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02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2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4页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一、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XX市XX公司,XX煤矿新建60万吨/年系统,XXXX市XX公司,XX煤矿主要由原XX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15万吨的矿井、XX市摆忙乡黑沟煤矿15万吨的矿井和XX市江洲镇老寨坡煤矿(探矿)整合,经过技改扩能后,形成年产生能力达到60万吨的一个较大型的煤矿,整合后的名称定为“XXXX欣有限公司”。

XXXX市XX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22日,主要从事煤矿开采及销售,法定代表人沈俊臣。

根据XX煤矿产业政策和国家产业发展规划,XXXX市XX公司淘汰了落后的生产工艺企业。

为了达到XX煤矿兼并重组和发展规划条件,XX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XX市摆忙乡黑沟煤矿,XX市江洲镇老寨坡煤矿,三个矿经过整合,整合后矿区范围为36.3359平方公里,矿区可采煤层有三层,煤层1.5m—2.8m,初步估算资源储量至少在8000万吨以上,在符合国家开采标准及相应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后决定实施新建60万吨/年的设计规模,具体新建项目由XXXX市XX公司实施。

(一)项目名称

XXXX市XX公司XX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目。

(二)拟建地点

XXXX市XX公司XX煤矿年产60万吨整合技改项。

拟建于XX市摆忙乡双新村,该项目地址距XX市摆忙乡12公里,距XX市45公里,隶属XX市工信局。

(三)建设规模

XXXX市XX公司XX煤矿整合后矿区范围为35.5704平方公里,主要建设项目为建井及生产系统规划(包括地面设施),建设内容为新建符合生产工艺60万吨矿井设计规模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面工业广场、井下生产系统的形成、“六大系统”的实施、井筒的规划、井上下机电设备的安装、地面各生产车间、办公综合大楼、职工宿舍、储煤场、职工娱乐场所、消防水池、工业广场绿化带及其配套生产生活设施。

二、编制范围及依据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等。

2、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项目建设地点的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和煤炭基地规划等。

3、关于“XX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市摆忙乡黑沟煤矿、XX市江洲镇老寨坡煤矿”整合后主体认定的报告

4、经审批的矿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和批复文件。

5、经评审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评审意见和储量备案证明文件。

6、包含各种市场信息的市场调研资料。

7、矿井附近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8、改扩建矿井现状、存在问题及可利用的设备、设施。

9、编制投资估算所需要的各种指标、费用标准、工程造价等资料。

10、XX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行管字[2005]279号)《对黔南州煤矿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11、XX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行管字[2005]279号)《对黔南州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12、XX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行管字[2007]487号)《对黔南州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13、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4、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15、《煤矿安全规程》(2011);

16、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等资料。

(二)编制范围及原则

1、为贯彻执行我国发展煤炭工业产业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煤炭工业矿井建设项目,不断提高煤炭工业矿井质量标准。

2、满足编制《矿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井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井安全预评价》、《矿井项目申请报告》等专项文件的需要;应作为编制《矿井初步设计》的依据。

3、建设单位委托书及对有关问题的决议或意见。

4、煤炭运输以准轨铁路为主的矿井,铁路专用线接轨的协议或意向文件。

5、矿井供电电源及用电的协议文件。

6、井田内有制约矿井开拓开采的军事设施、文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及敏感保护目标时,应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审核文件。

7、投资估算编制所需的有关文件。

8、其它应具备的协议或批复文件。

9、建设资金采用政府或商业贷款的矿井项目,应有相关批件或贷款承诺函。

10、其他项目评估或决策(审批)所必需的协议或意向性文件。

11、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三、矿井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矿井建设的必要性

XX市摆忙乡,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无支柱性产业,而本地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矿及相关产业是该地的优势。

该矿井的建设既符合当前煤炭产业政策,解决了煤矿规模过小存在的资源浪费及相应的安全问题,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对改善当地经济结构,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一定重要的作用。

(二)矿井建设的可行性

(1)整合前三个矿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XX省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保有资源/储量638万t),黑沟煤矿(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033万t),江洲镇老寨坡煤矿经过普查保有储量459万吨,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工程地质属中等类型,具备建设小型矿井的资源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

(2)XX省XX市XX公司XX煤矿建设所需的水、电、路等外部条件具备,满足矿井建设要求。

(3)市场潜力大,所产原煤距凯里电厂60km,交通方便,所产原煤中的粉煤均销往该电厂。

(4)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煤问题,充分利用当地富余劳动力,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矿井建设是可行的。

四、矿井建设综合评价

1、矿井开拓方式

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

以“四掘两采”达到60万t/a的设计能力。

2、用户

已探明该矿区可采煤层有三层,分别为C9、C7、C4煤层,属中灰、中高硫、高热值贫煤,由于黔南地区属相对缺煤地区,所产原煤均全部销往凯里电厂,由于运输距离短的优势,目前销售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均较好。

3、综合评价

本井田储量基本可靠,煤层赋存较为稳定,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相对较好,外部协作条件好,尤其是运输条件优越,用户可靠。

矿井的建设可使本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

60万t/a、45.07a;

(2)全员效率:

2.39t/工;

(3)井巷工程量:

总长2855m,全部为新掘;

(4)劳动定员:

260人;

(5)项目总投资3527.37万元,吨煤投资235.16元。

(6)建设工期:

18.0个月;

(7)投资回收期(税后/税前):

3.99/3.31a;

(8)投资利润率:

20.06%;

(9)投资利税率:

29.95%。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本矿井相对勘探程度较低,建议业主进一步加强勘探或采掘期间地质编录,更进一步掌握煤层资料,为下一步生产、设计打下更可靠的基础,从而减少矿井开发及投资风险。

(2)本矿井以原生产矿井瓦斯鉴定资料设计,但没有煤层瓦斯基础参数,因此要求业主在建设期间取得煤样,进行瓦斯参数测定,若鉴定结果与设计不同,需进行设计修改,并报相关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3)矿区范围内采空区、小窑分布面积较广,矿山应加强水文地质方面的勘查工作,查清地下岩层裂隙、岩溶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采空区分布情况;在开采过程中,一定注意地下水监测工作,对留设的各类保安煤柱、采空区隔水煤柱严禁回采,同时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防止矿井突水,以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4)矿井尚未进行地灾评估工作,设计建议业主应开展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编制评估报告,并报有关部门评审、备案。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XXXX市XX公司XX煤矿位于XX省XX市摆忙乡,行政区划隶属于XX市摆忙乡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107°14′53″~107°17′18″;

北纬26°11′59″~26°14′30″。

矿山位于XX省XX市南西方向,平距21km,属XX市摆忙乡管辖,距乡政府12km,有矿山简易公路与207省道和321国道相连,交通较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本区属构造—剥蚀山地地貌,以中高山为主,发育单面山。

地表多为峰丛、峰林、槽谷地形,局部见有溶丘、洼地分布。

含煤地层风化剥蚀后,形成较为开阔的台地,大部分被第四系残积、坡积物掩盖,基岩零星出露。

本区工业场地地形在全井田相对比较平坦。

2、气候、地震

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据XX市气象站资料:

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140mm,平均相对湿度85%,无霜期240天。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3、河流

矿区处于长江水系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附近,分水岭两侧冲沟发育,环状及树枝状水系发育。

沟水流量受季节降雨影响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

矿区西缘大部份属珠江流域,地表水汇入摆浪河;东面属长江流域地表水汇入菜地河。

三、经济概况

矿区位于摆满乡,附近有充足的劳动力。

区内经济以煤矿的开采和农业为主。

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辣椒和油菜。

区内煤矿开采主要以民采小煤窑为主,但现已关闭。

第二节市场分析与预测及外部供应条件

一、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本省市场分析预测

矿区范围内C7煤层为中灰、中高硫、高热值贫煤,所产原煤经简易筛分后分为粉煤和块煤,其中粉煤销往凯里电厂,块煤供本地工矿企业或民用。

由于黔南附近属贫煤至缺煤地区,而凯里电厂距矿井距离较近,且公路运输极为方便,而本矿井所产煤炭各项指标均满足XX电厂用煤质量指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亦将大幅度增加。

因此,XX省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的建设其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其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据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预测,世界煤炭需求量将继续增长,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2.2%。

在世界煤炭需求增长中,亚洲呈较强增长势头,大部分国家年均增长3.8%左右,北美年均增长2.1%,西欧和北欧煤炭需求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6%。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8%左右,煤炭需求量稳步上升。

但随着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趋缓,煤炭消费和生产格局将发生变化。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中型火电站的建设,将带动西部地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增长。

二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铁路实行“网运分离”,将进一步改善煤炭运输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煤炭开发,有利于煤炭开发布局重点向西部转移。

三是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和石油、天然气价格变动,将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带动煤炭消费增长。

四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三峡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投产,将改善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应状况,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消费增长速度放慢。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内煤炭需求量年均增长2000万吨左右。

XX省为江南煤炭资源强省和煤炭生产大省,在周边省区占有10~20%不等的市场份额,与北煤南运相比,无论在价位还是在煤质、品种上均有优势,而且开发力度较低。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周边缺煤省区对我省优质煤炭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日益严格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黔煤外运、西电东送”形势的发展,冶金、电力工业及动力用商品煤的生产得到迅猛发展,除对煤的需求量增大外,对煤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二)省外市场分析预测

XX省为江南煤炭资源强省和煤炭生产大省,2006年外调量约2100万吨,在周边省区占有10~20%不等的市场份额,与北煤南运相比,在价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资源保护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全省现有煤炭供需形势正在转变,预计“西电东送”工程,火电厂“十一五”期内需增加煤炭消费3000万t左右。

同时,周边缺煤省区对我省优质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市场前景较好。

XX煤矿所产煤炭除供应本区及临近无煤县作为民用及工业用煤外,其余均销往XX电厂,煤炭的销量和价格呈上升态势,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综上所述,XX省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的建设,符合本区、本市及周边县份市场的需求,本矿煤炭市场前景广阔。

二、外部运输条件

XX煤矿位于XX市南西方向,平距21km,至凯里电厂约55Km。

本矿煤炭外运也可经207省道和321国道运至各用煤点。

目前有简易公路通往井口和工业场地,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三、电源条件

XX省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所需双回路电源引自35kV江洲变电站不同母线段,距井口约11km,导线LGJ-50(第二回路正在建设中)。

矿井的开发在电力上是有保障的。

四、水源条件

矿井生活用水取自附近山泉水,目前矿井生产、生活用水已形成系统,矿井井下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生产、消防防尘水源。

五、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矿井建筑所需的砖、石、水泥、钢材及木材等材料均可在当地解决。

综上所述,该矿公路交通方便,水源、电源条件可靠,矿井的外部建设条件优越。

第三节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

一、井田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一)地层

区内位于兴安背斜两翼,北西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7—12°,平均倾角8°左右。

南东翼地层倾南东,倾角8°~13°,平均10~11°。

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D3w)、者王组(D3z)、石炭系下统汤粑沟组(C1t)、祥摆组(C1x)、第四系地层(Q)。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D3w):

出露于矿区南东部大部份地区,为灰至灰黑色厚层炭质灰岩、白云岩夹灰黄色钙质泥岩,厚110-190m,未见底。

(2)泥盆系上统者王组(D3z):

呈条带状沿北东方向分布于测区中部,岩性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富含介形虫,厚30-70m。

与下伏望城坡组(D3w)地层整合接触。

(3)石炭系下统汤粑沟组(C1t):

呈条带状沿北东方向分布于测区中部,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部、中部、底部。

上部为灰、深灰、灰黑色中至厚层状粗晶生物灰岩,局部夹石英砂岩透镜体;中部为暗灰、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粘土岩夹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瘤状灰岩,局部夹浅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底部为灰至深灰色薄层瘤状灰岩,厚42-124m。

与下伏者王组(D3z)地层整合接触。

(4)石炭系下统祥摆组(C1x):

为本区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出露于矿区北西大部分地区,是区内主要含煤岩系。

岩性为灰、浅灰色薄至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间夹暗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含炭泥质粉砂岩,泥质岩中常见植物化石及细粒状黄铁矿不均匀分布。

该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为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及炭质泥岩互为消长关系,石英砂岩较为稳定,泥质岩多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

其中间夹1-12层不等厚煤层(0.02-0.90m)。

煤层主要赋存于本组地层下部和中上部,主要可采煤层有一层,由编号依次为C7,煤层厚0.80—0.90m。

(5)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矿区沟谷、地势低洼处及缓坡,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为残坡积物、崩落物堆积及冲积物,灰黄色、灰褐色含砂、砾粘土和亚粘土,厚度0—16m。

(二)构造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次级构造单元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之南东部,区域黄丝背斜南段北西翼兴安背斜两翼,两翼地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北西翼,倾向245-340度,一般260-310度,倾角7-12度,平均8度,局部发育次级小褶皱。

南东翼地层倾向120-140度,倾角8—13度,平均10-11度。

区内中部发育断层三条(即F1、F2、F3)。

其特征分述如下:

F1断层:

位于矿区中部,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60°。

走向长大于5km,为逆断层,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

F2断层:

位于矿区南北,走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80°,走向长大于6km。

为逆断层,北部被东西的F3断层错断。

F3断层:

位于矿区南部,走向长大于5km,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78°,为逆断层。

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类型。

(三)煤层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下统祥摆组(C1x),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出露于矿区北西大部分地区。

岩性为灰、浅灰色薄至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间夹暗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含炭泥质粉砂岩。

其中间夹1-12层不等厚煤层(0.02-0.90m)。

煤层主要赋存于本组地层下部,区域内仅有三层可采煤层,(C9、C7、C4),位于含煤地层祥摆组(C1x)中下部,为矿区目前主采煤层,全区较稳定可采。

上距石英砂岩(标志层)0.50-1.00m,C9煤层厚度1.38—1.42m,平均1.4m;C7煤层厚度1.68—1.72m,平均1.7m;C4煤层厚度1.58—1.62m,平均1.6m。

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煤层层位较稳定,属较稳定煤层.

表1-3-1可采煤层特征表

层号

厚度平均值(m)

倾角(°)

层构

顶底板

顶板

底板

稳定性

C9

1.4

8~11

单一无夹矸

·黑色薄层炭质粘土岩

灰黑色炭质页岩

较稳定

C7

1.7

8~11

单一无夹矸

·黑色薄层炭质粘土岩

灰黑色炭质页岩

较稳定

C4

1.7

8~11

单一无夹矸

黑色薄层炭质粘土岩

灰黑色炭质页岩

较稳定

(四)煤质

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煤岩成份和物理特征:

矿区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差异不大,呈灰黑色,以块状、粒状为主,以金属光泽为主。

贝壳状断口,条带状结构,部分为线理状结构,块状构造。

坚硬、性脆。

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亮型煤。

煤岩特征:

据反光油浸镜下鉴定:

以丝质亮煤为主,以丝质暗亮煤次之,煤岩组可分为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镜下有机组分大致可分为镜质组、丝质组两大类:

有机组

镜质组:

以无结构基质体为主、多色性明显,显示出较强的各项异性,常见为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少量结构镜质体;

丝质组:

丝质类常见半丝质体、丝质体,部分碎屑丝质体,少量微粒体。

无机组

无机组分以方解石、粘土矿物、少量黄铁矿、石英为主。

方解石以脉状充填于裂隙中,少许充填于胞腔;粘土矿物呈细分散状、斑点状分布于基质中,少许充填于结构有机物腔孔:

石英呈微细粒状、细粒状散布于基质中;黄铁矿多呈微粒状、星粒状;微晶粒状零星分布于有机质中。

2、煤质特征

根据本矿煤质分析资料:

C7煤层煤质一般特征为中灰、中高硫、高热值贫煤。

煤质特征见表1-3-2。

表1-3-2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灰份(Ad)

(%)

硫分(S)

(%)

挥发份

(Vd)(%)

发热量(Q)

(MJ/kg)

自燃倾向分类

16.63~19.14

2.26~2.85

10.89~13.70

26.32~27.24

(五)水文地质条件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大部分是沿着山坡和沟谷迳流补给地表水,少部分则是通过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和岩层的节理、裂隙及断层的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1080米,煤层最低开采标高600米,部分煤层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

地下水一般限于顺层运动,有的部分通过泉点涌出地面,流入冲沟排出矿区,排泄条件较好,地层产状平缓,地下水自分水岭分别向南东和北西向迳流排泄。

本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基岩裂隙直接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含水层隔水层

矿区内含水岩组自北西往南东依次为下石炭统祥摆组砂泥岩裂隙含水岩组(C1x)、汤粑沟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含水岩组(C1x)、上泥盆统者王组(D3w)及高坡场组(D3z)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岩组,其次为分布于冲沟、缓坡地带的第四系(Q)孔隙含水含水岩组。

现对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由上至下):

1、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Q):

分布于矿区沟谷、地势低洼处及缓坡,为残坡积物、崩积物及冲积物,灰黄色、灰褐色含砂、砾粘土和亚粘土,厚度0.5—16m。

孔隙发育,含孔隙水,含水较弱,季节性变化大。

2、祥摆组裂隙含水层(C1x):

为本区含煤地层,出露于矿区北西部大部分地区。

岩性为灰、浅灰色薄至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间夹暗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含炭泥质粉砂岩。

其中间夹1-12层不等厚煤层(0.02-0.90m)。

煤层主要赋存于本组地层下部和中上部,主要可采煤层有一层,编号为C7,其余部份煤层局部可采。

该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上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及炭质泥岩互为消长关系,石英砂岩较为稳定,泥质岩多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

祥摆组全层厚大于180米,区内保留厚度110-184m。

地下水迳流模数1.53L/s×km2,泉点流量一般小于0.5L/s,透水率q=0.000023—0.31L/s×m,渗透系数k=0.0000192—0.255m/d,该地层含水性与导水性差。

但由于矿区岩石节理、岩层层理发育,在矿井采掘和矿山采煤活动的影响下,岩石节理、层理裂隙发展,将改变祥摆组含煤地层的含水性与导水性。

3、汤粑沟组岩溶含水层及裂隙含水层(C1x):

出露于矿区南东部及北地区。

上部为灰、深灰、灰黑色中至厚层状粗晶生物灰岩,局部夹石英砂岩透镜体,中部为暗灰、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粘土岩夹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瘤状灰岩,局部夹浅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底部为灰至深灰色薄层瘤状灰岩,厚42-124m。

节理裂隙、溶蚀裂隙、溶洞较发育,含基岩裂隙及溶洞裂隙水,富水性弱至中等。

4、上泥盆统者王组(D3w)及高坡场组(D3z)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地层:

出露于矿区南东部大部份地区。

者王组(D3z)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厚30-70m。

望城坡组(D3w)为灰至灰黑色炭质 厚层灰岩、白云岩夹灰黄色钙质泥岩,厚110-190m。

溶蚀裂隙、溶洞发育,主要为溶洞水,富水性强。

地表水、地下水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

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地表水,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大部分是沿着山坡和沟谷迳流补给地表水,少部分则是通过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和岩层的节理、裂隙及断层的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1080米,煤层最低开采标高900米。

地下水一般限于顺层运动,有的部分通过泉点涌出地面,流入冲沟排出矿区,排泄条件较好,地层产状平缓,地下水自分水岭分别向南东和北西向迳流排泄。

矿床充水分析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

地下水、老窑或采空区积水、第四系孔隙水、地表水及大气降水。

1、地下水:

为矿床主要的充水因素,根据矿区含水层的分布和煤层开采的关系,可分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

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

为祥摆组含煤地层(C1x),该地层主要含裂隙水,其含水性与导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岩组,但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在矿井采掘及采煤活动的影响下,岩石节理、层理裂隙的含水性、导水性都发生改变,地下水将从岩石节理、层理裂隙进入矿井。

这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

矿床间接充水含水层:

为下伏上泥盆统者王组(D3w)及高坡场组(D3z)碳酸盐岩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有百余米的相对隔水层隔断,一般对矿井充永影响不大,但因矿区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