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006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讲稿.ppt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外科引流的定义,定义:

将存于体腔、关节腔、器官或组织内的积血、积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等分泌液引出体外或引离原处的方法。

眼睛,引流管是外科医生的眼睛!

没有因放引流管而后悔的外科医生!

外科常见引流管,胃肠减压管脑室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T”型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留置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切口负压引流管空肠营养管,引流管放置原则,就近低位,引流的原理,虹吸原理导流原理吸附原理,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1、高危导管:

(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流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属于高危导管除了标上管道名称外,再用大红色不干胶做标记。

2、中危导管:

三腔两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

属于中危导管除了标上管道名称外,再用蓝色不干胶做标记。

3、低危导管:

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用无色不干胶做标记。

引流管的分类,1、按引流的作用原理分为被动引流、主动引流2、按引流的目的分为:

预防性引流、治疗性引流,被动引流:

吸附作用:

在伤口内放置纱布类引流物,伤口液体借助于纱布毛细管的吸引作用,而被引流出体外。

导流作用:

在伤口内放置导管状引流物,伤口液体凭借其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通过导管腔被引流出体外。

虹吸作用:

体内位置较高的腔内液体通过引流管流入位置较低的引流瓶中。

条件是体腔中压强与瓶中压强相等,内管口不能露出液面。

主动引流:

将引流管连接于减压器,借助负压作用吸出伤口内液体,预防性引流:

放置时间短,术后几天可拔除治疗性引流:

引流时间较长,可长达数月,外科引流的适应证,治疗性的引流:

局限性的脓肿、病理性积液等;消化道瘘;为了减轻张力压迫,如气体、液体的积聚或组织水肿等。

预防性的引流:

适用于虽经外科治疗但易继发感染、出血、消化道瘘、所积液、积气等时。

引流管护理的目标,护理目标: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保持引流通畅、有效。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促进局部伤口及疾病康复降低护理成本,一.腹腔引流:

主要用于腹腔脏器术后及腹腔内的渗液渗血、脓液等.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科引流术。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

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压迫组织;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腹腔引流的适应证,1.腹部手术部位渗血未能彻底制止,有继续渗血、渗液可能者。

2.腹腔或腹腔内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置引流物,不断排出继续形成的脓液和分泌物,使脓腔或积脓逐渐缩小而愈合。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不能控制感染或有坏死组织未能彻底清除者。

4.肝、胆和腹的手术后,可能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外渗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可能有消化液渗漏者。

(二)、腹腔引流的护理,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

2.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引流液24ml不超200ml且逐日减少,说明病情趋于好转;引流出血性液体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超过2-3小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提示胆汁渗瘘;引流出粪臭味液体提示肠瘘;引流出大量淡黄色液体,提示大量腹水形成;引流出脓性液体提示腹腔内化脓性感染;胰腺术后引流出清亮透明液体提示胰瘘。

3.更换引流袋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内保持无菌,每周更换2次引流袋,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4.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

二.胃肠减压:

主要用于消化道手术后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等.

(一)、目的:

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从胃管抽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张力,协助诊断,利于伤口愈合。

(二)、适应症:

1.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腹胀。

2.外科急腹症术前、术后及保守治疗,较大腹部手术及严重的腹部外伤。

3.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

4.采集标本。

5.灌注药物。

(三)护理:

使用前,向病人说明,以取得配合,昏迷者及小儿均应适当制动,以免自行拔出胃管.保持引流通畅,一般3-4个小时检查一次,如有阻塞,引流不畅,可用注射器吸少量温盐水冲洗.每日记录胃肠减压引流物的色、质、量,说明其性质,尤其注意是否出血.观察吸出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正常胃液颜色为墨绿色(混有胆汁)(咖啡残渣样:

胃内陈旧性出血绿色:

胆汁反流.红色:

胃内出血.量多:

胃肠道梗阻)一般情况下,应停止口服药物和食物,如医嘱指定口服或需从胃管注入中药,应在口服或注入后钳夹胃管,停止减压一小时左右,以免药物被吸出注意口腔护理,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唇湿润.停用胃肠减压时,先将吸引器与胃管分离,令病人屏息,迅速拔出并以弯曲承接,然后擦净病人鼻孔及面颊胶布痕迹.胃肠减压管拔管指针:

肠梗阻及非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待肛门排气,引流逐渐减少;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胃肠道手术者肛门排气后,为防止吻合口瘘可适当延迟拔管。

(四)、注意事项1.选择胃管应光滑、通畅、无破损,减压装置应完好,无漏气,各部分连接紧密。

2.插管时如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紫绀或胃管盘结于咽喉部及口腔时,应即拨出,重新插人。

3.冲洗胃管或注入药物后,应打入10ml气体或温开水,以便将胃管内的药物全部注入胃内。

4.负压吸引力的大小要适中,过小起不到减压目的,过大则易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甚至出血。

5.急性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者,谨慎插管,若必须插管时,应请医师在旁,并做好抢救准备,置管前嘱病人口服10ml石腊油,多涂油于胃管,插管时动作要特别轻柔。

6.如能听到肠鸣音或病人已排气、排便,说明肠蠕动已恢复,报告医师,可考虑拔管。

7.减压期间,加强口腔护理,协助病人刷牙、漱口,每日2次,不能自理的病人给予特殊口腔护理,每日2-4次,口干者可勤用嗽口水嗽口,以保持口唇湿润,嘱病人不能将水咽下。

8.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并发症,三尿管的护理,1.目的:

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保持持续空虚,避免手术中误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利于切口的愈合.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为尿失禁的患者行膀胱功能恢复.,2.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留置导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性,并鼓励其主动参与护理.鼓励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进行适当的活动,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产生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预防尿结石的形成.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防止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尿道口用新洁尔灭擦洗.每天23次.三黄液(黄连,黄柏你,黄芩各80g)膀胱冲洗.Ns5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2次抗生素使用.保持集尿袋底于尿道口.定时开放.患者离床活动时,应用胶布将导尿管远端固定在大腿上,以防止导尿管脱出.集尿袋不得超出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反流.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隙性夹管方式.夹闭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作膀胱冲洗,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四T管引流的护理,胆总管切开术后可在胆总管内放置“T”管,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承受过多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同时促进炎症消退,有利愈合,也可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T管用于引流胆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

(一)、目的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道,防止胆管狭窄。

3.胆道造影和冲洗。

(二)管引流护理1.密闭和妥善固定

(1)引流的装置衔接紧密避免渗漏,T管不宜太短尽可能不固定床上,T管出皮肤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对外露部分做好标记,引流早期不慎滑出,会到致胆汁型腹膜炎,后果严重。

(2)注意观察及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2.有效引流通常,保持有效引流是前提,若引流不畅会到致胆道压力增高,胆汁溢出,流入腹腔引起感染、腹膜炎;半卧位、平卧时引流管远端不高于腋中线;站、坐、行走时不高于腹部切口3.观察引流量、色、质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术后24h分泌300500ml;恢复进食后600700ml;以后每日减少至200ml.正常胆汁黄绿色、清亮、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12日颜色可呈淡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突然减少甚至无流出:

提示管道阻塞、扭曲、折叠或脱出,对症处理;引流过多:

提示胆道下梗阻,4.严格无菌预防感染定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袋、定时做胆汁常规和细菌培养;引流管接头应不少于4;严防向上挤压引流管,冲洗时勿加压,用自然大气压的速度冲入液体5.注意观察病人的食欲,黄疸有无减退及大便色泽是否趋于正常,结合每日胆汁的引流量以了解胆汁是否流入肠道,如果黄疸减轻或消失,胆汁日渐减少,大便色泽趋于正常,食欲转好,说明胆道远端通畅,反之,表明仍有梗阻,胆汁不能进入肠道.6.T”管通常保留4周左右,拔管之前可先夹管1-2天,观察病人有无胆汁,腹痛,黄疸等情况,如无上述情况即可拔管,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色清亮.有条件可行“T”管造形,证实后再拔管.个别因胆道远端梗阻一时又不能手术,需带管回家的,出院前嘱其注意引流管固定,避免脱落,并定期复查.7.拔管后注意病人是否良好,大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恶心,腹胀,腹痛,黄疸等,局部渗漏是拔管后的自然现象,一般在3-5日后可自愈,每日或隔日换一次敷料即可.,(三)异常胆汁的观察,胆汁多:

肝细胞功能差;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渗出液;胆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液倒流;胆总管下断梗阻。

胆汁少:

肝细胞坏死,没有制造胆汁功能;中毒性休克,全身血容量低,导致肝血流量减少,胆汁分泌少。

胆汁草绿色:

胆红色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胆汁白色:

由于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由胆囊粘膜、胆管粘膜所分泌的粘性物质所替代。

胆汁红色:

胆道出血。

脓性或泥沙样混浊:

胆道内严重感染及泥沙样结石。

五胸腔闭式引流护理,1.临床意义:

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手术后,均需一期的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和血液,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2.装置:

单瓶水封式系统:

水封式瓶塞子有2个孔,分别插入长短玻璃管各一根,瓶内装有无菌盐水500ml,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长玻璃管下端应插至水平面下3-4cm,短玻璃远端远离水平面,使瓶内空间和大气相通,使用时将病人的胸膜腔引流管连接于水封瓶的长玻璃管,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随呼吸上下移动,如水柱不动,则提示引流管位置不当或引流管不通畅。

3.安置闭式引流管通常在手术室进行,但某些急诊情况下也可在急诊室或病房床旁。

排液:

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

排气:

前胸膜腔上部引流,锁骨中线第2肋间。

排脓;积脓液的最低位,3.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处衔接密封。

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当换引流瓶时,务必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有效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充分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逆流造成感染,定时挤压(1次/30-60分),防止其受压,扭曲,阻塞。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负压抽吸,促使其通畅。

(4)妥善固定:

引流管长度为100cm。

妥善固定床旁,运送病人时双前夹管,水封瓶置于床上病人双下肢之间,防止滑脱,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其密封,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

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换整个装置。

(5)观察,记录: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

(6)拔管指征:

48-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或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

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拔管,迅速用凡士林厚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7)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血肿。

拔管后第二天更换敷料。

六脑室引流护理,

(一)定义:

经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后置入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的引流方法。

(二)目的1.引出脑脊液2.调节颅内压防止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等其他症状(三)部位通常引流的部位为侧脑室前角(额角处),因该处脑室较大,易于插管,平卧时不致于压迫引流管,也可以从枕部穿刺侧脑室三角部插管引流,但仰卧时易使引流管受压,且患者不舒服。

(四)脑室引流适应症1.颅内肿瘤或炎症导致脑脊液产生或吸收障碍,引起颅内压明显增高,出现脑疝症状而不能立即手术时,可行脑室外引流作为急救措施。

2.开颅术后,尤其是脑中线部位或后颅窝手术后,在短时间内不能保证脑脊液循环通畅者。

3.脑室严重感染时,需进行持续引流和注入抗生素作为治疗者。

4.需较长时间测定脑室内压力者5.脑室造影,(五)脑室引流的术后护理1.一般病情观察术后至少24h内每隔3060min细心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告之医生处理。

2.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

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对于小儿、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肉眼观察在引流通畅状况下,脑室引流调节瓶内玻璃管中的液面可随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上下波动,波动不明显时,可嘱患者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使颅内压力暂时升高,液面即可上升,解除压迫后液面随即下降,证明引流通畅。

4.详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引流速度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0.3ml/min,每24h分泌量400500ml。

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分泌量将增加。

因此必须每24h测量一次并准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

并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正常脑脊液是无色、清亮、透明的。

若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脑脊液可呈血性,但此颜色应逐渐变浅,至清亮。

若引流液的血性程度突然增高,且速度明显加快,可能为脑室内再出血,此刻在保持引流通畅的同时,应尽早行CT检查以查清病因,调节引流瓶悬挂的高度可控制脑脊液的流速。

引流管高度应距穿刺处1015cm,固牢,防止脱落。

此外,换引流瓶和引流调节瓶高度时应避免引流瓶幅度升降,以防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

5.预防潜在并发症:

感染及低颅压的护理:

长期脑室外引流可并发感染及低颅压。

医护人员在做任何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洗手,必要时戴无菌手套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

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勿打折、勿弯曲、勿受压,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逆行感染,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每日1次,保持病室清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头部感染,引流时间开颅术后3-4天,一般不超过7天。

6.脑室持续引流中的故障处理

(1)防止引流管曲折:

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2)防止引流管阻塞:

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通知医生检查,必要时需更换引流导管。

(3)防止引流管脱出是脑室引流成功的关键,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

引流管穿出头皮堵塞处要用缝线固定12针且松紧适宜,过紧会影响引流,过松则易脱出。

局部覆盖的敷料也应用胶布牢靠固定,勿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头,以免头部转动时引流管拔出。

一旦引流管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若为连接管接头处脱开,应及时关闭引流管上端,在无菌操作下迅速更换一套脑室引流装置。

7.引流时间过长致低颅压而引起的疼痛护理应观察疼痛时的表情及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瞳孔,有无恶心呕吐,有无强迫体位。

如发现生命体征变化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保持脑室引流袋正常位置防止脑脊液过度引流,造成低颅压,腰穿测颅压,每日1次,至病情平稳,腰穿后去枕平卧6h,防止头痛,解释疼痛原因,与家人及病人一起制定减轻疼痛的措施,并教会患部按摩法,分散病人注意力,如听音乐,深呼吸,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减少探视。

8.拔出引流管的注意事项脑室引流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故一般持续引流不应超过7天,当颅内压力缓解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

拔管前,应试行抬高引流管或夹闭引流管12-24小时,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如无颅内压增高现象,再放开引流管,并测量颅内压力任不超过200mmH2O者可拔管,如夹闭引流管后,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就立即放低引流袋或松开引流管并通知医生.,优势:

为了解决肠内营养问题,防止食物返流、误吸,减少吸人性肺炎发生,减轻腐蚀性毒物中毒所致食道狭窄的一种治疗手段。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不可缺少的措施。

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而早期肠内营养可防治感染和代谢并发症,减少肠道粘膜的通透性,防止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选择聚氨酯材料的福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它的优点是管道柔软易弯曲,对鼻腔、咽喉刺激小,长时间放置患者耐受性良好。

管道头部圆滑,不易损伤胃肠道黏膜,并有多个侧孔,可避免发生管腔堵塞,有利于通过幽门,并能停留在相应的位置。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营养治疗的始终,肠内营养病人由于营养供给方式和途径改变,容易从心理上产生悲观、焦虑和失落感,进行肠内营养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告之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以保证肠内营养乳的顺利完成。

加强口鼻腔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23次,并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如发现有口腔溃疡或疑有霉菌感染,用0.5%灭滴灵、4%碳酸氢钠等漱口液含漱。

鼻腔用温开水轻轻擦拭,每日2次。

鼻空肠管营养的一般原则:

营养液的滴注应遵循浓度从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从慢到快的原则口,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以37为宜)。

掌握好营养液的输注速度:

首次经鼻空肠管灌注速度宜慢,开始时3O滴rnin,若无不适,可逐日增加1O滴min,最大可耐受速度在8O100滴min。

输注时应保持恒速,忌忽快忽慢。

当每次鼻饲前鼻空肠管内回抽物大于lOOral时,应停止鼻饲或减慢速度,输注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随时调整速度,应用时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过渡,在增加浓度时,不宜同时增加容量,二者的增加可交替进行口。

控制营养液的温度:

营养液的温度可视患者的:

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

输注液的温度以37左右,夏季室温下可直接输注,冬季用增温器控制温度。

营养管及胆汁回输的注射器每24h更换1次。

因长期禁食口腔分泌物减少,加上鼻肠管的刺激,容易引起口腔溃疡,鼻腔干燥,所以晨晚分别给予口腔护理,湿棉签清洁鼻腔数次。

未开封的肠内营养乳在常温下保存,已开封的营养乳应保存在4冰箱内,时间不超过24h。

输注时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0。

,持续输注每4h冲管1次。

营养液输注时需保持温度3738,可采用热水袋或电加热器于管道近端加温。

食道血供呈节段性、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食和禁水,每日由静脉补液。

术后2448h,肠蠕动恢复后,经导管滴入营养液,如混合奶、菜汁、果汁、米汤等。

注入量可由第一天的500ml,分23次滴注,以后每天根据患者的耐量增加至15002000ml。

输注时患者应取头高3045或半坐卧位,以防止误吸。

滴注前注意管道长度,确保注入肠道;注入温度以38左右为宜;滴注后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以清洁鼻饲管内腔,防止食物粘堵管腔,然后以无菌纱块包扎鼻饲管,并妥善固定鼻饲管根部,防止滑脱。

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泻、腹胀等情况。

十二指肠营养管可维持10d左右。

胃肠道并发症:

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0,主要与营养液渗透压高、输注的速度快、胃排空慢有关,所以在输注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并提倡患者在体力允许情况下多下床活动,以增加肠蠕动,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误吸:

误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好发于昏迷患者与老年患者。

为此在输注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腹帐情况的发生,如观察腹胀明显且胃区听诊有振水音,应使患者取半卧位3O60。

同时停止输注28h,气囊充气量合适,以防营养液反流引起误吸而致吸人性肺炎;经常检查确定营养管是否在空肠内,必要时要行x线检查,发现位置改变应及时调整。

口腔感染及误吸患者不经口进食,口腔分泌物减少,口腔干燥,细菌易繁殖生长,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管饲时取半卧位,操作前30min吸净痰液,管饲后30min内尽量不要吸痰,以防出现反流。

置管护理:

1)管道的体外部分应在鼻翼及脸颊做好双固定,使用黏度高、透气性好、3M公司生产的胃管贴,贴在鼻翼两侧并将管道牢牢固定好,导管尾端,固定在耳上、头侧,避免压迫管道,每班测量管道体外部分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嘱患者在活动及翻身时幅度要小,用手扶鼻肠管,以免鼻肠管脱出。

(2)保持鼻空肠管的通畅,避免管道堵塞。

引起管道堵塞的常见原因有:

营养液的颗粒过大、滴注速度太慢造成营养液黏附管腔,此外,药物与营养液配伍不当形成凝块也可堵塞管道。

应在输注完营养液之后用3050mI温开水冲洗管道,充分摇匀营养液后再输入,且营养液与药物应分别输注,每日2次冲洗鼻空肠管。

置管后,应避免发生口腔溃疡,真菌感染,应做好口腔护理,必要时用甲硝唑或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

保持管道通畅,每8h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一次,每次3Oml,每次暂停输注时均需冲洗管道一次,以防管道堵塞,每天更换营养袋及管道。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扭曲,滑脱,滴注完毕关上锁扣,用纱布包好固定在患者肩部衣服上。

由于空肠内无胃酸作用,配制营养液时应严格无菌技术,盛放于一次性营养袋中,4C冰箱保存,24h内用完,采用电脑输液泵持续滴人,泵入营养液时应采用半卧位,以防液体反流引起呛咳,滴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使患者有耐受过程。

ex,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