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95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

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

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二单元课外知识拓展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

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

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6=4,甲数为:

4×5=20

同样:

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4=6,甲数为:

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

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

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

如是:

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

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

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

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

乙:

(37+19)÷2=28  甲:

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

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

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

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

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

一共要10条船。

例2:

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

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

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

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6、一个两位数与11的速算技巧: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 熟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周长÷2-宽    

或者:

(周长-长×2)÷2=宽

宽=周长÷2-长    

或者:

(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

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

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

长=周长÷2-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

边长=面积÷4

A、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

(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

或与面积有关?

(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B、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

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

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C、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

用大面积-小面积。

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掌握换算的方法。

1、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数量÷它们间的进率

如:

零钱换大钱,张数减少;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数量×们间的进率

如:

大钱换零钱,张数增多;5平方千米=500公顷

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