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253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九年级复习摸底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嫁接和扦插能保持亲本植物的性状

C.蚊、果蝇、蜜蜂、蝴等进行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动物的生殖是体外受精

7.科学家把从鲍鱼精子中提取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肝菌体内,生产出可促进蛤、牡蛎等贝类幼体生长的激素,该技术属于()

A.杂交技术B.发酵技术C.克隆技术D.转基因技术

8.下图反映某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x表示家庭酿造葡萄酒时的温度变化,则曲线表示产酒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B.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血液中部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C.在草→兔→狼的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大量捕杀狼群,曲线表示一定时间内兔的数量变化

D.曲线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9.下列所列现象与相应的解释之间,不合理的是(  )

A.果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这与传粉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B.黄瓜、南瓜的花多数是不结果的,这是由于它们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

C.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

D.移栽树苗一般会在阴天或傍晚,主要是为了降低其蒸腾作用

10.如图,当膈肌由B状态向A状态转变时,正在(  )

A.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B.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C.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D.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11.下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有利于原尿形成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可容纳更多的血红蛋白,利于携带氧气

C.小肠绒毛和绒毛内毛细血管的璧都很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D.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12.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B.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蚁

C.猴子表演骑车D.蚯蚓走“I”迷宫

13.小林同学学习《生物学》后,绘制了下图来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

请你想一想,下表中内容与图相符的一组是

A.①B.②C.③D.④

14.由于抗生素的持续滥用,导致抗药性特强的“超级细菌”出现。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超级细菌”繁殖能力比普通细菌繁殖能力强

B.“超级细菌”长期生活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适应了环境

C.“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抗生素诱导了抗药性变异

D.“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变异,抗生素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

15.兰花是广为栽培的观赏花卉,共有15000多个品种,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基因的多样性B.种类的多样性

C.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资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5日媒体报道,一名伦敦男子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其艾滋病可能已被治愈。

研究显示,这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男子三年前接受了一名对艾滋病毒具有基因耐药性CCR5基因突变)的捐赠者干细胞移植,之后大量检测显示,他体内已没有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超过18个月停用病毒抗转录药物。

(1)HIV是引起该男子得艾滋病的________,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它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__。

(3)骨髓中含有人体大部分的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能通过_____形成各种各样的血细胞。

(4)骨髓移植时必须进行骨髓配型实验,因为从免疫的角度看,移植的骨髓相当于______,机体会发生排斥反应。

三、综合题

17.图一表示大豆有关结构示意图;

图二中字母表示大豆幼苗不同的生理活动;

图三是在晴朗夏季的一天中大豆幼苗单位时间对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回答:

(1)图一中,大豆一生中需求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_____的三种无机盐,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中的[______]成熟区。

(2)图一(豆荚)由⑤和⑥组成,其中⑥由雌蕊中子房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大豆可以通过图二中所示的[______]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图三中,一天内大豆幼苗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的[______]点。

四、实验探究题

18.甲物质是一种含有多种元素的铝硅酸盐非金属矿物,常作为水产动物养殖的饲料添加剂。

为探究甲物质对鱼塘水体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⑴实验材料:

带盖玻璃缸若干个、池塘水(内含多种藻类植物)、清水、基础培养液(含植物生长必需的多种矿物质)、水体溶氧量检测仪、适宜浓度的甲溶液等。

(说明:

甲溶液的配制及具体浓度不作要求,藻类光合作用强度用水体中的溶氧量表示。

(2)实验步骤:

①取6个相同体积的带盖玻璃缸,随机均分成两组,编号A、B。

②A、B两组均加入等量且适量的______,检测每组玻璃缸中的水体溶氧量,并计算平均值。

③向A组玻璃缸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甲溶液,向B组玻璃缸中加入______作为对照。

④用玻璃棒搅匀,加盖、密闭,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⑤24小时后,检测每组玻璃缸中的______。

(3)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4)得出结论:

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______

(5)实验中取6个相同体积的带盖玻璃缸,而不是2个,其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农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主要意思是清明、春天,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素温度。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B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

三叶草→田鼠→猫;

三叶草→土蜂→田鼠→猫;

三叶草→牛,A错误;

B、牛和田鼠之,都以三叶草为食,相互争夺三叶草,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

C、猫增多,田鼠的数量会减少,田鼠以土蜂为食,因此土蜂数量会增多,猫增多会影响土蜂的数量,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示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3.C

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A正确;

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至视野中央,B正确;

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C错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

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

40═400倍,D正确。

4.B

显微镜中气泡的特点:

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轻压可以变形移动。

我们在制作玻片标本时,有时会留下气泡。

只有了解气泡的特点,才能将细胞与气泡加以区分。

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

用镊子或是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

而植物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

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气泡的特点。

在制作玻片标本要防止产生气泡,目的是便于观察。

5.C

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遗传物质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时,只有RNA进入人体细胞,随后人体细胞出现了一些新冠病毒,这说明RNA是亲代新冠病毒与子代新冠病毒之间传递生物遗传信息的物质,即遗传物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的重点是了解遗传物质。

6.A

(1)动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2)嫁接和扦插是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3)昆虫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4)鸟卵的结构包括:

卵壳、卵壳膜、卵白、系带、气室、胚盘、卵黄膜、卵黄几部分,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

A、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且细胞壁不是动物细胞结构,A错误;

B、嫁接和扦插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能很好地保留植物的性状,B正确;

C、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如蚊、果蝇、蜜蜂、蝴蝶、蚕等,C正确。

D、两栖动物的生殖是体外受精,如青蛙,D正确。

故选A

7.D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A.杂交技术是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品种后,在杂交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袁隆平院士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超级杂交水稻,应用的生物技术是杂交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生产食品等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是利用体细胞来繁育生物体的一种无性繁殖技术,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科学家们把从鲍鱼精子中提取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一种细菌体内,从而生产出大量的激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应熟练掌握。

8.D

A、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的活性增强,利于发酵,产生较多的酒精,但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超过了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活性,直至杀死酵母菌,产酒量会慢慢降低,因此,若x表示家庭酿造葡萄酒时的温度变化,则曲线表示产酒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B、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表示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将血液中葡萄糖合成糖元;

C、在某封闭草原,食物链:

草→兔→狼,若大量捕杀狼群,兔由于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当兔的数量过多时,由于食物不足,兔的数量又大量减少;

D、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

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

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考点:

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代谢、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9.C

根据开花和传粉、花的类型、移栽植物的基本知识分析解答。

A、一朵花必须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完成后才能结出果实,风力不足或昆虫缺乏,作物得不到充足数量的花粉就会导致减产,A正确。

B、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单性花。

其中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

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就属于单性花,而在花的结构中只有雌蕊的子房才能够接出果实和种子,故而雄花没有雌蕊,也就没有子房,故而结不出果实,B正确。

C、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C错误。

D、移栽植物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正确。

故选:

C。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灵活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不同的题目。

10.B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据此解答。

图示中,当膈肌由状态B向状态A转换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故B符合题意。

此题考查了呼吸运动的呼气过程:

呼吸肌舒张,气体从肺内排出;

吸气过程:

呼吸肌收缩,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

11.C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故A正确;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可容纳更多的血红蛋白,利于携带氧气。

这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故B正确;

小肠绒毛和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有利于食物的吸收,故C错误;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故D正确。

理解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2.A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本能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行为。

失去雏鸡的母鸡将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抚,是生就有的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小黑猩猩模仿父母用树枝取食白蚁,是通过“学习、模仿”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猴子表演骑车,是通过训练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蚯蚓走“T”形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13.C

观图可知:

甲包括乙和丙,丙包括丁,乙和丙并列。

A、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种子植物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血液分为两部分:

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含血红蛋白。

C符合题意;

D、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胰岛不属于消化腺,属于内分泌腺,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血液的成分以及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甲乙丙丁之间的包含关系以及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D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

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因此“超级细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性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15.A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

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

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

兰花是我国广为栽培的观赏花卉,共有15000多个品种,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16.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易感人群分化抗原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保护里面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包含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生命活动,决定病毒的遗传和致病性。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染病的预防措施:

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其组成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易感人群。

(3)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他细胞。

即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分裂、分化形成各种各样的血细胞;

(4)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所以移植的骨髓相当于抗原,机体会发生排斥反应。

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特征,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意义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7.氮磷钾①胚珠CF

此题综合性比较强,主要考察绿色植物章节中的知识点,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如何开花结果的,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知识点的融合,对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

图一:

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⑤果皮⑥种子

图二:

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

图三:

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作用时,二氧化碳的变化量。

(1)绿色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①成熟区。

(2)⑥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3)光合作用中的气体变化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

(4)只要光合作用存在,必然要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经过长时间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越来越多,图三中F点是在这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后一点,所以这时有机物积累的最多。

对绿色植物章节的知识做到前后融合,理解绿色植物的生长和相关生理作用是连续性、同时性的,加强识图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是解答综合题的关键。

18.池塘水和基础培养液等量清水水体溶氧量,并计算平均值甲物质可以促进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多个数值取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体中是否添加物质甲,因变量是鱼塘水体藻类光合作用情况,用水体的溶氧量来表示。

实验中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据此分析作答。

②实验分组后应当设置自变量,设置时需要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所以A、B两组均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池塘水和基础培养液,检测每组玻璃缸中的水体溶氧量,并计算平均值;

③向A组玻璃缸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X溶液,向B组玻璃缸中加入等量清水作为对照;

⑤实验时应当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统计实验数据,故24小时后,检测每组玻璃缸中的水体溶氧量,并计算平均值。

(4)分析表中数据,A组中1、2、3号玻璃缸中24小时后的溶氧量高于B组中4、5、6号,因此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甲物质可以促进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5)实验中取6个相同体积的带盖玻璃缸,而不是2个,其原因是多个数值取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理解和认识,本题以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和实验的设计的原则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