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914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docx

'.

绝 唱(17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

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⑦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

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

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

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

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 .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亭亭:

19 .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

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分)

20 .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1) 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 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

22.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

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3分)

18.答案示例:

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2分)

19 .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

2分。

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 .

(1)示例:

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

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

“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

4分。

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 .答案示例:

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评分:

2分。

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

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

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 .答案示例:

“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评分:

4分。

大意对即可)

23 .答案示例:

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评分:

3分。

大意对即可)

炊烟赵丰

(l)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2)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

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

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

“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

干面?

搅团?

有没有油波辣子?

”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

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3)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

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

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

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

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

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

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桃花源记》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

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4)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

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

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5)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

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

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

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

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

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

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

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

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

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

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7)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长安》2008年第4期,有侧改)

7.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分)

8.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分)

9.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3分)

10.在第

(2)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

(4分)

7.(3分)作者提到《桃花源记》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

(意思对即可)

8.(3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

(意思对即可)

9.(3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意思对即可)

10.(4分)答案要点:

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

示例:

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悄。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

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

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

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

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

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

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

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

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

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

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

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

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

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

不拆!

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

(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分)

【示例】句子: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

“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

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5

分)

10、

(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2、示例一:

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

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

喜悦、自豪。

13、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

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

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

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

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

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

道理在于:

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

不妥之处:

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夏 夜

①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②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

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

一声不吭地沉默着。

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③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

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

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

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④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⑤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

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

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给我讲着小故事。

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牙给我。

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

偶尔她也会哼唱起儿歌。

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地美!

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在冥冥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鱼龙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⑥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地听话了。

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

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

⑦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

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

康德说:

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⑧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本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

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星,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

和体味。

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⑨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作者叶梓有改动)

13、阅读第①—⑥段,说说作者围绕“夏夜”写了哪些内容?

(2分)

14、第⑤段对“夏夜乘凉”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2分)

15、文章结尾说:

“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你怎样理解作者对“夏夜”的思考和认识?

(不超过120字)(5分)

13.①月光的轻盈、柔美、羞涩。

②村庄的宁静、深沉、祥和。

③声音的轻微、灵性、悦耳。

④父母的慈祥、疼爱、勤劳。

⑤游戏的欢快、有趣、尽兴。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2分)

14.示例:

如“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一句,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传神的写出了夏夜的静谧曼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举例恰当1分;分析准确合理1分,共2分)

15.共5分;①交代作者的思考和认识,2分;②谈自己的看法2分;③语言表达

1分。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

“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

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

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

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

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

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

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

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

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

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

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

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

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

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

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

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

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

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

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

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

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

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

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

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

学,后移居台湾。

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

(5分)

(1) 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

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 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1.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

”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

(3分)

22.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9.答案示例:

百鸟报春图黄河开冻图百花闹春图时间(评分:

4分。

每空1分)

20 .

(1)参考答案:

“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 分:

2分。

每词1分)

(2) 参考答案: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 趣。

(评分3分。

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21 .参考答案:

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

(评分:

3分。

大意对即可)

22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

(评分:

4分。

大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