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007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让人敬畏的生命

或许我们会认为胡杨不喜水,是天生的耐旱植物。

然而错了,实际上胡杨是非常喜欢水的,没有水就没有它的生命。

它的种子必须遇到河流、吸足了水之后才能发芽,不发芽当然就不能成长,自然也就没有生命。

有人会问,现在胡杨生长的沙漠里没有河流啊?

它们是怎样生长的?

这是问题的关键。

的确,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了河流,可当年却是有河流的,追随河流的胡杨种子在这里吸足了水,扎下了根,长成了林。

不承想,河流断流了,胡杨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怎么办?

环境无法改变,只能从自身做起。

胡杨的做法是惜水如命,即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

幼苗时,它在叶子上下功夫,尽量让自己的叶子长得细小,形似柳叶。

这样,减小了蒸发面积,减少了水分蒸发。

随着逐渐长大,细小的叶子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叶子则渐渐变成卵状,直至变成杨树叶的形状。

叶子大了,蒸发量必然大,又会造成过多的水分蒸发散失。

胡杨还是在叶子上下功夫,每片叶子上都长了一层蜡质物,很有效地保住了体内的水分。

这样,它们才得以生存。

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这怎能不让人敬畏呢?

不但这样的植物让人敬畏,这样的人也让人敬畏。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敬重—________  坚强—________  周而复始—________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的确,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了河流。

________

②不承想,河流断流了,胡杨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

________

(3)“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生生不息,这怎能不让人敬畏呢?

”给句子换一种表达方法,使意思不变。

(4)胡杨是怎样惜水如命的?

(5)为什么说胡杨是让人及敬畏的生命?

【答案】

(1)敬畏;顽强;生生不息

(2)①确实;②没想到

(3)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生生不息,这让人敬畏。

(4)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为了减少蒸发,让自己的叶子形似柳叶,变成卵状,表面长一层蜡质物。

(5)胡杨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环境变恶的情况下,它能够主动改变自己。

比如它的叶子,无论是幼时的形似柳叶,还是后来变成卵状,在叶子上长了一层蜡质物,都是顽强求生,主动适应环境,从而生生不息。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敬重—恭敬尊重。

坚强—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使坚强。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⑴敬畏;顽强;生生不息;⑵确实;没想到;⑶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生生不息,这让人敬畏。

⑷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为了减少蒸发,让自己的叶子形似柳叶,变成卵状,表面长一层蜡质物。

⑸胡杨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环境变恶的情况下,它能够主动改变自己。

比如它的叶子,无论是幼时的形似柳叶,还是后来变成卵状,在叶子上长了一层蜡质物,都是顽强求生,主动适应环境,从而生生不息。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注意多练。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伦敦大雾的真相(节选)

伦敦本来就以烟雾出名,有“雾都”的名号。

可是那一次伦敦经历的,可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整整有五天之久。

浓雾从街上钻入窗户与办公室。

大众运输系统几乎瘫痪,到了夜里,能见度低到许多地方都无法行走。

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然后烟雾消散,一切都恢复正常。

至少大家以为恢复正常了。

直到三个星期后,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场灾难。

原来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死亡。

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有病缠身的人。

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

有个研究团体重新检验了当年搜集的肺脏标本,发表了研究报告。

在那些标本中,空飘微粒的含量极高,例如煤灰,证实了当年伦敦卫生官员的判断:

燃煤是致死元凶。

但是,仔细分析那些微粒后,科学家发现,除了煤灰,其中还有十几种其他物质的微粒,包括金属,例如铅。

许多微粒源自柴油,直到今天,柴油仍是欧洲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发生大雾那年,伦敦刚把电车完全改为柴油引擎车。

因此,那场大雾的致死威力,是几个因素并发的结果。

(选自《每天都是一份礼物》,北京燕山出版社)

(1)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消散________①由聚集而分离;②分发;分给;③排遣;排除。

确实________①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②真实;实在(跟“虚”相对);③实际;事实;④果实;种子。

(2)“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____。

“那是一场灾难”的“那”指代的是________。

(3)“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倒装,原因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4)“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

”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因吧。

(5)伦敦大雾带给人类什么启示呢?

【答案】

(1)①;③

(2)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持续五天的伦敦大雾

(3)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

(4)因为燃煤造成的煤灰、源自柴油的许多微粒等都是大雾致死的因素。

(5)要从多方面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义选择字义。

(2)理解词语时要结合语境。

恍然大悟:

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那”指代的内容可以从第一自然中总结。

(3)本句是一个倒装关系的因果复句,所以后半句是原因,前半句是结果。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进行筛选概括。

(5)解答本题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①;③;⑵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持续五天的伦敦大雾;⑶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⑷因为燃煤造成的煤灰、源自柴油的许多微粒等都是大雾致死的因素。

⑸要从多方面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字义的理解能力。

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3)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般这种代指内容都在代词的前面。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本题主要考查的阅读感悟。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树木变成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紫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5天5夜,到第6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

(1)“然而”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减少——________          这样——________         消失——________

(3)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表示转折

(2)增加;那样;出现

(3)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解析】【分析】⑴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⑵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

减少:

去掉一部分。

根据其意思,减少的反义词可以是“增加、增长、增多、增添、添加”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消失:

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表示转折;⑵增加;那样;出现;⑶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

⑵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呵护

   有个人去山里打猎,整整一天,一无所获。

傍晚时分,他发现了一对正在相互嬉戏的山鸡。

那是两个稚嫩的山鸡,对保护自身安全还一无所知,对他响亮的脚步声竟充耳不闻,继续在山岩上嬉闹。

   他大喜过望,取下肩上的猎枪,瞄准其中的一只。

就在他扣下扳机的一刹那,一只雌山鸡像一道闪电从草丛里腾起,落在两只小家伙的身前。

“嘣”!

枪响了,雌山鸡应声栽倒在岩石下,只发出半声凄叫。

   两只山鸡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呆了,它们挤在一起,傻傻地看着满身鲜血一动不动的母亲。

他也怔住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像巨锤砸在他的心头,猎枪从颤抖的指掌中滑落在地……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充耳不闻:

________②惊心动魄:

________

(2)写出这篇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3)那个打山鸡的人为什么感到“像巨锤砸在他的心头”?

写出你的理解。

(4)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

写在下面吧!

【答案】

(1)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小山鸡的母亲被猎人打死了,猎人也怔住了。

(3)猎人心里十分震撼。

被小动物的母爱所感动了。

(4)略

【解析】【分析】⑴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⑵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⑶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⑷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⑵小山鸡的母亲被猎人打死了,猎人也怔住了。

⑶猎人心里十分震撼。

被小动物的母爱所感动了。

⑷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⑵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⑶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⑷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sǔn),没用一钉一铆(mǎo),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_______,但是看起来_______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选自《汪曾祺文集》)

(1)按要求填空。

“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①“承”按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第六笔是________。

②“荷”在这个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_(牵制限制),结为整体。

②楼的结构________(精致精巧精美),但是看起来________(端庄端正)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落落大方:

________

②烟波浩淼:

________

(4)文中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答案】

(1)C;chénɡ;横撇;hè;负担

(2)牵制;精巧;端庄

(3)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解析】【分析】

(1)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词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牵制:

是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限制:

不让超过的界限。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精美:

是形容物品外观的指的是精致与美丽精巧:

有点偏向于物品的做工了比如这辆汽车模型制作十分精巧这句话不仅精致:

精巧细致;细密小首饰极为精致。

端庄:

不是简单的仪容修饰,而是修养到正气充足的结果。

端正:

形容坐姿端正,不歪斜;字写得端端正正。

②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落落大方:

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

②烟波浩淼: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考查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首先了解黄鹤楼和岳阳楼各自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得出答案,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2)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此题主要考查对黄鹤楼和岳阳楼异同的分析能力。

6.作文:

题目:

一直珍藏在我心中的美

(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直接出现自己的班级和姓名;(3)表达方式以描写、记叙为主

【答案】一直珍藏在我心中的美

珍藏在我心中的,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有后悔不已的眼泪,有大获丰收的喜悦,更有无法忘怀的美……

——题记

这是一个夏末秋初的傍晚,空气经过了太阳一天的曝晒,虽然日已西斜,但仍是那么热。

我站在公交站台上,已经等了许久,再加上不时随风袭来的热浪,让我的心情变得烦躁起来。

又过一会儿,我终于看到公交车缓缓地驶来。

赶忙投币上车,因为座位已满,我只好手扶把手站立在车门旁。

这时我看见一个孕妇,手中提着一大包东西,缓慢地挪动着身子,看上去十分吃力,她满头大汗地挤上了车。

此时公交车上响起了温馨的语音提示:

各位乘客,请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语音还没播报结束,一位叔叔起身让出了座位,一切都似乎很和谐。

但还没等他说半个字,旁边的一个少年飞快地抢占了座位,立刻低下头,自顾自地玩手机。

他的行为让车上的人很是不满,都向他投去了鄙夷的目光,少年嘴中只蹦出一个字:

“切!

车子在众人的“热议”声中继续前行,孕妇紧靠着车门站着,少年仍在玩他的手机……

随着一声汽笛,车子疲倦地在下一个站点停了下来,我该下车了。

这时,车厢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慢慢起身,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

“姑娘,来,坐到我的位子上吧。

”那孕妇推辞:

“老大爷,不用,我能行。

”老大爷说:

“我到站了。

”说着,随着人流下了车。

下车后,大爷并没有走下站台,我不解地问:

“大爷,您怎么还不走?

”老大爷说:

“我在等车呢。

”我恍然大悟,老大爷为了让孕妇坐上座位,自己提前一站下了车。

我走在回去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着:

我们有时也会让座,但是谁会用这种方式给人让座呢?

把座位让给真正需要坐的人,也许就是老大爷下车的唯一原因吧。

当我回头再看老大爷的身影时,在夕阳的余辉中,竟是如此高大。

在拐弯处,我再一次扭头,他仍然在站那儿等车。

那最后的一抹剪影却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先来审题:

抓关键词语。

“心中的”:

记忆深刻的,震撼于心灵的;“美”:

美丽、美好、美满、美妙……;“一直”:

强调时间的久远;“珍藏”:

强调对我的影响。

再来构思:

心中的“美”是什么?

(记叙)“美”具体形象地体现在哪里?

(描写、记叙)为什么说其是“美”的?

(议论)对“美”的感悟(抒情、议论)。

写作的重点:

“美”具体形象地体现在哪里?

(描写、记叙)为什么说其是“美”的?

(议论)根据写作提示的第三点要求:

表达方式以描写、记叙为主,本文适合写记叙文。

写作类型有三种:

集中写一件事情,结尾通过议论抒情表达对“美”的认识感悟;文章写几件事情,每件事后都简短的抒情议论,表达对不同“美”的认识感悟;文章写几件事情,集中写完后,再统一抒情议论。

选材立意一定要新颖别致,才能打动阅卷老师。

7.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字数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我们是一家人

家人,是什么?

家人是幸福的来源,是永恒的爱的存在,是会为你付出一切的人……

阳光的一天,很适合出去游玩吧。

我和姐姐约定好一起去别人家玩。

刚要出发的时候,姐姐望了望天空,对我说:

“今天可能下雨,你最好带上雨衣雨伞。

“那么好的天气,怎么会下雨呢?

别担心啦。

”说完我便跑出门外去。

但姐姐为了以防万一,顺手带了身雨衣。

在别人家玩了许久,姐姐看了看天空——布满了乌云,发觉快下雨了,于是我们就回家了。

因为我们是步行来的,所以会花很长时间才能到家,尽管我们加快了速度,也还是没有雨来的快。

当我们走到半路,已滴下了滴滴雨点,不久便下大了。

我害怕被淋,只能把唯一的希望随着目光投向姐姐手中的雨衣,但我转头又想:

雨衣只有一个,而我们有两个人,怎么办?

我不想自己被淋,也不想让姐姐被淋……

正当我苦恼时,姐姐把雨衣披在了我身上,我扭头一看,姐姐正笑着,眼中充满了关怀:

“千万别被淋着啊,不然你感冒了妈妈还要说我,我可不想惹麻烦。

”我也笑了,姐姐就是这样,明明对我很好却不愿说。

“那你怎么办?

”“反正离家又不远,走那么一两步就到了。

“但雨很大啊……”我说,姐姐打断了我的话:

“好了好了,你再磨蹭一会天都晴了。

”说完姐姐向家的方向跑去。

我三步并做两步跟上姐姐。

在雨中,只能看到我们奔跑的身影。

这就是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睦睦,我曾问过姐姐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她说只因我们是一家人……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要用具体事例表现家庭的亲情、温暖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

“我们”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长辈的关怀、教导,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深情,家庭成员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误会……写作时要突出真情。

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

这篇文章的重点应放在叙事上,通过对事情的叙述,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浓浓真情。

当然“一家人”还可以指一个班级,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整个人类。

这样的思路写出来更有突破和深意,更易拿高分。

【点睛】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

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

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2、挖掘题蕴法。

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

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

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

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

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8.半命题作文:

你瞧,

要求:

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你瞧,那灯光

在我的心中,永远保存着一个温暖的角落,只会留给那抹为我而亮起的灯光。

那抹灯光,是她默默地为我在守候,曾在一瞬间擦亮了我的心房。

身在初二的我没有得到过父母太多的关爱,他们在遥远的地方打工,为我挣学费。

他们的远离,我都懂得。

因此,我毫无怨言地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爷爷奶奶没什么文化,种了半亩农田,里面种植的全是我最爱吃的菜,我想他们能帮我的也只有这些吧!

不过,现在我才知道,我当时的认知错得有多么离谱。

临近考试,每夜我都复习至深夜零点。

又是一个深夜,我正在伴灯苦读,奶奶轻手轻脚地走到我身边,她摸摸我的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我惊奇地问:

“奶奶,怎么还不睡,有什么事么?

”“没啥事,孙儿啊,每天晚上怎么不早点睡觉呀,睡眠不好影响学习。

”奶奶温和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责怪。

“我快考试了,每天晚上想多复习会儿,这么晚了,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