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74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docx

初三上第一次月考

2013-2014学年初三上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旁骛(wù)扶掖(yē)腆着(diǎn)涕泗横流(sì)

B、拮据(jié)汲取(xī)骈进(pián)锲而不舍(qì)

C、栈桥(jiàn)阔绰(chuó)狡黠(xiá)面面相觑(qǜ)

D、腻烦(nì)侥幸(jiǎo)妖娆(ráo)恪尽职守(k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藻饰乃凝于神段章取义孜孜不倦

B.喧嚷兼而有之孤军奋战味同嚼蜡

C.褴褛敬业乐群恼羞成怒强聒不舍

D.嬉闹狂妄自大廓然无累弥留之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C.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D.刘翔在2012世界田径钻石联赛尤金站110米栏的决赛中,一马当先,轻松夺冠。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鸟儿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B、舞!

舞!

舞!

狂野的铜梁龙,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人叹为观止。

(赞美舞动的铜梁龙美到了极点)

C、家的味道就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竹筷轻轻一挑,那浓稠的黑芝麻糖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舔上一口,暖透心田。

(形容黑芝麻糖汁急速地往外涌)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己用心裁剪)

5、(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

B.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

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6、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①合川区委、区政府高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②着力实施了合川区“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③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④影响民生的突出逐步问题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后加上。

(3)第③处搭配不当,可将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调整到后面。

7、阅读下面新闻,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中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其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代表作包括《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等。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8、综合性学习(8分)

重庆旅游的主题宣传语是什么?

重庆欢迎你?

魅力之都?

……据了解,自今年6月以来,一个更加具有鲜明特点的主题宣传语——重庆,非去不可”,已经得到了市民广泛认可,并在央视频频亮相。

市旅游局说,这句话现在已经申请了注册商标,正式成为重庆市的旅游宣传口号。

(1)你认为“重庆,非去不可"这则宣传语好在哪里?

请分析至少两点妙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示例,给外地人推荐一个到重庆后“非去不可”的地方,要求语言简炼优美,能鲜明突出景点特色。

(4分)

例:

推荐地点——三峡博物馆

理由:

它收藏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9、默写填空

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③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概括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提示自己和征夫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日: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日: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填空。

(2分)

《陈涉世家》选自,它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

鲁迅赞誉为“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会天大雨

(2)失期,法皆斩

(3)死国可乎(4)为天下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14.这次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

如果没有这个导火索,陈胜、吴广还会起义吗?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失败不是成功之母(20分)

阿元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

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②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

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

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

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

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

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

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④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

功之母。

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⑤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

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

“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

”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

“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

”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⑥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⑦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⑧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⑨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

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

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给我吃。

  ⑩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汉的开国皇帝。

   ⑾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让否定这句名句,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15、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

(4分)

16、认真阅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7、第⑧——第⑩段为我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3分)

18、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4分)

致命:

挡箭牌:

19、本文主要采用了那种论证方法?

(3分)

20、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据“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二)阅读《一个走运的人》,完成21-24题。

(20分)

一个走运的人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

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

”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

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

她又说:

“真走运啊!

”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

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吗?

”她问,“真的有?

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

”我说。

“是啊!

是啊!

”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

“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

”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

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

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2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

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4分)

第一件事:

“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

“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分)

2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2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

请说明理由。

(4分)

四、写作(55分)

25、请以“我不再为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否则扣分。

 

合川区渭溪中学2013-2014学年初三上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D2.A3.B4D5.B(1——5题各3分)

6、(4分)

(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高度”或“十分”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四大”后加上“行动”或“工程”。

(3)第②处搭配不当,可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逐步”调整到“问题”后面。

7.(3分)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8.

(1)(4分)语言简洁明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鼓动性强,刺激前去一游的期望。

(2)(4分)推荐地点—红岩展览厅;理由:

它展示了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体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信念。

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一)古诗文积累

9(10分.每横线处1分,错1字该横线处不得分)

①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二)文言文阅读(15分)10.(2分)《史记 陈涉世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1、(4分,每空一分)

(1)适逢,恰巧遇到

(2)延误(3)为……而死(4)通“倡”首发

12、(4分,每句两分)①天下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经很长时间了。

(天下百姓长期受秦王朝统治,痛苦不堪。

②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13、(2分)C

14.(3分)这次起义的导火索是戍卒在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

(1)会起义,因为戍卒在赴渔阳遇雨失期仅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残暴的秦朝统治存在,就有起义的必然性。

(2)不会起义,或者说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起义,因为惧于秦朝统治的残暴。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能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15、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需要的条件是:

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4分)

16、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3分)

17、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3分)18、致命:

可使丧失生命。

(2分)挡箭牌:

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2分)

19、举例论证(3分)20、D(3分)

(二)(20分)21.(4分)第二件事:

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

“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每件事2分)

22(6分)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

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

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

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

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真走运!

”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以上五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3.(6分)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

②示例一:

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

示例二:

运用象征手法(1分)。

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

(意对即可)

24.(4分)答案示例一:

我喜欢“香樟树下”。

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分),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答到一点即可)。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

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2分):

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2分)。

第16题的解析:

我们先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说明人们作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作者论述和失败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四段总结得出结论,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第五到第十自然段分析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所以说本文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这一句话展开议论的,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又设立了两个分论点,一是失败转化为成功需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二是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