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55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x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区发改局

今年以来,全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聚力聚焦创新名城建设,扎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发展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民生改善向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较好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指标进展良好

从上半年指标数据来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达超“双过半”进度,呈现“高、优、稳”的特点。

1、“高”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主要经济指标全市排名靠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项指标的增幅排名位列全市第1;地区生产总值、服务贸易2项指标的增幅排名位列全市第2。

1-6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3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8亿元,同比增长2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65亿元,增幅37.2%;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完成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7%。

同时,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达32962元,增幅8.8%。

2、“优”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量质双升。

上半年,我区新增市场主体3780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9.23%,注册资本总额为96.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4%。

从行业分布看,新增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3、“稳”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外向型指标总体平稳。

1-6月,我区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7%。

外贸进出口274.5亿元,同比增长0.95%;服务外包执行额1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二、重大项目推进有序

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一批项目实现竣工投产,一批新开工项目超速冲刺,一批征收拆迁项目取得大幅进展,对全区发展产生支撑作用。

1、市、区重大项目提速增效。

今年以来,各责任单位将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街道、园区重大项目推进速度比往年均有较大提升。

市级重大项目18个,总投资277.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15亿元,6月份完成投资14.68亿元,完成进度52.15%。

区级重点项目77个(含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686.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9.2亿元,6月份完成50.09亿元,投资进度完成50.05%。

2、15个项目实现竣工。

我区举行了首次重大项目集中竣工现场会,上半年全区竣工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近40亿元,已完成投资32.3亿元,新建、改造可利用载体总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

上半年城建及民生项目竣工6个,总投资12.6亿元。

3、新开工项目超速冲刺。

按照市重大项目推进办通报,我区市重大新开工项目9个,已实现整体工程或部分工程开工建设8个,开工率88.9%。

区级新开工项目35个,上半年开工率达到91.4%,比去年同期(35%)大幅提速,其中原计划四季度开工的铁北创新孵化集群、铁北数码港、青石街文化设施及商业综合体民国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目前均已初步开工建设。

三、创新名城建设深入推进

全面落实市委1号文件,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按照市委张敬华书记“打造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五名’标志”的要求,加快集聚发展新动能。

1、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

上半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区内企业与高校达成近80个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申报的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进入省公示名单。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031件,PCT专利申请80件。

人才引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入选国家、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33人,申报双创人才12人、团队1个,双创博士19人,其中“科技副总”类5人已全部入选。

2、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上半年,百家汇精准医疗创新研发中心通过市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备案。

东南大学云智控产业研究院等4家新型研发机构完成工商注册。

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等4家落地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企业14家,引进企业3家,研发并发布科技成果项目5项,在建测试平台1个,引进项目近30个。

3、创新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积极落实南京创新驱动“121”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出台《玄武区鼓励科技创新八条意见》,加强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聚集人才、项目、载体等创新资源,规划建设东大玄武设计产业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项目,促进区内教育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筹备成立玄武区双创联盟,着力营造双创氛围。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积极落实全市“4+4+1”主导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要求,聚焦产业特色,打造产业地标,产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优化升级。

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0.84亿元,同比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9.88%,比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21.27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8.1%。

新兴产业增长迅猛,软件业务收入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15.5%。

优势产业持续发力,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11.5%;金融服务业完成增加值84.7亿元,同比增长5.5%。

2、产业招商成效明显。

特色招商活动有序举办,今年全区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36次,赴发达国家开展境外专题招商推介会4场次,举办校地合作推介会32场,开展企业对接会89场。

上半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数完成8个,目标完成率160%;项目投资总额完成303.9亿元,目标完成率86.8%;引进了哈姆雷斯玩具中国总部、浦发银行江苏总部、美国英伟达技术创新中心等优质产业项目。

3、优质企业不断涌现。

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江苏久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孩子王、汇通达入选南京市首批独角兽企业,矽力杰入选南京市首批瞪羚企业。

新主体不断涌现,新注册企业1781户,注册资本总额近百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256家,同比增幅67%;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企业40家、亿元以上企业12家。

五、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突出精致精细,强化城市建管,彰显主城核心区的城市特色和品质。

1、城市建设提档升级。

完善铁北新城路网建设,目前铁北恒嘉路南延工程已完成并通车试运行。

着力解决主城停车难问题,完成仙居雅苑农贸市场停车场等5个点位共600个停车泊位的建设。

推进市政设施标准提升,启动尧红路400吨垃圾中转站及岔路口等2处环卫场点建设,完成5座公厕的改造及红山森林动物园等7座旅游厕所的新(改)建工作。

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在全区范围内配置垃圾分类容器885组,打造玄武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2、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内秦淮河东段岸线整治于4月底竣工,整治成果被《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完成丹凤新寓等9个老旧小区、九华山路等7条背街小巷、花园路7号等11个小区外出行便道整治任务,完成东杨坊人行地下通道片区的积淹水改造。

绿道及游园绿地建设积极推进,完成梅园绿地和九华山南坡、太岗路的绿化景观提升建设。

建立和完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常态化服务机制,上半年新开工建设119部,累计开工和建成的电梯数量达423部,其中174部已竣工验收。

3、历史文化内涵彰显。

更加注重将城市建设与文化挖掘相结合,进一步彰显城区品质。

加大宣传推广玄武“山水城林、人文底蕴、历史纵横、时尚休闲”的旅游特色资源,成立“玄武全域旅游中外学生志愿者服务团”,累计组织活动70余场,参与活动的中外学生近万人,社会反响良好。

完成南京卷烟厂碑亭巷厂区征收工作,实现长江路文旅客厅项目试运营,进一步推进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整体改造提升。

完成5部旅游触摸屏的设置。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7%。

六、重点改革扎实推进

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加快推动行政审批高效化、政务服务全科化、群众办事便捷化。

在“一窗受理、全程代办、一日办结”以及“证照合发”的基础上,改造政务服务大厅,新增“自助服务区”和“不见面审批服务区”;上线运行“玄武政务”微信小程序,纳入区、街149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即办事项,为“不见面审批”提供软硬件支持。

作为南京市首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城区,拟定《玄武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方案》,探索主城区成立行政审批局新模式。

2、稳妥实施开发区体制改革。

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以徐庄高新区为龙头,将珠江路创业大街、铁北红山新城、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纳入其中统一管理,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架构,各分园全部挂牌运作实现了机构、组织、平台、机制“四个一体化”运转。

整合后,高新区总面积增加了77%,达到5.87平方公里。

着力推动完善“线上+线下”的企业服务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建设等工作。

3、加快实施社会治理一体化改革。

围绕全省首批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建设,优化升级区级社会治理一体化管理服务中心和云平台,升级“玄武一网通”APP,打造社会治理管理服务工作一体化的信息终端,制定并试行社会治理一体化网格划分规范、网格管理办法、网格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七、生态环境稳步向好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任务作为主抓手,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1、环保治理不断升级。

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迎查工作,针对56件信访交办件反馈问题立行整改。

对涉及3条省控入江支流的13条河道全面启动消除劣Ⅴ类水体行动。

进一步开展VOCs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工地扬尘、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等主要污染源。

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对珍珠河、百水河等10条河道实施水环境整治再提升工程。

实施省农科院等141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2、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263”专项行动纵深开展,督促环境问题及时、高标准整改69件。

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上半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为17.1万立方米/万元。

建设用地地均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8.07万元/亩和3.23万元/亩,完成恒嘉路以西A、B地块供应,存量土地供应比率100%。

攻坚餐饮污染顽疾。

按照“业态优化、环境整治、经营模式、综合管理”一体化思路,加快打造红庙等餐饮环保专项整治示范街,完成问题餐饮整治97家。

八、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深入实施聚焦富民工程,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高居民收入。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1、富民增收取得实效。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达32962元,增幅8.8%。

持续推进就业、再就业。

新增城镇就业10635人,再就业5256人,培育自主创业者3088人,扶持大学生创业431人,组织各类职业培训、指导、鉴定20446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500人。

强化社会保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核通过766人,资助金额112.1万元。

发放救助、优抚、福利等各类民政资金约3684万元;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免费健康体检14739人;开展市民体质检测3250人次以上。

完善居民服务,养老机构新增床位428张,4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个。

2、民生实事全面实施。

38项市级民生实事分解任务、30件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达超目标进度。

积淹水片区改造(东杨坊)等6项市级民生实事分解任务已经完成年度任务。

为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等4项市级民生实事分解任务,拆除楼顶违建、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2项区级民生实事项目超过时序进度要求。

信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3、公共服务全面发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71.31%,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3.47个,开展中医健康惠民宣讲60场。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鹰天地购物中心、德基广场和凯瑟琳广场等5家母婴室建设。

翡翠华庭幼儿园、五矿晏山居幼儿园基本完成建设。

文化惠民内容丰富,在1913小剧场上演25场文化惠民精品演出,组织健步行、趣味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84场次。

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虽然进展较好,但一些困难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

一是高基数指标保持高增长存在困难。

首先是服务业增加值,由于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99%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进一步趋同,因此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实现10%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我区成为全省首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的区县,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逐年增大。

二是部分指标达标困难。

截至7月22日,全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133天,较2017年同期减少15天,优良率65.5%,同比减少7.4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56.5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上升59.6%。

因此年底环保类指标达标难度较大。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亟待质速双提。

从列入2018年市级重大项目计划安排情况看,我区投资总量较低。

虽然我区上半年市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过半,但项目体量较小,投资总量仅完成14.68亿元,较其他区有一定差距。

下半年仍需重点引入行业前景好、投资体量大、资源产出率高的优质项目,实现项目质量与推进速度双提升。

四是低效楼宇和停偿载体利用率尚需提高。

玄武区大部分商务楼宇建成时间早,物业管理落后,楼宇品质不高;产权方缺少经营意识,缺乏专业化招商,导致入驻企业鱼龙混杂,难以形成集聚。

全区低效载体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下半年,全区上下将聚焦当前全区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为核心,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科技创新、招强引新、低效载体、民生改善为抓手,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高质量完成,努力推动玄武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