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067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docx

环保与能源利用论文素材

  

1。

“全人类和所有生物体,都取决于外部为其提供能量。

所有生物都是寄生者。

”P11

 

2。

“地球人赖以生存的两种主要能源,一种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岩浆和气体的涌升,另一种来自于太阳的照射。

”P12

 

3。

“人类的食物链最终归结到带有叶绿体的植物上,这些叶绿体自行排列好,以便吸收阳光。

”P15-16

 

4。

“我们利用火(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这种能力),通过点燃由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的方式间接利用太阳能。

”P17

 

5。

“那么,总有一些事情引发了人类的加速进化,而且这种进化直到当代依然不断,使人类获得了如今的成就,也陷入了当前的困境。

以前,原始人类的身体与行为是亦大致同步的速度进化的。

而从此刻开始,身体停止了进化,而文化的进步开始超前。

”P35

 

6。

“有没有这种可能:

夏娃不是通过采摘了苹果,而是通过烤了第一个苹果派,而改变人类的历史进程?

 

7。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放弃掠夺的方式,而改用其他方式来获取太阳能量呢?

”P47

 

8。

“一个复杂社会的诞生,以及我们所谓‘文明’的起源,前提就是必须出现类似于农民族群的大规模人口。

密集的人口并不会自动或快速地产生新的自然力,但即使只是一般的人口并不会自动或快速地产生新的自然力,但即使只是一般的人口密度,也可以增加自然力(肌肉)的数量,足以应付工作的需求。

能够建造出庙堂与金字塔,都是倚赖这些通过驯化动植物而取得太阳能量的人类。

”P59

 

9。

“‘风’是一种在陆地与海洋都存在的太阳能量形式。

”P68

 

10。

“由于一连串的意外和进化,人类获得了‘文化’这个礼物,文化使得人类以更快的速度进步。

在那之前,人类已有了两度向前进步的记录,分别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18世纪,人类第三度冲破难关。

”P85

 

11。

“人类强烈地渴望获得浓缩的太阳能量,这点是有迹可循的。

”P88-89

 

12。

“数千年以来人类所关切的,而且直到近两个世纪甚至已经到了无法摆脱的地步的事情就是:

想方设法能够不受时空限制而将能源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在寻找那些方法的过程中,煤炭与蒸汽的搭配组合可谓一大进展,但是搜寻并未(也不可能)就此停止。

人类总是追求能在更小单位内提供更多能量的来源。

”P109

 

13。

“1700年可说是第一个里程碑,人类从日行性动物,转变成可自我控制生物钟的动物,对于这样的变迁所造成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的影响,我们却还懵懂不知。

”P112

 

14。

“对于渴望制造更多产品、拥有更便利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需要更足够照明的19世纪中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分配和集中动力并且根据各地所需配置动力和分阶段接续动力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电’。

”P128

 

15。

“思考这些问题时。

我们必须着眼于整个生物圈,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比人类出现以来的时间还长。

另外我们还必须评估,如果核能无法满足人类对能源的贪得无厌,那么我们还会对生物圈与人类本身做出什么事。

”P181

 

16。

“我们不能因为其他人要呼吸,就让自己继续穷下去。

”P201

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能源,它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更多地开发利用能源,就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人类当今利用的主要能源化石燃料,终有耗尽的一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前面介绍的十分巨大的新能源——核能和太阳能,就需要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才能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

人类现在还不能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一旦可控核聚变能够实现,可以说将永远地解决人类能源的需求.聚变所用的核燃料氘,储量非常丰富.1升水中就含有0.03克氘,地球上的水中总共约含有40多万亿吨氘.假如这样多的氘的1%能作为核燃料加以利用,照现在的能量消耗计算,足以满足人类未来几亿年对能源的需求.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规模不大.一旦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人类将可以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而太阳能又是取之不尽的.为了实现这种前景,有关科学技术工作者正在进行艰苦的研究探索工作.

人类由钻木取火开始,就已经直接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能源了.后来发明了蒸汽机,大规模地利用化石燃料,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发电机的发明和电能的广泛应用,人类又进入了电气时代,核能的发现和利用,人类又开始进入了核能时代.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史,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不断前进的历史.今天我们认为核能和太阳能等是新能源,今后会不会发现其他新能源呢?

今天还不能充分利用的能源,明天会不会发现一种新办法而利用得更充分呢?

这些都不是不可能的幻想,问题在于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能源,它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更多地开发利用能源,就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人类当今利用的主要能源化石燃料,终有耗尽的一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前面介绍的十分巨大的新能源——核能和太阳能,就需要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才能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

人类现在还不能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一旦可控核聚变能够实现,可以说将永远地解决人类能源的需求.聚变所用的核燃料氘,储量非常丰富.1升水中就含有0.03克氘,地球上的水中总共约含有40多万亿吨氘.假如这样多的氘的1%能作为核燃料加以利用,照现在的能量消耗计算,足以满足人类未来几亿年对能源的需求.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规模不大.一旦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人类将可以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而太阳能又是取之不尽的.为了实现这种前景,有关科学技术工作者正在进行艰苦的研究探索工作.

人类由钻木取火开始,就已经直接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能源了.后来发明了蒸汽机,大规模地利用化石燃料,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发电机的发明和电能的广泛应用,人类又进入了电气时代,核能的发现和利用,人类又开始进入了核能时代.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史,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不断前进的历史.今天我们认为核能和太阳能等是新能源,今后会不会发现其他新能源呢?

今天还不能充分利用的能源,明天会不会发现一种新办法而利用得更充分呢?

这些都不是不可能的幻想,问题在于人类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世世代代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革新家为人类利用能源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正在学习的青年朋友们,你们将是我国21世纪的建设者,本书编者热烈期待你们在能源问题上——不仅在能源问题上,而且在其他科学技术社会问题上,都能大显身手,作出贡献.

类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煤是包含很多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三维大分子结构。

除了能够放出热量外,煤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的宝库,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通过焦化过程,可以从煤中提取2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难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

人类对煤炭的利用源远流长。

2000多年以前,中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使用煤炭。

到汉代,煤已在冶金时当作燃料使用。

有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年,出自中国东北一个煤矿的煤炭,就在炼铜和铸造钱币的过程中被使用。

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煤炭的利用有了长足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出现猛增。

特别是詹姆斯·瓦特(JamesWatt)对蒸汽机做出了重大改进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煤炭的使用。

以煤炭为动力、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中世纪古典优雅的田园生活突然间被浓烟笼罩,宁静的生活迅速喧闹嘈杂起来,社会贫富分化愈发明显,人类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世纪对电力的开发,意味着煤炭的未来开始与发电息息相关。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发明了电灯,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燃煤电厂,并于1882年在纽约投入运行,实现了为家用电灯供电。

20世纪60年代,随着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石油超过煤炭而成为一次能源的最大来源,然而煤炭仍然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扮演关键角色。

1、煤炭——安全的能源供应

从目前世界发展的情况看,能源增长的速度远不及全球经济的增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势不可挡。

从IEA(国际能源署)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一种能源普遍适用于所有场合。

所有种类的能源都应物尽其用,而储量最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煤炭,仍将对人类生产、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炭的优势已为人熟知。

作为一种矿产资源,煤炭的特性已被人类透彻理解,其开采、处理、运输和燃烧的要领也被人类所掌握。

展望未来,煤炭的可获得性基本上不受制约,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及价格可承受性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不存在储量方面的局限。

全球煤炭市场规模大、分布广,生产者和消费者几乎遍布全球。

煤炭供应来源遍布世界各地,而且煤炭资源的国际贸易市场也非常繁荣。

煤炭来源的分散性使得消费者无需依赖某一地区的供应保障和局势稳定,在这一点上,煤炭具备比石油更为显著的优势。

世界十大产煤国的前五位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可以发现,煤炭分布并不集中,没有哪个国家或区域对煤炭资源拥有主导的战略控制能力。

这些因素均充分体现了煤炭资源的安全性是其他化石能源所不具备的。

2、煤炭与未来能源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大部分能源都将最终通过电的形式为人类所用。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储量巨大的煤炭资源提供保障,而科技的不断进步也足以确保煤炭在未来清洁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目标,我们认为它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既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未来世代,并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又称布伦特兰委员会)所下的定义。

面对未来,煤炭在上述三方面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三者间关系往往比人们所想象的更为紧密交错、相互依存。

有时人们倾向于单纯地关注环境保护,视其为唯一的考虑重点。

这种看法面临的风险是世界经济被迫低速增长,能源在改善人们生活方面的效益也难以实现。

3、煤炭与可持续发展

煤炭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煤炭对全球经济所作的贡献十分可观。

价格可承受性是煤炭的主要优点之一。

按每能源单位计算,通常情况下煤炭比其他燃料更便宜。

煤炭价格一直比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稳定,反映出煤炭市场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消费者和生产者因此各得其所。

煤炭开采为煤矿所在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而直接的贡献,特别是对于世界上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大型煤矿往往成为当地最大的收入来源。

除了为当地人提供工资、生活保障外,煤矿还提供许多社会基础设施,涉及运输、教育、通讯等各个领域。

我们期待在未来全球经济进程中,煤炭将通过更为清洁高效的方式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煤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能源,煤炭也对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风电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

机组总体设计技术;桨叶研制;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变频器与控制系统研究;机械系统研究。

   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本上都是进口机组和引进技术机组,价格昂贵;国内生产厂家购买国外技术,核心技术受控于国外,蜂拥而上,重复建设,不能保证质量;风电设备业将进入整合期。

      风电整机技术发展与创新

   王为民(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目前我国整机制造行业状况是:

企业数量多、类型复杂、历程短、产能过剩、行业面临洗牌;市场带动了国产化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使产业链供应厂商众多,日趋成熟,配套逐渐完整。

   风机研发技术现状:

井喷的风能开发市场使整个风电产业链开始发烫,而整个产业链产品性能质量尚待提高;技术储备少;核心专利少,国内厂家掌握的实用专利也远远低于国外大公司,专利诉讼已经开始出现;技术大部分为舶来品,不管是整机制造商还是零部件制造商,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技术,整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技术都存在重复引进;整机制造商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优胜劣汰取决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通过不懈努力,东汽研发人员已逐步掌握了大型风机整机设计、试验及核心部件制造技术,开发出了1~2.5MW常温、低温、强风、弱风及防盐雾型系列风机。

东汽以其优良的产品性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成为了国内风电设备的知名品牌,占据了国内产品的1/4以上的市场份额。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趋势

   陈党慧(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现在海上风电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全球风电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风电机组大型化成为发展趋势,海上主流机型由3MW向5MW发展。

但全部产能每年仅有数百兆瓦,严重制约着全球海上风电的发展。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包括:

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技术;海上风资源和海况评价技术;运输和安装技术;海上风电接入技术;潮间带风电运输与施工技术。

   华锐风电是专门从事大型风电机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公司始终坚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电机组技术,把风电机组自主化、规模化、大型化、国际化作为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华锐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永磁同步发电机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崔新维(新疆金风科技公司总工程师):

现在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目前,人们广泛应用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但是地球上这些化石燃料的储量有限,随着人类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总有一天要面临枯竭。

尽管新发展的裂变核能已成为较成熟的替代能源,但是核电站所用的燃料铀和钍等储量也有限。

那么几十年或几百年后,人类将依赖何种能源呢?

  目前看来,最有希望的能源将是受控聚变核反应提供的核聚变能。

 

  “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

它所释放的能量要比等量的裂变原料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大很多倍。

不仅如此,聚变核反应的原料也十分丰富。

能够产生聚变的元素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氖和氘,人们称之为重氢。

0.03克重氢在聚变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公升汽油。

重氢在海水中的含量是每吨17.1克。

地球上海水中的重氢即使能从中提取出千分之一,也可供人类使用几十亿年!

  既然核聚变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呢?

原来要使轻核聚变,存在着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

首先必须达到几千万度以上的高温,才能使轻核之间接近到可以发生聚变的距离。

因此人们常把聚变反应称为“热核反应”。

要获得这样的高温实在不容易。

热核聚变在氢弹里已经实现,它是用原子弹爆炸来达到这个高温而引爆的。

但是氢弹里的热核聚变反应不能控制,一发而不可收,其爆炸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根本不能有节制地和平利用。

  其次,高温下的重氢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已经分离,成为等离子体。

在这种状态下,核运动极其迅速激烈。

要想把这样高温高能的等离子体约束在一定的区域里,并让它按人的意志有节制地释放能量,当今世界上还真找不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容器能装得住这个“魔鬼”。

还是科学家们神通广大,他们利用磁场制成了“魔瓶”,把等离子体约束在一起,这种方法叫磁约束法。

苏联一种叫“托卡马克”的核聚变装置,就是用这种“魔瓶”来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

我国科学家研制的“中国环流器一号”受控核聚变装置也已正式运转。

  目前,微型受控核聚变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探索。

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

 

看看外国是怎么做的吧,日本将买来的资源埋在海里,美国自己的矿藏也很丰富但是人家还是靠买的。

中国的稀土资源特别丰富,而且我知道有种稀土资源的储量是黄金的六分之一,但是我们的价格却是黄金的十分之一,这是什么造成的。

第一,当然是我们没这样的意识,加上政府一味的追求出口创汇,盲目开采。

第二,我国没有像美国一样通过严格的法律限制保护这些资源,为什么没有,跟我国的科技力量有关,因为稀土资源大都用在高科技领域,而美国他不交给你技术,你就得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做。

所以为了可持续我们得限制廉价出售自己的资源,积极开发相关技术

 

1.2国内现状

煤炭巨量消费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始于70年代,真正快速发展是在80年代。

在1983年一1987年短短的几年内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了七条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从1984年以前的年产200千瓦跃到1988年的4.5兆瓦。

目前太阳电池主要应用于通信系统和边远无电县、无电乡村、无电岛屿等边远偏辟无电地区,年销售约1.1兆瓦,成效显著。

(1)建成了40多座县、乡级小型光伏电站,光伏电池总装机容量约600kw,其中西藏最多,达450多kw;1998年10月建成我国最大的西藏那曲安多县光伏电站的光伏电池装机容量高达100kw。

(2)家用光伏电源在青海、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西藏以及辽宁、吉林、河北、海南、四川等地广泛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已累计推广家用光伏电源约15万台,光伏电池总功率约达2.9MW。

(3)在22所农村学校建立了光伏电站,光伏电池组件的总装机容量为57kw。

(4)1998年中国通信史上建成难度最大的兰一西一拉光缆干线工程,有26个光缆通信站采用光伏电池作电源,其海拔高度多在4500m以上,光伏电池组件的总功率达100kw。

(5)1996年建成了塔中4--轮南输油输气管道阴极保护先伏电源系统,总功率为40kw。

该系统横贯环境恶劣复杂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总长达300Km。

(6)1995年,63个国家重点援藏项目一西藏广播电视发射接收工程采用光伏电池供电,共建成216套卫视接收站和*套调频发射站光伏电池供电系统,总功率为300多kw。

二、西部太阳能应用概况

2.1自然资源

我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大、地势较高的自然地理单元。

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区之一,尤其是西藏地区,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年日照时间长达1600一3400小时之间,每天日照6小时以上年平均天数在275--330天之间,辐射强度大,年均辐射总量7000兆焦耳/平方米,地域呈东向西递增分布,年变化呈峰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我国比较成熟的太阳能产品有两项: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

2008年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达到了200万千瓦。

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模组制造商的产能较2008年倍增,达到8,000mw,电池产量超过4,000mw。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2008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继续稳步快速发展。

其中,产值达430亿,出口达1亿美元。

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突破4000万平方米,保有量达到1.45亿平方米,已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的世界超级大国。

七、核动力和核能发电

发电是核能的主要利用方式。

核电站由核岛和常规岛组成。

以最常用的压水堆为例,核岛又称一回路系统,其作用相当于普通火力发电厂的高压蒸汽锅炉,核心是一个封装在钢壁厚200毫米压力壳中的反应堆。

主泵将高压冷却剂(一回路水)送入反应堆,带出核燃料释放的热能;冷却剂由反应堆进入蒸发器,将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之沸腾为蒸汽。

流过蒸发器的冷却剂再由主泵送回反应堆循环使用。

上述部件全部安装在内衬钢板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厚墙厂房——安全壳——中。

常规岛又称二回路系统,与普通火力发电厂利用蒸汽发电的汽轮发电机系统基本相同,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给水泵及冷却水系统。

一座9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约装80吨二氧化铀,每年换料约三分之一,换入元件中铀-235的丰度为3%,即每年需要补充的燃料元件只约30吨重,“烧”掉的铀-235约重1吨。

与同等功率的火力发电厂每年需燃煤270万吨相比,运输量上形成非常鲜明的对照。

核能发电40年来发展很快,至1995年底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431个机组在运行,总净电功率达34255.4万千瓦,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

核电容量超过700万千瓦的有11个国家:

 

1995年,法国的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为76%,乌克兰为36.7%,韩国为36.2%,美国为22.5%。

比例最高的国家是立陶宛,达87.5%,全年核电产量为118.24亿度,其中约20%售给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目前,全世界还有64个核电机组正在建设中,总净电功率为5596.8万千瓦,平均单机容量高于现有水平。

核电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在于其突出的优点:

(1)有力地弥补碳氢燃料及水力资源的不足。

(2)价格普遍低于火电15%-40%。

(3)核电站对环境污染和危害远小于燃煤的火电站。

动力堆提供的蒸汽可以作为舰船的动力。

在原子破冰船,原子客轮、核动力航空母舰,核潜艇等舰船中,以潜艇使用核动力优点最突出:

它一次装料可续航40万海里以上,是常规潜艇40倍;单次潜航距离可达4万海里,是使用蓄电池的常规潜艇的100倍;此外,航速可提高约一倍,机动性和隐蔽性大为改善。

全世界共建造过400余艘核动力潜艇,正在服役的约300艘。

此外,反应堆也可作为取暖或工业上低温热源。

这种供热堆不需发生高压蒸汽,故建造价格低得多。

 

八、我国的核能发电

我国1995年共有9个核电机组运行,总净功率698.4万千瓦,在世界上列第12位;其中3个机组在内地(另6个在台湾岛)。

秦山核电站一期的一个机组的电功率为30万千瓦,大亚湾核电站为2套90万千瓦机组,均采用国际上技术最为成熟的压水式反应堆。

秦山核电站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是我国建造核动力潜艇后在核动力利用方面又一重大突破,其1995年的发电量占浙江省的6%。

现在这种型号的电站已出口巴基斯坦,预计1999年建成发电。

大亚湾核电站是引进法国技术与香港合资建设的,我国人员参加了建设,参与了管理。

该电站1995年的发电量约占广东省的20%左右,其中70%售给香港。

这两个电站的建成发电,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国能源的资源和消费的分布很不均衡。

煤炭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内蒙古西部,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不丰且又大部分在三北。

而经济发达、耗能较多的华东、中南等省份能源资源十分贫乏,其所需能源有近一半要从外地调入,铁路运煤不堪重负。

同时烧煤还引起SO2、NOx和粉尘的污染,以及CO2的温室效应。

这些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还将进一步严重。

因此在我国东部省份发展核电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举措。

“九五”期间计划开工的有秦山二期(2×60万千瓦),秦山三期(2×70万千瓦,从加拿大引进压力式重水堆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2×100万千瓦)和江苏核电站一期(2×100万千瓦,从俄罗斯引进),八台机组总装机容量660万千瓦,将于21世纪最初几年内建成发电。

此外,福建、山东、辽宁、江西等省的核电项目已通过了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审查,提出了首选厂址,正在申请立项中,湖南、武汉等省市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根据各方面专家的预测和建议,我国以热中子堆为主的核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将达到2000万千瓦,2020年到4000万千瓦,相当于当时所需发电能力的3.4%及5%,这个比例还是很低的。

加速核电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

我国大规模建设核电必须走自主设计和设备国产化的道路,这是作为一个国家应该和完全能够做到的。

如果做不到这一条,姑且不说其它问题,即使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