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95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生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题

(课程代码372014)

一、单选题

1、下面(B)是低位沼泽恢复与重建的指标。

A.水质B.生物量C.沉积物D.营养物质循环    

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    

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

    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    

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

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

    A.英美学派    B.法瑞学派

    C.前苏联      D.中国    

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

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9、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20、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

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

 

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

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  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

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

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

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

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

A.沼泽           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

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A.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B.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

C.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D.具有大气候的烙印

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

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

C.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

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北方针叶林          D.沼泽

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B.E.P.Odum              C.A.G.Tansley          D.Darwin

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   

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    

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   

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45、臭氧层破坏属于(B)。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

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    

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7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75、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B)。

A.酸性岩母质        B.冲积物母质           C.风积母质          D.黄土母质    

7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

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78、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                          B.10只/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                            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

79、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    

80、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②生物入侵是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④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二、名词解释题

1、酸雨

2、富营养化

3、生态平衡

4、生化需氧量(BOD)

5、生态位

6、活性污泥

7、食物链

8、化学需氧量

9.温室效应

10.植物修复

11.植物吸附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生物学的放大作用?

2、臭氧层破坏有哪些危害?

3、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4、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6.简要回答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7.什么是污水生物体系法?

依据该法可将受污染的河流分为哪四个带?

8.何为共生?

为什么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互利共生的原则?

9.目前我国养禽生态工程有几种基本模式?

其设计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退化湿地治理的生态工程技术。

3.从哪几方面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损伤?

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已在题中给出答案

二、名词解释题

1.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2.富营养化:

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3.生态平衡: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4.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有两种形式,一是BOD用,表示经过时间t所耗用的氧量;一是BOD余,表示该时刻水中所残余的生化需氧量。

5.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6.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8.化学需氧量:

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成H2O和CO2时所测出的耗氧量。

9.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

10.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生理功能,挥发、稳定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毒性,以达到清除污染、净化水质的技术。

11.农植物吸附直接发生在植物根(或茎叶)部表面。

植物表面吸附是去除水体重金属污染最便捷的措施。

它是由络合离子交换和选择性吸收等物理和化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不要求生物活性,在死去的植物体表面也可以发生。

沉水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是典型的用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的植物。

三、问答题

1.①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②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③增加生物多样性④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⑤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

⑥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2.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4)高层臭氧破坏增加低层臭氧造成的破坏

3.活性污泥法就是以含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4.目前以污染为主的环境质量评价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无量纲指数,即环境质量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3)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环境质量标准是按功能分类的,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就是要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依据。

5.

(1)适合性原则

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2)高效益原则

  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及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及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生态学原则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②生物种群优化与和谐原则

③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6.概念: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

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7.根据水体中的指示生物的存在亦可确定水体污染程度。

此方法叫污水生物体系法,又称克尔威茨和马尔森体系法。

当  河流被污染后.在其下游相当长的流程内.水体发生一系列自净过程。

一方面污染程度逐渐降低,同时出现特有的指示生物,形成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等四级。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