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25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归纳】

1.振动2.介质固液气真空3.声波快340

【达标检测】

1.振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

3.振动大于月球上空是真空,没有介质4.能液体(水)340m/s大5.小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B7.B8.B

9.解:

s=ⅴt=1530m/s×3s/2=2295m10.答:

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能力提升】

1.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②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慢,在液体中快,在固体中最快

2.

(1)卷尺秒表

(2)立即按停秒表(3)

实验

次数

路程s(米)

时间t(秒)

速度v

(米/秒)

平均速度v(米/秒)

1

2

3

字母s、t、v为斜体

【拓展创新】

(1)略

(2)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3)两个宇航员抱在一起,通过固体传播声音,这样就可以进行交谈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归纳】

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3.双耳效应

【达标检测】

1.声带耳朵2.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大脑3.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4.骨传导5.听小骨头骨骨传导6.双耳效应

7.D8.B9.C10.D

【能力提升】

固体。

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到大脑的,且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拓展创新】

(1)准确的

(2)准确双耳效应的功能(3)增强听声的效果

三、声音的特性

【知识归纳】

1.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高高3.202000020000204.响度响度5.音色

【达标检测】

1.响度音调音色

2.高振动频率3.20HZ次能4.音调振动频率

5.幅度振幅6.音色响度

7.C

8.C9.D10.C

【能力提升】

1.

(1)钢尺正在振动

(2)慢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3)响度(4)提示:

记下一分钟跳绳的次数

2.

(1)大较大

(2)

(2)B

(3)人耳听声还与不同的材料发出的音色有关

【拓展创新】

(1)一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归纳】

1.无规则2.干扰3.分贝09070504.噪声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进入耳朵

【达标检测】

1.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2.乙它的波形没有规则的3.70小4.声源处人耳处传播过程中5.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向环保部门投诉6.D7.B8.B9.D10.A

【能力提升】

1.只要讲得有理就对2.

(1)无规则

(2)声源传播人耳(3)有街道两旁多种树,搞好绿化工作;汽车在市区要禁止鸣笛。

【拓展创新】

(1)机械闹钟

(2)B相同的声源,不同的距离,进行比较,实验效果较明显

(3)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五、声的利用

【知识归纳】

信息听诊器能量超声波超声波

【达标检测】

1.信息能量2.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探测仪3.晃动声音能传递能量

4.音调音色5.C6.D7.D8.B9.A

10.解:

s=ⅴt=340m/sⅹ1/2ⅹ0.1s=17m答:

离建筑物至少有17m远。

【能力提升】

1.

(1)振动空气耳朵

(2)长低低短快较高高(3)信息

2.

(1)不能20000

(2)传递能量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洁钟表。

超声波可用来清洗牙齿。

【拓展创新】

1.方位时间距离位置2.C

3.解:

s=ⅴt=340m/sⅹ1/2ⅹ4s=680m

4.提示:

可参考课本P30页第2道题。

第一章能力测试题

一.1.A2.B3.D4.D5.C6.B7.A

二.8.振动空气音色9.快340204010.耳朵骨传导颌骨11.音色蚊子水牛12.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阻断噪声的传播13.信息振动次声14.被弹起振动能量

三.15.

(1)不能

(2)解:

s=vt=1530m/s×1/2×4s=3060m(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4)超声波洗牙;B超

16.解:

蝴蝶振动的频率=600次/60s=10Hz答:

蝴蝶的振动频率是10Hz。

四.17.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音调的音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18.大固体小空气固体气体

19.略(本题答案灵活,只要讲得有道理给对)

五.20.⑴振动空气⑵音色⑶①买西瓜时,常用手拍一拍听声来判断西瓜熟不熟②听到雷声,预示着将要下雨(例子合理即可)

21.⑴超声音调⑵次声波⑶A⑷次声超声可闻声

22.

(1)①20~20000Hz②固体气体

(2)距离在操场上百米跑道起点上放一台手机,人分别站在10m、20m、30m、40m、50m处向起点的手机拨打,比较听到声音的响度结论:

声源越远,听到声音越小(3)介质物质大小

第二章

一、光的传播

[知识点归纳]

1.发光自然人造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没直线传播3.真空3×108m/s4.一年距离

[达标体验]

1.月亮太阳、萤火虫霓虹灯2.一叶障目光沿直线传播3.光速比声速快4.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5.光沿直线传播排纵队时,只看到前面一个同学就站直了6.小孔成像大光沿直线传播7.沿直线28.D9.B10.B11.B

12.解:

已知t=8min=8×60s=480s

c=3×108m/s

∴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为

s=ct=3×108m/s×480s=1.44×1011m

[能力提高]

1.直线传播、全、偏

2.

(1)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

(2)它的见识与井的深度有关。

(3)缩小青蛙到井口的距离。

[拓展创新]

(1)

(2)

1.

 

(3)h与s成正比。

2.远处的灯光要很久才能到达我们身边,我们将无法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

(其他合理均可)

二、光的反射

[知识归纳]

1.同一个平面两侧等于2.可逆0°3.镜面反射漫反射反射4.反射、漫反射

[达标体验]

1.反射2.OBON∠AON3.见下图

4.50501005.能光路是可逆的6.镜面漫乙

7.B8.B9.B

10.

第3题图

[能力提高]

1.

(1)把NOF向前或向后折

(2)5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4)光路是可逆的

2.

(1)反射

(2)

(3)潜望镜

3.

(1)亮暗

(2)漫 多(或强) 镜面弱(或少)

(3)粗糙些好。

粗糙的布是防止镜面反射而达到漫反射的目的,从各个角度都能够看到像。

若用镜子做屏幕,就会产生镜面反射,正面看,很刺眼,侧面看,会觉得很暗。

[拓展创新]

(1)不是

(2)将自行车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若是光源,我们就可以看得见,若不是光源,我们就看不见。

(3)绿  绿色

(4)

三、平面镜成像

[知识归纳]

1.反射虚2.相等相等垂直3.发散会聚

[达标体验]

1.反射虚等于2.虚3.反射1.63仍能4.平面凸面凹面丙5.3:

40

6.B7.D8.C9.C

A

10.

B

B

[能力提高]

1.

(1)观察蜡烛B与像是否重合

(2).长度、大小一样验证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相等(3)A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4)测量物距和像距

(5)不能虚(6)玻璃前后两个面都相当于平面镜分别成了一个像用尽量薄的玻璃板(7)竖直

2.

(1)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2)物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拓展创新]

1.

(1)B

(2)A

(3)a.加强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合理使用玻璃幕墙等强反光装饰材料,减少光污染源b.对有红外线,紫外线的场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等

四、光的折射

[知识归纳]

1.另一种介质2.法线法线3.可逆4.不改变反射

[达标体验]

1.浅折射虚2.OD远离法线3.OB40OC4.上5.折射、反射6.A7.C8.B9.C10.A

[能力提高]

1.

(1)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能

(2)大于增大看不到折射光线

2.

器材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简单解释

平底玻璃杯、水、一支笔

⑴将平底玻璃杯杯盛水

(2)将笔放入

笔在水中“折”了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

激光手电筒、一张纸、平底玻璃杯

(1)在纸上弄一个小孔盖在玻璃杯口

(2)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在平底玻璃杯底有一个更大的圆形光斑

小孔成像

[拓展创新]

(1)小于 介质  (2)小于  增大入射角度 (3)折射C

五、光的色散

[知识点归纳]

1.光的色散2.红绿蓝3.反射的反射红色4.通过它的色光红光

[达标体验]

1.光的色散2.强厚3.红绿蓝4.白黑色通过 5.强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6.B 7.D8.D9.C10.C

[能力提高]

1.在一定条件下,阳光射到金刚石、水晶等物体上会发生色散现象。

2.

(1)色散折射能力混合色光

(2)不会,因为红色的光是单色光,要发生色散,只有混合色光才会。

(3)让红色的激光经过三棱镜,如果像太阳光一样会分成几种颜色,就说明发生了色散现象,如果不会,则没有发生色散现像。

[拓展创新]

(1)除绿色以外

(2)只让绿色的光能通过(3)红除红色以外(4)用绿光照射,会看到纸和叶子都是绿色的,而用红光照射,会看到叶子是黑色的,而白纸是红色的。

 

六、看不见的光

[知识归纳]

 

[达标体验]

1.红紫不能2.热效应红外线夜视仪遥控3..病菌发光人体维生素D合成有害4.体温高多5.C6.C7.A8.C9.A10.D

[能力提高]

1.

(1).上升

(2)上升(3)上升(4)上升

 

2.

(1)红外线红外线红外线

(2)如图所示.

[拓展创新]

1.

(1)太阳光

(2)臭氧层(3)电冰箱、空调等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散到大气层破坏了臭氧层(4)①人类限量生产氟利昂②研制新产品代替氟利昂③合理地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少用空调、冰箱等。

第二章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A2.D3.D4.B5.B6.A7.C8.B9.B10.D

二、填空题:

11.3×108月亮影子的形成12.红绿蓝13.真空虚像折射

14.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漫15.反射焦点凸面16.折射40右

17.镜面反射、漫反射18.1.52仍能19.光的色散折射红20.紫外线红外线紫外线

三作图

21.

 

四、实验探究题

22

(1)等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3.

(1)相等没有

(2)能虚像(3)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平面镜成像,物距等于相距

24.

(1)折射法线

(2)同种介质中,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

(2)入射角相同时,不同介质折光能力不同(或折射角不同)

五.计算题

25.注意:

2.7秒是一去一回的总时间

解:

已知t=2.7s/2=1.35s

v=3×108m/s

∴月球与离我们距离为

s=vt=3×108m/s×1.35s=4.05×108m

六、综合能力题

26.

(1)光沿直线传播

(2)①在王老师傍放一个平面镜;②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③调节平面镜使激光照射到耙心.。

27.

(1)红除红光之外所有色光

(2)红光更强(3)反射所有色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知识归纳]

1.厚薄薄厚2.会聚发散3.焦点F焦距f

[达标检测]

1.A,B,D中间厚边缘薄C,E中间薄边缘厚

2.会聚发散3.焦点焦距f4.凸透镜55.B6.A7.C8.B

9.

 

10.

 

[能力提升]

 

[拓展创新]

(1)刻度尺、平行光源(如太阳光)

(2)让太阳光分别垂直射到塑料、玻璃和水晶上,移动它们的距离使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班,然后用刻度尺测出透镜到地面的距离就是它们的焦距。

(3)

材料

塑料

玻璃

水晶

焦距

(4)控制变量法

 

二、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归纳]

1.缩小倒立实2.放大倒立实3.放大正立虚4.实虚

[达标检测]

1.凸透底片缩小2.平面镜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3.凸透镜上方放大4.C5.C6.D7.B8.D9.D10.C

[能力提升]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水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所以通过它能看清地图上细小部分

(1)倒立、缩小实像

(2)凸透镜向蜡烛移动,同时调节两个纸筒的位置,增大薄膜和透镜的距离。

[拓展创新]

(1)折射

(2)气溶胶质粒组成的冷空气团。

(3)略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归纳]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实像或

虚像

倒立或

正立

放大或

缩小

像、物同侧或异侧

u>2f

f

实像

倒立

缩小

异侧

2f>u>f

v>2f

实像

倒立

放大

异侧

U<f

像与物同侧

虚像

正立

放大

同侧

[达标检测]

1.实虚实2.凸透光屏5103.凸透小于

4.凸透倒着实2f>u>f远5.倒立缩小实

6.7.57.301530倒立缩小实8.C9.A10.C

[能力提升]

1.

(1)光屏中央

(2)左左(3)能2.提示:

出现两次清晰的实像,一次是倒立放大的,一次是倒立缩小的。

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解释。

[拓展创新]

1.

(1)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烛焰

(2)1122(3)放大(4)蜡烛和光屏间距离太小(5)靠近(6)B

四、眼睛和眼镜

[知识归纳]

1.凸透镜(或透镜)光屏(或胶卷)2.凹透镜凸透镜

[达标检测]

1.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凸倒立缩小实凹3.近视远视25

4.凸虚近视5.A6.D7.A8.C9.B10.C

[能力提升]

CDBAA、B

[拓展创新]

器材:

凸透镜,刻度尺

步骤:

(1)把镜片放在太阳光下,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镜片上;

(2)调整镜片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的光斑最小最亮;

(3)用刻度尺测出这个光斑到镜片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f.;

计算公式:

镜片度数Φ=100/f.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归纳]

1.物目2.目物

[达标检测]

1.凸透镜目镜物镜2.实幻灯机放大镜虚

3.实缩小照相机放大镜4.物体大小物体距眼的远近大大大5.让更多的光进入物镜6.防止大气对光的折射和反射

7.C8.A9.C10.C

[能力提升]

1.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做得很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要提高目镜的放大倍数,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大。

另一方面,目镜的焦距越小,物镜成的像可以越接近目镜,就会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目镜,像就越明亮。

2.焦距短的为物镜,焦距长的为目镜

3.把物体向左侧移动,才能使被观察到的物体处在视野的正中央

[拓展创新]

1.凹透镜,大2.略。

第三章能力测试题

1.B2.A3.D4.D5.D6.C7.A8.发散会聚乙9.虚放大10.近远实11.一倍焦距正立同一12.一倍焦距焦点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来回移动凸透镜,形成一个最亮的点,把纸屑放在焦点上,就可以生火了13.光的折射右虚14.照相凸透倒立

15.略16.

(1)光具座高度

(2)清晰(3)增大变大(4)2f>u>fu>2fu<f17.

(1)使像能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

(2)5(3)倒立、缩小的实像;15(4)远离18.大小

19.判断方法如下:

①通过观察,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

②能使太阳光会聚的是凸透镜;③用光屏能承接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④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的是凸透镜。

20.大于34mm小于68mm大于68mm21.AB22.玻璃瓶积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3.

(1)凹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 或晶状体的偏折能力(或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  (3)发散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知识归纳]

1、冷热程度℃温度计2、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沸水3.浸没底部和侧壁稳定离开液柱4.35℃~42℃0.1℃玻璃泡

[达标体验]

1、液固2、不相同不可靠温度计3.热胀冷缩放大虚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玻璃泡与身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与身体接触时间足够长;读示数时视线应与体温计垂直等(答出一个即可)4、35℃-42℃0.1℃39.5℃39.5摄氏度5、0℃100℃37℃略6、分度值冰-22℃水38℃7、BACDE8、B9、A10、A

[能力提升]

1、

(1)A

(2)小张(3)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②读书时,视线没有和液柱上表面相持平2、

(1)水银

(2)甲苯(3)酒精

[拓展创新]

1、

(1)膨胀变小

(2)进入室内后,温度升高,墨水的温度也就上升,体积膨胀了

2.

(1)在测量液体温度时应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再选取一支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3)读数时,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内液体的上表面相齐平。

(4)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二、熔化和凝固

[知识归纳]

1、固液气温度2、固液液固3、吸放4、吸保持不变熔点吸保持不变凝固点相同5、熔点吸凝固点放6、没有

[达标检测]

1、凝固放出2、凝固熔化晶体3、甲、80℃、固体、吸、熔化、固液共存、吸、液4、

(1)凝固

(2)熔点(3)高(3)酒精5、凝固热量太低6、熔化吸热保持不变7、

(1)降低

(2)不变(3)不变(4)降低(5)降低8、松香、沥青、玻璃非晶体海波、冰、铁晶体9、D10.B

[能力提升]

1、

(1)冰52

(2)吸热(3)实验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2、

(1)凝固放

(2)膨胀水管中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3)小升高

[拓展创新]

1、

(1)甲和乙的熔点相同甲、乙、丙都是晶体2、当温度升高时,材料将熔化,熔化要吸热,使室温下降;当温度降低时,材料会凝固,凝固要放热,使室温上升。

于是就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了。

3.

(1)盐的多少是否影响兵的熔点?

猜想:

盐越多熔点越低。

(2)道路上撒沙子,增大路面摩擦。

三、汽化和液化

知识归纳

1、汽化液化吸放2、蒸发沸腾3、表面汽化致冷4、温度表面积流动速度5、内部表面汽化6、吸不变沸点7、沸点吸热8、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达标检测

1、液化汽化水蒸气2、升高液化放3、水蒸气冷液化4.低于、液化5、

(1)压缩体积方便储存和运输

(2)上升(3)蒸发吸热6、813997、C8、A9.D10、A

能力提升

1、

(1)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液柱上表面相持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壁

(2)ba(3)吸(4)98℃98℃图略2、

(1)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3、

(1)液化水蒸气液化后的大量的小液滴

(2)水珠升高(3)不会因为玻璃片被烤过后很热,不能使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就不会液化了(4)降低气体的温度可以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拓展创新

1、

(1)固态

(2)吸热汽化液化(3)在房内地面洒水可以降低室温2、

(1)蒸发

(2)液化3、小李的想法更合理,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大火和小火水的温度都不变,而大火浪费燃料。

4.液态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后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抽出,并压入冷凝器。

蒸气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知识归纳

1、升华凝华2、吸放

达标检测

1、升华凝华2、很低凝华熔化吸降低3、升华凝华4、凝华升华5、升华吸收凝华6、凝华液化熔化7、D8、A9、C10、B

能力提升

1、

(1)碘蒸气升华

(2)升华(3)凝华2、晶莹的露放热凝华放热

拓展创新

1、

(1)固态:

雪、冰雹、霜;液态:

露,雾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遇冷凝固成雪。

(3)“霜前冷,雪后寒”

第四章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

1.B2、A3、A4、B5、B6、A7、B8、C9、C10、C

二、填空题。

11、

(1)铁、水晶、水银都是晶体

(2)牛奶、白酒、饼干都是非晶体(合理的都对)12、

(1)热胀冷缩

(2)甲38.5-5(3)①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在南极最冷的时候都不会凝固②水银水银的沸点为375℃,在沸水中仍不会沸腾13.吸热、小、少14、

(1)海波是晶体

(2)海波的熔点为48℃(3)海波全部熔化用了5分钟15、熔点压缩体积汽化16、液化凝华放17、加快蒸发来降温

(1)利用酒精蒸发来吸热降温

(2)通风能使蒸发加快,降温效果更好18、

(1)汽化

(2)凝固(3)升华(4)升华

三、实验题。

19、

(1)8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图略99(3)当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要低20、

(1)50晶体

(2)5固体固液共存(3)80

四、综合能力2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温度、表面积。

猜想二:

物质种类

【设计与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