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24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docx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

雷尼绍探头使用介绍

第一章探头程序编程

第一节编探点程序

1.定原点,找各探点坐标值

先在UG软件里定好工件坐标系原点,然后用UG软件将需要探点的位

置的点(XYZ)找出来,记录下来,以编探点程序用。

2.编探点程序(探点程序的名字自己定如:

O6666)

探点程序里面控制探头的移动需要调用两个重要的探头运算程序O9810

和O9811。

探点程序格式案例:

(以下是编探Z点的案例)

%

O6666(PROBE)

G91G28Z0

G90G0G17G40G49G69G80

M6T11(探头装在T11刀座上,换T11号探头到主轴上)

G90G00G54X-18.Y50.(快速定位到到G54坐标系中的要探点的第一个点上方)

M19(S_)(主轴定位,S是让主轴转一个角度,如果是探Z轴方向的点,

S就不需要,如果是探侧面,就需要S,即转角度,使探头

在探各侧面时都是使用探针红宝石球的一个面测量,减小

误差)

M05

M17(openprobe)(打开探头,这个指令是由接线时接到相应端口决定的)

G43Z50.H11(建立刀长,即读取探头的长度)

G90G00Z50.(探头快速下到Z50.的位置)

N1(Z+POINT1)(测第一个点的Z值)

G65P9810X-18.Y50.F3000.(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的XY位置,速度为F3000.)

G65P9810Z19.(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上方的安全的Z位置,速度同

上,此处高度一般离下面要测的点3MM)

G65P9811Z16.08(安全慢速到达第一个探点的Z位置,另外,此步探完点后,

会自动的返回到上一步Z19.0的位置)

#601=#142(#142为第一个探点的理论Z16.08与实际探得的“Z实”的差值,

它是在O9811里面自动计算,然后传递给#142,#142

再将所得的值传递给#601,#601为第一个点Z向要补尝的值)

G65P9810Z20.(安全快速移到安全高度Z20.的位置)

 

N2(Z+POINT1)(测第二个点的Z值)

G65P9810X-16.5Y48.3F3000.(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二个点的XY位置,速度为F3000.)

G65P9810Z17.(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二个点上方的安全的Z位置,速度同

上,此处高度一般离下面要测的点3MM)

G65P9811Z14.23(安全慢速到达第二个探点的Z位置,另外,此步探完点后,

会自动的返回到上一步Z19.0的位置)

#602=#142#142为第二个探点的理论Z16.08与实际探得的“Z实”的差值,

它是在O9811里面自动计算,然后传递给#142,#142

再将所得的值传递给#601,#601为第二个点Z向要补尝的值)

G65P9810Z35.安全快速移到安全高度Z20.的位置)

 

N3(Z+POINT1)(测第三个点的Z值)

G65P9810X12.5Y51.1F3000.

G65P9810Z19.

G65P9811Z16.08

#603=#142

G65P9810Z20.

N4(Z+POINT1)(测第四个点的Z值)

G65P9810X12.2Y49.2F3000.

G65P9810Z16.

G65P9811Z13.73

#604=#142

G65P9810Z35.

.....

.....

.....

N16(Z+POINT1)(测第十六个点的Z值)

G65P9810X-16.5Y-18.2F3000.

G65P9810Z16.

G65P9811Z14.23

#616=#142

G65P9810Z35.

(下面是对各探测的点的差值Z设定公差范围,超过了公差即跳转到N20处执行)

#620=0.1(设定公差为0.1,赋值给#620)

IF[ABS[#601]GT#620]GOTO20(如果#601的绝对值大于#620的值,即跳转到N20处执行)

IF[ABS[#602]GT#620]GOTO20(如果#602的绝对值大于#620的值,即跳转到N20处执行)

IF[ABS[#603]GT#620]GOTO20(如果#603的绝对值大于#620的值,即跳转到N20处执行)

.....

.....

.....

M18

G91G28Z0

M99

N20#3000=99pointcuowuZOUTOFTOL(报警提示,Z超公差,此处“#3000=”后面

可以为自己设定0-200另加的提示信息)

G91G28Z0

M99

 

第二节编辑加工程序

将各探点对应的补尝值变量(#601#602#603......)加到加工程序里面对应的点的坐标处。

(此处以补尝Z值来说明,补尝X和Y方向与补尝Z方向原理一样):

(即两点间直接连接,各有一个Z值)

从A点到B点,探点A和B的补尝差值分别为#601,#602。

若想让刀具从A到B一般性过渡,即只需将A和B两点的Z补尝值变量加入到对应的加工程序里面。

以下为加工程序:

(以补尝Z值为例)

O2222

G91G28Z0

G0G17G40G49G80G90

(TOOL:

1DIA.OFF:

1LEN:

1DIA:

10.)

T1M6

G0G90G54X7.2503Y10.S10000M3

G43H1Z30.M8

Z1.

 

坐标Z原先的标准深度值是Z-5.0

G1Z-5.F1500.

Y15.F2500.

坐标Z加补尝变量后

G03X2.2503Y20.R5.

G1X-45.

Y-20.(A点)Y-20.Z[-5.0+#601]

X45.(B点)X45.Z[-5.0+#602]

Y20.

#601是探头在A点探得的差值

#602是探头在B点探得的差值

X2.2503

G03X-2.7497Y15.R5.

G1Y10.

Z-4.F5000.

G0Z30.

M5

M9

G91G28Z0.

G28Y0.

M99

 

第三节在EXCEL里快速编辑加工程序

有时需要在N多行程式里面加变量,如果手工一个一个的加,那将会是很

麻烦的事,工作量大,易出错,下面价绍一种利用EXCEL来快速编辑程序的方法。

加变量之后

改变之前

(P1)

#690=[#602-#601]/12

X87.656Y-19.47Z[16.131+#601](起点)

X87.687Y-19.61Z[16.131+#690*1]

X87.737Y-19.743Z[16.131+#690*2]

X87.805Y-19.869Z[16.131+#690*3]

X87.89Y-19.983Z[16.131+#690*4]

X87.991Y-20.084Z[16.131+#690*5]

X88.106Y-20.169Z[16.131+#690*6]

X88.231Y-20.238Z[16.131+#690*7]

X88.364Y-20.287Z[16.131+#690*8]

X88.504Y-20.318Z[16.131+#690*9]

X88.646Y-20.328Z[16.131+#690*10]

X95.545Y-20.328Z[16.131+#690*11]

X120.604Y-20.325Z[16.131+#602](终点)

(P1)

X87.656Y-19.47Z16.131

X87.687Y-19.61

X87.737Y-19.743

X87.805Y-19.869

X87.89Y-19.983

X87.991Y-20.084

X88.106Y-20.169

X88.231Y-20.238

X88.364Y-20.287

X88.504Y-20.318

X88.646Y-20.328

X95.545Y-20.328

X120.604Y-20.325

 

 

EXCEL

更改

 

图A

更改方法:

1.先将要加变量的程式复制到记事本中,如下图示:

 

2.将X替换为“/X/”,将Y替换为“/Y/”,将Z替换为“/Z/”,如图示:

3.打开EXCEL,将第2步中的文件打开,注意在打开对话框中将文件类型选为

“所有文件”,然后打开上步的文件,出出对话框如下图示:

4.点击下一步,出现下一个对话框,如下图示:

5.勾选“

”并输入斜杠“/”,如图示:

6.接着,选“下一步”,“完成”,打开文件完成,可以看到各部分都分开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图示:

 

7.将Z和数字16.31加到每一行程序中去,如图示

 

8.起始点和终点手工加变量,由于第一行的点为起始点,变量应该是加对应探到的

补尝值#601,上图中第14行为终点,变量应该为对应探到的补尝值#602

以上两点的变量可以手工加进去,如图示,

9.中间点加变量,要加前面图A所示的变量,方法是先将中括号,加号都拉到中

间每行中,然后在再在中间点如上图第3行中输入要加的变量如#690*1,

(这里是将终点与起始点的补尝值的差值平均分配到N个中间点里去,这里是

分12段,它的关系即#690=[#602-#601]/12这个关系需要加到程式中去)。

接着先中“#690*1”往下拉,即可实现,如下图示:

 

然后将EXCEL另存为文本txt的文件,再用记事本开,如下力示:

将中间的空距离删除,并在起始点前面加入它对应的宏变量关系#690=[#602-3602]/12式如下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