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980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Word格式.docx

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列入了政府财政预算,年度财政预算的长效机制保障了这一政策的持久性。

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对星光敬老协会的扶持上,每年财政预算用于支持722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其运作和开展社会动员工作。

另外,政府还投资硬件设施建设,帮助其开展老年人的专业照护工作和老年大学的研究工作。

政府还投资建设区、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年要补贴一定的运作经费。

第二,非营利组织运作。

宁波市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于2003年6月成立,是自愿结成的、从事为老龄人群服务的地方性群众团体,属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在海曙区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中,敬老协会是个中心环节,是连接政府和社会的纽带。

协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其社会联系的广泛性作用,和社区实现联动,运作政府为全区高龄、独居、困难老人购买服务的活动,大胆探索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新路,引导老年人个人购买服务,开辟发展老年产业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养老资源,达到社会广泛参和的目的。

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是在国内较早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非营利组织。

海曙区将居家养老公益项目委托给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运作,敬老协会下属分支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社具体承担了购买服务的运作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审定需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

海曙区政府制定政策时,确定服务对象应该是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的社区没有上门去实地摸查情况,只是把已有的往年数据提交给敬老协会,这样的信息就不能保证政府的钱花在最需要花的地方。

为此,敬老协会经过逐户上门审核、摸查情况,最后确定近600名高龄、独居、困难老人能够获得政府为其购买的服务,为政府的政策增加了公信力。

确定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

服务的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每一个老人的具体服务内容由服务员和老人根据需要来确定。

敬老协会将居家养老服务定位为关爱、真诚、沟通、服务。

其中,关爱老人是出发点,实施优质服务是落脚点,真诚、沟通是关联点也是核心。

对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

居家养老服务社每天都有两名工作人员深入各社区,到老人家中对服务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追踪,听取老人的意见,以保证服务质量。

服务员每天要将服务的内容记录到服务手册中,老人还要认可评定。

培训居家养老服务员和结对上门服务的志愿者。

服务员是依托社区确定的,是一些下岗、失业的困难人员。

人员均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822案例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岗。

敬老协会专门组织培训5天,培训内容包括:

思想道德教育、基础知识(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等)、基本技能(老年常见病的发现、护理等)、宁波地方习俗及方言、家政服务等方面内容。

敬老协会特别强调服务员要掌握老人的心理规律,建立起亲情服务理念。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在政府预算拨给敬老协会之后,敬老协会依托于社区来组织运作,敬老协会每两个月一次,提前把居家养老服务员的工资划拨到社区,在服务员给老人服务后,每月到社区领取工资。

敬老协会每天深入社区检查、监督服务情况,如果发现服务没有到位,下一次再拨经费的时候,敬老协会从经费中扣除相应的部分。

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运作单位,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不断扩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边界,深化服务的内容。

为了满足24小时托老护理需求,2006年成立了全天候专业护理机构居家养老照护院。

为了动员社会参和,弥补政府购买1小时服务的不足,2007年还成立了全国首家区级义工招募服务中心。

第三,社会参和。

围绕居家养老工作,星光敬老协会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社区现有资源,不仅大大节省了政府的支出,而且提高了社区资源的利用率。

发动社会参和包括利用老年人资源,建立起居家养老义工服务模式。

敬老协会的志愿者、义工和老年问题的研究员基本上是老年人,他们一方面在帮助别人养老,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帮助别人实现自我养老。

2005年3月7日,海曙区的义工开始上门为老人服务。

通过敬老协会这个平台,社区中的低龄老人先报名登记,由星光敬老协会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发给居家养老义工服务卡,持卡者方可上岗从事为老服务。

2007年6月,全国首家区级居家养老义工招募服务中心在海曙区成立,义工招募中心作为区敬老协会的分支机构,在协会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义工招募中心是为广大公民提供参和为老服务的载体,它的成立提高了海曙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化程度。

中心向全社会招募义工后进行培训,实行的是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的互动运作。

截至2008年元月,海曙区有1085名义工获得居家养老义工服务卡,共为800余位独居、困难老人服务,基本上解决了海曙区全区的所有高龄老人的护理问题,从而也带动了义工银行的兴起。

义工银行制度是按服务今922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天、享受明天的思路来制定的,敬老协会将义工的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存档,当该义工本人有需求时,可提出申请,由协会统一调度其他义工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区敬老协会会同社区居委会,在听取服务对象及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a、b、c、d四个档次评定其服务质量,逐一记录义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统一入档。

若干年后,当义工本人需要服务时,可提出申请,由协会统一调度其他义工为其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星光敬老协会在发动义工的基础上,还积极动员企业和个人为老人购买服务。

第四,两走的服务方式。

所谓走进去就是对一些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门的服务人员走进老人的住所,提供上门服务。

走进去服务的各类主体包括: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每天1小时的上门服务;

社区义工上门服务,通过低龄义工走进高龄独居困难老人的家中服务,基本上解决了海曙区全区的所有高龄老人的护理问题;

老人个人购买服务,从2005年10月起,海曙区在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之后,又在全区范围内推出自费购买养老服务,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低偿、优质的养老服务;

企业购买服务和社会认养服务,通过企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来弥补政府的资金不足;

全天候照护员,海曙区于2006年成立了居家养老照护院,培训照护员,照护员可以上门到老人家中进行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

81890紧急服务热线解决了居家老人的紧急救助问题。

所谓的走出来就是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

老人走出来的载体有: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托中心)。

日托中心为老人提供日间的各种服务,包括日托、就餐、康复、休闲娱乐、学习等,许多社区通过创造条件,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老人的日常活动空间;

义工银行,低龄老人可以参和社区的义工组织,通过义工银行为将来的居家养老提供保障;

各种老年民间组织,许多社区成立了独居老人联谊会、高血压保健交友俱乐部、糖尿病保健交友俱乐部等组织,为老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

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提供测量血压等免费的老年医疗服务。

点评海曙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1)政府职032案例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能履行方式新。

在养老问题上,海曙区政府不再直接介入、大包大揽,而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寻求和公民社会进行合作,政府在只扮演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者和购买者的角色的情况下,有效地履行了政府职能。

(2)运作载体新。

海曙区人民政府并未涉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是通过一个新的载体非营利组织星光敬老协会来进行运作,有效地发挥了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的生力军作用,同时在政府和社会之间设立了一个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

(3)社会动员、社会参和方式新。

此项目实行义工银行的激励机制,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以老养老服务方式,吸引了广大公民特别是低龄老人的参和。

海曙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具有三个特点:

(1)社会参和度高。

有能力的个人、企业可以以购买服务、认购服务的方式参和进来;

生活、就业困难的人员可以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员;

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可以以义工的方式参和进来,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了社会资源。

(2)覆盖面广。

这一政策几乎覆盖了老人群体的方方面面。

符合政府购买服务条件的高龄、独居老人可以享受每天1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

每天1小时服务时间不够的老人可以通过企业和个人认购服务等方式享受更多的服务;

大量独居、困难但又不够政府购买服务条件的老人可以享受义工上门服务;

条件好的有购买能力的老人可以选择个人购买服务。

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到日托中心活动;

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入住全托性质的居家养老照护院。

独居老人遇紧急情况可拨打81890一键通电话机求助,等等。

(3)以社区为依托,提倡亲情化服务。

以社区为依托是海曙区购买居家养老项目的一大特色,社区为星光敬老协会提供符合政府购买服务条件的老年人对象名单,在下岗失业困难人员中推荐、落实上门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中心场地、设施、服务等。

同时,提倡亲情化服务是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项目的又一特色。

服务员和老人同住一个社区,服务内容不仅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更重要的是包括精神、情感方面的服务,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果。

海曙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海曙区的老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极大提高,幸福感普遍增强,特别是那些最难发出声音、可能为人们所忽视的高龄、独居、困难的老年人得到了实惠。

(2)政府养老成本显著下降,政府公信力极大提高。

通过这项制度创新,海曙区政府每年只需支出一二132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百万元,就能履行传统养老机构需要支出三四千万元才能履行的职能,同时丰富了养老服务的方式,改善了养老服务的质量,政府公信力极大提高。

(3)培育了公共精神,增进了社会和谐。

这种模式培育了基层社会的参和,提高了公民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使老年人在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的同时,也希望能为社会尽微薄之力。

[案例来源:

吴玉霞《创新政府履行方式,构建新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宁波市海曙区的案例研究》,载俞可平《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2

【篇二:

入选评语:

武汉市蔡甸区始终将养老事业作为德政、惠民工程来抓,依托区内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自身条件,全局规划,产业互动,着力打造华中地区健康养老之都。

现在已经建成一个集休闲游憩、商务度假、时尚居住、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型滨湖新城。

同时,该区以生态城建设为引领,放开土地政策,放宽投资渠道,共吸纳了300亿元资金,吸引了中国健康谷、侨亚社区、合众人寿健康社区、同济健康社区等养老机构入驻,形成了集生态、科学、便捷等养老必需的完整的生态养老产业链。

2、

江苏如皋

“公建民营”走出公办养老新路子入选评语:

江苏省如皋市民政局在如皋市社会福利院大胆探索,试点推进公建民营模式,改建为医养结合型的博爱康复护理院,并取得了成功的试点经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博爱康复护理院的建成有力推动了如皋市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盘活公办养老机构闲置资产探索了一条成功的新路子。

3、

浙江金华

“统分结合”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入选评语: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以“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为主要思路,采用统分结合模式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一是在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上,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相结合的统分模式;

二是在服务中心的布局运营上,实行“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目前已建成养老照料中心288家,服务老年人4万余人,覆盖全区2/3老年人口。

在“家庭养老”面临巨大现实压力,浙江金华市以及机构养老模式难以广泛覆盖的现实情况下,统分结合模式符合国情实际,较好地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4、

河北卓达

“三加三”全龄化健康享老智慧社区模式入选评语:

河北卓达集团致力打造“卓达养老”模式核心竞争力及“卓达养老”银发族养生照护系统标杆。

经过10年探索,独创了由“健康、养生、享老”软服务和“居家、社区、机构”硬体系构成的“三加三”全龄化健康养生享老智慧社区模式,并成功导入了相对成熟的台湾“智慧化照护”模式,让老人获得更好的照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卓达养老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发的卓达太阳城项目中予以落地及使用,成为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5、

上海“老了吧”

开创互联网智能养老新模式入选评语:

“上海老了吧”公司以养生科技结合互联网思维,使用020(线下整合+线上平台),构建互联网智能养老产业链,融“养老、养生、养心、养性”于一体。

通过科技智能手环和移动终端使老人和家属无缝对接,能使儿女第一时间了解父母状况,送达关爱,为不同需求老人提供家政、医疗、出行等便利服务,开创互联网智能养老综合服务模式,令人关注。

6、

山东钟冠

以海洋产品为核心构建健康养生产业链入选评语:

钟冠以健康文化为内核,经过多年的探索,从产品理念、生产环节、养生养老文化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通过产业化运营高质量的原生态海洋产品,同时跟产业链进行联盟,用一系列文化项目搭建中老年人养生平台,倡导中国五行养生理论,让新生代的健康养生文化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构建起了新型养生养老产业模式。

7、

北京厚德宗兴

8、

湖北侨亚

机构养老现代化、社区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信息化入选评语:

湖北侨亚集团将传统专业机构养老服务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起完整的机构养老现代化、社区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信息化的“三化”养老服务体系。

湖北侨亚从中国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开发和完善各类养老服务产品,为更为广泛的老年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的系统养老解决方案,创建了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武汉侨亚颐乐园老人村曾获“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称号。

9、

杭州“联众模式”

异地休闲养老促进城乡一体化入选评语:

浙江联众乡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在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村落,和愿意合作的村民签订协议,由公司出资按统一标准对他们的住房进行改建装修为“城仙居”。

房子的产权仍归农民所有,农民可任选两间居住,其余房间30年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则归联众公司所有,期满后归还村民。

投资者可以定期或是长期居住,也可以请联众公司代为出租,获得租金收益。

在杭州和上海,已有不少老人成为“城仙居”的住户;

而不断到来的城里人,又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提高收入的希望,“联众模式”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10、

山东盛泉

开创国内养老上市第一股入选评语:

2013年5月8日,荣成盛泉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这是山东省首家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上市的企业,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家以养老产业为主业挂牌上市的企业。

挂牌上市打开了养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对全国养老企业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对促进养老事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来自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