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52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5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docx

手术室新护士准入培训教案资料

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教案

洁净手术室概况

一、洁净手术室分级

等级

手术室名称

手术切口类别

适用手术提示

特别洁净手术室

关节转换、器官移植、脑、心、胸及眼科手术

标准洁净手术室

胸外、整形、泌尿、肝、胆、胰、骨科、普通一类无菌切口手术

一般洁净手术室

普通外科(除一类)、妇产科等

准洁净手术室

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

二、病人、医护人员及物流

病人→缓冲间(换车或换鞋)→洁净走廊→手术间

医护人员换鞋区→更衣室→二次更鞋→洁净走廊→洗手间→手术间

一次性物品及药品脱包→一次性物品及药品贮存间→手术间

污物:

1、(用过手术敷料、医疗拉圾等)→污物走廊→污梯

2、手术器械→污物走廊→污洗打包间→消毒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手术间

三、洁净手术室基本装备

无影灯、手术台、计时器、医用气源装置、中心吸引装置、麻醉气体排放装置、对讲电话、观片灯、嵌入式药品柜、器械柜、输液导轨、记录板、控制面板

四、洁净手术部和常规手术部的区别

1、洁净手术部不仅要防止微生物对内或对外的污染(如传染性疾病手术或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手术),还要防止无生命微粒的对内污染。

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都以微粒为载体,也是一种微粒,要更好地防止微生物污染,就必须防止微粒的污染。

2、区别还在于不仅仍然实行常规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还要采取空气洁净技术措施。

前者主要针对表面灭菌,后者主要针对空气中的微粒清除。

3、对于有空调系统的洁净手术室,尘菌的85%~90%来源于空气,就整个手术室而言,如果采取措施加强手术台这一关键区域的污染控制,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围护结构主要要满足不积尘、菌、容易清洁消毒,满足功能需要就可。

五、手术部用房的技术指标

1、关于温度:

夏天在25℃左右为好,冬天为使患者身体外露部分热损失小,最低21℃是必要的,所以一般取22~25℃,辅助用房则上下限放宽到21~27℃。

2、关于湿度:

相对湿度为50%时,细菌浮游10min后即死亡;相对湿度更高或更低时,即使经过2小时,大部分细菌也还活着,在常温下湿度超过60%就可发霉。

六、洁净手术室主要应控制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污染途径通常有如下几种

1、空气污染——空气中细菌沉降,这一点已有空气净化系统控制。

2、自身污染——患者及工作人员自身带菌。

3、接触污染——人及带菌的器械敷料的接触。

无菌台的建立及术中无菌原则

无菌物品定义(Asepticsupply):

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物品包装

常用的包装材料有:

全棉布、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纸塑包装、带孔金属容器、灭菌盒等。

包装材料均需符合卫生部GB/T19633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定>>。

灭菌方法

低温灭菌方法有四类: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戊二醛浸泡灭菌、高效能医用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高温灭菌方法有两类: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锅:

灭菌时物品需裸露。

尽快使用,不能储存。

严禁用于内植入物的灭菌。

监测所用化学指示卡、胶带需在有效期内使用。

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离地:

20-25cm;离墙:

5cm;离天花板:

50cm

无菌包的有效期:

布类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存放时间:

7-14天。

纸塑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存放时间:

6个月。

硬质灭菌盒存放时间:

6个月。

环氧乙烷灭菌物品存放时间:

6个月。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物品存放时间:

6个月。

相关检索

器械车高度一般以齐腰为宜,车(桌)面宽敞,三方有5-10cm的栏边,桌腿车轮便于移动和操作。

铺无菌器械台的要求

一、环境要求

1、清洁、宽敞、明亮。

无菌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工作,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2、工作人员洗手、戴口罩、帽子,着长袖工作服时,应将衣袖挽至肘关节以上或束紧袖口。

3、不能在手术间回风口处进行开、铺无菌器械台操作。

二、无菌物品、敷料包的要求

1、在灭菌有效期内。

2、外包装上的化学指示胶带及包内的灭菌指示卡符合灭菌要求。

3、包布完整、保持干燥。

4、灭菌干燥后的物品含水量≤3%。

5、需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

三、灭菌盒的要求

1、在灭菌有效期内。

2、外包装上的化学指示胶带及包内的灭菌指示卡符合灭菌要求。

3、外包装完整、保持干燥。

密闭性完好。

四、药品要求

1、三查五对制度:

三查:

备药时查、用药时查、用药后查;五对:

药名、浓度、剂量、用药方法、有效期。

正确配制。

字迹模糊不清,有疑问是,一律不得使用。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五、无菌台铺置要求

1、严禁在手术间回风口建立无菌器械台。

2、铺无菌台时身体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3、桌面应铺置4层以上,四周的包布下垂≥30cm。

4、使用无菌持物钳添加物品。

5、添加物品时,凡坠落台缘平面以下的物品均视为污染,必须重新灭菌或更换。

铺置好,未使用的无菌器械台,只限于24小时内存放在手术间。

(一)开无菌器械台方法

1、打开外层包布,使之平行铺置在器械车的台面。

用双手抓住内层包布的两头,提起放于左上角。

2、侧向无菌台打开洗手盆的外侧角,防止污染无菌器械台。

3、洗手盆置于无菌器械台左下角。

4、在洗手盆内添加刀片、丝线、小纱布等。

六、使用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制度,一种理念,一种责任,它体现在全体人员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折射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修养,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手术室护士职责及工作流程

一、手术室护士职责

1、在手术室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遵守《护士条例》及其他卫生法规,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严格执行手术患者的查对及手术室消毒、隔离等核心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对发生或发现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要主动报告。

3、尊重患者,关怀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工作,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5、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

6、做好急诊手术和危重手术患者的抢救工作。

7、协助医生做好手术标本的保留和送检工作。

8、按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护理记录。

9、参加临床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指导实习护生、护理员和保洁员的工作。

二、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流程

1、术前1日查看手术排班表,了解预实施手术步骤,必要时参加病例讨论,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器械、仪器和各种设备,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准备,主动配合;

2、认真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

检查手术野备皮及全身皮肤情况,再次核对患者有无义齿、发卡及贵重物品。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同时做好麻醉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3、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按医嘱给药;

4、协助手术医生摆好手术体位,系好安全带,防止患者坠床。

不要过度暴露患者,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注意保暖。

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切口暴露清楚。

5、协助洗手护士开台,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手术用品,负责手术用物供应,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及手术用物清点记录;

6、负责手术间人员管理,安排各类人员就位,控制参观人员数量,并监督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7、坚守工作岗位,随时供给术中所需一切物品,负责手术间物理环境达标,包括温度、湿度、照明、噪音等,如有不当及时处理;

8、做好护理观察,包括患者病情变化、出血情况、手术体位情况,用药、输液、输血情况和反应,以及手术间各种仪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9、负责手术物品清点。

在手术开始前、体腔关闭前、体腔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四个时间点与洗手护士共同唱点所有物品,并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术中添加物品二人清点后及时记录,台上掉下的物品应集中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点;

10、与洗手护士核对后,妥善处理病理标本,及时送检。

手术结束时,二人分别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

11、协助手术医师包扎伤口,并与主管医生共同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若有损伤及时汇报并认真记录;

12、清洁、整理、补充手术间内一切物品,定位归原,如为污染手术,按污染类别,遵照特殊规定做好终末处理;

13、术中调换巡回护士,须现场详细交接班,交接内容有患者病情,手术进行情况、输液、输血、物品清点等情况及物品、体位、电刀、止血带、出入量、热水袋(冰袋)、术中皮肤情况等,并通知术者;

14、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记帐单和手术护理交接单。

三、手术室洗手护士工作流程

1、了解预施手术步骤,必要时参加病例讨论,以便主动配合,检查手术所需物品、器械、仪器的灭菌有效期,备好物品,提前20-30分钟刷手;

2、按规定整理无菌台,核对器械,检查性能是否良好,请术者检查关键的器械和物品是否备齐适用,如有不当或疑问及时查询补充;

3、负责手术物品清点,体腔内或深部手术,在手术开始前、体腔关闭前、体腔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等四个时间点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台上所有物品,做到唱点两遍。

对正在使用的纱布、纱垫、缝针等做到心中有数,用后及时收回;

4、术中配合医生手术,负责器械的传递,穿针引线,督促无菌技术操作;

5、术中切下的标本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后,妥善处理病理标本,及时送检。

手术结束时,二人分别在清点记录单上签字;

6、协助手术医生包扎伤口,并与主管医生共同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认真记录;

7、清洁、整理、补充手术间内一切物品,定位放置,如为污染手术,按污染类别,遵照特殊规定做好终末处理;

8、术中调换洗手护士,须现场详细交接班,交接内容有患者病情、手术进行情况、输液、输血、物品清点等情况及药品、体位、电刀、止血带、出入量、热水袋(冰袋)、术中皮肤情况等,必要时通知术者;

9、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及时记录----共同清点术中添加物品(如缝针等)---及时记录;

手术室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一、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2、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广东省卫生厅编写的《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3、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设立《广东省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专科护理单。

4、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5、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6、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1、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螺帽)并逐项准确记录。

3、器械护士应做到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前、后均检查其完整性。

4、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5、关闭空腔脏器、关闭切口前、后,器械护士交接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之医师,方可关闭切口。

6、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全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7、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师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

三、严防病人意外伤发生。

1、防坠床:

建立手术病人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病人必须由病房护士护送至手术室,急、危、重病人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共同护送;建立病人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指引,不得让任何手术病人徒步走入手术室间,低风险病人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病人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病人独自留在等候室内;在全身麻醉的诱导期和复苏期。

2、个高危期必须保证有人在病人身边看护。

3、防管道脱落:

严格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各管道护理原则;建立转移病人过床、全身麻醉诱导期、复苏期的三阶段管道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对护士做好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及各种引流管道的相关培训。

四、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1、病人进入手术间1小时室温应调至26—28℃,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整个手术过程室温应恒定在22—24℃之间。

 

2、安全、有效使用各种保温用具,但应避免造成烫伤。

 

3、设有液体加温(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

专人管理,定期清洁。

4、输入液体应加温至37一38℃左右方可输入。

新鲜全血和成分血应严格掌握温度,以37℃左右为宜。

5、如非手术特殊需要,冲洗液应加温至37一38℃后方可供应手术台上使用。

6、对护士进行术中保暖知识及工具使用的相关培训。

五、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1、建立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操作规程指引及评价标准。

2、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摆置体位时使用合适的手术床配件及足够的抗压软垫。

对糖尿病、婴幼儿、老人、消瘦、水肿、手术时间较长等压疮高危病人,应采取抗压软垫保护受压部位。

4、在不影响麻醉医生操作和麻醉效果的情况下,鼓励清醒病人参与体位摆放过程。

5、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和程序。

术后发生不可避免压疮时有记录及相应的措施,并上报护理部。

6、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术体位的病人恢复平卧位时,应有2人以上协助;操作上述体位的护士必须接受过体位摆放的训练。

7、建立术前访视评估和术后随访机制。

六、提高用药安全。

1、注射药、静脉输液、消毒液必须严格分开放置,标识清晰;看起来或听起来类似的药物分开放置;手术室不得存放不能直接使用的高浓度外用药物,包括消毒剂。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手术台上所有的药物、盛药物的容器(如注射器、杯子、碗)必须有明确的标签、标签上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

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示前,不可加第二种药物上台。

4、所有麻醉药物、台下用药必须粘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如24小时内不使用,注明有效期,如在24小时内失效的药物,注明失效时间),并有准备/抽取药物者与核对者签名。

5、每台手术病人设立术中输液卡,记录输液时间、输液名称、量、及加入输液中的药物名称、剂量,双人核对并签名

七、手术植入物安全。

1、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

建立外来器械及手术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假体,同时必须具备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税务登记证。

2、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小时前送到手术室,手术室接到器械后必须重新清洗、包装、灭菌。

3、植入物的每一灭菌循环,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且为阴性时方可使用。

4、一般情况下快速灭菌、等离子灭菌均不能用于植入物灭菌。

当出现紧急情况(如突发性创伤性病人需要骨钉、钢板等)时应记录备案后,才能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待监测结果出来后也需追踪记录在案,记录保证完个的追溯性。

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应视为特例,而不是操作常规。

对紧急情况必须分析提前使用原因和填写改进措施,以便日后改善。

5、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商、供应商。

以上资料一式两分,一份留病历(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或其它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设备科或药械科。

6、可吸收植入物,每个包装只可一次使用,开包后未用或用剩余部分,不可再包装使用。

例如:

可吸收吻合器、可吸收闭合夹。

八、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

1、标本储存间应具有独立功能,有专人负责标本留置的监测和保管。

2、设立手术标本存放专柜,建立标本留置、送检的制度及操作流程。

3、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严防丢失或弄错标本。

对不用送检的标本,按病理性废弃物处理。

4、标本袋外粘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病人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名称及留置日期。

5、冰冻切片或需要新鲜活体组织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密实袋或干净容器中,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病人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的名称、数量,连同病理单及时送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做好签收手续,立即送检。

6、建立标本送检登记本,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应有双人核对并签名,专人定时送检。

九、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

1、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专人保管、维修,建立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

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2、手术需要同时使用两支电刀笔时,必须使用两台电刀机;手术台上应备有绝缘胶套筒,以备电刀笔不用时存放。

3、对护士进行电外科原理、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等相关的理论及操作培训。

4、对体内存放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钢板等)、人工电子耳蜗、脑部深层刺激器、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病人,应使用双极电凝器。

5、使用电外科设备后应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十、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1、新建、改建和扩建手术室,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相关法规,根据功能区域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各区域之间有清晰的标志,不同区域之间应设隔断门。

2、手术器械应集中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无集中处理的手术室,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卫生部2009年《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

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应进行消毒;被阮毒体、气性坏疽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有特殊处理流程。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或手术开始前0.5-1小时内输注完毕。

4、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医务人员在以下6种情况下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接触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转到干净的部位;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

疗器械)后。

5、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6、对特殊感染和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手术安排和术后手术间和用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7、手术病人皮肤准备时,毛发不宜在术前日去除,应在手术当天去除,毛发的去除最好用电动发剪。

根据手术病人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8、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人工关节、人工椎体,钢板、螺钉、髓内钉、人工血管、人工晶体等手术, 手术室洁净度应达到百级以上的标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净面积应不小于40 m2。

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压疮的定义

压疮是体重的承受面与骨隆突之间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最早称为褥疮,现称压疮或压力性溃疡,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床的病人,也可见于坐位或使用外科整形装置的病人。

二、压疮的分期

1、期压疮的特征:

病理损害仅累积皮肤的最表层-表皮层,临床表现为不能消退的皮肤红斑,但皮肤仍保持完整。

2、期压疮的特征:

病理损害累及真皮层,但未累及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为皮肤浅溃疡(表皮部分或全层缺损,皮下组织未受损。

3、期压疮的特征:

累及皮肤全层,但筋膜未损;临床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如的局部深溃疡,伴有或无临近组织的损害

4、期压疮的特征:

病理损害深及筋膜、肌肉及骨骼;临床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如,伴有肌肉、骨骼等组织的广泛性破坏,向下潜行可又窦道形成。

三、压疮的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骨隆突处。

四、手术室压疮的影响因素

1、手术体位(强迫体位)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截石位。

2、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易发生压疮,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发生率为21.2%。

3、麻醉因素低氧血症;灌注用药:

麻醉剂、血管活性药、阻滞剂。

4、不当的护理操作。

5、体温变化和温湿度刺激。

五、预防患者压疮的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术前访视病人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伴随疾病,营养状况,以便评估患者将手术中访视压疮的概率。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再检查一遍皮肤情况。

2、评估手术方式,手术体位,手术时间。

3、准备手术所需用物,包括体位床,体位垫。

4、病人的心理护理。

5、手术中皮肤温度的护理。

六、预防压疮的注意事项

1、巡回护士要有责任心,每隔半小时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对病人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观察,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导致局部血运不良。

2、手术过程中负责提醒术者减少对患者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和摩擦力。

3、术前把穿弹力袜病人的袜子脱下检查皮肤状况,避免有皱褶对皮肤造成压力。

4、由于手术时间过长,需要交接班时,要求两位巡回护士一起对病人的体位情况进行全面的巡查,必要时留有阶段签字。

5、手术结束后认真检查病人全身皮肤情况,如实仔细写清与病房的交接本内容。

如发生压疮及时把病人信息登记在科内。

如发生压疮及时把病人信息登记在科内的压疮登记本上。

6、医护人员搬运病人时应避免托、拉、拽等动作。

7、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对病人的各种再灌注治疗。

手术室护患沟通技巧

一、沟通

沟通时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

二、非语言沟通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时通过自己的仪表、姿势、动作等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交流工具,是一种伴随有声语言为实现实际功能的辅助性语言。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要用美好的有声语言,还要以动人的举止在护患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的桥梁,来增进护患关系。

1、仪表是一种服饰语言,着装艺术直接反映出人的形象和情操,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手术室护士术前下病房访视病人时,要着装整洁,穿工作服、工作鞋、带工作帽、佩戴工作牌,发部过肩,不可浓妆艳抹、披头散发、衣冠不整,进入手术室后,要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工作鞋、戴无菌口罩、帽子。

要知道护士的仪表,对病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应,护士端庄淡雅、亲切、大方能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反之将使病人拒拟于千里之外,失去护患沟通的第一良好印象。

2、常用和最有效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

真诚的微笑对病人极富感染力,病人焦虑的时候,我们面带微笑与其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安慰,病人恐惧不安时,我们镇定、从容不迫的笑言会给病人安全感,因此,我们面对病人时要面露微笑,并笑得自然、大方、亲切,这样病人才可接受你、信任你、依赖你,从而消除顾虑,畅开心扉向你倾诉,让一切不安与恐惧融化在微笑中。

3、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最能倾诉感情,眼神的千变万化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经常与病人保持目光接触,也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尤其是手术室护士,手术当中始终带着无菌口罩和帽子,病人看清的唯有我们的两只眼睛。

因此,当我们与病人交流时,要注视病人,目光亲切、温和、自然。

4、在交谈中所采取的姿势通常有两种,站和坐。

而手术室护士基本以站姿为主,站着说话时,站要站正,别摇来晃去,斜肩弓背,术中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