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88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docx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

高考知识清单(化学)

一、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要联系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1、化合价有升必然有降,在进行有关计算时注意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在考虑电子转移时,要么看化合价升,要么看化合价降;涉及多步氧化还原反应时,充分运用电子得失守恒,一般用电子传递方法求解。

2、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题给条件,在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注意应用三步法:

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荷数相等、原子个数相等

3、注意重要的规律:

剂>物、强者优先、不交叉特别注意概念的考查和电子得失数目的考查

4、关于H2O2:

如果只作氧化剂,其还原产物为H2O(SO2+H2O2=H2SO4除外),1molH2O2得2mole—;如果只作还原剂,其氧化产物为O2,在方程式中H2O2和O2的系数相同,1molH2O2失去2mole—。

5、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各微粒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二、离子方程式判断:

对熟悉的方程式直接判断;对不熟悉的方程式,一般判断步骤为:

看电荷、原子个数、是否该写成离子形式、注意量的关系(一律以少量或不足量为标准)以及其他限制条件。

如是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还要注意电子得失守恒。

三、离子共存:

1、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单项淘汰;

2、注意以下问题:

①有色离子;②常见的强酸;③常见的强碱;④某溶液中的c(H+)或c(OH—)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的区别;⑤其它条件,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3、在解离子推断题时,注意用现象肯定一些离子同时就可能要否定一些离子,另外注意有些离子可以用电荷守恒关系判断,还要特别注意有其他量的关系。

4、最常见的白色沉淀为AgCl、BaSO4(它们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

5、CuS、Ag2S、Pb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有H2S+Cu2+==CuS↓+2H+发生。

6、中学化学中只有AgNO3是易溶于水的银盐,其余银盐要么难溶于水,要么微溶于水。

7、和H+不共存的离子:

OH—、弱酸阴离子、弱酸酸式阴离子

8、和OH—不共存的离子:

H+、弱碱阳离子、弱酸酸式阴离子

9、常见的完全双水解

四、能量变化

1、常见的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2、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离子水解、Ba(OH)2•8H2O与NH4Cl反应、制水煤气、C与CO2反应、N2与O2反应、N2O4

2NO2等)

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物质的状态(s、l、g、aq表示的意义)以及热量数值的正负号

4、△H的比较要考虑正负号,中和热、燃烧热不包括正负号。

5、燃烧热的标准:

1mol、稳定氧化物(C的氧化物为CO2气体、H的氧化物为液态水)

6、中和热的标准:

稀的酸与稀的碱溶液、1mol水;注意浓溶液、弱酸或弱碱与57.3KJ/mol的关系。

7、注意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其热量是表示完全反应所体现出的变化值。

8、化学反应的△H==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

9、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仪器、步骤、误差分析等)10、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

五、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定律

1、注意以下几点:

物质的状态;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涉及气体的体积,要注意温度和压强;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注意电离和水解。

2、关于阿伏加德罗定律,理解透彻三个公式:

六、关于分散系

1、胶体:

胶粒的带电规律;胶体的电泳;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胶体可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2、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液密度计算公式:

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在回答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容量,如500mL容量瓶;在溶液配制实验中,计算所需固体或液体的多少时,注意容量瓶的规格。

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常见的10电子、18电子粒子。

如有多种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时,一般先考虑10电子的微粒;一种元素可分别与多种元素形成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时,该元素一般为氢元素,所形成的分子一般为CH4、NH3、H2O、HF。

2、关于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方法:

化合价的数值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

3、周期表的结构:

各主族的分布,元素名称,符号;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规律(分左、右)

4、同族金增非递减,同周金减非递增的含义5、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别方法

6、元素正常化合价的奇偶性与该其所在的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序数的奇偶性一致。

7、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具有相似性,但常见的CO2和SiO2除外。

8、注意离子的“阴前阳下,径小序大”意义

9、电子排布式(简化的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尤其注意Cr、Mn、Fe、Cu。

电子排布图的书写

10、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的含义11、s电子云、p电子云的形状

1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变化规律(注意第一电离能的反常)

13、σ键比π键牢固,一个共价键中必然存在一个σ键,剩余的是π键

1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15、判断离子化合物中有无共价键的方法;判断化合物中有无非极性键的方法。

电子式的书写(注意类盐)

16、关于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常见的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

CO和N2,CH4和NH4+,CO2和N2O、SCN—,SO2和NO2—等,注意离子的价电子数的确定

17、σ键的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18、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a—xb)注意离子的中心原子

19、杂化类型的判断:

价层电子对数=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1)杂化轨道数=4,则为sp3杂化:

四面体(或正四面体)、三角锥形、V形。

(2)杂化轨道数=3,则为sp2杂化:

平面三角形(平面)、V形。

(3)杂化轨道数=2,则为sp杂化:

直线形

20、注意配位键、配位数21、一般情况下,强弱顺序:

化学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22、注意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23、四种类型晶体的判断方法、构成特点及熔沸点以及硬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24、几种常见的晶体结构、关于面心立方晶胞、晶体结构的相关计算

25、常见的正四面体型:

CH4(SiH4)、CCl4(CX4)、金刚石(晶体硅)、NH+4、P4等。

26、金刚石、石墨、SiO2、SiC、P4等晶体中,原子数与价键数的比例。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高压大、物浓催化速度快)。

2、化学平衡的判断方法(本质:

一方向二大小;现象判断:

总量、分量、密度、摩尔质量、颜色等)

3、平衡的移动方向与速率的增大、减小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正、逆速率的相对大小有关。

4、平衡移动原理:

削弱不消除,理解其真实含义。

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变大。

5、平衡中的气体分数即为物质的量分数,改变温度或压强,平衡右移,则气态反应物的体积分数会减小,气态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会增加,分之亦然。

6、解平衡问题的几种技巧:

(1)极值法:

可逆反应不为0的原则

(2)分段思考法(3)放缩思考法(4)推理估算法

7、平衡图象的分析:

定一议二,温高压大、先拐先平。

8、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正逆反应的K的关系;K只随温度而变。

9、等效平衡的分析

(1)定温定容:

分不等体积反应(与标准对应相等-绝对)、等体积反应(与标准的比例相等-相对)

(2)定温定压:

与标准的比例相等-相对

(3)相对等效即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对应相等;绝对等效还包括物质的量、质量、浓度、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

九、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越强越电离、越热越电离、越稀越电离);盐的水解(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越热越水解、越稀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同浓度的强酸和弱酸,pH(弱酸)>pH(强酸);同浓度的强碱和弱碱,pH(强碱)>pH(弱碱)

3、同pH的强酸和弱酸,c(弱酸)>c(强酸);同pH的强碱和弱碱,c(弱碱)>c(强碱)。

在解题时特别注意题中给的是溶液的pH值还是其物质的量浓度,如果给的是pH值,则与其几元没有关系。

4、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Na)、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酸性氧化物、NH3、电解、水解均促进水的电离。

5、溶液稀释,离子浓度的变化:

不是所有离子浓度都要减小。

任何溶液稀释都不可能变性。

6、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电离程度相当于弱电解质的转化率)

7、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弱离子的水解程度不一定增大(水解程度相当于弱离子的转化率)

8、常温下,pH之和为14的酸碱等体积混合,谁弱显谁性。

注意谁弱显谁性和谁强显谁性的适用前提。

9、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弱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理解、应用

10、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常数(Ksp)表达式及应用。

判断两种离子是否形成沉淀,如Qc>Ksp,则沉淀,如Qc<Ksp,则沉淀溶解,Qc采用Ksp的公式进行计算。

11、所有的平衡常数均只与温度有关,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要结合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平衡常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例外,如Ca(OH)2。

12、相同条件下,同浓度溶液pH大小的关系

13、溶液加热蒸干后灼烧,所得产物的判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4、完全双水解和部分双水解

(1)判断:

看水解的产物是否可以反应,如反应,则为部分双水解;如不反应,则为完全双水解)

(2)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分清是部分还是完全

(3)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发生部分双水解可以共存。

15、水解产物的判断、方程式书写的技巧

(1)中学化学中可以水解的物质类别有:

①有机物(卤代烃、酯、二糖或多糖);②有弱离子的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③类盐(如CaC2、Mg3N2、CH3CH2ONa等);④其他物质(如ICl、PCl3等)

(2)产物判断:

要水解的物质中,带正电的部分结合水中带负电的—OH或OH—;带负电的部分,结合水中的H或H+。

根据带电的多少来决定结合—OH或H的个数。

(3)方程式的书写:

如Mg3N2、ICl的水解Mg3N2+6H2O==3Mg(OH)2↓+2NH3↑、ICl+H2O==HCl+HIO

16、HSO—3、H2PO—4一般是电离大于水解显酸性,其余弱酸酸式阴离子,一般是水解大于电离显碱性

17、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以Na2CO3为例)

(1)电荷守恒的特点是:

等式中集中了该溶液中的全部离子,且阴阳离子分别在等式的一边,离子前的系数与该离子的电荷数是一致的。

(2)物料守恒的特点是:

以该电解质组成中的原子个数的关系建立,该电解质溶于水中,无论它电离出的离子在溶液中以何种形式存在,其总数的关系是一定的,在表达式中没有c(H+)、c(OH—)。

(3)如果题中所给的表达式既不是电荷守恒、也不是物料守恒,则将该溶液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进行合并后再判断

18、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注意运用两弱(弱电解质电离、弱离子水解);三守恒

(1)单一溶液,运用规则时,注意离子的电荷数,同时分清主次。

(2)混合溶液:

分两步或三步考虑

①如果要反应,则看反应后的结果;②只考虑强电解质的电离;③根据题意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和弱离子的水解,最后综合分析大小

(3)正盐溶液中与溶液性质相反的离子,其浓度是最小的。

(4)如果题中的表达式只出现离子,则一般用电荷守恒表达式进行分析判断

19、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或完全反应是指按方程式关系反应完,谁也不过量,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盐的问题。

要酸碱溶液反应后呈中性,有可能其中有一种过量,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强弱。

20、在氧化还原滴定中,涉及有I2的滴定时用淀粉作指示剂;涉及KMnO4的滴定时,不需另加指示剂;指示剂一般是加在锥形瓶中的,在描述滴定终点时注意不要将现象叙述反了。

21、数据记录:

滴定管(小数点后2位);天平、量筒(小数点后1位);pH试纸(整数)

22、酸式滴定管量取:

酸性溶液、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量取:

碱性溶液

23、几种常见仪器是否有0刻度及位置:

量筒、滴定管、温度计、烧杯、天平

24、几个重要的定量实验

(1)中和热的测定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中和滴定,注意原理的应用,扩展到氧化还原滴定(I2与Na2S2O3、KMnO4与还原性物质的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25、注意实验的误差分析(尤其是仰视、俯视读数)

十、电化学

1、分清楚原电池和电解池,有外接电源的装置是电解池,否则为原电池;

2、弄清楚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特别注意电解池中的阳极);

3、串联电解时,确定一个电极后,所有的电极都能确定,每个电极通过的电量都相同;

4、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5、可逆电池的解答方式:

判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在充电时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反之也同样。

6、燃料电池的解答方式:

分析燃料燃烧后的生成物,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将其改为离子形式、可燃物失去电子在负极发生反应,助燃剂(一般为O2)得电子在正极反应,分析相关化合价,可知可燃物失去的电子数,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电荷和原子个数平衡。

O2在正极放电的电极方程式写法:

(1)酸性电解液:

O2+4e—+4H+==2H2O

(2)碱性或中性电解液:

O2+4e—+2H2O==4OH—

(3)固体氧化物熔融传导O2—:

O2+4e—==2O2—

(4)熔融碳酸盐:

正极O2+4e—+2CO2==2CO32—(O2—与CO2反应)

7、原电池、电解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确定正、负极或阴、阳极放电微粒(不一定是电极材料,得失电子均可称为“放电”,也可根据题中所给的总方程式判断)。

(2)写电极反应式:

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负、阳极放电微粒失电子,正、阴极放电微粒得电子。

(3)如果放电后所得的微粒还可以与电解液发生离子反应,则电极方程式中还要有电解液中的粒子参加反应。

(习惯书写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4)正、负极或阴、阳极电极方程式电子数可配成等同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不用等同,但单独书写某一个电极反应式时要化简。

(5)也可根据题中所给的总方程式和先写出来一极方程式相减得到另一极方程式。

(6)注意溶液中微粒放电顺序,但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题给限制条件进行分析

(7)知道阴或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与原理:

阴(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阳)离子自由通过,不允许阳(阴)离子和分子通过。

(8)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时,特别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中不能出现OH—,碱性溶液中不能出现H+;

9、在书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一定要注明“电解”,根据电极反应式书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时,如该离子由强电解质提供,则写成离子;如该离子由弱电解质提供,则写成化学式。

10、几个必会和熟记的电解反应方程式及电极方程式(惰性电极)

(1)电解CuCl2溶液

(2)电解熔融MgCl2(3)电解熔融NaCl(4)电解饱和NaCl溶液

(5)电解CuSO4溶液(6)电解AgNO3溶液(7)电解熔融氧化铝

11、电化学有关计算方法——紧紧依靠下列两个守恒关系以及pH换算:

(1)(溶液中离子)电荷守恒

(2)(两极)电子守恒

十一、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键、氮键、氧键、氢键、卤素原子键.......。

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最大化原则和奇偶性原则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的表示方法:

(1)表示有机物组成的化学式:

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

(2)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化学式:

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3)表示有机物结构的模型:

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2、各类烃的比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1)通式

(2)结构特点(3)物理性质变化规律(4)化学性质

(5)代表物(分子组成和结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碳的质量分数)

3、烃的衍生物

常见的官能团:

碳碳三键、碳碳双键、卤素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氨基

(1)溴乙烷卤代烃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2)乙醇醇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乙醇的工业制法(乙烯水化法、发酵法)、几种重要醇:

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化学性质:

消去反应的条件、结构要求;催化氧化条件、结构要求

与活泼金属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成乙酸)、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与HX取代、酯化反应)

(3)苯酚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4)乙醛醛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催化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的Cu(OH)2反应)

(5)乙酸羧酸(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几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

化学性质:

(弱酸性、酯化反应)、甲酸的特殊性

(6)酯(饱和一元通式)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注意断键位置和反应条件、注意酚酯和醇酯)

4、重要有机反应类型和涉及的主要有机物类别

取代反应

(1)烷烃或烷基:

光照条件下与X2取代;

(2)芳香烃:

①Fe(FeX3)条件下与X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②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水浴下的硝化反应;③在光照下与X2发生烷基上的取代;

(3)醇:

①与HX取代;②与含氧酸酯化;③分子间脱水;注:

醇与钠的反应可归入置换反应。

(4)酚:

①与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②与浓硝酸生成2,4,6-三硝基苯酚;注:

液态酚与钠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酯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6)羧酸:

羧酸的酯化反应(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7)卤代烃:

与NaOH溶液共热水解。

加成反应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包括含C=C、-C≡C-、-CHO、羰基、苯环的物质,具体如下:

(1)烯烃、炔烃:

与H2、X2、HX、H2O等加成;

(2)苯及同系物:

与H2加成;

(3)醛、酮、还原性糖:

与H2

(4)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与H2;

(5)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等。

说明:

一般饱和羧酸、饱和酯不发生加成反应。

(C=O键只限定于醛或酮的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

(1)特征:

①是含C=C双键物质的性质。

②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

(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烯、含C=C的其他类物质。

缩聚反应

(1)特征:

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和小分子物质。

(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①二元醇与二元酸②羟基羧酸 ③氨基酸   

消去反应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

醇、卤代烃(注意反应条件及对其结构有特殊要求)。

氧化反应

(1)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在催化剂存在时被氧气氧化。

(3)有机物被某些非O2的氧化剂氧化。

包括:

  a.能被酸性KMnO4氧化的是含C=C、-C≡C-、-CHO及部分含-OH的物质,具体包括:

烯、炔、油脂(含C=C)、苯的同系物、酚、醛、葡萄糖、部分醇等。

   说明:

饱和的羧酸、饱和的酯一般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b.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氧化的是含-CHO的物质,包括:

醛类、甲酸及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

还原反应含C=C、-C≡C-、-CHO、羰基、苯环的物质,包括:

烯、炔、芳香族化合物、油脂、醛、甲酸及其盐和酯、酮、葡萄糖、麦芽糖等。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羧酸与醇、无机含氧酸与醇、无机含氧酸与纤维素。

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1)反应特征:

有水参加反应,有机物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2)能够水解的物质:

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等

5、“四同”概念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研究范围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限制条件

结构相似

分子式相同

同一元素

质子数相同

组成相差—CH2—原子团

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中子数不同

(一)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种类异构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先写碳链异构,再写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考虑其它官能团种类异构。

(1)烷烃:

n<7的烷烃

(2)烯烃:

C4H8(3)烃的含氧衍生物:

C5H12O

(二)等效氢法判断、烷烃一取代物的种类

1、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H)等效2、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甲基上的氢原子(H)等效

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H)等效

附:

碳原子数≤10的烷烃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的是:

(填分子式)

4、烷烃基(—R)的种类:

甲基种,乙基种,丙基种,丁基种,戊基种

6、有机物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苯的同系物的命名、醇和卤代烃、醛、羧酸、酯的命名

7、有机物的燃烧

(一)气态烃燃烧后体积变化

分子式为CxHy的烃燃烧的通式为:

CxHy+O2→CO2+H2O(?

(1)若生成的水是气态,则1mL烃燃烧体积增大mL

(2)若生成的水是液态,则燃烧后气体的体积必定减小,且1mL烃燃烧体积减小mL(含y的代数式表示)

(二)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燃烧消耗氧气的关系

  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

的大小(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分配的氢原子越多,O2消耗越多)。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包括同分异构体和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

(1)同分异构体;

(2)最简式相同。

(三)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燃烧消耗氧气的关系

  1、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

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2O或CO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H2O)n或CxHy·(CO2)m或CxHy·(H2O)n·(CO2)m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的耗氧量。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

8、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1)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①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

C→CO2,H→H2O,Cl→HCl。

②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A、实验式法:

质量分数→最简式(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B、物质的量关系法:

由密度或其他条件(质量分数)→1mol物质中各元素原子物质的量→分子式

C、定律法:

由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