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282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D.据记者了解,为了维持房价数据的“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加大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答案】D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A项,因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的微妙工夫!

(1)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 

(2)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 

(3)阴阳潜移,春秋代序 

(4)物类的衰荣生杀 

(5)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6)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A.(3)(4)(6)

(2)(5)

(1)B.

(1)(3)

(2)(4)(6)(5)

C.(3)(6)

(1)(4)

(2)(5)D.

(1)(5)

(2)(4)(3)(6)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

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的微妙工夫!

”答题时既要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又要注意横线间的标点符号,注意层次。

从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看,明显是

(2)和(5)排在一起,且

(2)在(5)之前,这样排除答案B项和D项。

而(5)如果处于末句,则语句没有说完。

所以(5)不能在该语段的最后,这样排除C项,答案只有A项正确。

4.下列各句加点词修辞手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C.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D.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D项是比喻。

“紫云”:

比喻紫色的砚石。

其余三项为借代。

A项“青铜”借代镜子。

B项“干戈”借代抗元战争。

C项“蛾眉”借代女子。

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贪婪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B.学者的长处像麝香那样,即使被遮盖住,也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C.我们在工作中要学会“弹钢琴”,配合协调,才能高效一致。

D.远处看,江上的巨船犹如一叶扁舟,随着波浪起伏。

本题考查修辞。

A项,把贪婪的人走向毁灭的过程比喻成飞蛾扑火;

B项,把学者的长处比喻成麝香;

C项,把工作中的协调一致的方法比喻成弹钢琴;

D.项,轮船和扁舟同类事物,此句仅是比较后的夸张。

所以选D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亡妹张夫人家传

李鸿章

①呜呼!

自吾妹之亡,吾母无与承欢者矣!

②吾兄弟六人,女弟二人,妹居长。

先后宛若①,或不相得致勃磎,吾母常蒿然不怿。

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

咸帖帖頫首敬受,靡有抵牾,吾母乃大欢。

初,先侍御公与吾母留京邸,吾与三弟从,伯兄将嫂远宦,独妹留家,四弟、五弟、六弟、小妹以肩随。

其浣濯烹纫,暨内事皆身任,无不治办。

既归张氏,逾年君舅寝疾,妹在视食饮,随妹夫治药物,得宜与节。

舅病亟,妹坐盂于汤,伺温以奉舅,儿终日嗄,不之顾。

③吾兄弟宦学,家屡空,奔走称贷。

妹之舅以妹贤,又伟视吾兄弟,不待求请,辄资给之。

吾兄弟婚宦之需,张氏之助居多。

逮舅卒家析,妹夫故孝,愿奉母出分,母亦曰:

“中男介妇事我谨,必能奉事我。

”时粤逆肆扰,妹夫以异军苍头特起,从侍御公、袁忠愍公治贼于淮南北,恒不家居。

后从曾文正公于豫章,又别将与吾会师吴中,妹斩斩持门户,于倾侧扰攘中,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

吴会平,迎吾母养,妹侍行焉。

继室未谙姑起居,颇虑不得吾母意,妹左右导迎之,妇姑相得尤欢。

④故妹之殁也,吾哭之痛。

妹生平静穆专一,居恒默默不苟訾笑。

吾每谓妹静正有须眉丈夫风概。

孰意,年甫四十而遽殁也。

呜呼,伤矣!

妹以同治丁卯二月六日殁。

夫名绍棠,字又堂,偕吾平吴,积功授都督。

鸿章曰:

“又堂之会师于吴,或惎②妹兵凶战危宜尼③行者。

”妹曰:

“仲兄在难,义无坐视,且死生,命也。

”迨吴会平,又堂总师干焉。

有降将隶部曲,新馈重金千,又堂却之。

降将不自安,介密亲献之妹,妹亦却之。

密亲为固请,厉色以谢,终不受。

(选自《李鸿章全集》,有删节)

注:

①宛若:

妯娌;

②惎:

,猜忌;

③尼:

阻止。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浣濯烹纫浣:

B.儿终日嗄,不之顾顾:

C.辄资给之给:

供给

D.继室未谙姑起居谙:

熟悉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及文化常识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作者随父母住在京城,哥嫂也在外地,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各种事务都亲自担当,处置妥当。

B.伯:

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C.当时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妹夫带兵跟从作者父亲在淮河南北作战,后来又跟从曾国藩到了南昌,后与作者会师吴中。

D.先: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如:

“先妣”指已去世的祖母,“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

(2)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

9.根据第4自然段,概括亡妹为人处世的特点,限30字以内。

【答案】6.B7.D

8.

(1)妹妹回家省亲,就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区分)是非,开解调和她们的矛盾。

(2)待奉婆婆,教导子侄,让他们不致荒废学业,家庭因此没有败落。

9.安静严肃,丈夫气概,做事专心,能识大体,清贫自守。

【解析】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作答时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B项“儿终日嗄,不之顾”,意思是“孩子整天哭,也顾不上”,所以“顾”,顾及。

7.试题分析: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中得分点,“归”,回家省亲;

“侃侃”,理直气壮地;

“处”,区分;

“调”,调和。

第二句中得分点,“奉”,侍奉;

“姑”,婆婆;

“诸子”,子侄。

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题目要求根据第4自然段,概括亡妹为人处世的特点。

作答时先从第4自然段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概括即可。

第4自然段中有:

“妹生平静穆专一”,即“安静严肃做事专心”;

“吾每谓妹静正有须眉丈夫风概”,即“有丈夫气概”;

“妹曰:

‘仲兄在难,义无坐视,且死生,命也。

’”即“能识大体”;

“有降将隶部曲,新馈重金千,又堂却之。

”即“清贫自守”。

参考译文:

唉!

自从我妹妹亡故之后,我母亲没有侍奉的人了!

我共有兄弟六人,妹妹二人,亡妹年长。

我家前前后后进门的妯娌,有的相处得不好以致有隔阂,我母亲常常忧虑不安。

妹妹回家省亲,总是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妯娌们的是非,调解她们之间的矛盾。

妯娌们全都低头接受,没有抵触,于是我母亲十分高兴。

起先,我先父(侍御公)和母亲住在京都的邸舍,我和三弟跟从(住在那里),大哥携带嫂嫂在远方做官,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四弟、五弟、六弟、小妹跟着她过日子。

那些洗衣、洗菜、做饭、缝补的事情,以及其他家内的事情,都亲身担当,没有不办理妥当的。

嫁到张家以后,第二年,她公公卧病在床,妹妹照管他的饮食,和妹夫一起备办药物,都得当有度。

公公病情紧急,妹妹将盂置于开水中,等候温热了侍奉他喝药,孩子整天哭,也顾不上。

我兄弟几人上学,家中常常亏欠,只能到处借贷。

妹妹的公公因为我妹妹贤能,又看中我兄弟几个,不等我家去求借,就供给我家。

我兄弟几人结婚、做官的花费,张家的资助居多。

等到妹妹的公公逝世之后,我家兄弟分家,妹夫本来就孝顺,愿意奉养我母亲分担我的压力,母亲也说:

“你弟弟弟媳侍奉我小心周到,一定能照顾好我。

”当时贼人(太平军)大肆骚扰,妹夫凭另外一支以青巾裹头的军队被朝廷特别起用,跟从侍御公、袁忠愍公在淮河南北讨贼,常常不在家居住。

后来又跟从曾文正公到南昌,又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与我在吴中会师,妹妹整肃操持家庭,在覆亡纷乱中,侍奉婆婆,教导子侄,让他们不致荒废学业,家庭因为这没有败落。

吴中平定,我接母亲过来奉养,妹妹侍奉前来。

我的继房不熟悉婆婆的起居,很担心不称母亲的心意,妹妹在一旁指导她,于是婆媳相处得十分融洽。

所以妹妹去世,我哭得特别伤心。

妹妹生平安静严肃做事专心,在家总是默默不语不苟言笑。

我常夸妹妹安静正直有大丈夫风范。

谁料,刚刚四十岁就辞世了呢。

唉,伤心啊!

妹妹是在同治丁卯二月六日去世的。

丈夫的名字叫绍棠,字又堂,就是和我一起在平吴中的那位将领,后来他累积功劳被封为都督。

我曾说:

“妹夫当初和我在吴中会师,我本来还猜忌在兵荒马乱中妹妹应该会阻止他前来的。

”妹妹说:

“大哥正在难中,不能坐视不管,哪怕牺牲自己也应前往救助,况且死生是命啊。

”等到吴中平定,妹夫总领军队了。

有一支降军,馈赠他千金,妹夫推辞了。

降将心理不安,让随从秘密地将钱献给我妹妹,妹妹也推辞了。

那位降将又私下亲自坚决请求收下,妹妹表情严厉地推辞,始终没有接受。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

徒然、空自。

(1)上阕写出了词人内心怎样的微妙变化?

请作简要概括。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答案】

(1)首句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青山红树显得分外明丽,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给旅人带来愉悦;

接着因路转陡,内心难免有怀疑无路可走的担忧;

忽然看到临水人家,内心惊喜;

然后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

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2)这一句“只恐”写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凄凉”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处此境地,“心”不由已,写出乡思之惆怅,点明了题旨;

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

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孤寂之情。

(1)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上阕写出了词人内心怎样的微妙变化?

请作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

首先明确目标,即“上阕”,然后明确要求,即“内心怎样的微妙变化”,上阕是写景,应根据景物的变化分析内心的变化。

“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

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

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流露出愉悦之情。

“路转陡,疑无地”,行行之际,山路转陡,几疑路穷。

流露出无路可走的担忧。

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

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多么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它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

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蛊惑,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已从心底悄悄地萌发了。

(2)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这是考查诗句的作用。

“凄凉只恐乡心起”,意思是“只恐凄凉的思乡之情升起”,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生动如画的秋山行旅图,下片抒情,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而该句由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该句领起下片,这是结构上的作用;

“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

“只恐”二字妙。

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

处此境地,“心”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点明题旨,这是内容上的作用。

此类题目一般从内容方面和结构方面分析,内容方面,分析该句对描写景物、表达感情以及突出主旨的作用;

结构上,分析该句在在形式方面的作用,即与诗歌标题、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各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4)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

(1)无以至千里

(2).

(2)封狼居胥(3).赢得仓皇北顾(4).(3)弃掷逦迤(5).(4)或不焉(6).小学而大遗(7).(5)侣鱼虾而友麋鹿(8).举匏樽以相属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至”“胥”“赢”“仓皇”“掷”“逦迤”“麋鹿”“匏”“属”等。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小题

梨花

阿来

①“雨打梨花深闭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都是吟咏梨花的诗句。

循着这些诗句所暗示的情感路径,我自己也来发现梨花的美丽。

依我个人的趣味,在同属蔷薇科的春花中,梨花最美。

②梨花的白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

原因在于它相较其他蔷薇花更厚一些的花瓣。

白色花瓣太薄,就会被花萼的颜色所映照,白色中便渗入了别的色光。

杏花的花萼是棕红的,花瓣便白中泛红。

李花花萼为绿色,白光中便泛出如玉的绿来。

梨花被长长的绿色花柄举起来,相较花冠显得狭小的萼片的绿色就无法透过厚实的花瓣。

于是,眼前五枚花瓣组成的花冠便只是一片纯净清洁的白色了。

这白色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不像别的白色花那样反射阳光。

而是吸引着阳光,使那白色变成了一团凝固的光。

十朵二十朵由长长的绿色花柄托举着,簇拥在枝头。

而这如丝如玉的白中,还有非常漂亮的红色点缀。

花将开未开之时,花蕾松动开了,就要绽放的花蕾边上晕着一线浅浅的红。

花朵盛开了,散发隐隐的香气了,引来蜂蝶了,白色花冠中心簇生的雄蕊上,花丝顶着一点一点的红色花药。

古希腊的天神宙斯说过:

只有短暂易逝的,才被我造得如此美轮美奂!

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些油然而生的惆怅。

面对过于美丽的东西,人很容易会生出对于造物神奇的感叹。

③梨树虽是人类成功驯化的植物之一,但还没有驯化成一种仅仅只提供花的观赏性而不结果实的那种纯粹的园林植物。

也就是说,梨在这个世界上,虽也年年开放洁白如云的花朵,但还会结下累累的香甜果实。

④在今天,我们的城市中,任何一种结出甜蜜的果实的植物的出现,肯定是对市民道德水准的一个巨大挑战。

所以,园丁们只植下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树站立在身边。

至于那些引诱我们时时想伸手的,又会于伸手的同时自感道德危机的果树就自然只能生长在城外乡下了。

梨树虽然花朵胜雪,繁盛时漾在半空如云如雾,更能妆点我们的生活,园丁们也不大会给它发放入城镇,让其摇着满枝果实让脆弱的人性接受残酷考验。

⑤最近在罗马,常见街边树上挂着黄澄澄的柠檬与橙子,觉得也非常好看挂果的树与开花的树相比,也自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但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

我只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结果的树就不能站在我们城市的中间,散布比花香更为持久的果香?

⑥植物园中有几株苍老的梨树。

那天坐在树荫下,望着开花的梨树出神。

和蔷薇科的其它春天盛放的品种相比,梨树的枝干又最为虬曲苍老。

最显眼的,是梨树厚厚的树皮,黝黑,深深龟裂,主干如此,分枝也如此,更显出枝头花朵娇嫩脆弱的美丽。

仿佛是为了增加人的这种感慨,梨树也为自己制造苍老与娇美的强烈对比。

⑦一个德国植物学家说过,花是人类情感最古老的信使,让我们在观赏的同时看到自己情感深处的秘密。

梨树就是这样,从最显老的枝干上,捧举出最纯净娇美的花朵,让人深味生命的秘密让人的情感在欣喜的同时又感到悲伤。

  (选自《草木的理想国》,有删改)

12.文章开头作者引用唐宋诗人咏梨花的诗句,有何用意?

13.第②段画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梨花的?

请简要赏析。

14.第⑤段作者写罗马街边树上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作用?

15.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答案】12.①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梨花;

②都借梨花传达出无限的愁思,奠定了全文欣喜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总领全文;

③与下文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油然而生的惆怅相呼应;

④与结尾让人的情感在欣喜地同时又感到悲伤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⑤点题;

⑥点出了梨花的文化内涵,增添文章的文学意蕴。

13.①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用一线浅浅的红衬托出梨花的纯白;

③按照花期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

④从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描写了梨花的情态,颜色和味道;

⑤突出了梨花的白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的特征。

14.①写出了在罗马街边栽种的果树散布的果香有特殊的美感。

②与上文国内城市中没有挂果的树形成鲜明对比;

③借以流露对国内城市缺少摇着满枝果实的树的遗憾之情;

④委婉地表达了对国人道德水准危机和人性脆弱的担忧之情。

15.①苍老的树干能绽放娇美的梨花,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②枝干的苍老衬托出梨花的娇美,令人愉悦;

③娇美的梨花美得脆弱,令人感伤;

④由花及人,使人联想到生命历经沧桑与艰辛,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

⑤美好的一切可能脆弱易逝,必须懂得深深地珍惜。

12.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文章开头作者引用唐宋诗人咏梨花的诗句,有何用意”,这是考查引用的作用,同时也是考查段落的作用。

一般先回答内容上的作用,再回答结构上的作用。

“雨打梨花深闭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都是写梨花的诗歌,而本文也是写梨花的,故开头的这两句诗,引出了本文的对象“梨花”;

且所引诗句都属于写景,从景象之中也传达出无限的愁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与后文相呼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散文开头的作用: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如果首段描写景物,往往起到渲染(营造)气氛,勾勒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衬托,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比如本题,开头所引诗句中透露出情感,故可以说是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13.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第②段画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梨花的”,这是考查写景的技巧。

“十朵二十朵由长长的绿色花柄托举着,簇拥在枝头。

而这如丝如玉的白中”,使用比拟和比喻的修辞,同时也使用衬托手法;

“还有非常漂亮的红色点缀。

花朵盛开了,散发隐隐的香气了,引来蜂蝶了,白色花冠中心簇生的雄蕊上,花丝顶着一点一点的红色花药”,按照花期的时间顺序来写;

同时从视觉、嗅觉等感官角度来写,借助这些方式来突出梨花的“洁白”这一特征。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技巧点拨】答题格式:

描写(表现)对象(内容)+手法(修辞格)+分析+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

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虚实:

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

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顺序:

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空间:

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感觉:

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比如本题,先看修辞的话,使用了比拟和比喻,再看手法,使用了衬托手法;

从感官角度来看,使用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

1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第⑤段作者写罗马街边树上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

题干中已经给出了设题的对象“罗马街边树上所见的风景”,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

从内容上看,第五段所写内容是说在罗马街边栽种的果树的果香有特殊的美感;

从结构上看,与上文所写国内城市的情况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和担忧之意。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先看该段写了什么(写作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