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04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docx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

 

第1章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

1.1通信网络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

试举例列出五种常用的通信网络。

1.2常用的通信链路有哪些?

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3试简述分组交换网的要点。

1.4什么叫做虚电路?

它与传统电话交换网中的物理链路有何差异?

1.5ATM信元与分组有何差别?

ATM网络是如何支持不同种类业务的?

1.6分层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什么是对等层?

1.7试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8一个典型的通信网络可由哪些物理子网构成?

路由器在该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1.9通信网络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

1.10设随机过程X(t)定义为:

X(t)^cosgtY),其中丫是离散随机变量,

1JT"11

P{Y=6=丄,P

且2,2;2。

试求该过程在^1时的均值,和t1=0,t2=〔时的自

相关函数值。

1.11设随机过程X(t)是一个随机相位信号,即X(t)=Acos(WctF,式中A

和wc为常量,T是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试求x(t)的均值函数和自相关函数。

并讨论其平稳性和各

态历经性。

1.12试求Poisson过程的均值函数,方差函数和相关函数。

1.13设到达某商店的顾客组成强度为’的Poisson流,每个顾客购买商

品的概率为P,各顾客是否购买商品与其它顾客无关,分别用{Y(t),t0}和

{Z(t),t0}表示购买商品顾客和未购买商品顾客的顾客流过程,请证明他们分别是强度为P'和°一P)'的Poisson流

1.14设某办公室来访的顾客数N⑴组成Poisson流,平均每小时到访的

顾客数为3人,求:

(1)一上午(8到12点)没有顾客来访的概率;

(2)下午(2点到6点)第一个顾客到达的时间分布。

1.15设有三个黑球和三个白球,把这六个球任意分给甲乙两人,并把甲

图1-25习题1-16图

拥有的白球数定义为该过程的状态,则有四种状态0,1,2,3。

现每次从甲乙双方各取一球,然后相互交换。

经过n次交换后过程的状态记为Xn,试问该过程是否是马氏链?

如是,试计算其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并画出其状态转移图。

1.16分别利用Prim-Dijkstra算法和Kruskal算法求解图1-25中的最小重量生成树。

第2章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1常用的组帧方式有哪几种?

哪一种方式的传输开销最小?

2.2接收机收到了如下一个采用十六进制表示的字符串,C0C0103687DB

DCDBDCDCDDDBDDC07C8DDCDBDCC试根据SLIP帧格式恢复出接收的帧。

2.3针对输入序列0110111110011111101011111111110111101应用2.1.2节的比特插入技术,给出相应的输出结果。

如果接收到的序列为:

01111110111110110011111001111101111101100011111101011111试移去插入的比特并指出Flag的位置。

2.4假定2.1.2节帧中插“0”的规则修改为:

仅在原始数据中出现015时插入一个0。

试详细描述这种变化后接收端去0的规则,并说明该规则是如何去掉下列比特串中的0:

01101111101111110111110101111110(如果设计的规则正确,在该串中应去掉2个0并且仅有一个Flag。

2.5设有一个奇偶校验码由3个数据比特和4个校验比特组成。

假定3个码字分别为1001011,0101101和0011110。

试求产生该码的运算规则,并写出所有8个码字。

并求出该码的最小距离(两个相同长度的码字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两个码字比特取值不同的位置数)。

d4s(d)

2.6令g(D)=D4D2D1,S(D^D3D1,求的余数。

kJ

C(D)八SiC(i)(D);

i=0

2.7对于一个给定的L阶生成多项式g(D)和一个给定的数据比特长度K,假定输入序列除第i位为1以外,全部为0,即S(D)=D,0Q沐-1,其对应的CRC结果为:

C⑴(D)'C0i),试证明:

(1)对于一个任意的数据多项式S(D),其CRC多项式

K二

L」2Cj=送SiC(i);O兰UL

上式说

⑵令C(D)二Cl」DClqDC1DCo,则i=0

明每一个Cj是一个奇偶校验比特。

也就是说,CRC校验码也是一种奇偶校验码

2.8假定改变停等式ARQ勺传输策略,在连续发送的分组中,不使用序号,

j

分组

CRC

而是改为;发送的DLC发送给定分组已被重传的次数,即帧格式这为,里j为重传的次数(j=0为分组第一次发送),接收DLC对每一个接收的帧采用ACK或NAK予以应答(应答中没有请求的序号)。

试通过举例证明无论接收端DLC采用什么规则来接收分组,该传输策略都不能正确工作。

2.9试证明停等式ARQ勺序号可采用模2表示。

2.10在停等式ARQ中,设重发分组之间的间隔为Tr(包括分组传输时间、传播时延、等待应答时间和处理时延等),分组正确接收的概率为,试证明最大

、_P

“max

的可传送的分组到达率Tr。

2.11在相同的帧长和相同的帧错误的情况,重画图2-11(a)和(c),考察分组从节点B到A的传输情况,即说明SN和节点B的窗口,以及RN和输出给A的分组。

2.12设从节点A向节点B传输分组,令是节点B每成功接收一个分组,A到B所发送帧的平均次数。

令p是到达B的帧出错的概率(连续的帧相互独立)。

假定A总是忙于发送帧,窗口长度n足够地大,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A绝不会返回重发,但在听到一个等待应答的帧有错时,A总会在下一帧返回重发。

令-

是一个给定帧从其传输开始到接收到与该帧对应的反馈帧(包括反馈帧到达时A

正在传输的那一帧)之间从A到B平均发送的帧数。

证明满足i・P(「)o定义效率为1/,求出与:

、p的函数。

64kbps,单向传播

2.13一条双向对称无误码的传输链路,链路传输速率为

时延为15ms设数据帧长为3200bits,确认帧长度为128bits,采用停等式ARQ

协议,忽略处理时延。

问1)在仅有单向数据传输业务的情况下,在820秒内最

多可以传输多少个数据帧?

2)如果双向都有业务传输,且应答帧的传输只能跟

最多可以传输多少个数据帧?

3)若采用返回n-ARQ且n=3,重新计算1)和2)的结果。

2.14在2.2.2节介绍的四种ARC方式中,链路利用率与哪些参数有关?

哪一种方式的链路利用率最高,请定量说明。

2.15试画出Kopt与E(M),V及j的关系曲线,并对该结果进行讨论。

2.16HDLC中是如何保证数据透明传输的?

HDLCt几种工作模式?

2.17试解释例2.4中图2-19的详细工作过程

2.18

(1)假定采用2.3.2节的平衡初始化和拆除连接协议,节点A和B都认为它们之间的链路处于UP状态。

假定在时刻t节点A开始拆除连接(即发送DISC)。

试证:

在采用与2.2.2节相同的假定条件下,每个节点最终都会认为链路处于DOW状态。

(2)假定节点A认为链路处于UP状态,节点B正在进行链路初始化,但还没有从A收到ACKI。

若A开始拆除连接,试证明B最终认为链路为UP状态。

然后B开始拆除连接,在此以后,A和B最终都会认为链路为DOW状态。

2.19

(1)在主从式初始化协议中,假定一个从节点故障恢复的节点开始处于UP状态,通过先发DISC再发INIT来进行初始化,举出一个类似于图2-24中不正确工作的例子。

(2)现假定一个任意的协议用于初始化。

已知从故障中恢复的节点A将发送一条消息X,节点B从故障中恢复并收到消息X后将发送消息丫,在这些条件下当节点A收到丫时,节点A将能被正确初始化。

试构造一个故障和时延序列说明该协议不能正常工作。

2.20一个通信子网内部采用虚电路方式,沿虚电路共有n个节点交换机,在交换机中为每一个方向设有一个缓冲区,可存放一个分组。

在交换机之间采用停止等待协议,并采用以下的措施进行拥塞控制。

节点交换机在收到分组后再发回确认,但条件是;

(1)接收端已成功地收到该分组;

(2)有空闲的缓冲区。

设发送一个分组需T秒(数据或确认),传输的差错可忽略不计,用户(DTE和节点交换机(DCE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也可忽略不计。

试问:

分组交付给目的用户(DTE的速率最快是多少?

2.21有AB和BC两条链路。

A经过B向C发送数据。

B收到A发来的数据时,可以先向C转发再向A发确认,也可以把这顺序反过来。

也就是说,B要做的三

件事的顺序是;收数据-转发一发确认,或:

收数据-发确认一转发。

现假定B

在做完第二件事后处理机即现故障,内存中所存信息全部丢失,但很快又恢复了工作。

试证明:

只有采用端到端发确认信息的方法(即从C向A发确认信息),

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数据都能从A经B正确无误地交付到Co

2.22两个用户(U和U2)通过他们的主机H(DTE同X.25网建立了虚电路连接。

图2-35的时序图表示分组到达网络层的过程。

这里Pj为从第i个用户

(i=1,2)来的第j个分组。

网络层将虚信道号VC与发送序号P(S)(即网络层的SN插入到网络层分组头中。

假设U的VC为5,U2的VC为17。

而后所有分组采用多路复用方式发往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按顺序将发送序号N(S)(即链路层的SN插入到帧头的其他参数中。

画出分组在主机H与网络间的接口上传送的时序图。

按顺序说明每一分组的N(S)、VCP(S)的值。

审户1|F口|

时师】

——-传送方向

用户21吃11

——抚冋

图2-35分组到达网络层的时序图

2.23一个TCP连接使用256kb/s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ms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0kb/s。

试问窗口是多少?

2.24设TCP的拥塞窗口长度置为18kB。

网络发生了超时,TCP使用慢启动、加速递减和拥塞避免。

设报文段的最大长度为1kB,试问:

拥塞窗口从最小值经过6次变化后是多少?

2.25网络层差错控制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2.26ARQ协议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有何异同?

第3章网络的时延分析

3.1设顾客到达一个快餐店的速率为每分钟5人,顾客等待他们需要的食品的平均时间为5分钟,顾客在店内用餐的概率为0.5,带走的概率为0.5。

一次用餐的平均时间为20分钟。

问快餐店内的平均顾客数是多少?

3.2设有两个通信节点1和2向另一个节点3发送文件。

文件从1和2到3所需的平均传输时间分别为R1和R2个单位时间。

节点3处理节点i(i=1,2)的文件所需的平均时间为P个单位时间,在处理结束后再向节点1或2请求

另一个文件。

(具体选择节点的规则未定。

)如果’i是节点i以每单位时间

内发送的文件数表示的通过率,试求所有可行的通过率对(%‘2)的区间?

3.3—个健忘的教授将与两个学生的会谈的时间安排在相同时间,设会谈的

区间是独立的,服从均值为30分钟的指数分布。

第一个学生准时到达,第二个学生晚到5分钟,问第一个学生到达时刻到第二个学生离开的平均间隔是多少?

3.4一个通信链路分成两个相同的信道,每一个信道服务一个分组流,所有

分组具有相等的传输时间T和相等的到达间隔R(R>T)。

假如改变信道的使用方法,将两个信道合并成一个信道,将两个业务流统计复接到一起,每个分组的传输时间为T/2。

试证明一个分组在系统内的平均时间将会从T下降

到(T/2〜3T/4),分组在队列中等待的方差将会从0变为T:

16?

3.5一个通链路的传输速率为50kb/s,用来服务10个Session,每个Session产生的Poisson业务流的速率为150分组/分钟,分组长度服从指数分布,

其均值为lOOObit。

(1)当该链路按照下列方式为Session服务时,对于每一个Session,求在队列中的平均分组数,在系统中的平均分组数,分组的平均延时。

110个相等容量的时分复用信道;

2统计复用。

(2)在下列情况下重做

(1):

15个Session发送的速率为250分组/分钟;

2另5个Session发送的速率为50分组/分钟。

3.6考察一个到达率及服务速率与服务系统状态相关的类似于M/M/1的系

统。

设系统中的顾客数为n,除了到达率为'n,服务速率为叫外与M/M/1完

O0

P0=[^'(7」k)]j

3.7考察一个离散型M/M/1系统,该系统的到达间隔和服务时间均为整数值,即顾客在整数时刻到达或离开。

令,是一个到达发生在任何时刻k的概率,并假定每次最多仅有一个到达。

一个顾客在k+1时刻被服务结束的概率为J试求以’和"表示的系统状态(顾客数)概率分布Pn3.8设有一个M/M/:

队列,其服务员分别标有1,2,…。

现增加一个限制,即一个顾客到达时将选择一个空闲的,且具有最小编号的服务员。

试求每一个服务员是忙的时间比例。

如果服务员数目是有限的,答案有无变化?

3.9假定在M/M/2队列中,两个服务员具有不同的服务速率,试求系统的稳态分布。

(当系统为空时,到达的顾客分配到服务速率较快的服务员。

3.10设有M个顾客,m个服务台,缓冲器的容量为K的排队系统,到达速率和服务速率为:

■(M—k)0ZkZK-1

=0其它

kk0Ek兰m

mkkKm

假设到达过程为Poisson过程,服务时间为指数分布,且MK=m画出状态转换图。

求该排队系统中顾客数的稳态分布,平均时延和阻塞概率。

3.11M/M/m/m排队是在电路交换应用中产生的。

这里设呼叫到达过程为Poisson过程,它由最大值为m个指数分布的服务台服务。

当系统中有m个呼叫时,第(m+1)个呼叫被阻塞。

设系统的状态I表示当前正在进行的呼叫数。

到达和服务速率为

天lcm

入="c.

0l>m

其中,7=i^,i=1,2,…,m,求系统中呼叫个数的稳态分布,阻塞概率Bl和呼叫等待时间的期望值E(vy。

3.12设一条传输链路有m个等容量的电路组成,有两种类型的Session,其

Poisson到达率分别为和’2。

当所有电路都忙时,一个到达的Session将被拒绝而离开系统,否则一个到达的Session被分配到任一个空闲的电路。

两种类型的服务时间(保持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其均值分别为和1J2,求该系统的稳态阻塞概率。

3.13试利用平均剩余服务时间的概念证明M/D/1系统的等待时间为

P

W

2,一「。

3.14在M/G/1系统中,试证明:

P{系统空闲}=1-X

忙区间之间的平均长度=一

X

忙区间的平均长度=1-匸

1

在一个忙区间内服务的平均顾客数二1-"

3.15考察一个有单一休假期的M/G/1系统,即在每个忙区间后跟有一个休假期。

一旦这个休假期结束,到达的顾客进入空闲系统立即得到服务。

假定休假的区间

是独立同分布的且与用户的到达间隔和服务时间独立。

试证明队列中的平均等待

时间为

2

■XV2

W=2(1」)2I

这里I是空闲周期的平均长度。

试说明如何计算I。

3.16考察一个服务受限的系统,对于闸门型和部分闸门型,试证明:

(1)在一个预约区间内一个分组到达的稳态概率为1-'。

(2)一个预约期间后跟一个空闲数据区间的稳态概率为(^-'V)(1一')<

3.17有一个网络如图3-23

图3-23习题3.17中的网络

所示,有四个SessionACEADEBCEF和BDEF它们发送的

Poisson业务的速率分别为

100,200,500,和600分组/

分钟,分组的长度是均值为

1000比特的指数分布,所有传输链路的容量均为50kb/s。

每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为2ms利用

Kleinrock的独立性近似。

试求

解系统中的平均分组数,分组的平均时延(不区分Session),以及每个Session中分组的平均时延

图3-24习题3.18的图

3.18设有一个CPUS接到m个I/O设备,如图3-24所示,任务进入系统是服从速率为'的Poisson过程,通过CPU后分别以概率Pi,

i=1,…,m分送到第i个I/O

设备,而以概率P0离开系统。

任务在CPU和第i个I/O设备内的服务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八。

和[宀的指数分布。

假定在所有队列中所有任务的服务时间是相互独立的,试求系统的稳态状态概率分布,并构造一个具有相同分布的“等效”的m+1个队列级联的系统。

第4章多址技术

4.1请讨论固定多址接入协议的优缺点是什么?

4.2在ALOHA、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稳定平衡点和不稳定的平衡点,重传概率对

系统的性能有何影响?

4.3设信道数据速率为9600bit/s,分组长度为804bit。

计算当G=0.75时纯ALOHA

系统负荷为多少?

4.4n个节点共享一个9600bit/s的信道,每个节点以每100s产生一个1000bit

分组的平均速率发送数据分组。

试求在纯ALOHAS统和时隙ALOHAS统中最大可容许的系统用户数N的值?

4.5什么叫稳定的多址接入协议?

使用伪贝叶斯算法的时隙ALOHA、议是不是

稳定的多址接入协议?

如果是,其稳定的最大通过率是多少?

4.6CSMA、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与ALOHAS统相比,为什么CSM療统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系统吞吐率?

4.7CSMAK统主要是在什么问题的处理决策上去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CSMA、

议?

说明它们各自的关键技术特点。

4.8CSM方法有什么应用环境限制?

在卫星信道上能采用CSM接入方法吗?

什么?

4.9假设有以下两个CSMA/C网:

网络A是LAN局域网),传送速率为5Mbit/s,电缆长1km分组长度1000bit;

网络B是MAN(城域网),电缆长50km分组长度1000bit。

那么,网络B需要多大的传送速率才能达到与网络A相同的吞吐率?

4.10K个节点共享10Mbit/s的总线电缆,用

CSMA/C作为访问方案(即以太网LAN。

总线长500m分组长L比特,假设网络上的K个节点总有业务准备传送(重负荷情况)。

P是竞争时隙中一个节点发送分组的概率。

令K/0,传播速度是3108m/So求竞争周期的平均时隙数、竞争周期的平均持续时间及以下两种情况的信道利用率。

⑴L=10血

图4-26习题4.11图

⑵LTOOObito

4.11出图4-26所示网络中的无冲突矢量集合。

第5章路由算法

5.1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应具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实际的路由算法总是不如理想的?

5.2路由算法有哪些类型?

所谓“确定型”和“自适应型”的分类,是在什么

意义上而言的。

5.4分别使用

Bellman-Ford和Dijkstra算

法求解图5-21中从每一个节

点到达节点1的最短路由。

5.5在距离矢量法中为什么

会出现“计数至无穷”的

现象?

如何解决?

5.6链路状态法的基本步骤

是什么?

它与距离矢量法相比有何优点?

5.7一个广域网有50个节点,每个节点和其它3个节点相连。

若采用距离矢量算法,每秒钟交换路由信息2次,而节点间的时延用8bit编码。

试问:

为了实现分布式路由算法,每条链路(全双工)需要多少带宽?

5.8假定在图5-17中节点数改为6个,即节点1,2,4,5发送一个单位到节点6,而节点3发送给节点6,并且有0「⑺:

1。

(1)试画出路由更新的结果。

(2)若dij"」Fij,:

.刊,试画出路由更新的结果,并考虑各种可能的初始路由选择。

(3)无论初始条件如何选择,除节点3以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最终都保持不变的:

•的最小值是多少?

(4)假定在第一次迭代以后一条链路的长度是当前链路流量和以前路由流量的平均,试重复

(1)。

第6章流量和拥塞习题

6.1分组交换网中会出现哪几种死锁现象?

它们的根源是什么?

6.2分组交换网中可在几个层次上实现“流控”?

试比较各层次上流控措施的优缺点及对于改善网络性能的效果大小。

6.3试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6.4假定有一个网络如图6-13所示,该网络由5个节点组成,链路C->0,0->B,0->D的容量为1,链路A->0的容量为10。

有两个Session:

第一个Session经过C->O->D,其输入Poisson到达率为0.8;第二个是经过A->O->B,其输入Poisson到达率为f。

假定中心节点O的缓冲较大,但是是有限的,它采用先到先服务的准则为两个Session服务。

如果节点O缓冲区满,输入分组将被丢弃,这些分组将由发送节点重发。

发送节点重发的速率与其输出链路的容量成正比。

试画出该网络总的通过量与输入速率f的关系曲线。

第7章网络结构设计

7.1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7.2拓扑设计主要要考虑哪些因素?

7.3在无线接入网中,为什么说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

7.4设某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小区辐射半径为8km根据同频干扰抑制的要求,同

信道小区之

间的距离应大于40km,问该的区群应如何组成?

试画出区群的构成图、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连同道小区的分布图。

7.5假设有一个网络拓扑如图7-15所

图7-15习题7.5的图

示,试求该图的饱和割集,并提出采用支路交换法改进网络传输性能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