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125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4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docx

鼎力推荐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

1

1

111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

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

会议认为,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就。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毛入学率为21%,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会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紧缺型人才培养,鼓励各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二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三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四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五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和谐。

同时,继续增加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会议强调,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必要的财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集中精力,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有利于逐步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招生规模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在稳定高校招生规模的同时,要加强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和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各种形式的成人和继续教育,为国民提供多样化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要严格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对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要限期整改。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11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

王奡娟)

周济部长谈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4月18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将教学评估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出席并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到会介绍本校或本省评建工作经验,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通报了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对2003-2005年100多所已评高校的调查情况。

周济部长在讲话中首先明确提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

他说,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有好地发展,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明显提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招生就业制度、教育教学、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改革稳步推进,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周济部长要求高教战线清醒地认识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比如,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教育教学投入不够,不能满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等。

他认为,当前要把握好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把工作重点放到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他强调,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走质量立校、质量强校、有特色的办学之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周济部长指出,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高教战线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教学评估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肯定评估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正确认识评估工作面临的问题,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

他进一步强调,要强化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到2007年底以前必须完成第一轮评估任务,通过周期性的评估,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质量更高、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

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评估方案,认真研究分类指导问题,特别是针对医药类、体育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和部分重点大学,要更好地体现分类指导。

要不断改进评估方法,突出考察重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评估成本,将原来规定的抽查近三年的学生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改为只抽查近一年的;同时,适当减少进校考察评估专家的人数和考察时间,努力减轻评估专家和参评学校的工作负担。

要实施“阳光评估”,加强对高校平时教学基本状态的监控,建立并实施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采集与发布制度,使教学评估工作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发布相结合,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将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和学校最终评估结论等上网,向社会公布,以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

要进一步严肃评估纪律,杜绝弄虚作假,克服形式主义,切实维护评估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对在评估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做不合格处理;对于违犯评估纪律的专家,取消专家资格并严肃处理。

要重视评估整改工作,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防止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校的整改情况将是下一轮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要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水平高、业务强、作风正、纪律严的评估专家队伍,特别是要做好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和专家组秘书的培训,努力保证评估质量。

要加强评估工作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重视评估工作的良好局面。

周济部长最后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委教育司局,要高度重视评估工作,做好评估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指导高校做好评建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

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和江苏省教育厅在介绍评建工作经验时,充分肯定了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显著作用,一致认为,评估工作是国家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各高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扎实搞好评建工作。

通过评估,参评学校切身感受到,评估对于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意识,增加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炼办学特色,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优化校风、学风,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评与不评大不一样,高校对评估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也是支持的、赞同的和欢迎的。

希望教育部今后能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使其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山大学李延保教授通报了对2003-2005年100多所已评高校的调查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2003-2005年已评高校的主要校领导、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处长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部分评估专家。

现已收回调查问卷497份,结果显示,96%的人认为开展评估工作非常必要和有必要,95%的人认为评估使高校日常教学工作更加规范,81%的人认为评估对教学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制体系的建立促进作用显著,认为评估对基本教学条件改善作用显著的占84%。

其它方面,如认为评估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显著促进作用的都在50%以上。

98%的人认为现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基本反映了高等教育规律,96%的人认为评估程序比较科学;99%的人认为评估结果是实事求是的,基本符合学校实际;对评估专家组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100%。

调查结果充分表明,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评估指标体系也比较科学,评估方式可行,专家组工作卓有成效。

调查中,大家还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对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摘编自 周济文)

(责任编辑 高祥永)

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编者按)高等学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这篇文章是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罗正祥教授的专题论文,阐明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供大家学习、借鉴。

从1956年建校开始,我校一直以“服务于国内无线电工业”、“服务于军队现代建设”的指导思想办学。

为了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遵照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环节”的指示精神,学校明确提出“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认真贯彻“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尤其是在电子信息行业有着良好的声誉。

1.结合学科布局特点,全方位开展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内容改革

学校依据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学科布局特点,自2000年以来,共投入9000余万元,构建4个层次的实验室群:

面向全校的基础实验中心;面向各专业的专业实验室;面向部分专业与企业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及面向部分专业的重点实验室。

同时加快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发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

1.1 集中资金,重点建设

学校重点建设和改造面向低年级的、受益面大、投资效益高的基础实验中心;同时,选点投资,校院共建面向高年级的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专业实验室,满足教学需要。

自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专项经费,突出电子、信息学科特色,新建和改造了电子实验中心、数学实验中心、微机系统与接口实验中心、信号与系统实验中心等20余个基础实验中心和DSP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自动测试实验室等40余个专业实验室。

新建成的实验室(中心)具有设备现代化、技术手段先进、实验项目新、综合性强的特点,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对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

1.2 面向社会,建设高水平的“校企联合实验室”

跟踪技术发展前沿,面向社会,建设高水平的“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实现实验室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学校整体优势争取了价值4475万元的国内外企业捐赠,分别与Intel、IBM、HP、Motorola、NI、TI、Agilent、ADI、三菱电机、Epson、联想、长城、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一批约50个设备先进的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双赢”局面。

1.3 充分发挥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工科院校学科建设水平及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

截止目前,我校有4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面向部分优秀学生开放,同时也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基地,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4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

加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发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

近年来,我校狠抓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的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为继续加快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仅2004年和2005年,学校共投入近100万元专项资金,立项建设了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16位单片机综合实验、药物对微生物生长、肌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等60余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项目,覆盖了60余门课程,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对加强我校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2.构建科学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约占专业总数的50%,学生数却占90%,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主要由电子实验中心承担。

目前,中心每年面向全校25个专业的一万多本科生开出实验课程11门,每年完成约50万人时的工作量,服务面广、影响大。

早在90年代中期,电子实验中心即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体系改革,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依附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电子技术实验能力等级考核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提出独立设课的“基础、应用、综合”三段式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相应设置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及电子技术综合实验3门列入本科培养计划的电子技术必修实验课程,在国内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向智能化、小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电子设计方法和手段也日新月异,如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计算机总线技术、软件平台技术(如各种仿真软件、虚拟仪器技术)等。

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对工科学生加强工程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电子实验教学面临极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实验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的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训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

2.1 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

根据我校“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所确定的“理论基础+工程训练”的教学体系要求,电子实验中心作为我校电子技术实验和电子工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基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确定了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工程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了“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

五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分级分层、循序渐进,从基础到综合,再到设计与创新,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和实验教学规律。

其中,基础型实验主要为应知、应会等原理性实验,应用型实验为单元电路实验,综合型实验为单元电路组合或系统实验;设计型实验为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给定设计要求,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课题;创新型则完全为开放式教学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课题或项目。

     

针对电子实验教学的特点,设置以“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实验为必修内容,保留并规范了应知、应会的基础训练,丰富和完善了综合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将传统实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展“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教学,特别是,基于通信、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主要电子信息类知识结构,不断引进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重新制定了必修实验课程和选修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重组。

目前,中心开出的实验课程包括从基础型到创新型共11门,其中必修6门,选修5门;实验项目120项,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项目占总数的75%。

实验教学各层次所含课程情况:

教学层次所含课程:

基础型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磁场与波实验、电装实习Ⅰ、虚拟仪器基础实验;应用型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综合型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装实习Ⅱ、虚拟仪器综合应用实验;设计型EDA技术、DSP技术、嵌入式系统创新型“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课题。

2.2 与时俱进,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层次化实验教学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

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贯穿于实验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实验前,教师讲解有关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通过讨论式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要求、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如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比较不同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2)开放式教学方法。

实验中心创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实行全开放式创新教学机制,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元器件开放。

学校在场地、设备、指导、管理、政策、资金等给予大力支持,营造学生创新设计氛围,通过“校园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达到创新培养的目的。

基于“开放管理控制系统”,实验室可以在教学计划未安排实验的情况下,向学生开放。

此外,在实验课程时间内,学生没有完成的实验内容,可以在课余利用自己领取的工具、元器件等进行简单装配调试,给予学生更大的灵活性,实现课内外结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

(3)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对设计型实验课题,在给定设计任务和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从资料收集、方案拟定、设计与调试到撰写设计报告,主要由学生自行完成,强调学生实验过程的“自主性”。

这种面向任务(Problemsolving)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现场演示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演示;利用Agilent公司捐赠的高档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演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国外高档仪器。

(5)双语实验教学方法。

基于英国引进的“Feedback模拟与数字系统实验箱”先进教学平台,设计制作了全英文电子课件;教学平台在计算机的联机控制下,通过计算机上的实验操作软件提示(英文),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2.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开展实验教学和管理。

(1)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各种工具软件的仿真应用 通过精心设计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原理、仪器操作、连线等,提高了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如Matlab、Pspice、Multisim、虚拟仪器等,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设计参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同时,这些工具软件也是工程应用中的常用工具。

(2)网络化远程互动实验。

虚拟仪器的开放性、灵活性特点使其适用于从基础到创新的各层

次实验教学;同时,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化功能,实现了具有实时互动效果的远程实验教学,已在校园网上运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增强了学生实验兴趣。

学生可在宿舍等地远程登录访问,实现远程申请实验、完成实验(发送设置参数,接收实验结果的数据)、提交报告、在线答疑等,而且实验过程是实时互动的。

(3)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从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为目的,建立多元实验考核办法,如:

基础与应用实验的“平时+笔试+操作”;综合与设计实验的“目标+环节+报告”;创新实验的“作品+报告”的考核方式。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学校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摆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从经费、政策等方面为参加校内外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使我校的课外科技活动得以蓬勃开展。

3.1 校企联合,多渠道组织校内课外科技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其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利用我校与众多商家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厂商、公司的支持,在校内举办各类课外科技活动。

如每年一次的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发明创造大赛、电子科技大学EDA大赛、电子科技大学“TI”杯电子设计竞赛、电子科技大学“亿利达”杯电子设计竞赛等丰富的校内课外科技活动。

这些校内科技活动每一年都吸引了近4000人次的学生参与,学生参与面广,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科技氛围,而且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龙头,带动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层次化教学的第五层(创新层),为电子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学发挥了有效的“第二课堂”作用。

全年面向学生开放,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校范围内接受学生自带题目或到中心自选题目进行系统训练,中心将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工程经验安排相应难度的项目,进行分层次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后由中心教练组进行考核并确定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

每通过一个层次的训练,将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

这样,中心每一年能够选拔接纳400~500名学生进入实验室训练,经过1~2年的系统训练,该批学生无论是新知识的掌握、还是工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通过他们,也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学生对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参与,营造了活跃的校内课外科技活动的氛围。

3.3 积极组织学生多渠道参加国际国内各种竞赛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在继承参与面广、重点突出的传统基础上,还体现出综合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且成绩突出。

仅2000年~2004年期间,我校学生共获得各类课外科技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

省级以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奖60余项;省级以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90余项;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奖10余项,尤其是2004年,我校获得“OutstandingWinner”,是全球4个获奖队之一,也是本届比赛中唯一获得此奖的中国高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奖10项,且团体总分名列前茅,2005年获“优胜杯”。

尤其是在刚结束的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中,我校荣获四川赛区14个一等奖,22个省级二、三等奖,8个全国一等奖,5个全国二等奖,获奖总人数排名在全国525所参赛高校中列第二。

(摘编自《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第2期 罗正祥文)

(责任编辑 高祥永)

索   引

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候立松//辽宁教育研究(沈阳),2005.12.56~58

高校专业培养计划设计/毕家驹//比较教育研究(京),2006.1.22~27

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王正洪,陈志刚//中国高教研究(京),2006.1.29~31

回归工程: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江安凤,吴铿//高等建筑教育(重庆),2005.4.57~59

新升本科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初探/唐国华,易估斌//邵阳学校学报(社科版),2005.6.130~132

高校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曹宁宁,朱冬林//思想理论教育(沪),2006.1上.42~45

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塑,在大学教育逐步向大众化过渡的进程中,工程教育面临着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巨大变革的形势。

但不变的事实是:

大学的工程教育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同时,大学又都是直接参与工程科技的研发、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工科教育的主体是工程教育,根据学校定位不同,不同层次学校的工科教育侧重点必然有所区别,或重在工程科学或重在工程技术。

这种侧重状况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际上均普遍存在。

就总体而言,当前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工程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学生数量加大、面向市场就业的特点明显,而师资队伍较为有限,并有不少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工程能力的现实条件下,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尤显紧迫。

有不少人甚至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担忧。

那么,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并如何保证呢?

  一、工程教育质量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变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