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173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docx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doc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篇一: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发展机遇。

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化学教学观。

教育心理学指出:

构成学生学习动机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通过3个月“国培”学习,在教学中我有了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多元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使其形成科学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

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将化学知识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价值观。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途径。

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有目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

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影响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做新课程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1、凸显”以人为本“价值观

①。

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范围。

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

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

通过热烈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缓慢氧化。

②。

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

因为课程所提供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活动及其过程。

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探究,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品位。

③。

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

在平时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活动方式。

“为了每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根本落脚点。

2、倡导学习方式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按教材内容灌输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

3、尝试运用新评价—注重评价“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小制作等多元化评价形式。

重视受评人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持续行为,确保了评价自身不断完善。

篇二: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我在两年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中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准备工作。

教学是一种有目、有计划活动,它既有明确意义又有大致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教学中,我更多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情况:

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时候,学生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

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

但在第一年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学生提出了相同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进度。

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他们对新学科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

我发现我们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他们更多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讲解。

这一点与正在实施”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

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机会也就越多了。

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

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兴趣。

我也始终坚信——我们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悉心指导。

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事实。

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将他多年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

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局面。

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

在这一次次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转变了过去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二期课改”有了新认识。

篇三: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83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

学生不要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

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

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

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最后阶段取得更好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仍然是首要。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

那种为了留更多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平时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要提高学生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

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

这类试题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

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高度重视。

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进步与成长。

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升学率及较好优秀率。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高三化学教学反思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分类,让数学探究更有价值——《3倍数特征》教学案例反思

张益趣

《3倍数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教学内容,对这节课教学设计,有从2、5倍数特征中引入、有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棒研究,其中不乏好点子好设计。

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火柴棒总根数跟3倍数有什么联系?

”或者干脆问“3倍数和数位上数字和有什么关系?

”总觉得教师对学生引导过于直接,对于五年级学生,经过这样提问,一般都能找到3倍数特征,也能用语言来表述。

我认为,我们关键不但要让学生找到3倍数特征,更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数位上数字和与3倍数之间关系。

我考虑,能不能在本节课中运用分类,让学生自主探究呢?

以下是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让学生用30秒时间,写3倍数,大部分学生都从小到大写了25个左右

老师板演了10个:

105、111、156、273、300、339、504、918、1527、2442……然后提出探究任务。

师:

请你给自己写3倍数分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

限时2分钟。

(结束)学生回答。

生1:

3、6、9;12、15、18、21、24……按位数分类。

(有3人和他一样分)师:

按位数分类,那么3位数里哪些是3倍数呢:

103、208是3倍数

吗?

(学生答不出)

生2:

3、6、9、12、15、18、21、24、27、30;

33、36、39、42、45、48、51、54、57、60

63、66……

(有32人和他一样)

师:

你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2:

个位是0——9都归为一类,共两类。

生3:

共十类。

个位是0一类,个位是1一类,个位是2一类,到个位是9一类。

师:

懂了。

3、33、63是一类;6、36、66是一类,共十类。

那21253是不是3倍数,能迅速判断吗?

(生无语)

师:

看来,分类方法很多。

但是,哪一种分类才能帮助我们发现3倍数特征,是有价值呢?

(学生陷入沉思)

以上学生分类方法,都有不同标准,从单一分类角度来看,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寻求3倍数特征,却没有意义。

大部分学生是从2、5倍数特征中受到启示,这是学生经验,却是一种负迁移。

课前,我也想到了,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要先提醒学生,不要走弯路呢?

我认为,负迁移也是一种宝贵经验,经历过挫折,对知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无需刻意回避。

教学片段二:

师:

继续观察这些数,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

限时5分钟。

(陆续有学生举手,5分钟后,共有15位学生举手,巡视一遍。

师:

谁来介绍自己新分类方法?

生1:

3、21、30;

6、15、24、33、42;

9、18、36、45、63;

12、39、48、57;

……

师:

你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1:

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3;第二类,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6;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9;第四类,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12;以此类推。

师:

谁来帮他“以此类推”?

生2:

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15,也是3倍数;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18,也是3倍数。

生3:

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21,也是3倍数;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24,也是3倍数。

师: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生4:

每个数位上数字和是3、6、9、12、15、18等,这个数就是3倍数。

生5:

每个数位上数字和是3倍数,这个数就是3倍数。

师:

很厉害。

但是,我们需要验证。

判断老师刚才写3倍数(前5个)105、111、156、273、300。

生4:

1加0加5等于6,6是3倍数,105也是3倍数。

生5:

1加1加1等于3,3是3倍数,111也是3倍数。

……

(一个学生根据规律回答,其他学生用竖式验证。

生6:

3倍数特征是找到了,但这样分类太乱。

我一共分3类:

第一类:

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3:

3、12、21、30;

第二类:

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6:

6、15、24、42、51;

第三类:

每个数数位上数字和是9:

9、18、27、36、45……,

这样数是3倍数。

师:

那老师这些数:

339、504、918、1527、2442属于哪一类呢?

生6:

339,3加3加9等于15,然后1加5等于6,分到第二类;918,9加1加8等于18,然后1加8等于9,分到第三类;1527分到第二类;2442分到第一类。

所有3倍数没有超出这三类。

师:

厉害!

(让其他学生说了两个四位数,用他方法来判断是不是3倍数,大概有三十个左右学生能用这样方法分析。

老师又举了一个反例。

师:

谁能用几句话来概括?

生6:

一个数,每个数位上数字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数位上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倍数。

师:

真佩服你们!

第二天,有学生告诉我他发现了一种更快判断3倍数方法,不用把数位上数都加起来,比如538,3是3倍数就不要管它了,只要5加8加一下,13不是3倍数,538就不是3倍数。

我又说了一个五位数2076,学生分析,6是3倍数,不去管它,2加7是9,9是3倍数,整个数就是3倍数。

学生探究能力如此之强,是我没想到,学生快速判断3倍数方法,实际上已经综合了很多知识,尽管不能很明确地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方法是完全正确,其实这又是一个学生新探究开始。

从本节课中,我有几点小小感悟:

一、教师不要害怕学生探究失败。

学生第一次探究失败,完全是正常,这是他们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究后结果。

尽管这种经验迁移是负作用,但是从失败到成功过程,记忆是深刻。

负迁移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而且要好好利用,要让学生积累对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将“经验材料组织化”。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究机会。

学生探究能力其实是老师意想不到。

最后一位学生对3倍数概括(一个数,每个数位上数字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数位上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倍数。

),尽管实际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它更具有横向关联,2倍数特征是:

个位是0、2、4、6、8数是2倍数;5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或5数是5倍数。

或许,这种类比联想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新知识,更何况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

其实很多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关键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载体,一种探究环境。

三、教师对学过知识要经常地进行整合。

新教材特点是有些知识点分得比较散,所以教师要经常把学生学过知识,在新知中不知不觉地再应用,再巩固。

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与巩固中,学生会对旧知有更高认识,更深理解,也容易排除学生对新知畏难思想。

同时要经常地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编织学生知识网络,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利于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综合性问题。

四、教师要经常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数学思维工具。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就接触了分类《整理房间》,第七册《角分类》、第八册《三角形分类》,让学生对分类有了更多理解。

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分类:

超市货物摆放、自己书本整理、性别之间、班级之间等等。

对于分类标准,分类原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感悟。

借助分类,有40%学生找到了3倍数特征,学生完全是在观察、尝试、验证基础上探究,是自主行为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了很多数学思想,如集合、对应、假设、比较、类比、转化、分类、统计思想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对学生学习数学影响是深远,也会让我们数学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教办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一)

教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内容,我心总是七上八下,隐隐约约中感觉到学生可能撑握得不够好。

今天上午测试完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批改起学生卷子来。

可是,我越往下批改,我就越觉得难受:

之前所用担心都不幸而言中了,学生考得出乎我意料地差!

下午,我反复研究了学生试卷,发现学生在答卷中至少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对于表面积而言,学生主要是对题中圆柱体有几个面搞不清(当然也包括部队分学生审题马虎)和在求各个面面积时公式运用错误。

有些题目是要求圆柱三个面面积和,学生只求了两个面面积和;有些题目要求圆体两个面面积和,学生求了三个面面积和;有圆柱体表面积实际是侧面积,而学生却求了三个面面积和。

如有一道题目要求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表面积,很多学生求了水桶三个面面积和,还有一道题是求用铁皮做10节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学生也是求2个底面积+侧面积和乘10。

另外,就是在运用公式来求侧面积时,有学生却错用了体积公式。

二、对于体积而言,主要存在问题是在圆锥这里。

如有一道题要求一个圆锥体体积时,很多学生却忘了乘三分之一,把它求成了圆柱体积。

这主要是学生分辨圆柱和圆锥体积时出现混淆,当然也有相当部分学生是由于审题不认真所造成。

不管怎么样,说明学生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有所混乱,同时在审题上也相当粗心。

三、在整张试卷上,计算是最大问题。

这单元计算大多是多位小数相乘,计算所得积位数也较多。

因此,计算难度相当大!

很多学生见到这些计算就感到头痛,所以计算错误相当多。

纵观这次考试情况,反思这个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觉得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两大板块---表面积和体积,但本单元知识是简单立体几何知识,很多知识都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确是不容易。

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围绕下面几点进行教学设计:

一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比如在教圆柱体认识时,我先要求学生收集身边圆柱体物体、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让学生在身边、在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是加强动手操作,在做中学。

比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我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然后进行分解撑握一般圆柱体有三个表面,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含义,从而撑握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三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计算、易做错题目进行反复训练。

但是,由于本届学生基础确较差,加上我教学上可能存在着急功好进思想,勿视了学生实际情况,因而导致学生测试成绩不好。

今后,应好好注意。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二)

我们现在教学倡导向“40分钟”要质量,如何在有限课堂时间里,在教材固定教学内容基础上,使自己教学有广度有深度,其中练习设计,也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

下面是我执教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时一些心得和感受。

一、准备要充分

学生哪个环节比较薄弱或是哪里容易出错,相对而言,老教师会有经验得多。

作为年轻老师,在有限时间和精力内,做到精讲精练,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例如事先把学生做过练习题先做一遍,开阔自己视野,丰富和充实课堂练习,争取在40分钟新课里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但是,只教教材,是远远不够。

除了教材上练习题,平时还有练习册和试卷,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也让学生做到“有备而练”,这样,学生做起作业来就不会产生畏难等消极情绪,反而会增强自信心,激发练习兴趣。

二、灵活抓时机

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新授环节,通过一系列实验,学生不难发现“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三分之一”,反过来说,“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3倍”。

有经验老师会在这时候进行追问:

“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多少?

反过来问,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多少?

”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我已通过实践证明,这一问一拓展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学生在做练习册相关练习时,既轻松又灵活很多。

通过这件事点拨,我觉得老师要够“灵活”。

一方面要深啃教材,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开放自己思维,敢于创新。

只要是——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新知理解和认识,又让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这样练习就是有效练习,就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写到这里,我深深地觉得自己今后还需要多学习,多思考,不断反思,不断努力。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三)

经过三个星期教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单元知识点包括面旋转、圆柱表面积、圆柱体积、圆锥体积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课堂反映、作业质量、小测反馈信息,本单元掌握较好知识点有:

面旋转、圆柱体积、圆锥体积。

这些知识,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长方形、三角形旋转一周后得得到一个圆柱、圆锥,会利用公式底面积乘以高得出圆柱体积,以及利用底面积乘以高再乘以三分之一得出圆锥体积。

在体积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类比法,先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底面积乘以高,然后让学生通过猜测、尝试验证等手段,让学生推导出圆柱和圆锥公式,()所以学生记得特别牢固,这一点在日后教学继续发扬。

同时,本单元出错较多地方是:

计算圆柱表面积,因为学生在求表面积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圆柱是求两个底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积,或者求一个底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积,或者只求侧面积……,所以经常列式出错,以及计算准确率不高

但总来说,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已达到,部分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在期末复习中查漏补缺。

椭圆教学反思荷叶圆圆教学反思初中数学圆教学反思《我看我自己》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一节课。

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感受成长喜悦。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乐学,教学方式新颖、学习方式有效,在师生交往、互动中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

一、导入环节有趣。

教师设计了游戏导入,引导学生猜照片,符合二年级孩子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