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053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docx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作业流程

(测绘部分)

1、控制测量

1.1坐标系统

1.1.1资料收集及利用

(1)到国土资源局免费收集测区内外的D、E级控制点1980西安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成果。

(尽量多收集一些,本资料为国家机密成果资料,要妥善保存,不得遗失,用后交公司资料室。

(2)投影长度变形计算

归化至高斯平面上长度变形值为:

△S1=

=

=XX.XXcm/km

参考椭球面上的变形值用公式计算:

综合变形值为:

△S=△S1-△S2=XX.XXcm/km,

式中:

Ym--测区中心位置距中央子午线的距离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Hm—测区平均海拔高程

h--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距

(3)坐标系统的选择

每公里长度变形小于等于2.5cm时,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每公里长度变形大于2.5cm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任意中央子午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系统。

1.1.2使用权RTK七参数求解步骤和要求

(1)将测区范围和收集的80成果展绘到图上,在测区外围均匀选取4—6—8个点,内部均匀选取2个点(D级点优先),室内在RTK手簿中依次输入所选各点的点名、2000国家大地坐标(L、B、H)、1980西安坐标(X、Y、H)。

(2)计算七参数,检查残差是否符合要求,若残差过大换点重试。

(3)若用(CORS)卡作业,到外业选取一个没有参加七参数求解的D、E级控制点设站,严格对中整平,测量该点坐标,与收集坐标比对,X、Y应小于1—2公分,H应小于5公分。

如果超限,在选择另外一点进行测量。

(绝不允许做平移和点校验)

(4)若用固定站(基站)作业,到外业选取一个没有参加七参数求解的D、E级控制点设站,严格对中整平,输入1980西安坐标(X、Y、H),并设置为固定站(基站)。

再选取另外一个没有参加七参数求解的D、E级控制点设站,严格对中整平,测量该点坐标,与收集坐标比对,X、Y应小于1—2公分,H应小于5公分。

如果超限,在选择另外一点进行测量。

(绝不允许做平移和点校验)

然后,在准备设置固定站(基站)的地方设站,严格对中整平,测量1980西安坐标(X、Y、H),并设置为固定站(基站)。

1.2平面控制网点加密

在全省统一测量的D、E级GPS控制网基础上,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一、二级控制网点,一、二级控制网点的密度,每个自然村不少于2个点。

以开展测图的项目,在每个自然村的图根点布设中编好至少2个一级点号,留作控制网点加密用。

加密一、二级控制网点,组建专门队伍,按项目做好技术设计。

1.3图根控制测量

1.3.1选点、埋石

点位要选在各主要巷道交叉口处,便于发展和碎部测量,至少确保有两个以上点相互通视。

图根点用木桩或水泥钢钉作标志,图根点的数量以能满足界址点测量和地形图测量的要求为准。

因受地形、地物限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每条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2条。

总长度不超过起算边的2倍。

支导线边长往返观测,转折角观测一测回。

1.3.2观测

采用网络(CORS)RTK定位方法,必须使用三脚架架设仪器,严格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0.001m)输入手薄,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计算用“图根点计算表”进行,保存电子文档。

1.3.3精度要求

为保证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有效检核。

在测量测绘地形图和界址点时,用全站仪采集定向点坐标,对测站及定向的RTK图根点进行边长检查,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并填写“RTK图根点精度统计表”。

2、地形测图

2.1、一般要求

(1)测图比例尺为1:

500。

(2)数学基础包括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及注记、控制。

点及注记、比例尺、图幅编号与有关注记等。

(3)精度指标

界址点、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指标

类别

界址点、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

位中误差

(cm)

界址点、地物点

间距

允许误差

(cm)

界址点与邻

近地物点关

系距离允许

误差(cm)

说明

中误差

允许误差

±5

±10

±10

±10

城内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地物点

±7.5

±15

±15

±15

隐蔽及施测困难的界址点、地物点

(4)观测过程中,地物拐角点和地物变换点能测到的一定要完全实测。

(5)尽量配备免棱镜的全站仪,实在无法测到的地物点,也要想办法用钢尺(皮尺)勘丈其相关距离或在相关位置用全站仪打引点,通过内业进行处理。

2.2、作业方法

2.2.1测量方法

界址点、地物点测量以街坊为单位,在首级GPS点、图根点及支站点上设站,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采集定向点坐标,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数据采集。

下一站至少采集上一站2个以上的地物点,进行数据比对,并将两次观测数据填写到“地物点、界址点平面坐标检查表”,作为成果上交。

空旷地区可使用RTK进行数据采集,隐蔽地区采用钢尺勘丈。

2.2.2经验简介

外业测图过程中,要养成一个多注意观察的习惯。

例如新农村,房屋造型相同的很多,仔细测好一个,其他相同的只测一角点即可。

存在镜像关系的建筑物,只测一半和镜像关系的轴线即可。

若是多点房屋且均为直角的,只测主轴线上的两个相距最远的点,然后用钢尺(皮尺)丈量多点房屋一周。

通过内业进行处理。

若测路灯、电杆等,观察是否是直线。

2.3测绘地物、地貌等要素内容

2.3.1建筑物、构筑物

(1)实地面积大于等于6㎡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用相应符号表示其位置和占地情况。

(2)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要测绘其占地状况,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式标注层数和结构,如12/2,分子为层数,分母为建筑物结构代码,同一栋建筑物,层数不同的应分别标注。

层高低于2.20m的不作为一层。

(3)实地占地面积大于等于6㎡的台阶、有柱雨蓬、花坛、花池等应表示,不落地的阳台、雨蓬用虚线表示。

(4)建筑物外围小于50cm×50cm的装饰性细部(如墙面外砖柱)可舍去。

(5)室外落地的扶梯、楼梯等允许包括在建筑内,不落地的可舍去。

(6)建筑群内井式建筑中面积大于等于6㎡的天井或院子须表示。

(7)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不表示。

(8)城墙及垣栅应表示。

2.3.2道路

(1)道路以两旁宗地界址线为界。

道牙石线是界址线的要表示,不是界址线的酌情表示;通过城镇的铁路用相应符号表示。

(2)道路中间或两边的小绿地、小花池、花坛、行树,当面积较大或与界限相关时表示。

(3)道路附属物、里程碑、筑路牌可不表示。

(4)桥梁、大型涵洞、隧道用相应符号表示,且须符合投影原理。

(5)地下道路、架空道路用相应符号表示。

2.3.3水系

(1)河流、湖泊、沟渠、坑塘等以堤、岸为界绘出,有界址线的标明界址线和界址点;堤面高出地面0.5m以上的,视情况用堤岸符号表示。

(2)河流中线为界址线时,按实际河流中心标绘。

(3)地下河流、地下排水沟不表示。

2.3.4地貌

(1)地籍图上不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2)山区、丘陵区须表示大面积斜坡、陡坎、路堑、路堤、台阶路时,可适当注记台地、低地、道路交叉口、大面积农地等处的散点高程。

2.3.5地类界

(1)宗地内部除建筑物之外的较大面积的绿化地、水面等也应实地测绘,并按相应图式表示。

(2)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按照沟、渠、路、堤等线状地物,划分为若干个地块。

当地类界线弯曲过多时,在保持地类界线特征的前提下,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的最小地块。

2.3.6土壤植被

(1)各宗地外大面积绿化地、街心花园、公园等用土壤、植被符号表示。

(2)宗地内的绿地、花坛、零星植被可不表示。

2.3.7其它

(1)一般电力线不表示,但110KV以上的高压线及塔位应表示。

(2)通讯线、架空管线、电杆、路灯、消防栓、窨井等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时应表示。

(3)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大面积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应表示。

(4)宗地内部的次要道路、水塔、纪念碑及与权属界址无关的围墙可不表示,危险品仓库、保密车间应注记。

(5)农贸市场内的摊位、临时售货棚不表示。

2.3.8注记

除地籍要素全部注记外,林地、园地注记树种,还应按规定注记河流名称及流向、道路名称、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和有关的土地利用要素等。

3、建筑物结构与层数

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要测绘其占地状况,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式标注层数和结构,如12/2(不用上下结构的分数形式)其中分子为建筑物层数,分母为建筑物结构代码,建筑物结构代码见下表:

同一栋建筑物层数不同的应分别标注。

层高低于2.2Om的不作为一层。

3.1建筑物结构分类及其代码

建筑物结构分类代码表

结构分类

钢结构

钢和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混合结构

砖木结构

其他结构

缩写

钢、钢

钢混

混合

砖木

其他

代码

1

2

3

4

5

6

3.2房屋建筑结构分类

  房屋建筑的结构分类,是根据房屋的梁、柱、墙、楼层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来划分的。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规定,房屋建筑结构分为六类:

钢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和其他。

3.2.1钢结构

建筑物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楼板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如大跨度的钢结构厂房,大型体育馆的悬索结构,超高层的钢结构建筑等。

3.2.2钢和钢筋混凝士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由钢材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的。

如一幢房屋的一部分梁柱采用钢制构架,一部分梁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在有的高层建筑中,梁和柱采用钢材,而在房屋中部的电梯间及设备管井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

3.2.3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建筑的梁柱、屋面板、楼板均以钢筋混凝土制作,墙用砖或其他材料制作。

高层建筑及荷载较重的建筑物,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及使用滑模、升板等方法施工的建筑物,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2.4混合结构

建筑物的墙、柱为砖砌,楼板、楼梯为钢筋混凝土,屋顶为钢或钢筋混凝土制作。

3.2.5砖木结构

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楼屋、屋架采用木料制作。

3.2.6其他结构

凡不属于上述五种结构的房屋都归此类,如竹结构、木结构、竹木混合等。

简屋可视作“其他结构”之列。

4、地形图绘制

4.1使用软件

使用Cass7.0软件,绘图比例尺设定为1:

500。

4.2一般要求

(1)展点后,依据编码或外业草图,用Cass7.0软件中统一规定的线型和符号,绘制在各自的图层中。

(不要新建图层)

(2)绘图过程中,软件的扑捉功能尽量少打开,一般只打开扑捉端点和节点,其余功能现用现打开,用完关闭。

4.3绘图

(1)用多点房屋线绘制建筑物时,绘完最后一点必须按“C”键回车(点鼠标右键)。

(2)地类界、水塘等,绘完最后一点必须按“C”键回车(点鼠标右键)。

(3)多点房屋(丈量一周的)用Cass7.0软件中“量算定点”功能进行绘制。

5、地形图自检

5.1电子图图面审查

(1)有无漏画现象(测的点没有用上)。

(2)有无线相交、重复、悬挂等现象。

(3)双线符号有无反向情况。

(4)名称注记是否齐全(含房屋结构等)。

5.2实地比对

将经图面审核后的打印出图。

(1)到现场目视实地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是否与图纸一致。

(2)房屋有无漏掉的现象,四点房屋只测到两个点(缺少长或宽)现象,房屋结构和层数是否有误。

建构筑物拐点测了,但线连错了,或该拐弯的没拐,不该拐的拐了。

(3)地物变换点测不到或漏测的应丈量距离。

(4)界址点标志喷涂是否到位,是否与图上相符。

(5)林地、园地是否标注树种,道路是否标注材质。

5.3地物点间距检查

实地丈量地物点之间的距离,在图纸上作好记录,与在电子图上量取的长度进行比对,填写“地物点、界址点间距检查表”,作为成果上交。

6、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对项目质量采取责任制,层层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人。

做到所有项目过程都有记录,所有环节质量问题都有据可查。

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质量管理,作业组长是保证成果质量的第一责任者,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对本项目成果质量负全责,对其各环节加工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作业组之间分工明确,在组织结构上分层清晰。

对于组织管理上,采取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好的给以表彰奖励,对于质量出现问题给以不同程度的批评处罚。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实行三级检查一级内部检查验收制度。

(1)作业组自检:

外业界址点、地物点自检不低于5﹪,其余自检100﹪;内业自检100﹪。

填写检查记录。

(2)作业组互检:

内业检查100﹪。

填写检查记录。

(3)项目部检查:

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组织进行全面检查,填写检查记录,检查合格后,交质量检查部检查验收。

(4)内部检查验收由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部质量检查部组织进行内部检查验收,随机抽查30﹪的图幅,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每幅图中抽查20-25个点的坐标和20-25条边的边长,填写检查记录,并形成内部检查验收报告。

7、提交成果

以上内容完成后,经公司检查合格后,按要求整改完毕转入内业,并向公司提交以下资料:

1、一、二级静态GPS加密控制网点资料。

2、RTK坐标转换参数求解及检核资料。

3、图根控制RTK电文数据、图根点计算表、成果表。

4、以地籍子区为单位的1:

500地形图。

5、地物点、界址点平面坐标和间距自检表。

8、附件

内部检查验收报告模板

 

XX县XX标段使用权地形图项目内部检查验收报告

2013年XX月XX日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部质量检查部检查验收组对XX县XX标段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

一、检查验收标准

《地籍调查规程》(2012年国家土地管理局TD/T1001—2012)和《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二、参加检查验收人员

XXX、XXX、XXX、XXX

三、检查内容

1、控制点检查

2、地物点平面坐标检查

3、地物点间距检查。

4、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检查情况

1、控制点检查

坐标系统的选择、分带是否符合要求,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RTK七参数求解是否正确。

每个自然村一、二级GPS点完成情况。

图根点点位选择是否合理,标石、密度是否符合要求,观测方法是否正确,点位精度是否满足规程和细则要求,资料是否齐全。

2、地物点平面坐标检查

地物点平面坐标检查,共检查XXX个地物点,分布在XX﹪的自然村,按10cm限差要求,有XX个点超限,合格率为XX.X﹪;按15cm限差要求,有XX个点超限,合格率为XX.X﹪;剔除粗差后计算的点位中误差为:

±X.Xcm;数学精度是否完全满足规程和设计要求。

是否有自检数据资料。

3、地物点间距检查

地物点间距检查,共检查XX条边,分布在XX﹪的自然村,按10cm限差要求,有XX条边超限,合格率为XX.X﹪;按15cm限差要求,有XX条边超限,合格率为XX.X﹪;剔除粗差后计算的边长中误差为:

±X.Xcm;数学精度是否完全满足规程和设计要求。

是否有自检数据资料。

4、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实测的地物点,其点位及间距精度较差,超限严重,数学精度不能满足规程和设计要求。

由于实测点不到位,有些房屋画错,明显短(长)了或窄(宽)了,特别是临街房屋画的问题较多,要仔细查对;新建基础完工或已基本竣工的房屋要实测上图;成排房屋连在一起的,要要按照宗地权属分开绘制。

还有一些点实测了,但是作图没有用上,应查明原因。

有些地物与实地不符,该拐弯的没拐,不该拐弯的拐了,特别是围墙连错的较多。

由于屋檐改正或树叶遮挡等问题,有些房屋或围墙短拐角边长与实地不符。

房屋结构和层数有判读错误现象。

短围墙有漏画或多画现象。

交公司内部检查验收的纸质图必须将实测点表示在图纸上,电子图“ZDH”图层的内容保存。

五、检查结论

检查组一致同意XX县XX标段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通过公司内部检查验收。

五、整改意见

1、控制点检查

2、地物点平面坐标检查

3、地物点间距检查。

4、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作业组要按自然村填写自检、互检表;项目部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经项目技术负责组织检查过合格的产品,才能提交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部质量检查部进行内部检查验收。

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部质量检查部

检查验收组负责人:

2013年X月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