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097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地震”社会调查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00

四、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是网络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但调查内容都相同,主要是对人们的地震知识、地震的应对能力、面对地震时的反应和态度、对于灾后重建的看法、如何支援灾区、灾难发生后对于我国政府作出的反应的满意度等做一简单的调查。

五、调查过程

5月18日,我们小组共四人,在新食堂集合后12:

30从学校出发,前往我们的实地问卷调查地“火车站”,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目的地。

随后我们准备好问卷、笔和相机,分配了各自的任务之后,随即展开了问卷调查。

我们四人分成了两个小组。

因为是火车站,所以很多人怕赶不上火车而来的比较早,有些人会在车站附近找个相对舒适的地方等车,所以两个人选择去了火车站旁边的肯德基店、水饺店等,希望人们在吃饭休息的空隙能给我们填一填问卷。

还有一部分的候车人会在车站外面广场两边的树荫下等候火车,所以剩下的两个人就去了那里。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就有火车站外面巡逻的叔叔赶我们走,以为我们是搞推销什么的,尽管我们一再的说明我们只是学生,正在进行一个社会调查问卷,很快就会走,他们还是无情的赶我们快走。

所以后来的调查都是在躲着他们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是由于没经验,所以刚开始进行的并不顺利。

尽管我们一再说明我们是学生,在进行一个社会问卷调查,不会牵扯到他们的任何隐私,但还是有人对我们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在我们说明来意后就转身走开了,甚至有些人的态度特别不好。

在几次被拒绝之后,我们觉得自己的态度应该更诚恳一些,才能让人们放下戒心。

有时,在遇到比较犹豫的市民时,我们会简单的劝说喝解释。

经过我们的劝导以后,大部分人都接受了我们的问卷调查,为我们认真填写了问卷,还与我们有一些简单的交流。

有些人还是很热情的,当我们在向他附近的人进行说明时,他已经明白了我们的来意,自己主动要帮我们填写问卷,对此,表示很感谢。

还有碰到过已经工作的大学生,当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后,他们也很乐意就答应填写了,通过交谈知道,原来他们大学时也有这样的作业,所以知道找人不容易。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学生和年龄稍大一些的是都比较热情,都很乐意为我们填写问卷。

有些年纪大的眼睛老花看不清楚问卷,他们就主动要求我们把题目念给他们听。

30-50岁之间的人,有些人不是很乐意填写,甚至在我们还没有开口的情况下,就说自己没时间或者不感兴趣,尽管有些中年人不愿意接受我们的调查问卷,但还是有一部分热心的人。

其中有一个中年男子就跟我们谈了他对政府发布地震信息的看法,他表示政府发布地震消息相对滞后,可能是因为上报过程有些繁琐,所以他觉得要做到及早报告就要简化上报程序,提高效率。

但是和老年人我们还会交流一些问卷以外的问题,他们会把他们生活中的积累的一些关于地震的一些知识和新闻讲给我们听,还会很谦虚的询问是否正确,比如说一些地震前兆和逃生方法,都是在我们做问卷时没有想到的。

最后,他们还会询问我们的学校﹑专业,并对我们的社会调查表示赞赏,让我们颇为感动。

就这样,到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束了,坐车原路返回。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网络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网络有效问卷是111份,调查结果如下:

1、您的年龄大概是多少?

分析:

本次调查是基于社会性的调查,所以我们尽量的避免填调查问卷的人的年龄不会单一化,可是由于我们现在还是学生,而且认识的懂得网络的大部分都是同龄人,父母辈懂的较少,所以调查结果出现了92.79%的人年龄处于20~30岁之间,仅有极少数处于30~40岁之间,而40岁以上没有人。

使得本次网络的调查社会性不是特别强。

2、您的身份是?

本题同上一题的目的相同,由于是社会性调查,我们希望填此问卷的人会是社会各界人士,尽量避免学生占大部分。

可是由于我们学生身份的限制,接触社会人士较少,导致此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占比例为56.76%,超过了一半,其他所有总和还不到一半,这样的结果与我们调查的目的有所出入。

3、您是否亲身经历过地震?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参与本次调查的111个人中,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有75人,有36人即32.43%的人都经历过地震,根据我实地的问卷调查,推测有些人是真实的经历过地震,有些人是别的地方震的时候感到了明显的晃动。

4、您认为您对于地震的应对能力如何?

在调查的111人里,有58人认为自己的地震应对能力是一般,非常好与很差占得比例相近分别为6.31%、7.21%,很好与不太好所占比例相近分别为16.22%、18.02%。

对于此调查结果,我认为不是特别准确,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地震,所以很多人都是凭感觉填写的。

5、在陌生环境中,您是否会首先留意一下逃生通道?

无论是地震还是其他的灾害,如果人处在室内,都需要一个安全的逃生通道,所以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中时,了解安全通道的所处位置,有利于突发灾害发生时逃生。

我们这一题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多高。

但是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在111人中仍然有18.92%的人从来不会留意逃生通道,也有一小部分人是通过别人的口中获知,我的猜测是可能这些人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突发的灾害,所以对这些不是很在意。

由上表看出,有21.62%的人总会留意,还有45.95%的人会偶尔留意,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人还是很在乎自己的生命安全的。

6、您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地震灾害知识的?

(可多选)

从学习地震灾害知识的方法,我们发现超过一半(67.57%)的人是平日里的耳濡目染,有46.85%人是课堂老师讲授,由此可见很大一部分人的地震灾害知识是从社会和学校得来的。

但我们也发现参加过地震演习的只有22.52%,连“课堂老师的讲授”的一半都不到,因为地震演习是实训,耗时耗财耗力,实行难度大,所以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不能大量集中的训练。

参观灾害博物馆的人数有18.02%,略低于参加地震演习,大概是因为灾害博物馆数量少的原因。

从表中我们发现对地震灾害知识没有兴趣的还有6.31%的人,占得比例最低,一般这样的人是没有经历过灾害,也觉得灾害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还不感兴趣。

7、高楼地震逃生时你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采取?

(可以多选)

本题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人们对于地震发生时的一些小知识,即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保护自己,所以可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地震,但是他们却通过自己的渠道学到了很多正确的防护措施。

89.19%都选择了“寻找安全的三角区”,这也是地震来时没有时间跑到空旷地方的最有效的防护措施,42.34%的人认为应该趴在桌子底下,在震感太严重,没有时间去找更安全的地方的情况下是最好的选择。

也有超过一半的人(66.67%)认为应该快速远离灾害现场,此措施在晃动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还有4.5%极少数的人认为应该跳楼逃生,这个措施一般不可取,对生命也有很大的危害。

8、地震后您是采取何种方式支援灾区的?

(可多选)

从人民群众对灾区救援方式的调查中反应出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81.98%的人选择以捐款的方式来支持灾区,这对于那些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来参与到抗震救灾中的人来说是一个最为有效的通径,对于以后的灾区重建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调查的人群中有49.55%

将近一半的人时时刻刻的关系着灾区的情况,全国的大部分电视台也在同步直播灾区救援行动的最新动态。

对于地震救援,抢救生命的活动是最重要的,有19.82%的人选择献血,也有18.92%的人选择当志愿者。

进行抗震救灾活动是需要组织者的,有15.32%的人组织过募捐、7.21%的人参加过义演。

中国人民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地震同胞的支持。

9、关于灾后重建,您最关心的是什么?

从表中,我们发现关于灾后重建,最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的有56.76%的人,

占了一半多,看来人们心系灾区,更设身处地的为灾区人民着想,为基层着想。

其次,对于“捐款等资金的流向”人们也比较关心,占33.33%,可能是近年的‘红会事件’等冲击了人们的感情,但还是提高了国民的主人翁意识、批判意识,这也无形督促了这方面的工作,更有助于灾区人民切实感受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帮助、关怀。

相对而言“投入建设的人员分配问题”关注度就不太高,仅为5.41%。

10、您是否想去看地震后的灾区?

从表中我们发现81.08%的人想去看地震后的灾区,但是没有机会,或许是因为时间,或许是因为资金,已经去过的占5.41%,即有86.49%的人认为虽然在灾难发生时他们没有到灾区去帮助那些难民,没有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在灾难过后还是很关心地震后的灾区,并想亲自去看一看。

其中13.51%的人从没想过去看地震后的灾区,不能说他们不关心灾区人民,或许他们认为去看地震后的灾区会触景生情,想到灾难时的一切忍不住难过,也可能是对此事不关心。

11、抗震救灾中最让您为之感动的事件是?

本次调查显示,有33.33%的人认为让他们最感动的事是军人在救灾中的勇敢表现,无论什么灾难,抢在前线的一定都是军人,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这样的无私精神与勇敢表现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有34.23%的人选择了灾区人民表现出的坚强,虽然我们没有亲自到过灾区,但是在电视上看到灾区人民的情况,他们的坚强也深深的触动了我。

还有25.23%的人选择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大力支持,国人的力量是无可衡量的,我国人民团结一致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也是很让人感动。

只有少数不到10%的人选择了其他,从调查结果来看,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往往是勇敢、坚强和团结。

12、地震之后对于政府做出的反应,您认为满意么?

由上表可以看出,25.23%的人对政府的反应很满意,说明这些人认为政府时刻关心关注着人民的生活等,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刻就赶到救援现场。

有54.95%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政府反应速度还可以,而且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人认为国家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样,所以觉得政府作出的反应就如父母保护子女一样的理所应当。

还有19.82%的人对政府做出的反应不满意,认为灾难发生时救援可以更快,这些人太担心灾区人民,可能忽略了交通等方面的因素,所以认为政府反应较慢。

13、这次地震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近几年来,我国频繁的发生地震,不管大小我觉得很多人对于地震都有自己的感触。

通过调查得出,有45.95%近一半的人认为应该做好防灾准备,虽然我国不是一个地震多发国,但是近几年地震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计其数,我们还是要做好这方面的防灾准备。

有近40%的人比较关心灾后人们的生活和灾区重建问题,可能是看到受灾的情景震撼了他们,所以更关心灾区情况。

还有5.41%的人的感触是对地震有了恐惧心理,这些人可能亲身经历过,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创伤。

14、对于雅安地震的灾难,您最想对灾区人民说些什么?

由于雅安在前不久刚发生过地震,所以我们在问卷的最后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并没有算在问卷调查中,只是让大家对雅安人民说一些自己的祝福与鼓励,本来以为这一题很多人可能不会写,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填写率达到100%。

由此看来,我国人民无论自己有没有能力帮到灾区人民,但是心里却挂记着他们,一直在为他们祈祷。

实地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问卷120份,抽取有效问卷100份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1、你的年龄大概是多少?

A、20~30岁

36

36%

B、30~40岁

24

24%

C、40~50岁

28

28%

D、50~60岁

9

9%

E、60岁以上

3

3%

2、

A、学生

25

25%

B、上班族

34

34%

C、个体经营

D、自由职业

17

17%

A、是,经历过次

21

21%

B、否

79

79%

A、非常好

B、很好

11

11%

C、一般

54

54%

D、不太好

E、很差

8

8%

A、会,总是这样

23

23%

B、偶尔

12

12%

C、会从别人口中得知

47

47%

D、从来不会

18

18%

6、您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地震灾害知识的?

A、课堂老师的讲授

30

30%

B、参观灾害博物馆

6

6%

C、参加地震演习

15

15%

D、平日里的耳濡目染

59

59%

E、没有兴趣

12%

F、自己主动了解

33

33%

大7、高楼地震逃生时你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采取?

A、快速远离灾害现场

40

40%

B、跳楼逃生

2

2%

C、爬在桌子底下等

49

49%

D、寻找安全的三角区

74

74%

A、捐款

69

69%

B、献血

20

20%

C、组织募捐

16

16%

D、参加义演

E、当志愿者

27

27%

F、心系灾区

9、关于灾后重建,您最关心的是什么?

10、

A、捐款等资金的流向

39

39%

B、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

C、投入建设的人员分配问题

4

4%

D、其他

10

1010、您是否想去看地震后的灾区?

A、已经去过

B、想去,但是没有机会

C、从未有此想法

13

13%

11、抗震救灾中最让您为之感动的事件是?

A、军人在救灾中的勇敢表现

44

44%

B、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挥救灾

C、灾区人民表现出来的坚强

26

26%

D、国际支援

E、全国人民通过捐钱、捐物、献血等方式对灾区的大力支援

12、地震之后对于政府做出的反应,您认为满意么?

A、反应速度快,很满意

B、应该这么做的,速度还可以

55

55%

C、不满意,可以更快点

A、应该做好防灾准备

58

58%

B、对地震产生了恐惧心理

8

C、灾后重建工作该如何进行

24

D、灾区人民的生活

5

5%

E、其它

66人

填写

66%

1、由于参加网络调查的人的年龄都集中在20-30之间,为了使得本次问卷调查更具有社会意义,所以我们在实地调查时尽量找了年龄相对较大的人。

也是想通过网络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是属于哪个年龄阶段的人对地震知识了解的更多。

2、由于选择的人群年龄偏大了,所以身份是学生的就较少了,体现出了社会调查的意义。

本题也是需要与网络调查结合,分析是哪一种身份或职业的人具有较好的地震知识,能在突发事件中有较高的自我营救能力。

3、在本次调查的100份有效问卷中依然有21%的人经历过地震。

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有些人是经历过真实的地震,而且不止一次,而有些人是在邻地地震时感到了强烈的晃动。

此题可以了解到经历过地震与没有经历过的人在地震知识方面的认识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哪一类人的地震知识更全面。

4、本题有54%的人认为自己的地震应对能力一般,也有32%的人认为不太好或很差。

这一题让很多人有点犯难,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地震,而且地震来时一般人都会很惊慌,所以都不清楚自己的应对能力到底如何,都是凭感觉填写的。

5、结果显示,有59%的人偶尔或者是从别人口中得知所处地方的安全通道,还有18%的人甚至从来不会留意这些,这说明现在人们的安全意识还不是很强,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灾难就以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只有23%的人经常会留意安全通道,在统计数据的时候留意了一下,这些人大都是上班有文化或者是经历过地震的人。

6、本题选择较多的选项是课堂老师讲授、平日里耳濡目染和自己主动了解,分别所占百分比为30%、59%、33%。

可能因为有些地方的条件不足,所以只有少数人(21%)有通过参加灾害博物馆或者参加地震演习来了解一些灾害知识。

还有12%的人对学习有关地震知识没有兴趣,在填写过程中发现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遇到过,所以从来不关心。

7、虽然上题有些人说自己对地震知识不关心,但是由这一题的调查结果发现,一般来说,人们的地震知识还是很普及的,只有2个人高楼地震时选择了跳楼逃生。

74%的人选择了寻找安全的三角区,这是很正确的选择。

有49%的人选择爬在桌子底下,如果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身边有桌子还是可以的。

若时间很充足,快速离开灾害现场也是可取的,有40%的人选择了这一项。

8、这题调查结果与网络调查结果比例相差不大,人们主要还是通过捐款的方式支援灾区的,占了69%,这种方式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其次,献血、当志愿者和心系灾区的人也有一部分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0%、27%、34%,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到救灾现场,但是我们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人民加油。

9、由调查结果可得,对于灾后重建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54%)和捐款等资金的流向(39%),人们时刻都在为灾区人民着想着,后者反映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的增强。

10、此题有79%的人选择了想去但是没有机会,虽然在灾难来时没有亲自到达现场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在灾难过后还是很想有机会到灾后的灾区关心慰问那些受害者,缅怀那些在灾难中逝去的人。

11、在抗震救灾中,让人感动的事件是数不清的,可是只能选择一个,所以在答这一题时,很多人是很纠结的。

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有44%的人选择了军人的勇敢表现,军人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忘我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的。

还有26%的人选择了灾区人民的坚强,相信他们的坚强也是军人们坚强的后盾。

12、有80%的人认为灾难发生后,政府做出的反应速度还不错,说明我国政府时刻关注着人们的生活状况,在危难时刻以第一时间赶往受灾现场进行救援。

当然还有20%的人由于太为灾区人民着想,所以对政府作出的反应不是很满意,认为可以更快。

13、不论大小灾难都会在人们的心理留下创伤及阴影,每个人在灾难过后都是有感触的。

有58%的人认为应做好地震的防灾准备,减少灾难时的伤亡与损失,好过灾难后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来救援。

还有24%的人比较担心灾后的重建工作,更担心灾后人民是否有一个舒适的家园。

14、在实地调查中,这一类的题很多人会不愿意填写,一时间都说想不到要说点什么,还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字迹不是很好看,所以不愿意写,但是经过我们简单的劝说,还是有66%的人愿意写下自己对雅安人民的祝福与鼓励。

再一次体现出了我国人民对受灾人民的挂念与担心。

七、得出结论

本次调查是针对社会性的,调查对象也是有社会的各界人士,而且年龄跨度也很大。

将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年龄处在哪个阶段,无论他/她的身份是什么,有没有经历过地震,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地震知识的,大部分的人对地震的相关知识、危害有一定的了解。

人们的地震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普及的,一般情况下都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什么对于身处灾难的人是不利的。

虽然很多人都很了解地震知识,在无灾难的情况下都知道该怎么办,可是在问道“如果自己在经历地震时,觉得自己的应对能力如何时?

”,很多人都很犹豫,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在地震来临时表现出的还是惊慌、害怕和不知所措更多一些。

当地震发生的瞬间,有的人会选择逃跑,这种方式适于低层楼的居住者;

有人选择找藏身处,这适于高层楼的居住者,藏身地最好选在较安全的三角区域;

等待地震结束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采取自救措施,不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自己一定的伤害。

所以我认为在有条件、有机会参加地震演习的情况下,应该认真对待这一事件,并积极配合参加。

其次,对于受灾后的灾区和人民,很多人不能亲自到现场进行救援,所以大部分人采取了捐款、献血、组织募捐、心系灾区等方式支援灾区,为灾区人民送上他们的祝福和鼓励。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在灾难发生时没有到现场帮助受灾人民,灾难过后还是很想去震后的灾区看看,关心那些在灾难中受到伤害的灾区人民们。

在救援过程中,感人事件屡屡不断,但是最为人们感动的是灾区人民表现出的坚强和军人在救灾时的勇敢表现。

在我看来,灾区人民的坚强就是军人们勇敢的来源,看到灾区人民坚强的求生意识,军人们才更有信心进行救援。

最后,关于灾后政府作出的反应,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对政府的做法不满意,拒绝捐款。

这是由于什么问题呢?

当问到灾后重建最关心的是什么的时候,捐款等资金的流向这一选项得到了很多票,由于之前爆出的“红会事件”对于捐款的人来说无非是个很大的冲击,他们怀疑自己所捐的款并没有用在灾区人民身上,觉得以另一种形式来讲自己成了受害者,把这种愤怒多少的转向了国家政府。

在雅安这次地震中,香港特政区刚开始并不愿意向这次地震受灾区捐款,原因就是香港个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