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99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doc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内容摘要】:

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发展历史,从其多年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绩说明公共图书馆具备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并用事实说明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志、记载地方各种内容的各类文献、地方出版物、地方作者作品等等。

时间上它要求从古至今,科学分类上它要求涵盖各个门类,它以内容、地域限定文献,不受文献载体限制。

地方文献工作就是对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加工后,集中管理、集中开发使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公共图书馆尤其建馆时间较短者,其文献入藏受各种因素限制,很难有自身特色,但是,将地方文献作为其入藏特色,既得天时地利,又得人和,其他图书馆无法与之抗衡,而且,公共图书馆多年服务情况也证明社会对地方文献利用率极高,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具备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

一、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是文献、实践经验及由实践经验升华而成的理论基础。

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几十年工作实践中,在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己为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文献基础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传世,如地方志、舆图、地理、民俗等文献资料及近现代出现发展起来的报刊、档案类文献资料等等。

在没有图书馆之前,地方文献多分散于当地私人藏书家手中。

自各地有了公共图书馆以后,它取代私人成为集中入藏地方文献的地方,1988年开始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结果是,51个参加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地区研究文献居各地图书馆之首,”而且,经过多年的收集与积累,地区研究文献“至今己构成我国地区研究文献保障系统,”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成果汇编》一书的统计:

在公共馆申报的148个研究级学科文献中,有26个是有关本地区研究和地方史志方面的,这说明申报馆对这方面文献的入藏具有系统性、广泛性。

据同书表41“自报研究级学科分布单位一览表”整理统计:

自报研究级学科中与地区研究有关的学科为42项,其分布单位中,30个公共图书馆、8个院校图书馆、9个社科院图书馆、2个资料室。

(详情见下表)序号学科名称入藏单位1中国研究北京图书馆2天津研究天津图书馆3内蒙古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4东北地区研究大连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社科院图书馆5黑龙江研究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6西北地区研究甘肃省图书馆7陕西研究陕西省图书馆8宁夏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宁夏社科院`图书馆[!

--empirenews.page--]9新疆研究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10华东地区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1江苏研究无锡市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12安徽研究安徽省图书馆13浙江研究浙江省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14江西研究江西省图书馆15福建研究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16台湾研究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社科院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17上海研究上海社科院图书馆18湖北研究武汉市图书馆19湖南研究湖南省图书馆、广东社科院图书馆20广东研究广东中山图书馆21香港研究广东中山图书馆、广东社科院图书馆22海南研究广东中山图书馆23西南地区研究四川省图书馆24云南研究云南省图书馆25西藏研究民族图书馆26黑龙江经济黑龙江社科院图书馆27川剧研究四川省图书馆28陕西史志陕西省图书馆29西南地区史志西南民族学院图书馆30云南史志云南民族学院图书馆31蒙古族史志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32藏族史志青海民族学院图书馆33朝鲜族史志延边大学图书馆34白族史志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35天津史天津社科院图书馆36东北地区史志黑龙江社科院图书馆37宁夏史志宁夏社科院图书馆38新疆史志新疆社科院图书馆39江苏史志南京市图书馆、苏州市图书馆40湖北史志武汉地方志办公室41广西史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42四川史志四川省图书馆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文献基础十分雄厚。

(二)实践经验的积累自图书馆出现于中国近代,它很快就承担起收集、入藏地方文献的任务,1916年教育部通饬各省县图书馆注意搜寻乡土艺文,1941年广东图书馆即建起“广东文献特藏”其馆长杜定友的建馆宗旨为“广东省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并有广东文献分类表,编出与广东文献有关的《广东方志目录》、《广东族谱目录》、《东西南沙群岛目录》地方文献目录。

解放后,许多图书馆前辈非常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如杜定友、刘国均等,在他们的倡导下,一些图书馆利用人力、物力优势征集大量地方文献加工整理后入藏,并整理出许多馆藏地方文献目录供读者更好地利用这部分资料。

1957年1月上海人民图书馆成立图书选购委员会后,将地方文献征集列入图书选购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先生亲自做“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的专题讲座来推行这项工作;60年代首都图书馆即己设立北京地方文献特藏书库,还曾于1963年6月24日举办“北京地方文献展览”进行宣传。

这期间,广东馆编制了《广东杂志目录》、《广东舆图目录》等近20种地方文献目录,首都图书馆编制了《北京地方文献分类表》,云南省图书馆编制了《云南省地方志目录》、《馆藏云南地方文献目录》,广西第二图书馆编制了《广西农业资料索引》、《广西文史资料索引》、《广西地方资料索引》、《馆藏太平天国革命报刊资料索引》,浙江省图书馆编制了《论浙江农业耕作制度》文稿、索引十余种,甘肃省图书馆与兰州大学等校联合编制了《兰州各图书馆馆藏西北文献联合目录》,可以说在“文革”前,广东中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己为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探索出一些可行经验,但由于“文革”,这项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

--empirenews.page--]拨乱反正以后,图书馆焕发生机,地方文献工作再度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为配合当地编史修志工作的开展,一些图书馆设置地方文献部门集中开展服务工作,以东北为例:

辽宁省图书馆设立地方文献组、哈尔滨市图书馆设立地方文献专室、大庆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部、佳木斯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专题阅览室、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专库等等。

许多图书馆还编辑印制一批以地方文献为主题的二三[1][2][3]下一页次文献,如:

广西气候史料、《广西民间气候农谚》、《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哈尔滨史志资料索引》、《黑龙江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等,这些二三次文献将各馆入藏的地方文献较好地揭示给读者,己给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打下一定基础,一些地方文献工作走在前面的图书馆,更将己完成的二三次文献加工输入到计算机之中,建成地方文献数据库,如首都图书馆除将以往完成的报刊索引回溯录入外,还定量录入新信息。

这一切表明,许多公共图书馆己具备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成型经验。

此外,各公共图书馆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

50年代初一些热爱、关心地方文献工作的前辈即经常撰文论述地方文献工作。

80年代开始我国图书馆学刊物上登载与地方文献有关的文章日益多起来,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1997年图书馆学刊物上登载的论述地方文献的文章约有140篇,初期以介绍征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文章居多,后期涉及地方文献工作概念、理论及现代化应用的文章逐渐多起来,这说明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己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开展地方文献的工作优势图书馆是整理、保护、利用各类文献服务于社会的地方,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所在地区的政府及其它行业,因此图书入藏必须考虑综合性及地区特点。

地方文献以地域确定文献归属,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及入藏不发生矛盾。

这表明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已具备地方服务优势和地方文献征集优势,此外,图书馆的设备、设施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日趋完善,工作人员也都受过良好的业务培训,这为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了人才及设备优势,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具有许多优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服务优势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

1.地方政府机关,2.地方经济建设,3.地方科研单位等,其地域特点十分明显,而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地方历史状况、现实状况的掌握。

如地方政府成立经济开发项目前,首先要论证其项目的可行性,而论证的依据离不开有关地方文献。

辽宁省的本溪市原以矿业、钢铁业为经济发展龙头,在矿源面临枯竭需要重新立项时,省市领导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制定了以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方针;外商投资,也要首先了解当地有关情况,美国汽车通用公司在向沈阳、上海投资时首先对当地汽车行业及市场情况进行了解,这些情况有许多来源于地方文献;地方科研单位的研究项目多数围绕地方这一地域主题或与之相关的主题。

据辽宁省社会科学院1985~1995年《科研成果目录》统计,十年中14个部门130名专业人员共完成科研成果近3500项,其中约1150项是围绕地方这一主题,经济、历史、党史三所的科研成果一半以上与地方有关;甘肃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曾对“丝绸之路”、“石窟艺术”、“敦煌学”、“西夏学”等地域性专题研究提供很好的服务。

而地方有关单位在开展某些工作时,也有必要利用地方文献了解需要知道的一些情况,如沈阳园林旅游公司在确定建立满族民俗博物馆时,即从辽宁省图书馆获得系列满族民俗资料作其项目实施的文献依据;黑龙江日报社史志办在编写《东北新闻史》过程中,其资料来源主要是东北各大图书馆入藏的地方文献资料,辽宁省图书馆曾利用馆藏有关资料为其整理出1949年以前东北地区有过的报纸名录202条,从读者利用图书馆情况也能看出其对地方文献的需求,笔者1997年完成的73项社科咨询中,有49项属于地方文献范畴。

[!

--empirenews.page--]

(二)地方文献征集优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地方政府干预优势,图书馆直接隶属于当地政府,它可以通过政府向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征集地方文献。

1960年1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转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关于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办法”,1978年、1985年又先后两次发出“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1989~1990年,黑龙江省先后三次下发《关于做好地方文献和地方出版物征集和收藏的通知》、《关于公共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的报告》、《关于商谈地方财政部门补助征集地方文献经费的函》。

其他省份也发过类似的通知,这方便了各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及地方出版物的征集。

2.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优势,各图书馆除入藏当地文献外,也入藏其他地区的文献资料,如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藏有辽宁省图书馆所未入藏的辽宁方志,东北刊物,因此辽宁省图书馆可根据需要内部调剂,即通过复印补充入藏。

3.图书馆内部政策优势,图书馆领导因其服务地方的宗旨,对地方文献的采购多给以大力支持,辽宁省图书馆的领导在购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地方文献的购入依然一路绿灯。

4.地方文献入藏基础丰富的优势,许多图书馆早在50~60年代既以着手采购征集地方文献,如广东、北京、甘肃、上海、辽宁等地,辽宁省有“东北地区研究”文献资料25,135种“占本学科文献总藏量的40.34%”。

辽宁省图书馆1990年建立地方文献书库时,仅从基藏书库提取中日文图书复本(不包括古籍)就建起入藏近4000种的地方文献书库。

5.地方人士热爱家乡的地缘优势,爱家、爱乡、爱国的情缘不分种族、国界,无论人在何方乡情不变,他们中的许多人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捐赠给图书馆,如黄荫普曾捐赠大批广东文献给广东中山图书馆,许多图书馆利用这种地缘优势建起地方作者库如广东、遵义、临清、佳木斯,沛县等等。

(三)人才及其他相关优势在图书馆能够将文献与使用文献者有效连接的关键是人,是一批业务能力强,又有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目前各公共图书馆对在职人员经过几年抓业务培训,抓素质教育,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精神面貌都有较大改观,80年代起又补充进一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经过几年时间实践,这批人己能利用所学驾御图书馆业务,其中佼佼者己成为图书馆中的业务尖子,并走上领导岗位,可见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基本具备了人才优势,就开展地方文献工作而言,这种优势更为突出,图书馆对外服务人员多年为地方服务的经验,使他们对地方需求比较清楚,多数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多年生活工作的地方有较深厚的感情,因此对地方历史及各方面情况也有较多掌握;加之对馆藏的了解掌握。

将以上几种因素结合起来,对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无疑十分有利。

人是开展工作的一个方面,设备与技术则是另一个上一页[1][2][3]下一页方面,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采用,各项先进设备的配置,这一切为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优越条件、设备与技术优势。

目前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多数己系统配置缩微复制、视听、计算机、扫描打印等设备,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技术及技术人才也相继到位,许多图书馆己利用这一优越条件着手做地方文献的基础建设工作,如首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己具一定规模;1996年~1997年辽宁省图书馆开始建立“辽宁近当代作家、作品资料数据库”己输入数据近4000条;“《盛京时报》数据库”己完成数据单近万条,并开始录入工作;“东北图片数据库”的图片及数据录入工作正在进行等等。

总之,随看社会信息意识的增强及邮电通讯事业、计算机产业、印刷事业的全面发展,图书馆这一规模庞大的信息产业系统为更好地发挥信息优势也在调整观念,适应社会需要。

[!

--empirenews.page--]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景地方文献工作虽然早已引起图书馆界重视,但地方文献不以文献载体或学科分类的特点却不同程度地限制了这项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内的开展,以往在多数图书馆中,地方文献工作被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如采购征集由采编部负责,二三次文献开发及咨询工作分散在社科、科技部门,读者的文献利用则因其载体情况分散于有关部门,由于这种分散使其入藏、目录及服务特点无法集中体现,使读者不知道该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无法深切体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近几年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许多公共图书馆中,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己被落实到实处,他们纷纷将其作为一项独立工作来开展,而且取得较好效果,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文献工作几起几落举步惟艰的局面已经改变,而且很有发展前途。

首先,地方文献需求市场极有潜力,这种需求不但具有社会效益,还会产生经济效益;不但具有国内市场,而且具有国际市场。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许多影视文学作品需要大量文献资源为依托,如屈原、黄帝陵、话说黄河、话说长江等影视作品的完成;各地开展无污染的旅游业,必须将地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他们愿意付出报酬得到可供参考的系统的地方文献。

首都图书馆多年来利用地方文献为社会服务除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外,每年还可为图书馆创收十几万元即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引起世界极大关注,出自政治、经济、文化需要,他们在与中国建立往来关系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各地情况,沈阳东北亚研究所抓住这一机会,靠对东北地方文献线索的掌握,靠对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的了解编辑出版这方面系列资料如《东北考古资料集成》、《高丽、渤海史料集成》等等,以此占领国内外市场,其年收入可维持70余人的开支并有盈余,公共图书馆应该比其具有更大的资源及人力优势。

其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丰富,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补充着,这些地方文献极有开发利用价值,以东北地区为例:

哈尔滨市图书馆入藏的《远东报》(1916~1945)全国仅此一份,此外还有其他极具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

大连图书馆的满铁资料及日文报刊,一直是国内外读者长期利用的资料;辽宁省图书馆的东北地方志及解放前中文报刊也长期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青睐。

此外,现代化技术已被社会广泛应用,图书馆为适应社会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如利用计算机将文献信息整理加工成不同专题数据库,将己开发出来的数据库与现代化通信技术结合服务于社会等。

这为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使其尽快进入市场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经过一些馆的多年尝试,己总结出部分成型经验,有了一定基础。

而且从文献入藏到服务对象、服务设施及服务队伍,公共图书馆都占有优势,加上国内外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