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407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课后习题.doc

管理学作业第五章

某企业决定生产一批产品。

基建与机器设备投资等总固定成本为380000元;单位产品售价2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

1.生产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多少?

2.产量是多少时能实现60000元利润?

  3.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是多少?

4.销售额为多少时可实现利润80000元?

1、盈亏平衡点产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60000/(3-1.8)

=50000

2、假设产量为Q,则Q*(3-1.8)-60000=60000

所以Q=120000/1.2

=100000

3、产量为10万件时,利润=100000*(3-1.8)-60000=60000

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研,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研]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要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

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但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具体来说原因有:

①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③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2.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每一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论述题,中国媒大学2009年研]

先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做大量的调查、分析、预测工作(做信息收集);然后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拟定各种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从可行性、合理性、满意度和可能后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实施最优方案,对其实践验证,并及时收集回馈信息。

3.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研]

一环境因素

(1)环境的稳定性

环境比较稳定情况:

组织过去针对同类问题所做的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有时今天的决策仅是简单地重复昨天的决策。

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一般由中低层管理者进行。

环境剧烈变化情况:

 而在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组织所要做的决策通常是紧迫的,过去的决策的借鉴意义也不大。

为了更快地适应环境,组织可能需要对经营活动的方向、内容与形式进行即使的调整。

这种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2)市场结构

垄断程度高——以生产为导向

竞争程度高——以市场为导向

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则其决策重点通常在于:

如何改善生产条件,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等。

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则其决策重点通常在于:

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如何针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快速反应,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如何完善营销网络等。

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3)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卖方市场——以生产条件与能力为出发点

买方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作为卖方,在市场居于主动、主导地位。

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能力,“我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提供什么”,“我能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作为卖方,在市场居于被动、被支配的地位。

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的需求情况,“市场或用户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消费者主权”、“用户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等意识被融入决策中。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1)组织文化

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他们害怕变化,更害怕失败。

对任何带来变化(特别是重大变化)的行动方案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如果决策者想坚持实施一项可能给组织成员带来较大变化的行动方案,就必须首先勇于破除旧有的文化,建立一种欢迎变化的文化。

决策者在决策之前遇见到带来变化的行动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很大阻力,很可能遭到失败。

在保守型文化中的人们不会容忍失败,因而决策者就会产生顾虑,从而将有关行动方案从自己的视野中剔除出去。

其结果是,那些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诸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

 

1)组织文化

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

在这样的组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此外,组织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导致决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2)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可以快速获取质量较高的信息,决策者通常掌握着较先进的决策手段。

高质量的信息与先进的决策手段便于决策者快速作出较高质量的决策,决策者的意图易被理解,决策者也较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取反馈,使决策方案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得到较好的实施。

(3)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对一个组织而言,对环境的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方式趋于稳定,形成组织对环境特有的应变模式。

这种模式指导着组织今后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如何思考问题,如何选择行动方案等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1)问题的紧迫性

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决策。

对于此类决策,快速行动要比如何行动更重要,也就是说,对决策速度的要求高于对决策质量的要求。

组织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面临稍纵即逝的重大机会时以及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所面临的决策属于此类。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敏感型决策在组织中不常出现,但每次出现都给组织带来重大影响。

相反,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因为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而高质量的决策依赖于决策者掌握足够的知识。

组织中的大多数决策均属于此类。

(2)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重要性对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①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有些重要问题甚至必须由高层领导亲自决策,从而决策可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

②越重要的问题越有可能由群体决策,因为与个体决策相比,在群体决策时,问题被认识得更全面,决策的质量可能更高;

③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越需要决策者避开各类决策陷阱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

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

例如你面临两个方案:

方案一:

不管情况如何变化,你都会在一年后得到100元收入;

方案二:

在情况朝好的一面发展时,你将得到200元收入,而在情况朝坏的一面发展时,你将得不到收入,情况朝好的一面发展和朝坏的一面发展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如果选择第一个方案,那么你将得到100元确定性收入;而如果选择第二个方案,那么你将得到期望收入200×0.5+0×0.5=100(元)。

如果你宁愿选择第一个方案,你就属于风险厌恶型;如果你宁愿选择第二个方案,你就属于风险爱好型;如果你对选择哪个方案都无所谓,你就属于风险中立型。

可见,决策者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响行动方案的选择。

4.比较书中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

共同点:

1、有效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投票决定备选方案为所需方案;3、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4、群策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同点:

1、头脑风暴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注重点子的数量而不是质量;2、名义小组技术——个人独立思路被放在首位,适合在领导高层决议分歧严重、僵持不下时使用。

3、德尔菲技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公司外部专家参与决策,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头脑风暴法:

(1)时间成本不好控制;

(2)考验会议主持人的领导力与执行力;(3)主题容易偏离目标;(4)由于中国的“文化”(圈子、面子、关系)复杂,需考虑是否适用于本土企业。

2、名义小组技术:

(1)参与决策的人的能力与岗位是否相称;

(2)参与决策的人的权利与责任是否相称;(3)任何议题最后都由管理者拍板决定,如果管理者习惯“一言堂”,小组讨论则形同虚设。

(4)民主决议产生的决策并不直接等于好的决策。

(3)德尔菲技术:

(1)聘请专家参与决策的费用与决策效果是否成正比;

(2)公司管理者与专家分歧严重时应该如何协调;(3)如果经常由专家参与决策,公司高管层的权力间接被削弱,是否会因此影响管理层情绪,进而对公司不满呢。

某公司为满足市场对某种新产品的需求,拟规划建设新厂。

预计市场对这种新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但也存在销路差的可能性。

公司有两种可行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方案:

一个是新建一个大厂,预计投资30万元,销路好时可获利100万元,销路不好时亏损20万元;另一个是新建一个小厂,需投资20万元,销路好可获利40万元,销路不好仍可获利30万元。

假设市场预测结果显示,此种新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不好的概率为0.3。

根据这些情况,下面用决策树说明如何选择最佳的方案。

-20

-30

64

37

销路好P1=0.7

销路差P2=0.3

销路好P1=0.7

销路差P2=0.3

100(万元)

-20(万元)

40(万元)

30(万元)

图6-3决策树示意图

图6-3中,方框□表示决策点,由决策点引出的若干条一级树枝叫做方案枝,它表示该项决策中可供选择的几种备选方案,分别以带有编号的圆形结点①、②等来表示;由各圆形结点进一步向右边引出的枝条称为方案的状态枝,每一状态出现的概率可标在每条直线的上方,直线的右端可标出该状态下方案执行所带来的损益值。

  用决策树的方法比较和评价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的工作:

1.根据决策备选方案的数目和对未来环境状态的了解,绘出决策树图形。

2.计算各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这首先是计算方案各状态枝的期望值,即用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去分别乘以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P1,P2);然后将各状态枝的期望收益值累加,求出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可将该数值标记在相应方案的圆形结点上方)。

在上例中:

第一方案的期望收益=100×0.7+(-20)×0.3=64(万元)

第二方案的期望收益=40×0.7+30×0.3=37(万元)

3.将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减去该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投资额(该数额标记在相应的方案枝下方),比较余值后就可以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在上例中,第一方案预期的净收益=64-30=34(万元),第二方案预期的净收益=37-20=17(万元)。

比较两者,可看出应选择第一方案(在决策树图中,未被选中的方案以被“剪断”的符号来表示)。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__管理者____。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个体决策_____;也可以和其他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群体决策_____。

4.决策的目的是_解决问题_____或__利用机会____。

5.决策遵循的是__满意原则____原则,而不是__最优原则____原则。

6._适量的信息_____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__经济人____”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_有限理性_____”标准和“__满意度____”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_完全理性___和__非理性__之间。

10.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_资源____作保障。

11.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生产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2.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市场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8.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认为,在确定某个单位经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_相对竞争地位_和__业务增长率__两个维度。

19.对于“瘦狗”型的经营单位,企业应该采取__收缩甚至放弃___的战略。

20.政策指导矩阵法从_市场前景___和__相对竞争能力__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21.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 B_。

A.明确目标B.诊断问题C拟定方案

22.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略决策的目标是_ A。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C.短期目标

23.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术决策的目标是B___。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C.短期目标

24.通常用来指导组织业务决策的目标是__C_。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C.短期目标

25.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_ B。

A.如何改善生产条件B.如何完善营销网络

C.如何扩大生产规模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26.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___ D_。

A.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B.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快速反应

C.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27.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A_。

A.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B.市场需求情况

C.消费者的偏好

28.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 C

_。

A.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B.组织自身的生产能力

C.市场需求情况

29.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择风险程度__   A___而收益______的行动方案。

A.较高,较高B.较高,较低C.较低,较低D.不确定

30.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__A_。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D.技术专家

31.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__。

A.相关专家或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B.所发表的建议必须要深思熟虑

C.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D.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32.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论效果并不好时,可以采取_A___。

A.名义小组技术B.头脑风暴法C.德尔菲技术

33.关于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__。

A.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来的

B.业务增长率反映业务增长的速度,影响投资的回收期限

C.“明星”型经营单位需要较少的资金投资

34.下列_A__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来的?

A.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B.头脑风暴法C.政策指导矩阵法

35.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所用的两个维度是 B__和__ C__。

A.销售额B.相对竞争地位C.业务增长率D.投资回收期

36.下列哪种方法是用来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

A

A.大中取大法B.数学规划C.网络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