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85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

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周测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解析版

周测卷: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包括()

①大气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湖泊水④南极冰川融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水库,该工程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蒸发B.地表径流

C.植物蒸腾D.水汽输送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湖泊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第2题,修建水库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

答案1.A2.B

读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图,完成第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东北平原

B.浙江南部山区

C.新疆塔里木河上游

D.青藏高原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河流流量与降雨量多少呈正相关,且四季均有一定流量,由此可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和少量地下水。

第4题,从降水量多少和流量多少可知该地应位于浙江南部山区。

答案3.A4.B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甲、乙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径流

B.打井抽水、跨流域调水

C.坡面径流、下渗

D.修建水库、打井抽水

6.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条件对径流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慢

B.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雨水多

C.岩体破碎程度高,地下径流量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径流下渗多

解析第5题,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应是坡面经流;乙应为地表水的下渗环节。

第6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的雨水越多;地势起伏大,则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径流的下渗;岩体破碎程度高,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增大。

答案5.C6.B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8.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7.C 8.D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海岸延伸2100千米。

读图,完成第9~11题。

9.影响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降水

C.大气环流D.洋流

10.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是(  )

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鱼类饵料

11.下列关于奥兰治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汛期在当地夏季

B.下游地区农业欠发达

C.雨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D.自上游至下游水量渐多

解析第9题,纳米布沙漠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因此影响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洋流;地形、降水、大气环流与沙漠形成有关,不是沙漠沿海岸向北延伸的原因。

第10题,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是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没有寒暖流交汇;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沿岸几乎没有河流流入;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吹离岸风,不能带来大量鱼类饵料。

第11题,奥兰治河位于南半球,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汛期在当地夏季;奥兰治河下游地区位于沙漠区,农业欠发达;奥兰治河的热带草原区,雨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奥兰治河水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

答案9.D10.C11.D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

A.南美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13.图中洋流对相邻的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降低了热、干程度

B.增加了热、湿程度

C.加剧了冷、干程度

D.减轻了冷、湿程度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其东岸为暖流,并可知此洋流为巴西暖流。

根据分布规律,非洲西海岸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

第13题,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12.C13.B

14.历史上的海难,没有比1912年4月14日深夜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而沉没更令人震惊的了。

下图中实线代表“泰坦尼克号”航线,虚线代表洋流。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部的南安普敦港出发到纽约的前大半航程里,由于受    (洋流)影响不可能遇到冰山;轮船快要接近美洲大陆却不幸遇到冰山,其冰山是    (洋流)从高纬地区带来的。

(  )

A.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D.北赤道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解析北大西洋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不会带来冰山,而拉布拉多寒流可能把高纬地区的冰山带来。

答案A

读我国钓鱼岛位置及景观图,完成第15~16题。

15.该海域附近的洋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向西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西北流向东南

D.自西向东流

16.影响该地洋流方向的因素是(  )

A.东北信风带

B.西南季风

C.陆地形状及地转偏向力

D.中纬度西风带

解析第15题,我国东部海岸有自南向北的日本暖流。

第16题,此处洋流是太平洋中的北赤道暖流,受东南亚群岛阻挡折向北行,也受到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

答案15.B 16.C

17.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图中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轮船航行在南印度洋的过程中,大致上是()

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

解析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附近的南印度洋盛行东南季风,轮船自东南向西北航行过程中顺风顺水。

答案A

18.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受寒流影响易形成海雾的地区,据此推断南半球海雾主要分布在()

A.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海域

B.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海域

C.东南信风影响海域

D.南极大陆外围海域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寒流流经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也有寒流分布,其海雾成因与阴影部分相似。

答案B

读某大洋表面水温图,其中P点经度为120°,且P点以西为陆地。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洋西侧A地等温线向北凸是受寒流影响

B.大洋东侧C地等温线向南凸是受暖流影响

C.从整体上看,B地等温线向北凸,这可能是势力强大的洋流经过而造成的

D.大洋中部等温线向北凸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20.A处附近有一世界著名渔场,它是(  )

A.纽芬兰渔场

B.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

解析第19题,根据图中温度变化和题干信息,可判断为北半球太平洋海域,太平洋中部的等温线向北凸,是因为北半球冬季海洋温度高于同纬度的大陆温度,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而不是洋流。

第20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P点的经度为120°可知,应为东半球北海道渔场。

答案19.D20.C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千米。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近年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一问题才有所改善。

读图,完成第21~22题。

21.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水不易存储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22.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可能有(  )

①岛内跨流域调水 ②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 ③收集雨水 ④人工降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21题,由图及材料可知,永兴岛面积小,四面环海,地表水不易存储。

第22题,该岛位于热带海洋中,不适宜调水,但降水丰沛,可通过收集雨水和节约用水的措施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

答案21.A 22.B

涌泉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的泉水。

某城市有一著名的涌泉景观,近年来该涌泉的水质有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下图为该地区涌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该城市的涌泉属于淡水资源中的()

A.河流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川水

24.该城市涌泉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游客数量过多B.城市污水随意排放

C.海水倒灌D.新增采矿点的设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5.若想解决涌泉断流问题,可行的措施是(  )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提高山地森林覆盖率

C.对城市进行人工降雨

D.提倡节约用水

解析第2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的涌泉为地下水依据地势从低处喷出。

第24题,涌泉的地下水的补给区位于新增矿点所在的山地迎风坡,由于新采矿导致补给区的水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涌泉的水质。

第25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涌泉的水源的补给区位于新增矿点所在的山地迎风坡;若想解决涌泉断流问题,提高山地森林覆盖率,增加下渗量从而补给泉水最为合理。

答案23.C 24.D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2019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周年的日子。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有哪些?

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

(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

环节和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乙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5)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解析第

(1)题,由图可知,三大水循环都有蒸发和降水环节,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还有少部分河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2)题,修建水窖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下渗环节;对保障西部地区用水具有积极意义。

第(3)题,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增加丁环节水量。

第(4)题,海陆间水循环对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以及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第(5)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人类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污染严重,都会造成区域水资源短缺。

答案

(1)蒸发、降水。

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5)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

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试分析布哈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高盐度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解析第

(1)题,青海湖位于内流区域,参与陆地内循环。

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几方面分析。

(2)题,青海湖含盐度高主要是因为补给量小,蒸发量大。

第(3)题,水体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和生态保护有关。

答案

(1)陆地内循环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3)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加;流域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材料二 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通常在0℃以下,说明其原因。

(2)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所借助的洋流是。

(3)若丙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

(1)题,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2)题,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经北大西洋海域,顺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第(3)题,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答案

(1)都柏林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2)盛行西风(西南风) 北大西洋暖流

(3)甲 污染物易顺着(借助)洋流扩散。

29.(14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解析第

(1)题,该国的气候特征,只需将图2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即可;而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可从供应量小、需求量大两方面进行分析。

(2)题,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完成,但完成该题时,一定要密切结合该岛国(由经纬度判断为新加坡)的实际情况组织答案。

答案

(1)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