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213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试题

成都七中2018届11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B.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C.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B.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C.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洲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6分)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落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

①莓苔,苔藓植物,多长在阴湿之地。

8.本诗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

(5分)

9.“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2分)

秋唱

谢应龙

一季的雨水足,晒够了秋阳,地里有个好收成。

田边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站着的抽着旱烟卷儿的是四爷,蹲着的头上结着素边皂布头巾的是四奶。

田是村里的好田。

村里现有的田都好。

稍差的这些年都种上了大豆、花生和红薯,荇里都疯长着青草儿——种的人不愁收,播了种完事。

甭管它大豆比白米细,花生赛黄豆大,红薯藤遮不住烈烈的黄土。

站在田边,可以看清整个村院,村子里没有狗了,行路的人走得静心清闲。

蹲着的四奶对抽着旱烟,眼睛直望着村子黄土大道的四爷说:

“老头子,甭等了,开镰吧!

甭等了?

这几天四爷等的就是他的儿子!

大儿子在恢复高考后那年上了大学,工作在城里,秋收时总要请假回来帮衬爹,原是不要等的,直到三年前,儿子升了职,开镰时就再也未见到他影子。

春节小车回来,劝爹:

这几亩田,就别在它上面想主意,穷折腾了。

四爷眼一瞪,那年春节就过得没滋没味的。

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

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考得让村里人眼红。

四爷听了消息,好久未作声。

半晌才说,谁让他们走了呢?

说的是实话。

半个也不会回来了。

四爷的眼又朝村里逡巡了一阵后,他叹了口气才回过头来对四奶说:

“开镰吧。

开镰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着镰刀挥去的方向倒下。

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爷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无比绚丽的弧线,一股无言的稻香痒痒甜甜地悬浮在秋日的风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个响亮的喷嚏。

四爷说:

“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奶接言:

“我也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爷一愣,随即就笑了,“割吧。

日近当午,四爷抬头看了一下天,天穹里尽是一层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

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巳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

在不远处的稻田里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四爷的心就猛然地紧缩了一下,他一下就怀念起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来:

男人挑禾挥汗如下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连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

四奶说:

“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爷看了看已汗流浃背的四奶,她满头的白发和烘黄的稻色正衬着一种游离状的美丽。

四爷很痴迷地看了一阵,说:

“老婆子,我总觉得这地里怪冷清的。

四奶抬起满是汗湿的脸,她撩起青布衬衣的下襟在脸上撸了一下,便笑了说:

“冷清就冷清吧,难道让人一边唱戏不成?

四爷说:

“今日里我才真觉得自己老了。

四奶听了,一愣,随后就豁开牙床笑。

“笑啥呢。

”四爷见状,问。

“笑你七十还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不去,这黄土地上的人又一茬连着一茬疯长,到今日恐怕连挤都挤不下呢?

更何况人要吃要喝,堆成这么多,会弄成啥样呢?

“那种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里冷冷清清了,你说又会成啥样呢?

四奶听了,又一愣。

她看见四爷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荡荡的田野上呆望着——路上有几个人正远远地朝这里走来。

四奶跟着望,过了一阵,四奶说:

“不是咱家的儿,割吧。

“割吧,割起才热闹点。

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

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

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

空旷的田野里,一段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

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

四奶没来由地竟浑身颤栗起来,低头看,一层殷红的血液已浸过了她的指尖,无声地点滴在稻田里,她回过头去想看,却不见了血痕,血早巳溶浸尘土之中了……

(1)从文中看,小说中的“四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概括。

(4分)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6分)

①文中“四爷说:

‘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2分)②文中写四爷对“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分)

(3)将小说题目“秋唱”改为“秋收”好不好,为什么?

(4分)

(4)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中的四爷终究没有等到三个儿子回来收稻,你如何看待三个儿子的行为?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三个儿子行为的看法和理由。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C.“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C.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1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

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6.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

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月考答案

1.D

解析: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B

解析:

“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

“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C

解析: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4.B 5.A 6.B

7.

(1)陛下大兴军队师旅,百姓容易怨恨。

陛下车驾各处游幸,我非常担心这是不应该的。

(2)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抱恨九泉,又能说什么!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

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象惨景,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

9.①两句诗表面上都写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乱点莓苔”,寂寞凄凉,然而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赞美梅花的坚贞高洁。

②两句诗都是托物言志,赞美那些虽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人。

【诗歌赏析】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刚(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

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

作者虽有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

而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

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

“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晴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泪罗江而死的故事。

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

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沽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

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

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泌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

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10.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

(1)(4分)勤劳朴实,热爱劳动(1分);固执倔强地坚守田园(1分);对现实中田地被冷落的现状感到迷惘(1分)的农村老汉形象(1分)。

(答出一点给1分,共4分。

意思相近即可)

(2)(6分)①(2分)丰收的喜悦(1分)和劳动的满足之情(1分)。

(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

意思相近即可)

②(4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过去男女老少热火朝天收割庄稼的劳动场景(1分),与眼前的冷清形成对比(1分),表现了四爷心中的失落(2分)。

(意思相近即可)

(3)(4分)不好(1分)。

“秋唱”照应文中四爷所唱的那如泣如诉的歌谣,充满苍凉伤感之情(1分);以“秋唱”为题更能凸显主题,引起读者的思考(1分)。

“秋收”指四爷和四奶收割水稻的行为,表达的情感较之“秋唱”没有那么强烈。

(1分)(答出一点给1分,共4分。

意思相近即可)

(4)(8分)主题(4分):

既表明了父子两代对土地认识的不同(2分),也反映了农村田地被冷落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隐忧(2分)。

看法和理由(4分):

参考示例1:

我认为三个儿子的行为不必过分指责。

因为他们读书进城后,有了自己的工作,“升了职”,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回来劳动;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农村和城市生活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父子两代观点不同,不必强求。

(4分)。

参考示例2:

我认为三个儿子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

老人“挣钱儿读书”,三个孩子虽然都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有了更好的生活,但四爷和四奶热爱农村,三个孩子既然已经答应老人回家帮忙,更应该懂得老人的心意,珍惜养大了他们的农村。

(4分)

(答出主题的内容,给4分。

谈看法观点明确,给1分;理由阐述合理,给3分。

共8分。

言之成理即可。

12.D13.C14.B

15.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16.图像与标题的契合,“联合”“力量”与图像中“鸽子”(和平)、组成鸽子的“旗子”(联合)和鸽子口中的植物橄榄枝要都联系到去写。

1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