气洋洋欣喜若狂眉飞色舞

《6、徐悲鸿励志学画》

1、《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

赞扬了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是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功夫”指时间、精力。

“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

3、“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无知。

4、形容人学习努力、勤奋的词:

夜以继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7、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的斗争精神。

2、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三、练习提示

练习2

1、表现爱国主义的词: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永垂不朽视死如归 大义灭亲 疾恶如仇 浩气长存。

2、明朝顾宪成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名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告诉我们在读好书的同时还要(关心时事)。

3、南宋的文天祥在他的《过零丁洋》一诗中有这样的豪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补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第二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练习

一、课文填空

1.姐姐是个书呆子,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想用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来劝她。

2.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

(1)日成立,祖国妈妈今年迎来了她(58)岁生日。

我国的开国领袖是(毛泽东),现任主席是(胡锦涛)。

3.徐悲鸿省吃俭用,潜心学画,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那们嘲笑过他的他的外国学生承认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4.在本单元中,我认识了两位杰出的爱国人物:

(励志学画)的著名画家(徐悲鸿),为中国人争了气;(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令世人震惊。

我还知道(精忠报国)的(岳飞)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都非常爱国。

5.天安门广场上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物,其中(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由于天安门广场举行过(开国大典),所以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6.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虎门销烟,海滩上可热闹啦!

此时此景,我想到了很多成语:

(水泄不通、热闹非凡、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7.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8.(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年(10)月

(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9.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10.(1839)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举行了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

1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12.我最喜欢(文天祥)说的爱国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复习第三单元

一、复习内容:

《8、泉城》《9、九寨沟》《10、田园诗情》《11、桂花雨》、习作3、练习3.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8、泉城》、《9、九寨沟》3-5自然段。

2、复习3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文章蕴含的内容。

4、完成课后习题。

5、学会写信。

6、学会赞美。

三、复习准备:

四(上)语文常识、课件、练习试卷等。

四、教学方法:

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生字回眸

大约 吊桶 洞穴 占领 冒充 源头 悬崖 雪堆 敏捷 村寨 恰似 继续 山沟 藏族 县城 姿态 帮忙 吩咐 糕饼 尤其 新鲜 沉浸 左右 高低不平 林深叶茂 图画    蔚为壮观 色彩斑斓 诗情画意 憨态可掬 五彩缤纷 异兽珍禽 若无其事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悠然自得 辽阔无垠 绿意盎然 默默无闻 舒缓平稳 骠悍强壮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顽皮 闪烁 笨笨拙拙 香飘十里 牲畜 悬念 清澈 一泻千里 古木参天  洪大 低细 高低错落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狐朋狗友 龙马精神 鸡犬不宁 龙吟虎啸 高楼大厦 雨后春笋 月明人静 天空地宽

二、课文点击

《8、泉城》

1、描写泉水流动的样子:

珍珠泉:

涌。

五龙潭:

汇注。

黑虎泉:

喷吐。

趵突泉:

冒。

2、描写泉水样子的词语:

银花盛开 明珠散落 晶莹剔透 白浪翻滚

描写泉水声音的词语:

水声喧腾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咕嘟咕嘟

描写水的词语:

波光粼粼 碧波荡漾 水平如镜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清澈见底

《9、九寨沟》

1、《九寨沟》一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2、《九寨沟》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起(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

整篇文章显得(中心突出)、(段落紧凑严密)。

3、九寨沟的动物真多啊!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描写山水景色的词语:

湖光山色 人间天堂 明月清风 桂子飘香 水光接天 江山如画 鱼米之乡 

描写九寨沟的景物特点:

水(清澈见底) 树(古木参天) 瀑布(高低错落)

描写花儿的词语:

含苞待放 亭亭玉立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沁人心脾 香飘十里

景点与所在地相连:

五花海(四川) 蝴蝶谷(台湾) 玄武湖(江苏) 庐山(江西)西湖(浙江)

《10、田园诗情》

1、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的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田园诗情》通过视点的转换,具体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荷兰田园风光图,看(奶牛图)、(郁金香图)、(骏马图)、(挤奶图)和(田园夜色图)。

《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     ),(     ),(     )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3、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的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4、牛犊跑前跑后,活像(        );老牛仪态端庄,好似(   )

5、《田园诗情》通过(视点)的转换,具体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荷兰田园风光图,看(奶牛图)、(郁金香图)、(骏马图)、(挤奶图)和(田园夜色图)。

6、描写草原风光的词语:

一望无际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无边无际

《11、桂花雨》

1、《桂花雨》一文以“桂花雨”为题目,以桂花香为线索,写出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我”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写出了桂花给家人带来的生活情趣。

2、“摇花乐”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句话中“缠”,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这句话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和快乐。

4、母亲说: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外地的桂花再香,外地的环境再好,外地的生活再舒适,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比不上家乡的环境好,比不上家乡的生活舒适)。

表达了母亲(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三、练习提示

练习3

1、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 在下面画 ——    

关键词语   在下面画 .

对某些内容有疑问   在后面画 ?

     

精彩的语句  在下面画 。

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 在前面打 △

2、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名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月亮里有桂树------高不可攀   

牙刷脱了毛------有板有眼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神枪手打靶------百发百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三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三单元练习

一、课文填空

1.荷兰风光如诗如画,有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是天然的(牧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低地)之间.荷兰的确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2.《九寨沟》为我们描绘了四幅美丽的图画: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3.桂花的用处可多啦!

桂花可以(泡茶),可以(做桂花卤),还可以(做糕饼).

4.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5.趵突泉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