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45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理工大学 毛概试题.docx

成都理工大学毛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在()

2、1927年B、1938年

C、1945年D、1978年

3、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

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D、2002年党的十六大

5、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是在()

A、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B、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

C、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D、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

6、邓小平理论正确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

A、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

B、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C、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

A、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

B、我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

C、我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D、我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8、科学发展观回答了()

A、我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

B、我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C、我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9、江泽民把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概括为:

()

A、联系实际与求真务实B、积极求索与民主讨论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1、在我党历史上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创立的标志是:

A、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B、1980年1月邓小平作的《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

C、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党的十五大报告

13、下列哪一句话表述的观点是正确的?

()

A、邓小平理论不是邓小平创立的,而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B、邓小平理论主要是由邓小平创立的,又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C、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的各位政治家、理论家集体创立的

D、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

14、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C、反对法西斯D、民族解放运动

1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C、社会主义建设D、第三世界兴起

16、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着:

()

A、邓小平理论的萌发B、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C、邓小平理论的成熟D、邓小平理论进入发展期

17、邓小平理论成熟期是:

()

A、1956-1975年B、1975-1978年C、1978-1992年D、1992-1997年

18、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是:

()

A、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依据B、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D、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19、借鉴和吸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训,江泽民提出了: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三讲”思想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理论D、邓小平理论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把树立和落实科学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的是:

()

A、党的十六大报告B、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D、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决定

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B、实事求是

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

23、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

A、坚持实事求是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党的先进性D、坚持执政为民

24、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5、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

()

A、解放思想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与时俱进D、执政为民

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A、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党的先进性D、坚持执政为民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即()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D、开拓创新

28、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

()

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

29、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

答:

()

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理论创新D、文化创新

30、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

()

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3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开拓创新

32、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

A、提出实事求是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3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

A、形成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4、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

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

3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开拓创新D、与时俱进

3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7、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国情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指:

()

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党的十三大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3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4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D、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4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保持社会稳定

C、保证社会公平D、坚持依法治国

43、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确立于:

()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四大

44、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

()

A、消灭贫困人口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贫富差别D、实现共同富裕

4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C、先工业化后信息化D、先信息化后工业化

46、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

()

A、马克思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

4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

()

A、人才B、科技C、教育D、管理

48、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

A、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B、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相结合

C、国内技术和国外技术相结合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9、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单极化C、经济富裕化D、经济贫困化

50、非公有制经济是:

()

A、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D、公有制经济的对立物

5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运用:

()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

5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宏观调控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D、市场机制不同

5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5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

5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指导思想是:

()

A、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B、规范收入,依法致富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坚持关注弱势群体

56、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58、“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5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6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6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是:

()

A、工人阶级;B、农民C、知识分子D、中国人民解放军

6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4、“一国两制”构想是:

()

A、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B、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出的

C、从解决澳门问题开始提出的D、从解决港、澳、台问题开始提出的

65、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6、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

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

6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8、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

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思想建设D、道德建设

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0、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B、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C、实现中国的现代化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

()

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D、党纲党章规定的

73、民主集中制是:

()

A、当代世界各国政党都实行的组织制度

B、集中基础上的民主和民主指导下的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C、小事实行民主、大事实行集中的党和国家的管理制度

D、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74、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根本要求是:

()

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B、按照“四化”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D、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75、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改善党的领导B、统一党的领导C、服从党的领导D、坚持党的领导

7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A、制度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思想建设

77、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

()

A、放松思想工作B、脱离群众C、忽视民主D、组织涣散

78、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79、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  )

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

C、干部路线D、群众路线

80、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认识与实践相统一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8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文献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

82、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  )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改革开放

83、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D、五四运动

8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D、共产党建设的加强

8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

A、无产阶级专政B、资产阶级专政

C、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D、工农联合专政

86、中国共产党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

C、中共二大D、遵义会议

87、赞成毛泽东的观点,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论断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

C、朱德D、王稼祥

88、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

A、党指挥枪的原则B、官兵一致的原则

C、军民一致的原则D、民主建军的原则

8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0

A、革命领导权问题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D、革命目标问题

90、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A、新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三民主义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9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政党B、各阶级的联盟

C、资产阶级政党D、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92、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

9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国务会议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席会议

94、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民族自治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D、民族平等

95、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制度,是(  )

A、民主和专政的统一B、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个人和集体的统一

96、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97、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

C、限制富农D、保存富农经济

98、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99、我国最早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城市是(  )

A、上海市B、天津市C、广州市D、北京市

100、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工作重点的转移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01、毛泽东认为,我国安排国民经济的次序是(  )

A、重工业、轻工业、农业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D、工农业并举

102、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  )

A、国家的统一B、人民的团结

C、社会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03、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104、中国先进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  )

A、辛亥革命之后B、新文化运动之后

C、俄国十月革命之后D、五四运动之后

105、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  )

A、资产阶级思想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D、个人主义思想

106、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107、毛泽东提出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是(  )

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108、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  )

A、张如心B、王稼祥

C、朱德D、刘少奇

109、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A、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D、抗日战争时期

11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

A、组织路线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D、群众路线

11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C、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1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

A、中国同盟会B、中华革命党

C、中国国民党D、中国农工民主党

1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D、中共六大

11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反对官僚主义

C、无产阶级的领导D、人民大众的参与

1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其中心内容是(  )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

116、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土地问题决议案》

117、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是(  )

A、党指挥枪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D、民主建军

11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主要错误是(  )

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盲动主义

C、右倾保守主义D、“左”倾关门主义

119、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20、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

A、团结—批评—团结B、大鸣大放,创作自由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21、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是(  )

A、厚今薄古B、厚古薄今

C、推陈出新D、古为今用

122、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瓦窑堡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各阶级联合专政

123、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是(  )

A、《论联合政府》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关系是(  )

A、处于合法地位B、处于同等地位

C、处于竞争地位D、处于领导地位

12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次以法律形式正式载入的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26、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议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多党合作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7、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

A、独立性质的社会B、发展性质的社会

C、过渡性质的社会D、和谐性质的社会

128、1951年底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