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50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x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216301

课程名称:

心理学与生活

英文名称:

PsychologyandLife

课程类别:

通识课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对象:

大一至大四非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把心理学理论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心理学这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一般大众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在突出基础心理学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和普及性。

在本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操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的心理学思想与思潮的内容。

共包括十二个专题,既包括导论性质的心理学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基础,又包括心理过程为主体的感知觉和意识、学习与认知、智力与创造力等章节,以及行为和心理动力、人格与人格评估等阐述个性心理的内容,并有意识地把成长与个体心理发展、压力管理与健康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会心理学归入课程体系的范畴,意在加强心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心理学与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发展的紧密联系。

内容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图表、生动的日常生活案例和趣味实验。

英文简介

"PsychologyandLife"programtolinkthetheoreticalknowledgeofpsychologyofpeople'sdailylife,work,study,useofuser-friendlylanguage,tolearnmoreonthescienceofpsychology,atthesametimeconcernedaboutthescienceinthegeneralpublicoftheapplicationoflife.Thiscourseinpsychologytohighlightthebasisofscientificandintellectualatthesametime,bothtoimprovethereadabilityandpopularity.Includingatotalof12topics,includingIntroductiontothenatureofboththestudyofpsychology,historyandresearchmethods,psychologicalandbiologicalbasisofbehavior,whichalsocoversthepsychologicalprocessesofsenseperceptionasthemainbodyandconsciousness,learningandcognition,intelligenceandcreativity,suchaschapters,aswellasthebehaviorandpsychologicalmotivation,personalityandpersonalityassessmentofthecontentofpersonalitypsychology,andconscioustotheindividualpsychologicalgrowthanddevelopment,stressmanagementandhealthpsychology,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andsocialpsychologyintothecurriculumsystemareasofpsychologyandisintendedtostrengthentheclosetiesoflife,psychologicalhealthandpersonalgrowth,socialharmonyanddevelopmentinclosecontact.Seektounderstandthecontentofthenarrative,attractive,easytounderstandasmuchaspossibletheuseofcharts,thedailylifeofalivelyandinterestingtestcas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将课程定位为“心理素质拓展课”。

即在短短的36个学时的学习中,以轻松愉快、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学生勾勒心理学世界的简易图谱,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原理与研究方法,训练心理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拓宽心理学素养,使学生对心理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规律指导、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可以说,“心理学与生活”将成为非心理学专业、非师范类大学生了解心理学、了解自己的入门课程。

本教材的宗旨是: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学生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应用。

建设的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启发学生在实践中能结合自身情况产生合理的认知方式,贯彻爱国主义情操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的心理学思想与思潮的教育;在感觉和知觉、学习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等教学过程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心理学思想和思潮;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各种困惑的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即生活的幸福指数)。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将贯彻爱国主义情操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的心理学思想与思潮的教育;在感觉和知觉、学习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等教学过程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心理学思想和思潮。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分类

2.掌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心理的实质

3.了解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1.主要内容:

什么是心理学、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误解一:

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

误解二: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

误解三:

学心理学就会学变态

误解四: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知识点解释如何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第二节心理学从何而来

1.主要内容: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心理动力学观点、学习的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生物学的观点、认知主义观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五种观点分析案例。

第三节 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

1.主要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相关职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如: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相关职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四节 心理学如何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

1.主要内容:

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

1.主要内容:

心理学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心理学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心理学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心理学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心理学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心理学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辨识心理学与伪心理学?

2.当代心理学中关于行为分析的五种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他们分别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结合这五种理论观点分析自己的学习行为。

3.心理学使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方法对你的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各有什么作用?

4.心理学对你的生活会有哪些帮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以讲授为主。

“第三节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除讲授外,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教学班级按6-7人一组,每小组负责进行心理学某一分支学科的综述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本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意义、2-3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准备时间为3周。

小组研究成果以WORD文档(不少于2000字)和PPT(课堂演示5分钟)的形式展示。

第二章脑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讨论神经系统的本质功能

2.解释什么是神经元以及它们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3.识别脑的层次和结构,并概述这些结构的功能

4.解释遗传和进化心理学如何加深我们对行为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因、进化和行为

1.主要内容:

遗传的物质载体、行为遗传学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遗传的物质载体、行为遗传学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遗传的物质载体、行为遗传学的方法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活动

1.主要内容:

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

1.主要内容:

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元的联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元的联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元的联系

第四节 大脑的机能

1.主要内容:

脑的感觉机能系统、脑的运动机能系统、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脑的感觉机能系统、脑的运动机能系统、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脑的感觉机能系统、脑的运动机能系统、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1.主要内容:

内分泌系统及其基本功能、内分泌的活动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内分泌系统及其基本功能、内分泌的活动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内分泌系统及其基本功能、内分泌的活动方式

(三)思考与实践

1.神经系统有哪些部分呢?

2.研究者如何研究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3.当大脑割裂成两半时会发生什么呢?

4.遗传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三章成长与个体发展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说明心理学家是如何理解发展的

2.描述儿童从胚胎到青春期的发展过程

3.讨论成人的发展和老化的积极方面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胎儿期心理发展

1.主要内容: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生理发展、认知发展

第二节 童年和青少年心理发展

1.主要内容: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第三节成年期心理发展

1.主要内容: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死亡和濒临死亡

1.主要内容:

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心理学观点、关于人在濒临死亡时的心理发展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心理学观点、关于人在濒临死亡时的心理发展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心理学观点、关于人在濒临死亡时的心理发展阶段。

(三)思考与实践

1.从孕育到胎儿出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2.心理学中的争议:

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

3.儿童是如何做出是非推理的?

4.成年期认知的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5.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心理学观点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四章人类感官与感知觉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专题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

2.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本章阐述的心理学原理解释有关的心理现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1.主要内容:

感觉的基本规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感觉、感受性、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感觉对人生的意义。

第二节 视觉和听觉现象

1.主要内容:

视觉、视觉现象、听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混色、补色与色盲、色觉理论、听觉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用色觉理论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的颜色现象。

第三节 知觉的组织过程

1.主要内容:

知觉的含义、知觉的基本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组织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知觉的特征

第四节 错觉

1.主要内容:

错觉现象、错觉的分类、错觉理论(眼动理论、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常性误用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亮度和对比度错觉;

(2)运动和时间错觉;(3)几何或角度错觉;(4)空间、大小恒常性和不可能图形错觉;(5)认知和格式塔效应错觉,如大家熟知的主观轮廓效应;(6)颜色错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错觉对个体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感觉与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感觉有哪些种类?

3.知觉有哪些基本特征?

4.在空间知觉中,人们如何运用视觉解释周围的世界?

5.简述错觉的相关理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对于“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特性”两部分内容主要通过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其中的现象。

思政内容:

感受祖国的美丽的山河,对祖国的未来大展宏图。

第五章意识与心理状态

(一)目的与要求

1.讨论意识的性质

2.解释睡眠与梦的性质

3.描述催眠

4.理解注意的各种品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意识体验

1.主要内容:

什么是意识、白日梦和幻想、意识的种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半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分析意识的种类。

第二节 睡眠

1.主要内容:

睡眠需要、睡眠周期、睡眠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睡眠需要、睡眠周期、睡眠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睡眠不足的危害性。

第三节 梦

1.主要内容:

梦境的内容、梦的分析、梦与创造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梦境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梦的预示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梦的内容存在年龄差异。

第四节 注意

1.主要内容:

注意的种类、注意的品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分析自我的学习。

第五节 意识的特殊状态

1.主要内容:

催眠、、冥想、幻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催眠感受性、催眠导致的意识改变、催眠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为什么在一些异常的情况下,人的意识会发生歪曲,也就是看到或听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这些形象非常生动,并且人相信幻觉中的内容是真实的。

在人幻觉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或感觉,完全是不存在的?

(三)思考与实践

1.人类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各种意识的看法。

2.注意力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请结合注意的品质,分析如何培养注意力。

3.一些人总是很有兴趣去记住并且解释自己的梦,而其他人则可能对梦很不在意。

你对梦是怎么看的?

你认为梦和释梦可以促进自我察觉吗?

  4.幻想与幻觉有什么区别?

如何识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四节梦”除讲授外,开展1课时的课堂讨论,请同学课堂现场分析一些经典的梦的案例,特别是对梦的情绪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自身情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六章学习与认知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1.解释什么是学习

2.描述经典条件反射

3.理解观察学习

4.概述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条件反射

1.主要内容:

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第二节 认知学习

1.主要内容: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桑代克的联结说、斯金纳的强化说、观察学习、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说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例子理解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记忆与遗忘

1.主要内容:

记忆过程、遗忘、记忆策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痕迹的衰退说、干扰说、压制说、提取失败说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以下方法,并加以应用

1)健康用脑,善用“生物钟”

2)明确记忆目的

3)掌握一定的记忆术

PQ4R法、地点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自然语言媒介法、视觉心象法、多通道记忆法.

第四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

1.主要内容:

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种类、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知识、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人格、情绪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个人的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区别于感知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念有哪些种类?

3.常见的推理类型有哪些?

4.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5.有什么心理因素会对问题解决产生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在“第四节思维与问题解决”中穿插一些具体问题解决的实例,以便开拓学生的思维。

通过回忆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整理。

第七章行为与心理动力

(一)目的与要求

1.有关动机的几种心理学观点

2.解释人们进食以及饮食过度和节食的动机

3.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被驱使达成目标

4.总结影响情绪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要层次

1.主要内容:

什么是需要、需要的种类、需要层次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需要、生理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现实中人物。

第二节 动机

1.主要内容:

什么是动机、动机的功能、动机的种类、动机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先天性性动机与习得性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本能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自我的学习动机。

第三节 意志行动

1.主要内容:

意志与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与培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意志、准备阶段、执行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第四节 情绪调控

1.主要内容:

什么是情绪、情绪的功能、情绪的种类、情绪调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情绪、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2)合理宣泄

3)心理放松调节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一些人一直努力追求卓越?

2.我们如何分辨同他人是高兴还是悲伤呢?

3.情绪的生理、认知和情感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产生情感和行为的?

4.哪些生理机制调节饥饿驱力?

哪些心理过程在发挥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四节情绪调控”除讲授外,教授学生完成身心放松训练,以1课时集体进行音乐放松训练,要求学生接下来2周每天独立进行15分钟的放松训练,并对每次训练进行详细记录,特别是每次训练后的身心体会。

思政内容:

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心理学思想和思潮。

第八章智商与智力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智力的概念、智力结构的理论;

2.掌握不同种类的心理测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力的结构

1.主要内容:

智力的含义、智力的因素、智力结构的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智力、单因素理论、二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群因素理论、智力三维结构理论、阜南的智力层次模型、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多重智力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多重智力理论,分析自我的智力。

第二节 智力测验与智商

1.主要内容:

智力测验的含义、智力测验的种类、、智力测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智力测验、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智力测验举例,并加以理解

1.斯坦福一比内测验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瑞文推理测验

第三节 智力的发展

1.主要内容:

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与分析:

1)遗传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影响:

家庭、文化、教育

3)实践活动的影响

4)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节 创造力

1.主要内容:

创造力的含义、创造力测验、创造力的培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创造力的含义、创造力测验、创造力的培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激发创造动机

2)巧用酝酿效应,激发灵感

3)延缓评论

4)广开思路

5)掌握创造技法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智力?

智力结构的理论有哪些?

2.什么是智力测验?

如何看待智力测验?

3.影响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

分析自己在智力发展上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二节智力测验与智商”,除讲授外,由学生自主登陆毅心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完成标准瑞文推理测验和高级瑞文推理测验。

第九章人格与人格评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理论

2.掌握不同种类的人格评估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格的类型与特质

1.主要内容:

人格的含义、人格的特征、人格的类型、人格的特质、人格的心理动力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气质类型说、A-B型人格说、阴阳五行说、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五因素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知识点分析自我的人格。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1.主要内容:

不同心理学流派对人格形成的解释、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培养与完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精神分析流派的解释、特质流派的解释、人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