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194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一)一、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长颈鹿的个子真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街上的人可真多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剪纸(片段)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

“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

2.对“刁难、耍赖”这两个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1)由此可见“我”是个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孩子。

(2)说明我是个淘气、天真、可爱的孩子。

(3)说明了我的淘气,也看出姥姥对我的疼爱,表达了我和姥姥亲密无间,感情深厚。

3.用“”画出文中对“喜鹊登枝”的描写,再用两个成语形容这幅剪纸:

4.“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短文2儿子的鱼一对父子一声不响地在河边钓鱼。

儿子12岁左右,穿着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都挣扎着跑脱了。

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他钓到了一条王鲑(��uī),个头儿不小。

”伙伴保罗悄悄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拉锯战。

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地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

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父亲早把自己的钓竿放在一旁,一言不发,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

鲑鱼猛地向下游窜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靠拢。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

他使出最后的力气用发抖的双臂奋力抓紧钓竿。

冰冷的河水就要漫过防水靴的边缘。

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却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

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保罗连忙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

”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

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

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追着鲑鱼钻入了灌木丛。

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

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

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大鱼。

他走几步停一下,再往回走几步,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再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男孩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

保罗出于好奇,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有多重。

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男孩自己能成功钓到王鲑的原因是:

(1);

(2)3.用“”画出文中对父亲的几处描写,再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4.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这句话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以及的情感,在文章结尾起到了的作用。

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二)一、选择题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个是⑴辅导(fǔ)⑵哺育(fǔ)⑶悄(qiǎo)无声息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⑴弥留之际疾驰而去针锋相对⑵深明大意井然有序节衣宿食⑶宽容大渡熟能生巧颠沛流离3.下面三组词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___⑴代替――替代⑵著名――名著⑵式样――式样4.加点语句用得不恰当的句子是____⑴几个战士趁着夜色,在院子里负隅顽抗,终于等来了增援的友军,一举击退了日寇。

⑵妈妈第一次照着菜谱烧酸菜鱼,虽然很认真,结果却远不是那个味儿,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⑶在回答邻家小弟弟“作文写得好靠什么”时,陈�h说:

“古人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____⑴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

⑵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地区陆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旱灾。

⑶其实,投篮就跟剪纸一样,只要多练习,就会有准头的。

二、阅读理解。

短文1:

(一)詹天佑(片段)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采用的办法,原因是;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采用,原因是。

2、看看下面的图,想想它们分别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下括号内,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3、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或成语?

至少写2个。

(二)机会的意义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nánnàn),有个人在沉船之前很幸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地漂上一个小岛。

他没有丧失信心,走遍全岛,几(jījǐ)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了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放他的食物,这些食物够他(维持、保持)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

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眺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瞧见。

一天他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

忽然,他见到自己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回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

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有下。

他(绝望、失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来到岛上,船长一看见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就明白了一切,他说:

“他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把我们船引到这里,他〖〗再坚持一会儿〖〗会获救的。

”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对于我们来说,〖〗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升起。

1、用斜线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读音、词语。

2、根据意思选填文中词语。

(1)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

(2)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3、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在文中〖〗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5、他上了小岛后,心理表现怎样?

当木棚化为灰烬后,他的心理表现又是怎样?

6、文中的“他”和“鲁滨逊”有着同样的遭遇,但最终的命运为什么却截然不同呢?

7、联系短文内容,你认为机会的意义是什么?

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三)一、照样子,写词语。

1、例:

白雪――雪白()――()、()――()代替――替代()――()、()――()2、例:

异口同声()()胡言乱语()()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原》(节选)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文中画“――”的句子把比作了。

2、最后一句话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3、这段话中描写绿色的四字词语有和,这两个词语的不同点是4、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二)狮子和野牛①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地向前行进,全然不知道前方已经是危机四伏――六七头狮子正躲藏在草丛中,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有两头野牛带着一头小野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欢快地奔跑着,它们离牛群越来越远,却离危险越来越近了。

②突然,埋伏的狮子纷纷跃起,扑向离群的三头野牛。

野牛猝(cùzú)不及防,掉头就跑。

狮群紧追不舍,其中一头狮子几个腾跃,就将落在最后的小野牛扑进河里。

小野牛在河里拼命挣扎,其他的狮子赶来一起咬住它,想把这个战利品拖上岸享用。

就在狮群即将如愿以偿的时候,一条巨鳄突然从河里一跃而起,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野牛的尾巴。

这时,狮群和鳄鱼在河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几个回合下来,鳄鱼寡不敌众,小野牛被群狮拖上了岸。

③可怜的小野牛,也许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

但就在这千钧一发(fāfà)之际,奇迹发生了:

数百头身强力(壮状)的野牛狂奔而来,如风而至,把狮群和小野牛团团围在中间。

原来,是离群的两头野牛搬来了救兵。

救兵中,一头野牛开始挑战一头狮子,它怒目圆睁,踢跳腾跃,吼声如雷,被挑战的那头狮子先前的威风荡然无存,只能落荒而逃。

但是,其他的狮子仍然紧紧地咬住小野牛,不肯松口。

众野牛发怒了,它们排成战阵,缩小包围圈,一步步逼近狮子和小野牛。

又有一头野牛,对准其中一头狮子猛冲过去,牛角用力一挑,那头狮子就被挑飞到空中,然后狠狠地摔到地上!

它惩罚狮子的几个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使人很难相信它居然是一头食草的野牛!

④紧接着,群牛嘶鸣,声震旷野,野牛向狮子发起总攻了。

面对群牛那雷霆万钧的气势,剩下的几头狮子惶恐万(壮状),只得松开口四散逃窜。

那头可怜的小野牛挣扎着,摇摇晃晃地回到牛群中,被群牛紧紧地护卫在中间。

落荒而逃的狮子,在远处眼巴巴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凶悍和霸气。

⑤残阳如血。

牛群浩浩荡荡,仍然沿着河岸缓缓前行,犹如一头头黑色的精灵。

它们用团结、勇敢和力量,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歌!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寡不敌众”的意思是,“寡”在文中指。

3、“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千钧一发”在文中指的是,“奇迹”在文中指的是。

4、读第②自然段,把小野牛遇袭的过程补充完整。

一头狮子将小野牛扑进河里→()→(      )→狮群与鳄鱼展开拉锯战→()5、小野牛奇迹逃生的原因是:

()A、小野牛非常机智、勇敢,挣脱了狮子的撕咬。

B、一条巨鳄和狮子争夺小野牛,小野牛趁机逃脱。

C、两只非常勇猛的野牛和狮子搏斗,救下小野牛。

D、野牛们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击败了狮子。

6、读第⑤自然段,写出你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四)一、按要求写句子。

⑴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换种说法,使语气更强烈)⑵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摇摆。

(改写成拟人句)二、综合改错。

(在原句上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今天,我们班开展了《做个快乐的小书虫》的活动。

活动开始,都畅所欲言。

张林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

他说:

“我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课外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

我坚决向张红学习,每天课外阅读至少2000字以上。

”张林的发言迎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三、精读短文,勇敢闯关。

(一)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1.用“‖”给这段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2.照样子写词语。

又肥又嫩:

、干干净净: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到:

,。

(二)某日,一位德国朋友到我画室参观,当他看到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时,竟高声地叫起来:

“天啊!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世界地图,是不是画错了?

”我问他原因。

“我所见过的世界地图都是德国在中间,为什么你的地图却是中国居于中间呢?

”他回答。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我们最好也找一张美国印的世界地图来看看。

”我说。

随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出版的有关地理的书籍,并翻到世界地图的那一页。

这就更奇怪了为什么这张地图又是美国在中间呢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这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有的幅员狭小,有的广袤万里;有的遍地黄沙,有的一片沃壤;有的天寒地冻,有的四季如春;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最为重要,并居于中心的位置。

我说:

“不过也确实如此,我们从自己的国家出发,绕世界一周之后,不又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吗?

不论我们现在置身何处,总是来自祖国,我们的眼睛也总是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哪!

”1、给加“”线部分文字加上标点。

2、读画“”句子,回答问题。

(1)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

(2)每个句内的两个短句,结构,意思。

3、德国朋友认为我画室里的地图画错了,是因为:

后来又惊奇地发现美国出版的地图是。

4、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国家放在世界地图的中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1)。

(2)。

这个现象说明的道理是:

5、请写一句爱国名言。

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五)一、修改病句。

(用修改符号修改)

(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

(2)《鸟的天堂》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的。

(3)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二、阅读短文1:

大自然的文字(片段)①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②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③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④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1.第一自然段“我们认识了文字”和“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这两句话中的“文字”分别指的是和。

2.古代,水手凭借在海上寻找道路;今天,飞行员根据,远离雷雨的袭击。

横线上所填的两种事物,都属于。

3.请给第二自然段加一个总起句:

4.第四自然段中“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学会阅读这本有趣的书呢?

短文2: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

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

南怀瑾就问:

“老师,假如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您觉得能考上吗?

”“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

”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

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

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

南怀瑾纳闷:

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

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

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

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

“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

”南怀瑾不服气:

“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

”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

“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

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

”南怀瑾回答:

“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

”袁焕仙说:

“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

”南怀瑾低下头:

“不敢,还请老师指教。

”袁焕仙发话:

“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南怀瑾从没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但是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

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注意过。

越读,觉得理解得越深,感受越多。

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

“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

”袁焕仙笑着说:

“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

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大名鼎鼎”的意思是;“独具慧眼”的意思是。

3.当袁先生让南怀瑾把《伯夷叔齐列传》读100遍时,南怀瑾心里想;当南怀瑾读到100遍时,他的感受是。

4.短文写南怀瑾先后师从商先生和袁先生,两位先生的教学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式,理由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一写。

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六)一、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⑶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校园的景色真美呀!

请写出四个描写景色优美的成语:

这时我发现一棵小树苗被风倒了。

一向顽皮的我忙蹲下来把手伸向小树苗。

值日老师批评我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我忙解释道:

老师听了我的解释不但向我表示歉意,还奖励我一个任务:

设计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广告语:

来到阅览室,低年级的同学让我为他们介绍两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一、阅读短文,完成答题短文1:

《麋鹿》片段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就【逐渐陆续】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

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

随后,数十头麋鹿被【相继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动物园里展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

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1.联系上下文,在【】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选择题。

从“据科学家考证”和“几乎绝迹”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介绍事物时,非常注意说法的⑴生动形象⑵准确妥帖⑶通顺完整4.选择题。

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是因为恰当地用上了一些词语,如:

⑴数十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⑵经历,竟然,从此⑶再后来,随后,最后5.对于麋鹿的经历,作者先后怀有怎样的情感?

请用几个词写出来画画也得实事求是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

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

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

“大千此画谬矣!

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

”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

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

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

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

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

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

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

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

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

“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u”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

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⑴齐白石说“此画谬矣”的原因是:

⑵“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他感佩的是:

⑶“反串”在文中指的是:

2.围绕题目,短文写了两件事,一件是:

;另一件是:

3.“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红着脸悄悄说道:

“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u”从齐白石的话语及当时的动作、神态,你体会到了:

⑴⑵4.请写一写你对著名画家张大千的看法:

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七)一、将下面的句子写具体,注意带点的词。

①节日的广场真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昨天晚上外面真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我们已经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加勤奋。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阅读了"红楼梦"、"爱的教育"等……课外书。

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班集"的光荣称号。

三、课文片段阅读训练。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是肖邦的肺结核病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弥留之际“的意思是;肖邦临死前嘱托姐姐的事是,从此处可以体会到。

2.用“弥留之际”造句。

3.“弥”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用部首查字法查部,请用“弥”组两个词、。

4.肖邦为什么疲劳,又为什么悲愤?

(二)、课外短文阅读训练。

花的启示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

牵牛花和郁春棒。

这是两种不同品格的花。

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自己依靠着葡萄架往上爬,那纤细瘫软的身子是那样的柔弱,仿佛一阵小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

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的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炫耀着自己的美貌。

在又大又绿的绿叶上,郁春棒也开出了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

白花绿叶,格外淡雅,()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而是默默地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这清香令人陶醉,招惹蜂飞蝶舞。

一进入金色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来,花茎也渐渐地枯萎,最后只结了几粒干瘪的种子就死了;而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干燥的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再度吹拂大地的时侯,就会破土萌发。

在社会上,有的人肤浅()软弱,有的人扎实()坚强;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炫耀,有的人默默无闻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从不向人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垂头丧气,有的人()遇到什么挫折都毫不畏惧,()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成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样做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