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2391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docx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

一、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

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

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

山水、花鸟、人物(仕女和佛像)。

1、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

(1)线条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

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

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

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2、什么是工笔重彩画?

即浓重色彩的画法。

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以色为主,设色浓重、艳丽、华贵,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感觉。

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是指此种画法。

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重、沉着。

二、笔墨纸颜料

    1、笔

    1)勾线笔

    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

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

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笔(染色、清水各2只,)

    常用的染色笔有:

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

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4)笔的保护方法

    新买来的笔,笔毛有胶,长时间不用会被虫蛀,可以先洗净后放好。

作画时笔不可久置水中,久浸毛质容易变软,有碍笔力挺健。

毛笔用完后,要洗净,捋直笔毛,倒挂在笔架上,使笔头朝下,切忌湿时插在笔筒里。

 

    2、纸

    

(1)纸的种类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

其性能是不渗水。

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

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

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

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

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

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

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

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

    

(2)纸的保护方法

    由于熟纸或熟绢是用胶矾水多次刷制而成,所以在绘画过程中随着多次的渲染或是用水过多,胶矾会走失而造成漏矾。

漏矾之后会渗水,颜色上不均匀,一块深一块浅影响画面效果。

古人所讲“三矾九染”是很有道理的,要学会自己配制胶矾水,每上几遍颜色就上一遍胶矾水,既可以固定颜色,又可以防止漏矾。

    (3)怎样制作仿古纸和仿古绢?

    a, 可以用国画色中的赭石、花青、墨等色(最好是透明色)在较大的容器中调和,用排笔或板刷蘸取上层色水(把下层颗粒粗的颜料滤掉)在纸或绢上刷匀,一遍不成可刷两次,即可染成仿古画颜

    b,以红茶适量加水在火上煮,等把茶水煮成红褐色时,根据色调的需要调入其他色或墨,就可以刷制了。

    c,过锰酸钾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呈小颗粒状,加水溶解后是紫色,涂在纸上呈褐色。

应注意这种溶液不宜太浓,太浓会使纸的质地变脆。

 

    3、墨 

    墨在中国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墨有固体墨与液体墨两种。

中国画的传统用墨是固体墨,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

 

    油烟墨——是用桐油等油类烧制成烟制成。

其黑色偏暖,用来作画,与其他透明颜色调和用很协调。

 

    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制成,其黑色偏冷,多用于书法。

 

    漆烟墨——用传统大漆烧烟而成,其黑色细润而有光泽,用于绘画也合适。

 

    在选用时以质地细腻、滋润呈蓝紫色为好。

以“顶、上、贡、选”为墨的等级之分。

液体墨保持了油烟墨的特点,由于使用方便,现在十分普及,但用于写意画较好。

其中以“天津书画用墨汁”和北京“一得阁墨汁”为好。

 

    4、颜料 

    中国画使用的颜料有植物颜料(水色)和天然矿物质颜料(石色),还有化学合成颜料三大类。

植物颜料有花青、胭脂、藤黄等。

矿物质颜料有赭石、朱砂、朱膘、石青、石绿、石黄等。

由锌管包装的中国画颜料大都是化学合成颜料。

这些统称中国画颜料。

 

     水色(植物颜料)是透明色,可以相互调和使用,没有覆盖力,色质不稳定,容易退色。

石色(矿物颜料)是不透明色,相互不能调和使用,覆盖力强,色质稳定,不易退色。

石色和水色相互之间也不能调和使用。

三、用笔

    1、怎么用笔

     工笔画在勾线时行笔不要太快,要有节奏。

勾画短线时执笔以腕肘着桌面,以手指活动为主;勾稍长一些的线应悬腕而肘着桌面,以腕部活动为主,手指执笔要实,使腕部活动灵活;勾更长一些的线应腕部着桌面而肘部悬起,线随腕动(不要随着手指动)。

无论勾哪一种线,在行笔的过程中,都要摒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气呵成。

总之无论哪一种执笔方法,都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

    例如:

白描勾线不是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写”出形象。

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

中锋用笔饱满而有弹性,线条圆润浑厚,结实而有力感;开始练习勾线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是在线条转折的地方,因为毛笔是圆锥形,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浮滑在纸面上,不符合要求。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擎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

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所以说,每勾一条线都应该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

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上下行笔也是这样,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样笔与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

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行笔中有各种变化,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

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

每逢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不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

还要注意练习用线的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以达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2、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于纸面,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锋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四、画法

    1、白描

    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

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

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

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2、十八描

    1、高古游丝描:

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合。

易于表现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2、琴弦描:

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如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

    3、铁线描:

用中锋圆劲之笔法描出,粗细均匀,富有纪律性,无丝毫柔张之迹,宜于表现佛陀庄严肃穆之情,所以历代宗教绘画常取此法以用,以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等。

    4、行云流水描:

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柔和、流畅不滞.

    5、蚂蝗描:

柔而不弱、无雍肿断续之迹,如梁楷《八高僧故事卷》。

    6、钉头鼠尾描:

落笔如钉之头,似有小钩,收笔则如鼠尾,一气拖长,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细劲中仍见骨力。

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

    7、混描:

在浓墨的衣纹线之侧,以淡墨或色彩以衣纹复线,反之亦可在淡墨线上以浓墨复线,以增加丰富的效果,此法古人常用。

    8、撅头描:

用秃笔,坚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最异粗恶,此法宋人常用之,如梁楷《六祖图》。

    9、曹衣出水描:

衣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即曹不兴)出水笔法,最要沉着,如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

    10、折芦描:

此由园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见园,可以隶法为之

    11、阑叶描:

此法用笔省轻重变化,但忌浮滑轻薄之习,唐代吴道子常用此法,多表现天女武神长裙深浅地,衣带飘舞之风姿。

    12、战笔水纹描:

战战兢兢即颤也,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

    13、减笔描:

马袁、梁楷多用此法,以少许胜人之多许,少难于多,用笔简括,一气哈成也。

    14、枯柴描:

如山水画中有乱柴皱,用笔以,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

黄慎常用此法。

    15、蚯蚓描:

春蛇秋蚓,以喻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亦不足取,当如篆书圆笔为住如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16、竹叶描:

视芦叶为短,半叶为长,乃介于两者之间的描法,仍用金错刀书法,以中锋写之,如李唐的《采薇图》。

    17、橄榄描:

用笔最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应起驰极轻,中间极沉着如唐人佛家正用此笔。

    18、枣核描:

近似橄榄描法。

    古人总结之十八描宜根据对象,情感灵活应用,也可单用某法,也宜两种或多种掺合融

    3、染法

    分染(渲染)——手拿两支笔,一支蘸颜色,一支蘸清水,用颜色笔上色之后,再用清水笔晕开,要不露笔痕,过渡自然,有浓至淡,渲染得越均匀越好。

一般分明暗染结构时用。

    罩染——以平涂为主,以水色和半透明色覆盖。

用笔要轻,颜色要淡,大多数在分然后罩色用,透露出分染过的底色,如植物的叶子。

    烘染——以颜色或墨从物象周围烘托,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衬染——在宣纸或绢的反面上色(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衬染的颜色大都和正面的相近),经过反面上色,使其正面色彩更为厚重,均匀,造成丰富的层次感。

    刷——以大笔或排笔涂大面积颜色,常用于画天、地、背景和水。

    填——留出墨线,以不透明色充填,使墨线更为突出。

装饰感极强,比较适合画衣服上的装饰。

五、装裱

    1、画工笔画怎样过稿、怎样裱纸?

    

(1)选好纸或绢,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两个公分,准备以后裱纸时涂胶水或浆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纸或绢的下面,用HB的铅笔轻轻地把稿子描下来,轮廓要描清楚,笔痕不要太重,以免将来勾墨线时压不住拷贝留下的铅笔线。

    (3)找一张普通白纸裁得同素描稿一样大,用来做衬纸。

因熟纸或绢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状,下面衬白纸,作画时容易看清画面效果。

把衬纸打湿让其完全涨开再用浆糊或胶水贴在画板上。

    (4)待衬纸干后,把拷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喷嘴或喷壶把纸喷湿,等纸完全涨开趁湿把画纸四周反面涂上一至两公分的胶水或浆糊粘牢,干后就可以作画了

    2、怎么把纸裱好

    裱纸对于画工笔画来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不注意会造成漏矾,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便。

    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稿用纸一定要比素描稿四边大出一至两公分,用来涂胶水或浆糊,要不然画面会变小。

    

(2)画板平放在桌面上,往纸或绢上喷水要适量,太多的水会冲掉画纸表面的胶矾水,还会把纸涨裂。

喷水太少,纸或绢不能完全涨开,在作画时,纸面还会不平整。

所用的喷壶或喷嘴喷出的水最好是雾状,这样比较均匀。

水在纸面最好是薄薄喷一层,让水渗到纸里去以后,再用胶水或浆糊粘到画板上。

    (3)画纸上有水时,不要用手摸,更不要用布擦或用吸水纸吸,这样会造成漏矾。

    3、为什么工笔画要把纸或绢裱在画板上画?

    不论是熟纸或是熟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湿涨、干缩。

每当纸上有水时纸会涨大,干了以后恢复原样。

生宣纸或生绢不存在这个问题,水在生纸上很快就会渗化,涨、缩不明显,所以画写意画不需要把纸裱起来。

熟纸熟绢上过胶矾水,水在纸面上不渗化,当画面上某个部分开始渲染有水时,有水的地方纸面变松高低不平,染的地方越多,纸面就会越不平整,染上去的颜色会随着纸面凸凹出现水渍,颜色是上不匀净的。

所以在作画以前,先把纸喷湿,让纸或绢涨开,然后趁湿把纸的四边涂上胶水或浆糊裱在画板上。

待干后纸完全平整,干湿都不会变形了,作起画来才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