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95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1.docx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1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在中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维护各民族团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在多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我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课堂教学:

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主要渠道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保障。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学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设置专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同时发挥各学科优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一)开设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有关专家统一编写,该课程在引导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地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

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应保证10~12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普通高中每学年应保证8~10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

  为保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各级教育部门还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的评估内容中,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范围,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同时,中小学也要把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或学生成长记录册。

  为优化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程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应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教学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法、演示法、放录像、讲故事、参观访问等)进行教学。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实践证明,通过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也能大大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效果。

  1.语文学科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表现民族大团结的课文。

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以及各民族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

如,《难忘的泼水节》、《菩萨兵》、《亲人》。

一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关系。

如,《草原》中的蒙古包、奶茶、手抓羊肉和举杯敬酒、套马、摔跤等表现了蒙古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中学语文课本,如《向沙漠进军》、《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等也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语文教师只要勇于探索,深挖教材,准确把握住语文知识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能使学生于“润物细无声”处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利用政治课实施民族团结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相关单元的教学内容直接与民族团结教育相关。

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

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政治课教师还可结合本校的创办历史,说明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去体会和认识。

  3.历史学科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库,教材中随处可见关于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讲述各民族英雄人物对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人物的故事。

例如,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

此外,还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讲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这样既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4.通过地理学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透过地理教学可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拓宽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思路,搞好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课中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资源分布、人文景观等,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5.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简单易学,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竞技性,又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

有条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从每周3节体育课中拿出1节课专门开设民族体育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开展不同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可根据各地实际创编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格的民族健身操。

还可创编将民族艺术与民族体育融为一体的民族舞。

此外,还可根据各族学生实际,将武术、太极拳、摔跤、空竹、拔河、蹴球、跳竹竿、抛绣球、陀螺、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内容。

有条件的地区每学期还可举行全校性民族体育运动会。

事实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体质,充实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又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6.音乐课充分利用民族音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

“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民族音乐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强化学生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风格独特的民歌,还有各种民间舞蹈、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宝藏。

在音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动听的民族歌曲、民族乐器,学习优美的民族舞蹈,能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接受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从而达到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的目的。

  7.在美术、劳技学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在美术、劳技课上可以开展与民俗关系密切的剪纸、泥塑、刺绣、雕刻、蜡染、编织、木偶、皮影、绘画等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制作活动,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创作作品并进行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学科教学是中小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能使学生受到全过程、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民族团结教育。

  二、实践活动:

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手段

  民族团结教育要有效开展,既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指引作用,更要突出实践体验的育人作用,二者不可或缺。

长期以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知识性灌输多,体验性活动少;临时性教育多,持续性教育少”的特点。

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效果,除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外,还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一)利用主题班(队、团)会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素养的有效形式。

中小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开展相应的主题班(队、团)会,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

每学期各班可召开“风俗情、团结风、民族魂”、“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各族同胞手拉手”等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还可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实践证明,主题教育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各民族学生创造了交流机会和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领悟到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二)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1.营造浓郁民族文化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校园环境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优美高尚的学校文化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能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

因此,要想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效果,中小学还需注意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资源的挖掘,想方设法创设富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立体化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做到时时、处处有渗透,教育渗透途径自然、合理、得体。

这样,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民族风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教育。

  

(1)充分利用校园每一个角落,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起到教育引导和熏陶作用。

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展板、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园地、建筑物等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文化载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大力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小学可利用校报校刊宣传民族知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民族团结歌曲,利用校园电视台播放民族团结宣传片,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校园网介绍各民族的地域分布、风土人情、语言特点、文化艺术等知识。

  (3)有条件的中小学可设置“民族陈列馆”(或陈列室),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人文景观、国家的民族政策等内容。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渠道。

中小学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把民族团结教育融于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1)中小学每周星期一在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全体师生可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同时,在每周升旗仪式时可举行“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

  

(2)各校结合每年“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广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汇演活动。

通过民歌传唱、经典诵读、民乐合奏、中华武术、中华民乐、健美健身、双语才能展示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凸显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

  (3)围绕“12个一”,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

中小学可根据学校实际,选择性地在学生中开展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学画一幅民族特色的画,看一部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影片,制作一件有民族气息的工艺品,听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报告会,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或讨论会,写一篇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章,办一期民族团结教育板报,举办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比赛(如诗朗诵、手抄报、黑板报、演讲、歌咏、绘画、手工制作、征文比赛等)。

  (4)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看《形势教育大课堂》、《共和国成长的故事》等专题系列片,并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5)有条件的中小学可在校园举办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书法、民族风俗等主题展览活动,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开展互动式学习交流。

  少数民族中小学可结合各民族地区特有的风俗和民间传统节日(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蒙古族那达慕节、傣族泼水节等)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并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

  (6)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小学日常生活中。

列宁曾经呼吁“铲除民族之间的种种隔膜,使各民族的儿童在共同的学校里打成一片”。

为了消除民族隔膜,促进民族团结,民汉学生混合的中小学可积极推进民汉学生合班、合住,并鼓励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过少数民族节日。

汉族地区中小学师生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生可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也可举行民汉师生联欢、民汉学生互学语言等活动。

通过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增进校际之间和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中小学还可以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有条件的地区可从当地民族博物馆邀请研究员为学生举办《民族历史》、《少数民族发展史》等专题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到中小学做形势报告,让青少年深刻了解国际社会中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实质和危害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或艺术活动,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三)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

  除了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外,中小学还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城市中小学应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到偏远的乡村学校体验生活,或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失学儿童进行“献爱心”活动;民族地区中小学可组织学生走出去调查采访,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等专题实践活动。

民族地区中小学可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队,让学生结合实际,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到社区、公园、少数民族企业、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向群众作宣传,让他们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知识和重要意义,共同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成就,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

  2.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

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感受。

组织师生开展与民族学校、民族学生互访、结对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的了解,强化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